一种高质量点焊装卡防护工装,包括底座、前端盖、后端盖、后滑动垫片、第一螺杆、前滑动垫片、第二螺杆、滑块、第三螺杆,底座为方形槽状结构,一端内部固定V形块,另一端底面或者侧面设有螺孔,一侧设有伸出端,另一侧设有两个通孔,伸出端下端面为锥形面,前端盖、后端盖下端设有凹槽,前滑动垫片的形状与前端盖的凹槽适应,后滑动垫片的形状与后端盖的凹槽适应,滑块为V形块状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装卡防护工装克服了现有技术由于工件外径尺寸种类较多带来的工装重复设计开发、效率利用低的问题,通过使用V型槽、滑块和滑动垫片解决了不同外径尺寸工件装卡的要求,具有通用性强、利用率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焊接工艺
,特别是一种高质量点焊装卡防护工装。
技术介绍
在轴类或管路类工件焊接时,由于工件两侧均为自由状态,圆周焊前需要对其进行点焊固定以保证位置度要求,但是在进行点焊固定时,如果焊缝两端的外径尺寸不一致,那么很难保证焊缝两端的同轴度及固定精度。另外点焊固定一般采用氩弧焊等气体保护焊,容易造成焊缝氧化、影响后续圆周焊焊缝质量的问题。传统的点焊工装主要是针对不同外径的工件焊接,没有适用于相同外径不同尺寸公差工件的装卡工装,例如一种简易轴管点焊工装(申请号CN201510426044.5)是由横向设置于底部的底座工字钢以及垂直连接于底座工字钢两侧并能夹紧轴管管体的竖板构成,可用于不同外径的轴管路。该简易点焊工装的缺点是对于不同外径公差的工件,采用同样尺寸的竖板进行固定,会使一个工件与竖板存在间隙而不能同时进行两个工件装卡固定,焊接时容易产生移动,点焊后同轴度不能保证。另外,点焊时该工装上端为完全开放式的,对于有气体保护的焊接方法,不能形成保护气体的贮存空间,焊接后焊缝周围容易出现表面局部变色情况,需要钳工用布砂轮或者抛光砂纸进行抛光,增加了人工成本并且延长了生产周期,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设计一种高质量点焊装卡防护工装,提高装卡工装的通用性、灵活性、装卡精度、焊缝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通过使用V型槽、滑块和滑动垫片解决了不同外径尺寸工件装卡需求的高质量点焊装卡防护工装,克服了现有技术由于工件外径尺寸种类较多带来的工装重复设计开发、效率利用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高质量点焊装卡防护工装,包括底座、前端盖、后端盖、后滑动垫片、第一螺杆、前滑动垫片、第二螺杆、滑块、第三螺杆,其中底座为方形槽状结构,一端内部固定V形块,另一端底面或者侧面设有螺孔,一侧设有伸出端,另一侧设有两个通孔,伸出端下端面为锥形面,前端盖、后端盖下端设有凹槽,前滑动垫片的形状与前端盖的凹槽适应,后滑动垫片的形状与后端盖的凹槽适应,滑块为V形块状结构;滑块放置在底座一端内部的方型槽,第一待焊管或者轴类零件放置在底座的V形槽内,第二待焊管或者轴类零件放置在滑块的V形槽内,前端盖、后端盖放置在底座上端,在底座的一侧,底座分别与前端盖、后端盖转动连接,前端盖、后端盖中间位置设有开孔,在底座另一侧,底座、前端盖、后端盖转动连接,后滑动垫片放置在后端盖凹槽内,前滑动垫片放置在前端盖凹槽内,第一螺杆将后滑动垫片、后端盖滑动连接,第二螺杆将前滑动垫片、前端盖滑动连接,第三螺杆安装在底座下部,将滑块、底座滑动连接;第二螺杆、第三螺杆进行上下转动,调节第二待焊管或者轴类零件高度,第一螺杆行上下转动,调节第一待焊管或者轴类零件的高度,直至第二待焊管或者轴类零件、第一待焊管或者轴类零件同轴,焊接热源通过前端盖、后端盖中间位置的开孔进行点焊焊缝。还包括长螺杆、螺帽,长螺杆、螺帽在底座另一侧将底座、前端盖、后端盖转动连接。还包括第一螺钉、第一卡套、第二螺钉、第二卡套,在底座一侧,第一螺钉、第一卡套将底座、前端盖固定连接,第二螺钉、第二卡套将底座、后端盖固定连接。所述的前端盖的凹槽、后端盖的凹槽为等腰梯形凹槽或者或方形凹槽。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装卡防护工装克服了现有技术由于工件外径尺寸种类较多带来的工装重复设计开发、效率利用低的问题,通过使用V型槽、滑块和滑动垫片解决了不同外径尺寸工件装卡的要求,具有通用性强、利用率高的优点;(2)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底座、卡套的连接部位进行锥面式设计,能够快速整体式紧固,节省了装卡过程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3)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使用滑动垫片、滑块和螺杆并进行适应性调节,解决存在外径尺寸公差差别的工件不能同时装卡固定或者同轴度低的问题,具有实用性强、装卡精度高的优点;(4)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贮存保护气体的通孔,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避免焊接过程中焊缝处大量空气掺入的问题,解决了焊接高温区的氧化问题,提高焊缝焊接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高质量点焊装卡防护工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高质量点焊装卡防护工装中轴面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底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前端盖或者后端盖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前滑动垫片或者后滑动垫片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滑块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高质量点焊装卡防护工装,克服了现有技术由于工件外径尺寸种类较多带来的工装重复设计开发、效率利用低的问题,通过使用V型槽、滑块和滑动垫片解决了不同外径尺寸工件装卡的要求,具有通用性强、利用率高的优点,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高质量点焊装卡防护工装结构示意图,如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高质量点焊装卡防护工装中轴面剖视图,本专利技术一种高质量点焊装卡防护工装包括底座1、前端盖2、后端盖3、前滑动垫片8、后滑动垫片6、滑块10、长螺杆4、螺杆7、螺杆15和9、螺帽5、螺钉11和13、卡套12和14,底座1上端面一半为固定的V型槽,另一半用于装滑块10的方型槽,下端面或者侧面设有与滑块10连接的螺杆15孔,底座1左侧下端面有锥形面,用于连接卡套12和14,进行锁紧固定,右侧开有通孔用于连接前端盖2和前端盖3。端盖分为前端盖2和后端盖3,前端盖2和底座1上端面一半固定V型槽相配,后端盖3与另一半用于装滑块方型槽相配,右侧开有通孔用螺杆4和螺帽5连接成一体,左侧使用螺钉11和13,分别与卡套12和14进行紧固前端盖2、后端盖3和底座1,完成整个工装的锁紧。前滑动垫片8和后滑动垫片3分别通过螺杆9和螺杆7进行上下调节距离,并通过螺杆9和螺杆7进行紧固工件,滑块10同样是通过螺杆15进行上下调节距离,并完成紧固工件作用,本专利技术点焊装卡防护工装通过滑动垫片和滑块的调节保证两个点焊工件同轴和紧固,焊接热源在装卡工装上端方形孔处进行点焊焊缝。如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底座结构示意图,底座1为方形槽状结构,一端内部固定V形块,另一端底面或者侧面设有螺孔,一侧设有伸出端,另一侧设有两个通孔,伸出端下端面为锥形面,假设点焊两个外径公差存在偏差的管路,尺寸分别为φ10.8、φ11.2,一个管子放入底座1的固定V型槽,盖上盖板2,并旋转卡套12至锁紧,拧紧螺杆9使滑块8向下移动,直到紧固好位置,然后另一只管子放入滑块10的V型槽处,并使两个管子端面贴合,盖上盖板3,并旋转卡套14至锁紧,拧动螺杆7至与螺杆9同样的距离后,再根据外径公差大小相差0.4,分别调节螺杆7和螺杆15上下各0.2,使两个管子的轴线同轴,并旋紧螺杆7和螺杆15。如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前端盖或者后端盖结构示意图,前端盖2或者后端盖3下端设有凹槽,一般为等腰梯形凹槽。如图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前滑动垫片或者后滑动垫片结构示意图,前滑动垫片8或者后滑动垫片6为梯形块,内含螺纹孔,一般可以设置为等腰梯形块。如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滑块结构示意图,滑块10为V形块状结构,下面结合焊接流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将点焊的1个工件放入底座1的固定V型槽,盖上盖板2,并旋转卡套12至锁紧,拧紧螺杆9使滑块8向下移动,直到紧固好位置,然后将另一个工件放入滑块10的V型槽处,并使两个工件焊缝端面贴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质量点焊装卡防护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前端盖(2)、后端盖(3)、后滑动垫片(6)、第一螺杆(7)、前滑动垫片(8)、第二螺杆(9)、滑块(10)、第三螺杆(15),其中底座(1)为方形槽状结构,一端内部固定V形块,另一端底面或者侧面设有螺孔,一侧设有伸出端,另一侧设有两个通孔,伸出端下端面为锥形面,前端盖(2)、后端盖(3)下端设有凹槽,前滑动垫片(8)的形状与前端盖(2)的凹槽适应,后滑动垫片(6)的形状与后端盖(3)的凹槽适应,滑块(10)为V形块状结构;滑块(10)放置在底座(1)一端内部的方型槽,第一待焊管或者轴类零件放置在底座(1)的V形槽内,第二待焊管或者轴类零件放置在滑块(10)的V形槽内,前端盖(2)、后端盖(3)放置在底座(1)上端,在底座(1)的一侧,底座(1)分别与前端盖(2)、后端盖(3)转动连接,前端盖(2)、后端盖(3)中间位置设有开孔,在底座(1)另一侧,底座(1)、前端盖(2)、后端盖(3)转动连接,后滑动垫片(6)放置在后端盖(3)凹槽内,前滑动垫片(8)放置在前端盖(2)凹槽内,第一螺杆(7)将后滑动垫片(6)、后端盖(3)滑动连接,第二螺杆(9)将前滑动垫片(8)、前端盖(2)滑动连接,第三螺杆(15)安装在底座(1)下部,将滑块(10)、底座(1)滑动连接;第二螺杆(9)、第三螺杆(15)进行上下转动,调节第二待焊管或者轴类零件高度,第一螺杆(7)行上下转动,调节第一待焊管或者轴类零件的高度,直至第二待焊管或者轴类零件、第一待焊管或者轴类零件同轴,焊接热源通过前端盖(2)、后端盖(3)中间位置的开孔进行点焊焊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质量点焊装卡防护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前端盖(2)、后端盖(3)、后滑动垫片(6)、第一螺杆(7)、前滑动垫片(8)、第二螺杆(9)、滑块(10)、第三螺杆(15),其中底座(1)为方形槽状结构,一端内部固定V形块,另一端底面或者侧面设有螺孔,一侧设有伸出端,另一侧设有两个通孔,伸出端下端面为锥形面,前端盖(2)、后端盖(3)下端设有凹槽,前滑动垫片(8)的形状与前端盖(2)的凹槽适应,后滑动垫片(6)的形状与后端盖(3)的凹槽适应,滑块(10)为V形块状结构;滑块(10)放置在底座(1)一端内部的方型槽,第一待焊管或者轴类零件放置在底座(1)的V形槽内,第二待焊管或者轴类零件放置在滑块(10)的V形槽内,前端盖(2)、后端盖(3)放置在底座(1)上端,在底座(1)的一侧,底座(1)分别与前端盖(2)、后端盖(3)转动连接,前端盖(2)、后端盖(3)中间位置设有开孔,在底座(1)另一侧,底座(1)、前端盖(2)、后端盖(3)转动连接,后滑动垫片(6)放置在后端盖(3)凹槽内,前滑动垫片(8)放置在前端盖(2)凹槽内,第一螺杆(7)将后滑动垫片(6)、后端盖(3)滑动连接,第二螺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平,张志伟,黎月明,武胜勇,申坤,赵连清,贾春林,张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