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转子叶片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41108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4 13:15
一种叶片泵包括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定位在第一定子中的第一转子,定位在第二定子中的第二转子,以及轴。第一转子与轴接合,使得第一转子相对于第一定子围绕延伸通过轴的轴线转动,而第二转子与轴选择性地接合,使得第二转子相对于第二定子围绕轴线选择性地转动。定位在轴中的活塞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在轴内平移。当在第一位置时,轴与第二转子接合,使得第二转子相对于第二定子围绕轴线转动;而当在第二位置时,轴与第二转子脱离,使得第二转子不相对于第二定子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泵。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转子叶片泵
技术介绍
在这部分中的陈述仅提供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背景信息,并且可以构成或者可以不构成现有技术。许多现代的机动车辆的自动无级变速器(CVT)利用受控液压流体(例如,变速器油)来致动CVT皮带和滑轮(或者链条和滑轮),以在小型涡轮增压发动机中实现期望的比例从而优化燃料经济性。这种液压流体的控制通过阀体来实现,阀体将液压流体流动引导至滑轮活塞以及其他离合器和制动致动器。阀体通常由齿轮或叶片泵供给加压的液压流体,齿轮或叶片泵由发动机输出轴或者变速器输入轴驱动。例如,在一些配置中,固定排量泵提供与发动机速度成比例的流体流动。泵的尺寸通常设置成满足变速器在低怠速发动机工况下的液压压力和体积需求。满足发动机怠速附近的变速器液压需求的较大直径、较高排量的泵通常造成不期望的变速器旋转损失并且降低变速器的效率。大型泵提供的油流比变速器在较高发动机速度下消耗的油流多得多,其中较高的泵功率消耗导致总体变速器效率的损失。因此,本专利技术针对提高变速器效率同时满足变速器液压需求的泵。
技术实现思路
一种叶片泵包括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位于第一定子中的第一转子,位于第二定子中的第二转子、以及轴。第一转子与轴接合,使得第一转子相对于第一定子围绕延伸通过轴的轴线转动,而第二转子与轴选择性地接合,使得第二转子相对于第二定子围绕轴线选择性地转动。定位在轴中的活塞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在轴内平移。当在第一位置时,轴与第二转子接合,使得第二转子相对于第二定子围绕轴线转动,而当在第二位置时,轴与第二转子脱离,使得第二转子不相对于第二定子转动。其他特征、优点以及适用领域将从本文提供的描述中变得显而易见。应当理解的是,描述和具体示例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附图说明本文描述的附图仅出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附图中的部件未必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对本专利技术原理的说明上。此外,在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在整个附图中表示相应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原理的转子泵的透视剖视图;图2A为当转子泵处于接合工况中时图1所示的转子泵的侧面剖视图;图2B为当转子泵处于脱离工况中时图1所示的转子泵的侧面剖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转子泵的某些部件的近距离视图;以及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原理的采用图1所示转子泵的液压回路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实质上仅为示例性的,而并非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应用或使用。现在参考附图,体现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双转子叶片泵在图1中示出并且以10表示。转子泵10包括具有第一定子14和第二定子15的壳体12。第一定子定位在第一压板11与第二压板12之间,而第二定子15与第二压板12相邻。第一转子21定位在第一定子14内,而第二转子22定位在第二定子15中。轴16定位在第一定子14和第二定子15以及壳体12内。轴16由轴承18和辊子19支撑,以能够使轴16围绕轴线A-A在第一定子14和第二定子15以及壳体12内转动。轴16进一步由辊子20支撑,辊子20允许轴16在第二转子22静止时相对于第二转子22转动。第一转子21包括一组叶片23。该组叶片23中的叶片间隔开并且围绕第一转子21的外周边定位。第二转子22包括一组叶片25。该组叶片25中的叶片间隔开并且围绕第二转子22的外周边定位。进一步参考图3,轴16包括一组齿46,该组齿围绕轴16的中间节段定位。该组齿46与位于第一转子21内部的一组齿47接合。由此,由于轴16与第一转子21连续接合,所以使得轴16的转动导致第一转子21的进行相应地转动。爪形离合器31围绕轴16定位。活塞28定位在轴16的镗孔48中。活塞28使用销26联接到轴16,销26延伸通过活塞28的孔29和爪形离合器31的沿直径定位的孔35。销26与轴16中的沿直径定位的一对狭槽50接合。因此,活塞28能够在镗孔48内来回平移地滑动到销26的端部能够沿狭槽50滑动的程度。弹簧24定位在活塞28与面54之间的区域52中。因此,当活塞28朝向面54滑动时,弹簧24在活塞28与面54之间压缩。通道30沿轴16从端部40延伸到区域52。由此,通道30能够使区域52与轴30的外部连通。端部40包括一组齿41,该组齿41与例如链条接合,链条还可与发动机的输出轴或变速器的输入轴接合,使得发动机输出轴或变速器输入轴的转动驱动泵10。爪形离合器31包括一组齿36,该组齿36根据爪形离合器31相对于轴16的位置与位于定子22内部区域中的一组齿49选择性地接合。因此,当爪形离合器31的齿36与定子22的齿49接合时,轴16的转动导致第二转子22转动并且因此导致叶片25转动。当齿36从齿49脱开时,轴16从第二转子22脱开,使得轴16的转动不产生第二转子22的直接转动。爪形离合器31与第二转子22的接合通过爪形离合器31相对于第二转子22的位置来确定。具体地,当其齿36与第二转子22的齿49接合时,爪形离合器31处于第一位置或者接合位置中,而当其齿36与第二转子22的齿49脱开时,爪形离合器31处于第二位置或脱开位置中。因此,当爪形离合器31,并且因此当活塞28处于第一位置中时,第一转子21和第二转子22均随着轴16的转动而转动,使得双叶片转子泵10作为例如高压泵进行操作。而且当爪形离合器31,并且因此当活塞28处于第二位置中时,仅第一转子21随着轴16的转动而转动,使得双叶片转子泵10作为例如低压泵进行操作。注意,可采用同步器来代替爪形离合器31。现在转到图2A和图2B,其示出了在使用中的双叶片转子泵10。具体地,当由通道30中的液压压力产生的活塞28上的合力和弹簧24的偏压力超过由镗孔48中的液压压力产生的活塞28上的反作用力时,活塞28并且因此爪形离合器31移动到如由箭头40所指示的第一接合位置。而当由镗孔48中的液压压力产生的活塞28上的反作用力超过由通道30中的液压压力产生的活塞28上的合力和弹簧24的偏压力时,活塞28并且因此爪形离合器31移动到如由箭头32所指示的第二脱开位置。现在参考图4,其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原理的采用叶片转子泵10的液压回路100。在回路100中,叶片转子泵10由一对部件10a和10b加以标识。部件10a采用第一转子21,而部件10b采用第二转子22。液压回路100包括使用轴109联接到泵10的原动机106,诸如例如马达。除泵10以外,液压回路100进一步包括联接到卸压阀116的控制器108、离合器组104、无级变速器(CVT)滑轮102和液压流体储存器或贮槽110。两个部件10a和10b与同步器112选择性地联接在一起。另选地,两个部件10a和10b可与爪形离合器31选择性地联接在一起,如前所述。回路100可作为单个回路或两个独立的回路进行操作。当液压回路100在使用中时,原动机106以期望的速度转动第一部件10a的第一转子21,使得泵10通过变速器控制器108将来自储存器或贮槽110的低压液压流体供给到离合器组104。当期望高压液压流体来操作例如CVT滑轮102时,变速器控制器108沿线路114将信号传输到同步器112,以将两个部件10a和10b联接在一起,使得第二转子22随着第一转子21转动。因此,附加的液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双转子叶片泵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叶片泵,其包括: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所述第一转子定位在所述第一定子中,所述第二转子定位在所述第二定子中;轴,所述第一转子与所述轴接合,使得所述第一转子相对于所述第一定子围绕延伸通过所述轴的轴线转动,而所述第二转子与所述轴选择性地接合,使得所述第二转子相对于所述第二定子围绕所述轴线转动;活塞,其定位在所述轴中,并且被配置成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在所述轴内平移,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轴与所述第二转子接合,使得所述第二转子相对于所述第二定子围绕所述轴线转动,而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轴与所述第二转子脱离,使得所述第二转子不相对于所述第二定子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6.26 US 14/7514721.一种叶片泵,其包括: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所述第一转子定位在所述第一定子中,所述第二转子定位在所述第二定子中;轴,所述第一转子与所述轴接合,使得所述第一转子相对于所述第一定子围绕延伸通过所述轴的轴线转动,而所述第二转子与所述轴选择性地接合,使得所述第二转子相对于所述第二定子围绕所述轴线转动;活塞,其定位在所述轴中,并且被配置成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在所述轴内平移,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轴与所述第二转子接合,使得所述第二转子相对于所述第二定子围绕所述轴线转动,而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轴与所述第二转子脱离,使得所述第二转子不相对于所述第二定子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泵,其进一步包括围绕所述轴定位的爪形离合器,所述轴使用所述爪形离合器与所述第二转子接合和脱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叶片泵,其中所述轴包括一对狭槽,并且所述活塞包括孔,其中销延伸通过所述孔并且与所述狭槽接合,当所述爪形离合器在所述第一位置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P·坎佐德R·F·奥伦齐克T·D·霍根
申请(专利权)人: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