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发文专利>正文

水产养殖水域底层水体减污排污增氧方法及设施技术

技术编号:1433567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水产养殖水域底层水体减污排污增氧方法及设施,其特征在于:在养殖水域或养殖池的底部选择至少一块低洼处,或由人工在低洼处开挖出至少一条作为待吸污场所的宽壕沟,在养殖水域堤坝底部埋设至少一根独立的排污管道或一根排污总管道,这些排污管道坝内部分的管道进水口一端皆延伸至低洼处或壕沟处,并与含高浓度污水的底层缺氧水体相接通,在每根排污管道或总管道的伸出坝外部分的出水口处配设有阀门开关。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减污排污增氧作业方法和设施装置可以顺利将养殖水域底层含高浓度污水的水体顺利排出养殖水域外,从而减少中底层水体中的金属污水和有机污水含量,增加含氧量,进而改善水质,有利水产生物健康生长和提高其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作水产养殖场水体的减污排污增氧作业方法及设施,具体地讲是一种水产养殖(场)水域底层水体减污排污增氧方法及减污排污增氧设施。(二)、
技术介绍
目前,各地的水产生物养殖场所五花八门,各种各样,例如有蓄水(养殖)池、或其他流速极为缓慢的山塘、江、河、水库等都可利用来作为各种水产生物的养殖场所。为了让水产生物健康生长,保证正常养殖,各地水产养殖场都采用风叶喷淋式结构的机械增氧机进行水面增氧或采用换水办法以净化水体水质,随着水产养殖业大力发展,为了提高产量,增加水体养殖密度,提高养殖业经济效益,各养殖专业户都尽量多地投入饵料,上述做法使得在养殖水域底部常常沉淀大量鱼儿排泄的粪便和吃剩下的饵料(饵料残渣多半沉积于低洼处或人工所挖的壕沟之内),天长日久,水底的有机物不断增多,尤其在夏天大量的细菌繁殖和浮游生物消耗了大部份该水体的氧气,并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致使该水体严重缺氧,为了使鱼儿等养殖生物不至缺氧而死亡,只能采用降低饲养密度,少投饵料,频繁补充新鲜水体(换水)冲掉部分有机污水,以及让增氧机开足马力增氧等措施,上述被动措施往往需要花费不少人力物力,有时效果不理想,水体质量和缺氧问题仍无法有效解决。另外,由于地球山川表面含有许多丰富的铁和其他金属元素的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经雨水浸蚀后会溶入雨水中形成“金属污水”,这些金属污水与人畜活动所排放的有机污水聚集混合以后即成为污水,当这些污水流入蓄水池、山塘、水库时,只极少量沉积于水底的土壤中,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上述污水皆绝大部分能够长期溶解和混杂于水体中并按层次分布它们的浓度含量,即越深的水层(如最底层)水体中含铁等金属污水的浓度越高,离水面越近的水层水体中含铁等金属污水的含量就越少(浓度越低),即使养殖场水体是不断得到补充,补充的来水中也源源不断带来金属污水,使水体中尤其是中底层水体的含污量不断增加累积,因中底层水体难以像上表面层水体那样容易得到空气中的氧气补充,且中底层污水中的微生物和金属污水都在不停地消耗着所在水体中有限来源的氧气,致使中底层水体几乎成为缺氧的死水水质,导致由人类养殖的部分水产生物无法在底层水体中生长或存活,严重影响了整个水体的利用率。(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用于水产养殖(场)水域底层水体减污排污增氧(的作业)方法及减污排污增氧设施,不仅使底层水体的增氧效果好,还能有效控制金属污物和有机污物的含量,明显改善中底层水体水质,自动形成更有利于水产生物的生存成长环境。本专利技术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减污排污增氧的方法步骤主要包括A、在由蓄水池或山塘、水库及风景区的观鱼池等组成的养殖水域或养殖池的底部选择至少一块低洼处、或由人工在低洼处开挖清理出至少一条作为待吸污场所的宽壕沟;B、在养殖水域或养殖池的堤坝底部埋设一根排污总管道或至少一根独立的排污管道,将总管道或每根排污管道在伸出坝外部分的出水口(排污口)处配装上(设有)阀门开关(如闸阀),另将总管道或每根排污管道的坝内部分的管道进水口端作为吸污口端延伸至人工开挖的壕沟或低洼处,与含污水浓度高的底层缺氧水体相接通;C、在总管道或每根排污管道的坝内部分的管道进水口处可另外配装至少一根以上的支管,将每根支管的进水口作为支吸污口端分别布设延伸至水域的其他低洼处与含污水浓度高的底层缺氧水体相接通。D、按实际需要调节开启总管道或各个排污管道出水口处的阀门开关,将养殖水域中底层水体的缺氧污水(作为农田灌溉用水)对外进行排放。本专利技术的这种用于水产养殖水域底层水体减污排污增氧设施,其特征在于在由观鱼池、蓄水池、或山塘、水库等组成的养殖水域或养殖池的底部选择出至少一块低洼处,或由人工在低洼处开挖出至少一条作为待吸污场所的宽壕沟,在养殖水域或养殖池堤坝底部埋设至少一根独立的排污管道或一根排污总管道,每根独立的排污管道或总管道的坝内部分的管道进水口(作为吸污口端)一端皆延伸至低洼处或人工开挖的壕沟处,并与含高浓度污水的缺氧底层水体相接通,在每根排污管道或总管道的伸出坝外部分的出水口(为排污口端)处配设有开关阀门。上述的技术方案还可以进一步具体为在所述的每一根独立的排污管道或总管道的坝内部分的管道进水口处可配设有至少一根以上的支管(采用三通以上接头连接),每根支管的进水口作为支吸污口端分别布设延伸在水域的其他低洼处,并与含高浓度污水的底层缺氧水体相接通。根据实际需要,对有的排污口不需要安装阀门开关的排污管道的,则必须在堤坝上把它的出水口端接高至与该养殖池水域所需理想水量的水位线持平的高度(但必须低于溢洪道的高度)。本专利技术还有另一种情况在沿海,沿江,沿河,沿湖都有它们的支流港湾,养殖户们在港湾适当地方用拦网办法利用港湾水体进行水产养殖,由于港湾水体流动缓慢,新鲜水源补充不足,致使养殖水域水体缺氧,发生这种情况均可参照使用前述减污排污增氧方法及减污排污增氧设施进行解决,具体做法如下(1)用至少一根以上适用于该养殖场进行吸排污作业的排污管道由拦网以外有流速的水域埋设并向养殖场港湾方向延伸至由人工或非人工预先开挖的低洼处,与含污水浓度高的底层缺氧水体相接通,在该排污管道上还安装有潜水泵(附图略)。(2)每根排污管道至少可装一根以上支吸污管,并向含污水浓度高和含氧量低的低洼处延伸接通。与已有技术比较,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减排污增氧作业方法和设施装置可以顺利将作为水产养殖场所的蓄水池、景区观鱼池、山塘、水库、以及其他水流极为缓慢的沿江、沿河、沿湖泊的支流港湾等底层含高浓度污水的养殖水体(含较高浓度的金属污水和有机污水的缺氧水体)顺利排出养殖水域外,从而减轻中底层水体的污水含量,并增加其含氧量(当底层水体排空后,自然就会得到含氧量丰富的上表层水体的补充,大大减轻原有增氧设施的工作负担),进而改善养殖场整体水域的水质,改善了水中生物的生活环境,有利水产生物的健康生长和提高其产量。附图说明图1是设在一座面积约为1公顷的作为水产养殖池场所的水库或山塘中的减污排污增氧设施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其中1~水库或山塘表层水体水域,2~堤坝,3~待减污排污的底层水体水域,4~排污管道(或总管道),5~管道的坝内部分,51~管道的进水口,6~管道的坝外部分,61~管道的出水口,7~阀门开关(如闸阀),8~养殖池水域所需理想水量的水位线(该水位线低于溢洪道的高度),9~与理想水量的水位线高度持平的排污管道(无需安装阀门开关),10~溢洪道,11~低洼处,12~(宽)壕沟,13~支管,14~支(管)吸污口。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1、2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不限于此)可知,本专利技术以一座面积约为1公顷的水产养殖水池或山塘为例,在水池或山塘底部低洼处经清淤后开挖出一条适当面积的宽壕沟或凹洼处作为待减污排污用的专用水本水域,根据实际需要,在堤坝底部预埋设总管或若干根独立的排污管道,其中总管道的口径可设计在130~150cm之间。对作为养殖池场所的水域面积较大或水域底部地形复杂的可清理开挖多个作为待吸污场所用的底层水体水域,并安装更多的吸排污管道和支管进行减污排污处理。将每根排污管道在伸出坝外部分的出水口(排污口)处装配上开关阀门(闸阀),另将每根排污管道的坝内部分的管道进水口(吸污口)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产养殖水域底层水体减污排污增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方法步骤:    A、在由蓄水池或山塘、水库及风景区的观鱼池组成的养殖水域或养殖池的底部选择至少一块低洼处、或由人工在低洼处开挖清理出至少一条作为待吸污场所的宽壕沟;    B、在养殖水域或养殖池的堤坝底部埋设一根排污总管道或至少一根独立的排污管道,将总管道或每根排污管道在伸出坝外部分的出水口处配装上阀门开关,另将总管道或每根排污管道的坝内部分的管道进水口端作为吸污口端延伸至人工开挖的壕沟或低洼处,与含污水浓度高的底层缺氧水体相接通;    C、在总管道或每根排污管道的坝内部分的管道进水口处另外配装至少一根以上的支管,将每根支管的进水口作为支吸污口端分别布设延伸至水域的其他低洼处与含污水浓度高的底层缺氧水体相接通;    D、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开启总管道或各个排污管道出水口处的阀门开关,将养殖水域中底层水体的缺氧污水对外进行排放。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发文谢玉芳
申请(专利权)人:谢发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