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抓木机组件,具体说是抓木机上与操作臂相连接、用于增加抓木机作业半径的三段式抓料臂。它包括第一臂杆,第一臂杆的外侧有连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通过位置调整机构与所述第一臂杆相连,从而使得连接座可沿第一臂杆的纵向移动。使用该抓料臂的抓木机操作灵活,占用的空间较小,运输较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抓木机组件,具体说是抓木机上与操作臂相连接、用于增加抓木机作业半径的三段式抓料臂。
技术介绍
抓木机是一种对木材、木料及各种条状物料的装卸及搬运作业的机械。它是液压挖掘机演变而成,与液压挖掘机最大区别在于前端工作装置的不同,普通挖掘机前端为挖斗,抓木机前端为抓木器。传统的抓木机的抓料臂包括臂杆,该臂杆外侧的后端固定有连接座。使用时,将臂杆通过连接座铰接在抓木机的操作臂上,臂杆的前端与抓木机的抓木器相连。工作时,利用抓木机的油缸推动臂杆沿铰接点转动,从而实现弯曲和伸直,其动作原理类似于人的手臂。为了增加作业半径,行业内通常采用增加抓料臂的臂杆长度的方式。然而,在臂杆加长后,对近处的物料进行抓取时,由于传统抓料壁的连接座固定在臂杆后端上,因此,抓木机的油缸仍需以臂杆后端为支点驱动臂杆转动,离臂杆的重心较远,需要付出的驱动力较大,使得动作迟缓。另外,在臂杆长度增加后,其伸出到抓木机外的长度也相应增加,使得整个抓木机占用的空间较大,不利于运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抓木机用抓料臂,使用该抓料臂的抓木机操作灵活,占用的空间较小,运输较方便。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抓木机用抓料臂,包括第一臂杆,第一臂杆的外侧有连接座。其特点是所述连接座通过位置调整机构与所述第一臂杆相连,从而使得连接座可沿第一臂杆的纵向移动。其中,所述位置调整机构包括长条形的支撑板,该支撑板的一板面与第一臂杆的外壁间呈固定连接,且支撑板的纵向与第一臂杆的纵向一致,支撑板的两端对应的第一臂杆的外壁上均有限位块。所述支撑板的纵向一边有第一滑块,支撑板的纵向另一边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内侧有沿支撑板纵向布置的滑槽,支撑板对应的纵向边位于该滑槽内,使得第一滑块与支撑板间呈滑动状配合。所述第二滑块内侧有沿支撑板纵向布置的压紧槽,压紧槽的一槽壁呈倾斜布置,从而使得压紧槽的槽口宽度大于其槽底宽度,支撑板对应的纵向边位于该压紧槽内,且支撑板与压紧槽的倾斜状槽壁间有压紧块,压紧块与支撑板和压紧槽的槽壁间均呈滑动状配合,压紧块上有螺孔,该螺孔的中心线与支撑板的纵向垂直,螺孔内有调节螺钉,调节螺钉的一端穿过压紧槽的槽底伸出在第二滑块之外,且调节螺钉与第二滑块间呈周向转动、轴向固定状配合,从而使得转动调节螺钉压紧块在压紧槽的槽底与槽口间滑动。转动调节螺钉使得压紧块向压紧槽的槽底移动时,压紧块压紧支撑板与第二滑块,使得第二滑块与支撑板间呈固定配合,转动调节螺钉使得压紧块向压紧槽的槽口移动时,压紧块松开支撑板与第二滑块,使得第二滑块与支撑板间呈滑动状配合;所述连接座固定在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之间。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均有两个,两个第一滑块位于支撑板的一纵向边上,两个第二滑块位于支撑板的另一纵向边上,两个第一滑块和两个第二滑块分布在所述连接座的四周。所述第一臂杆呈中空管状,且其内有第二臂杆,第二臂杆可从第一臂杆的前端伸出或缩入。第一臂杆的内侧壁上有耐磨板。所述第二臂杆也呈中空管状,且其内有第三臂杆,第三臂杆可从第二臂杆的前端伸出或缩入。第三臂杆的外壁上固定有耐磨板。采取以上方案,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本专利技术的抓木机用抓料臂的连接座通过位置调整机构与所述第一臂杆相连,从而使得连接座可沿第一臂杆的纵向移动。因此,在对近处的物料进行抓取时,通过位置调整机构,使得连接座向第一臂杆的前端移动后再工作,从而使得抓木机的油缸以靠近臂杆重心的位置为支点驱动其转动,需要付出的驱动力变小,动作灵活。另外,在抓木机待机时,通过位置调整机构,使得连接座向第一臂杆的前端移动,从而缩短了臂杆伸出到抓木机外的距离,减小了抓木机占用的空间,使得运输变的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抓木机用抓料臂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2的B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2的I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抓木机用抓料臂在另一状态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抓木机用抓料臂包括第一臂杆1,第一臂杆1的外侧设置有连接座5。所述连接座5通过位置调整机构与所述第一臂杆1相连,从而使得连接座5可沿第一臂杆1的纵向移动。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位置调整机构包括长条形的支撑板10,该支撑板10的一板面与第一臂杆1的外壁间焊接在一起,从而使得它们呈固定连接,且支撑板10的纵向与第一臂杆1的纵向一致,支撑板10的两端对应的第一臂杆1的外壁上均设置有限位块6。所述支撑板10的纵向一边设置有第一滑块9,支撑板10的纵向另一边设置有第二滑块4。所述第一滑块9的内侧加工有沿支撑板10纵向布置的滑槽8,支撑板10对应的纵向边位于该滑槽8内,使得第一滑块9与支撑板10间呈滑动状配合。所述第二滑块4内侧加工有沿支撑板10纵向布置的压紧槽11,压紧槽11的一槽壁呈倾斜布置,从而使得压紧槽11的槽口宽度大于其槽底宽度,支撑板10对应的纵向边位于该压紧槽11内,且支撑板10与压紧槽11的倾斜状槽壁间设置有压紧块12,压紧块12与支撑板10和压紧槽11的槽壁间均呈滑动状配合,压紧块12上有螺孔14,该螺孔14的中心线与支撑板10的纵向垂直,螺孔14内有调节螺钉13,调节螺钉13的一端穿过压紧槽11的槽底伸出在第二滑块4之外,且调节螺钉13与第二滑块4间呈周向转动、轴向固定状配合,从而使得转动调节螺钉13压紧块12在压紧槽11的槽底与槽口间滑动。转动调节螺钉13使得压紧块12向压紧槽11的槽底移动时,压紧块12压紧支撑板10与第二滑块4,使得第二滑块4与支撑板10间呈固定配合,转动调节螺钉13使得压紧块12向压紧槽11的槽口移动时,压紧块12松开支撑板10与第二滑块4,使得第二滑块4与支撑板10间呈滑动状配合。所述连接座5固定在第一滑块9与第二滑块4之间。所述第一滑块9和第二滑块4均有两个,两个第一滑块9位于支撑板10的一纵向边上,两个第二滑块4位于支撑板10的另一纵向边上,两个第一滑块9和两个第二滑块4分布在所述连接座5的四周。所述第一臂杆1呈中空管状,且其内有第二臂杆2,第二臂杆2可从第一臂杆1的前端伸出或缩入;第一臂杆1的内侧壁上有耐磨板7。所述第二臂杆2也呈中空管状,且其内有第三臂杆3,第三臂杆3可从第二臂杆2的前端伸出或缩入,第三臂杆3的外壁上固定有耐磨板7。使用时,将第三臂杆3的外伸端与抓木机的抓木器相连,将与连接座5与抓木机的操作臂铰接在一起。当需要抓近处的木料或者停机运输时,先利用抓木器的驱动装置驱动第一臂杆1沿连接座5与抓木机的操作臂相连处向上转动,使第一臂杆1向上布置,接着,转动调节螺钉13使得压紧块12向压紧槽11的槽口移动,压紧块12松开支撑板10与第二滑块4,使得第二滑块4与支撑板10间呈滑动状配合。之后,由于重力的作用第一臂杆1向下滑动,使得连接座位于第一臂杆1的前端,如图5所示。最后,转动调节螺钉13使得压紧块12向压紧槽11的槽底移动,压紧块12压紧支撑板10与第二滑块4,使得第二滑块4与支撑板10间呈固定配合即可。因此,使用该抓料臂的抓木机在抓木时动作灵活,占用的空间小、方便运输。而且,通过在第一臂杆1、第二臂杆2和第三臂杆3的配合,可大大增加作业半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抓木机用抓料臂,包括第一臂杆(1),第一臂杆(1)的外侧有连接座(5);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5)通过位置调整机构与所述第一臂杆(1)相连,从而使得连接座(5)可沿第一臂杆(1)的纵向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抓木机用抓料臂,包括第一臂杆(1),第一臂杆(1)的外侧有连接座(5);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5)通过位置调整机构与所述第一臂杆(1)相连,从而使得连接座(5)可沿第一臂杆(1)的纵向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抓木机用抓料臂,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整机构包括长条形的支撑板(10),该支撑板(10)的一板面与第一臂杆(1)的外壁间呈固定连接,且支撑板(10)的纵向与第一臂杆(1)的纵向一致,支撑板(10)的两端对应的第一臂杆(1)的外壁上均有限位块(6);所述支撑板(10)的纵向一边有第一滑块(9),支撑板(10)的纵向另一边有第二滑块(4);所述第一滑块(9)的内侧有沿支撑板(10)纵向布置的滑槽(8),支撑板(10)对应的纵向边位于该滑槽(8)内,使得第一滑块(9)与支撑板(10)间呈滑动状配合;所述第二滑块(4)内侧有沿支撑板(10)纵向布置的压紧槽(11),压紧槽(11)的一槽壁呈倾斜布置,从而使得压紧槽(11)的槽口宽度大于其槽底宽度,支撑板(10)对应的纵向边位于该压紧槽(11)内,且支撑板(10)与压紧槽(11)的倾斜状槽壁间有压紧块(12),压紧块(12)与支撑板(10)和压紧槽(11)的槽壁间均呈滑动状配合,压紧块(12)上有螺孔(14),该螺孔(14)的中心线与支撑板(10)的纵向垂直,螺孔(14)内有调节螺钉(13),调节螺钉(13)的一端穿过压紧槽(11)的槽底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符月虹,胡明辉,胡杰,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蓝力机床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