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32836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2 0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除尘器,属于除尘器技术领域。该除尘器包括:内筒,所述内筒为圆台体,所述内筒的顶端开口的直径大于所述内筒的底端开口的直径,所述内筒设置在外筒内部,所述外筒的顶端封闭,所述外筒的底端敞开,所述内筒的顶端与所述外筒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内筒的外壁和所述外筒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腔体;所述外筒的侧壁设置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外筒设置在集尘筒体内,所述集尘筒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除尘器,延长了除尘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除尘器
,尤其涉及一种除尘器。
技术介绍
袋式除尘器是一种干式滤尘装置,如图1所示,袋式除尘器包括筒体101、进气口102、出气口104,且筒体101内部设置有滤袋103。其中,进气口102与出气口104设置在筒体101的同一侧壁上,气通道通过进气口102延伸至筒体101的内部。当然,进气口102与出气口104也可以对应设置在筒体101的两个侧壁上,图1只是以进气口102与出气口104设置在筒体101的同一侧壁上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含尘气体(由固体颗粒物、粉尘及干净气体组成)通过进气通道进入到袋式除尘器筒体101的内部之后,会在筒体101的内部做沉降运动,致使大部分含尘气体流向出气口104方向,因为筒体101内部设置有滤袋103,当靠近出气口104方向的滤袋103周围的固体颗粒物较多时,这些固体颗粒物会附着在滤袋103的表面,对滤袋103产生冲击作用,滤袋之间相互碰撞从而导致滤袋103损坏,又因为滤袋103是袋式除尘器的核心部件,因此,一旦滤袋103发生损坏,就会缩短袋式除尘器的使用寿命。然而,现有技术中,袋式除尘器的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除尘器,以延长除尘器的使用寿命。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除尘器,包括:内筒,所述内筒为圆台体,所述内筒的顶端开口的直径大于所述内筒的底端开口的直径,所述内筒设置在外筒内部,所述外筒的顶端封闭,所述外筒的底端敞开,所述内筒的顶端与所述外筒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内筒的外壁和所述外筒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腔体;所述外筒的侧壁设置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外筒设置在集尘筒体内,所述集尘筒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外筒为圆柱体。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外筒的第一部分为圆柱体,所述外筒的第二部分为圆台体,所述第二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上,所述第二部分的轴心与所述第一部分的轴心为同一轴心。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外筒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通孔沿所述外筒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气口或第二出气口处设置有滤袋。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二进气口之间设置有进气通道。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外筒的外壁和所述集尘筒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连接拉杆。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进气通道的进气口设置有法兰。本技术提供的除尘器,包括:内筒,内筒为圆台体,内筒的顶端开口的直径大于内筒的底端开口的直径,内筒设置在外筒内部,外筒的顶端封闭,外筒的底端敞开,内筒的顶端与外筒的顶端固定连接,内筒的外壁和外筒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腔体;外筒的侧壁设置有第一进气口;外筒设置在集尘筒体内,集尘筒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这样一来,含尘气体通过第二进气口和第一进气口进入到环形腔体内,内筒顶端直径大于内筒底端直径,含尘气体会在环形腔体内做螺旋运动,使得含尘气体中的固体颗粒物与粉尘通过外筒的底端沉降在集尘筒的底部,干净气体通过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流出,从而可以有效地延长除尘器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的袋式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除尘器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除尘器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除尘器图3的A-A平面俯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1:筒体;102:进气口;103:滤袋;104:出气口;200:除尘器;201:内筒;202:外筒;2021:第一部分;2022:第二部分;2023:通孔;203:环形腔体;204:集尘筒;205:第一进气口;206:第一出气口;207:第二进气口;208:第二出气口;209:进气通道;210:滤袋;211:法兰;212:连接拉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在除尘器
,除尘器的结构多种多样,对于任意一种除尘器,均能达到除尘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图2为本技术除尘器200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仅以第二出气口208设置在第二进气口207所在的侧壁上为例进行说明,当然,也可以将第二出气口208设置在第二进气口207所在侧壁的对侧,本技术不做进一步限制。如图2所示,该除尘器200包括:内筒201,内筒201为圆台体,内筒201的顶端开口的直径大于内筒201的底端开口的直径,内筒201设置在外筒202内部,外筒202的顶端封闭,外筒202的底端敞开,内筒201的顶端与外筒202的顶端固定连接,内筒201的外壁和外筒202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腔体203;外筒202的侧壁设置有第一进气口205和第一出气口206;外筒202设置在集尘筒204体内,集尘筒204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进气口207和第二出气口209。在图2对应的实施例一中,内筒201的顶端与外筒202的顶端固定连接,且外筒202的顶端封闭,这样在含尘气体进入到内筒201后,因为外筒202的顶端封闭,含尘气体就不会通过外筒202的顶端流出,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含尘气体流出。可选的,第二出气口208可以设置在第二进气口207所在的侧壁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二进气口207所在侧壁的对侧,在此,对于第二出气口208在集尘筒204侧壁上的位置,本技术不做进一步地限制。在图2对应的实施例一中,内筒201的外壁和外筒202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腔体203,且内筒201的顶端开口的直径大于底端开口的直径,这样含尘气体会在环形腔体203内做螺旋运动,从而使得含尘气体中的固体颗粒物、粉尘与干净气体实现分离。其中,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内筒201的顶端和底端均为敞开设置。可选的,内筒201的顶端开口的直径与底端开口的直径的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只要内筒201的顶端开口的直径大于内筒201的底端开口的直径即可,在此,对于内筒201的顶端开口的直径与内筒201的底端开口的直径的具体值,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除尘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除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筒,所述内筒为圆台体,所述内筒的顶端开口的直径大于所述内筒的底端开口的直径,所述内筒设置在外筒内部,所述外筒的顶端封闭,所述外筒的底端敞开,所述内筒的顶端与所述外筒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内筒的外壁和所述外筒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腔体;所述外筒的侧壁设置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外筒设置在集尘筒体内,所述集尘筒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筒,所述内筒为圆台体,所述内筒的顶端开口的直径大于所述内筒的底端开口的直径,所述内筒设置在外筒内部,所述外筒的顶端封闭,所述外筒的底端敞开,所述内筒的顶端与所述外筒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内筒的外壁和所述外筒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腔体;所述外筒的侧壁设置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外筒设置在集尘筒体内,所述集尘筒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为圆柱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的第一部分为圆柱体,所述外筒的第二部分为圆台体,所述第二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上,所述第二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成贵李新春王人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