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直流供电自动切换电路及电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30725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1 2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供电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直流供电自动切换电路及电视机。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交直流供电自动切换电路包括直流供电单元、交流供电单元和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切换直流供电单元和交流供电单元为用电负载供电,实现了同时为用电设备提供交直流电源的目的,以供用户备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供电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交直流供电自动切换电路及电视机
技术介绍
目前,电视等用电设备均采用交流供电系统,将220V市电转换后,输出给用电设备,以实现电视机供电。但是,有些地方无法提供交流电,另外有些地方是因为交流电不够稳定,经常断电。综上所述,现有的供电系统无法同时为用电设备提供交直流电源,以供用户备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直流供电自动切换电路及电视机,旨在解决现有的供电系统无法同时为用电设备提供交直流电源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交直流供电自动切换电路,接用电负载,所述交直流供电自动切换电路包括:为所述用电负载提供直流电源的直流供电单元;为所述用电负载提供交流电源的交流供电单元;分别与所述直流供电单元和交流供电单元连接,切换所述直流供电单元和交流供电单元为所述用电负载供电的控制单元。上述结构中,所述直流供电单元包括:电容C1、电容C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二极管D1、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电池,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所述用电负载,所述电容C1和电阻R1并联在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基极之间,所述电容C2和电阻R3并联在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地之间,所述电阻R2和二极管D1串联在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之间,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接所述控制单元。上述结构中,所述交流供电单元包括:变压器T1、二极管D2和电容C3;所述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接交流电源,所述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接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接所述用电负载,所述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容C3连接在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与地之间。上述结构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采用控制芯片U1,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一输入输出端I/O1接所述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二输入输出端I/O2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视机,包括交直流供电自动切换电路,接用电负载,所述交直流供电自动切换电路包括:为所述用电负载提供直流电源的直流供电单元;为所述用电负载提供交流电源的交流供电单元;分别与所述直流供电单元和交流供电单元连接,切换所述直流供电单元和交流供电单元为所述用电负载供电的控制单元。上述结构中,所述直流供电单元包括:电容C1、电容C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二极管D1、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电池,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所述用电负载,所述电容C1和电阻R1并联在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基极之间,所述电容C2和电阻R3并联在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地之间,所述电阻R2和二极管D1串联在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之间,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接所述控制单元。上述结构中,所述交流供电单元包括:变压器T1、二极管D2和电容C3;所述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接交流电源,所述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接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接所述用电负载,所述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容C3连接在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与地之间。上述结构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采用控制芯片U1,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一输入输出端I/O1接所述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二输入输出端I/O2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交直流供电自动切换电路包括直流供电单元、交流供电单元和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切换直流供电单元和交流供电单元为用电负载供电,实现了同时为用电设备提供交直流电源的目的,以供用户备选。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交直流供电自动切换电路的电路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交直流供电自动切换电路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技术实施例相关的部分。一种交直流供电自动切换电路,接用电负载,所述交直流供电自动切换电路包括:为所述用电负载提供直流电源的直流供电单元1;为所述用电负载提供交流电源的交流供电单元2;分别与所述直流供电单元1和交流供电单元2连接,切换所述直流供电单元1和交流供电单元2为所述用电负载供电的控制单元3。作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直流供电单元1包括:电容C1、电容C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二极管D1、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电池,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所述用电负载,所述电容C1和电阻R1并联在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基极之间,所述电容C2和电阻R3并联在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地之间,所述电阻R2和二极管D1串联在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之间,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接所述控制单元3。作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交流供电单元2包括:变压器T1、二极管D2和电容C3;所述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接交流电源,所述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接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接所述用电负载,所述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容C3连接在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与地之间。作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控制单元3包括采用控制芯片U1,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一输入输出端I/O1接所述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二输入输出端I/O2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视机,包括交直流供电自动切换电路,接用电负载,所述交直流供电自动切换电路包括:为所述用电负载提供直流电源的直流供电单元1;为所述用电负载提供交流电源的交流供电单元2;分别与所述直流供电单元1和交流供电单元2连接,切换所述直流供电单元1和交流供电单元2为所述用电负载供电的控制单元3。作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直流供电单元1包括:电容C1、电容C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二极管D1、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电池,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所述用电负载,所述电容C1和电阻R1并联在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基极之间,所述电容C2和电阻R3并联在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地之间,所述电阻R2和二极管D1串联在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之间,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接所述控制单元3。作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交流供电单元2包括:变压器T1、二极管D2和电容C3;所述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接交流电源,所述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接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接所述用电负载,所述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容C3连接在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与地之间。作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控制单元3包括采用控制芯片U1,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一输入输出端I/O1接所述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二输入输出端I/O2接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交直流供电自动切换电路及电视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直流供电自动切换电路,接用电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交直流供电自动切换电路包括:为所述用电负载提供直流电源的直流供电单元;为所述用电负载提供交流电源的交流供电单元;分别与所述直流供电单元和交流供电单元连接,切换所述直流供电单元和交流供电单元为所述用电负载供电的控制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直流供电自动切换电路,接用电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交直流供电自动切换电路包括:为所述用电负载提供直流电源的直流供电单元;为所述用电负载提供交流电源的交流供电单元;分别与所述直流供电单元和交流供电单元连接,切换所述直流供电单元和交流供电单元为所述用电负载供电的控制单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直流供电自动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供电单元包括:电容C1、电容C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二极管D1、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电池,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所述用电负载,所述电容C1和电阻R1并联在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基极之间,所述电容C2和电阻R3并联在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地之间,所述电阻R2和二极管D1串联在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之间,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接所述控制单元。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直流供电自动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供电单元包括:变压器T1、二极管D2和电容C3;所述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接交流电源,所述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接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接所述用电负载,所述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容C3连接在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与地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直流供电自动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采用控制芯片U1,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一输入输出端I/O1接所述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二输入输出端I/O2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智勇莫战磊刘伏根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