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现场可重复使用的装配式喷雾降尘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330453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1 2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建筑施工现场可重复使用的装配式喷雾降尘系统,包括进水控制单元和喷雾降尘单元;进水控制单元包括依次顺序连接的用于与消防管连接的第一管道、过滤球阀、开关阀门和第二管道;所述喷雾降尘单元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N个喷头,相邻两个喷头之间均通过第三管道连接,每个所述第三管道均通过支撑件固定于道路地面;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所述进水控制单元中的所述第二管道通过直角弯头连通所述喷雾降尘单元中的所述第三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系统结构简单,可实现临建的快速化装配施工安装,绿色节能,可拆卸安装循环多次利用,节约临建成本,且工艺安装便捷,节约人力、材料的投入,具有良好便捷性和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施工现场道路降尘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现场可重复使用的装配式喷雾降尘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建筑行业不断提高对施工现场的防尘、治霾等文明施工的要求,临建道路的降尘被认为是一个费时、费力而且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因此,现场的临建道路施工时相应的降尘在节省临建投入的前提下如何能够更好服务于施工现场是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亟需一种安装便捷,节约人力、材料的投入,具有良好便捷性和经济效益的临建道路自动喷雾降尘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现场可重复使用的装配式喷雾降尘系统,其安装便捷,节约人力和材料的投入,具有良好便捷性和经济效益。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现场可重复使用的装配式喷雾降尘系统,包括进水控制单元和喷雾降尘单元;所述进水控制单元包括沿着临建道路竖直方向由下往上依次顺序连接的用于与消防管连接的第一管道、过滤球阀、开关阀门和第二管道;所述喷雾降尘单元包括沿着临建道路水平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N个喷头,相邻两个喷头之间均通过第三管道连接,每个所述第三管道均通过支撑件固定于道路地面;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所述进水控制单元中的所述第二管道通过直角弯头连通所述喷雾降尘单元中的所述第三管道。可选的,所述第一管道通过三通与所述消防管连通。可选的,每个所述喷头分别通过第四管道与所述第三管道连通。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第四管道通过变径三通与所述第三管道连通;其中所述变径三通中直径大的两端与相邻的第三管道分别连接,直径小的一端与所述第四管道连接。进一步的,所述N个喷头沿着临建道路水平方向位于同一条直线位置,所述第四管道沿着所述直线呈斜向上预定角度设置,从而使所述N个喷头呈斜向上预定角度布置。进一步的,所述预定角度为45°。可选的,所述支撑件为镀锌钢管,所述镀锌钢管与所述第三管道丝扣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镀锌钢管通过混凝土基座固定于道路地面;其中所述混凝土基座上通过螺栓固定套管,所述镀锌钢管套设于所述套管内。可选的,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均为镀锌钢管。可选的,所述喷头为扇形喷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设置进水控制单元和喷雾降尘单元,所述进水控制单元包括沿着临建道路竖直方向由下往上依次顺序连接的用于与消防管连接的第一管道、过滤球阀、开关阀门和第二管道;所述喷雾降尘单元包括沿着临建道路水平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N个喷头,相邻两个喷头之间均通过第三管道连接,每个所述第三管道均通过支撑件固定于道路地面;所述进水控制单元中的所述第二管道通过直角弯头连通所述喷雾降尘单元中的所述第三管道。这样可通过消防管取水,通过开关阀门控制沿临建道路水平方向设置的N个喷头喷水,达到降尘目的。该系统结构简单,可实现临建的快速化装配施工安装,绿色节能,可拆卸安装循环多次利用,节约临建成本,且工艺安装便捷,节约人力、材料的投入,通过实践对比具有良好便捷性和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建筑施工现场可重复使用的装配式喷雾降尘系统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喷雾降尘系统的平面布置图;图3为图1所示喷雾降尘系统中的进水控制单元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喷雾降尘系统中的支撑件固定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建筑施工现场可重复使用的装配式喷雾降尘系统,包括进水控制单元和喷雾降尘单元;所述进水控制单元包括沿着临建道路竖直方向由下往上依次顺序连接的用于与消防管14连接的第一管道3、过滤球阀4、开关阀门5和第二管道6,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管道可采用一个管道,在其上设置过滤球阀和开关阀门;所述喷雾降尘单元包括沿着临建道路水平方向(如沿着道路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如均匀间隔设置)设置的N个喷头10,相邻两个喷头10之间均通过第三管道7连接,每个所述第三管道7均通过支撑件12固定于道路地面;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所述进水控制单元中的所述第二管道3通过直角弯头2连通所述喷雾降尘单元中的所述第三管道7。本实施例方案设置进水控制单元和喷雾降尘单元,所述进水控制单元包括沿着临建道路竖直方向由下往上依次顺序连接的用于与消防管连接的第一管道、过滤球阀、开关阀门和第二管道;所述喷雾降尘单元包括沿着临建道路水平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N个喷头,相邻两个喷头之间均通过第三管道连接,每个所述第三管道均通过支撑件固定于道路地面;所述进水控制单元中的所述第二管道通过直角弯头连通所述喷雾降尘单元中的所述第三管道。这样可通过消防管取水,通过开关阀门控制沿临建道路水平方向设置的N个喷头喷水,达到降尘目的。该系统结构简单,可实现临建的快速化装配施工安装,绿色节能,可拆卸安装循环多次利用,节约临建成本,且工艺安装便捷,节约人力、材料的投入,通过实践对比具有良好便捷性和经济效益。具体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头10为扇形喷嘴,喷洒面积大,降尘效果好。所述第一管道3依次通过三通1和直角弯头2与所述消防管14连通,安装方便,便于系统施工安装。每个所述喷头10分别通过第四管道9与所述第三管道7连通。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道3、第二管道6、第三管道7和第四管道9均为镀锌钢管,具体尺寸和/或长度根据需要设置,不作限制。每个所述第四管道9通过变径三通8与所述第三管道7连通;其中所述变径三通8中直径大的两端与相邻的第三管道7分别连接,直径小的一端与所述第四管道9连接(参看图2)。这样设置可增加喷头10喷水压力,可喷的较远,以达到较好的降尘效果。进一步的,所述N个喷头10沿着临建道路水平方向位于同一条直线位置(即所有喷头10位于同一高度处,本实施例中与进水控制单元中的所述第二管道6的顶端高度一致),所述第四管道9沿着所述直线呈斜向上预定角度设置,从而使所述N个喷头10呈斜向上预定角度布置。所述预定角度优选为45°,也可是30°或60°等,对此不作限制,可根据需要设置。设置45°可使得喷水效果较好,基本为抛物线轨迹,喷洒面积更大,降尘效果好。可选的,所述支撑件12为镀锌钢管,所述镀锌钢管与所述第三管道7丝扣连接。这样方便拆卸安装,实现系统的装配式安装,可重复利用,节省成本。进一步的,为了较好地固定支撑件12(即所述镀锌钢管),即所述镀锌钢管通过混凝土基座13固定于道路地面。参看图4,其中所述混凝土基座13上通过螺栓16固定套管15,所述镀锌钢管套设于所述套管15内。具体实施时,螺栓16一部分预埋在混凝土基座13中,另一部分露出,通过螺栓连接件将套管固定,所述镀锌钢管再套设于所述套管15内。所述套管15也选用镀锌钢管,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管道,对此不作限制。参看图1-4,下面结合一个具体示例说明本技术的喷雾降尘系统。该系统适用于现场6米及以下临时道路的除尘、治霾喷洒系统的施工。本实施例系统工作原理为:系统组装后,启动现场喷淋水泵,临水主管道(消防管)供水至喷洒分支管道,经雾化喷头喷洒到空气中能迅速吸附空气中的各种大小灰尘颗粒,形成有效控尘,营造良好清新的空气,达到降尘、加湿等多重功效,同时下落的水滴起到冲刷路面的作用。本示例中喷雾降尘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建筑施工现场可重复使用的装配式喷雾降尘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施工现场可重复使用的装配式喷雾降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控制单元和喷雾降尘单元;所述进水控制单元包括沿着临建道路竖直方向由下往上依次顺序连接的用于与消防管连接的第一管道、过滤球阀、开关阀门和第二管道;所述喷雾降尘单元包括沿着临建道路水平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N个喷头,相邻两个喷头之间均通过第三管道连接,每个所述第三管道均通过支撑件固定于道路地面;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所述进水控制单元中的所述第二管道通过直角弯头连通所述喷雾降尘单元中的所述第三管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现场可重复使用的装配式喷雾降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控制单元和喷雾降尘单元;所述进水控制单元包括沿着临建道路竖直方向由下往上依次顺序连接的用于与消防管连接的第一管道、过滤球阀、开关阀门和第二管道;所述喷雾降尘单元包括沿着临建道路水平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N个喷头,相邻两个喷头之间均通过第三管道连接,每个所述第三管道均通过支撑件固定于道路地面;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所述进水控制单元中的所述第二管道通过直角弯头连通所述喷雾降尘单元中的所述第三管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现场可重复使用的装配式喷雾降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通过三通与所述消防管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施工现场可重复使用的装配式喷雾降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喷头分别通过第四管道与所述第三管道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施工现场可重复使用的装配式喷雾降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四管道通过变径三通与所述第三管道连通;其中所述变径三通中直径大的两端与相邻的第三管道分别连接,直径小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智刘耀军余虎周涛王宏旭李运闯苏微丁惠杰毕一航候飞张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