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湖滨带水位水质变化的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324759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1 11:06
一种模拟湖滨带水位水质变化的试验装置。主要结构:在水槽右侧壁自上而下设有多个水位调节孔,每个水位调节孔上设有水龙头;湖滨带构置槽右侧壁敞开,设在水槽内;构置槽各壁分别对应地与水槽各壁间隔5~6cm,构置槽各壁上设有透水孔;水槽外设有支架、氮、磷浓度调节池、波高仪、水质监测仪、推板式造波机和水泵;水槽内设有固定架;波高仪监测探头及水质监测探头可拆卸连接在固定架上;推板式造波机的机械推板放置在水槽内;水槽右侧壁外放置有尾水收集池;水泵分别与弯管Ⅰ和弯管Ⅱ各一端连接,弯管Ⅰ的出水口伸在水槽内,弯管Ⅱ的另一端伸在尾水收集池内。该装置能在水位、水质、风浪共同作用背景下对湖滨带生态环境等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湖滨带水位和水质变化模拟试验
,尤其是一种模拟湖滨带水位和水质变化的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湖滨带是连接湖泊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纽带,湖滨带是水陆间物质流、信息流和生物流进行交换过程中重要的中间场所,发挥着廊道、过滤器和屏障的功能,湖滨带的这些功能又受水质、水位等环境因子的控制。湖泊近岸农田、居民区等土地利用类型内过量的陆源营养盐输入和受季节性降雨、灌溉和风浪引起的水位波动,都会影响到湖泊近岸水质和水位的变化,而较好的模拟湖滨带水位和水质的变化,对研究湖滨带生态环境的变化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目前,虽然也有通过试验水槽进行农田水文循环过程中氮磷等元素迁移过程的监测(中国专利号:ZL201310567864.7,专利技术名称“一种农田土壤水文循环过程中氮磷等元素迁移的监测系统”,申请公布号CN103558361A,申请公布日2014.02.05),或通过模拟试验的方法向试验桶水体内添加氮(NaNO3)、磷(NaH2PO4)等营养盐,模拟水质的变化,研究水体不同的营养水平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文明章等,水体的营养水平对苦草(Vallisneria atans)生长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08,21(1):74-77),或通过试验水槽模拟风浪对浅水湖底泥磷释放的研究(孙小静等,浅水湖泊沉积物磷释放的波浪水槽试验研究[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5,35(增刊II):81-89),重点研究风浪的变化对水位变化的影响。但这些研究都是通过模拟水质、水位或风浪单一因子变化下的研究,这些研究结果与水位、水质等复合因子作用下的实际结果差别较大,不能满足湖滨带在水位、水质等复合因子共同作用对湖滨带生态环境影响的模拟试验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通过模拟试验研究湖滨带水质、水位或波浪等变化对湖滨带生态环境的影响局限在湖泊水位、水质或风浪单一因子变化的影响的不足,本实用型 新提供一种模拟湖滨带水质水位变化的试验装置,利用该装置不但能较好地模拟湖滨带水位、水质、风浪复合因子的变化,还能为在水位、水质、风浪共同作用背景下对湖滨带生态环境影响方面的研究提供试验装置。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模拟湖滨带水位水质变化的试验装置包括水槽,湖滨带构置槽、搅拌棒、氮浓度调节池、磷浓度调节池、支架、波高仪、水质监测仪、推板式造波机、水泵、尾水收集池、固定架,具体结构如下:A、水槽为长方体形状,在水槽的左侧壁的壁上设置有搅拌棒,在水槽的右侧壁的壁上自上而下设置有多个水位调节孔,每个水位调节孔上安装一个水龙头;B、湖滨带构置槽为上端面、下端面和右侧壁均为敞开的长方体形状,湖滨带构置槽设置在水槽内,湖滨带构置槽的底部与水槽内的底面固定连接,湖滨带构置槽的长度方向与水槽的长度方向一致,湖滨带构置槽的左侧壁靠近水槽的左侧壁,湖滨带构置槽的左侧壁外壁、湖滨带构置槽的前侧壁外壁和湖滨带构置槽的后侧壁外壁分别对应地与水槽的左侧壁内壁、水槽的前侧壁内壁、水槽的后侧壁内壁之间间隔5~6cm,湖滨带构置槽的高度低于水槽高度10~12cm;湖滨带构置槽的左侧壁、湖滨带构置槽的前侧壁和湖滨带构置槽的后侧壁的壁上都均布有透水孔;C、在水槽的左侧壁外设置有支架,支架的高度大于水槽的高度,支架上放置有氮浓度调节池和磷浓度调节池,在氮浓度调节池和磷浓度调节池的池壁分别设置有直角弯管,每个直角弯管上设置有一个阀门,各直角弯管的一端口向下位于水槽的左侧壁与湖滨带构置槽的左侧壁之间;D、固定架由竖直直杆的一端与底盘中部垂直固定连接构成;在水槽内间隔放置有四个固定架,四个固定架的底盘与水槽内的底面固定连接;四个固定架在水槽宽的中心线上,且最左边的固定架在湖滨带构置槽内;E、在水槽外放置有波高仪、水质监测仪、推板式造波机和水泵,波高仪监测探头可拆卸连接在水槽内最左边的固定架的竖直直杆上,波高仪监测探头通过导线与波高仪相连接,三个水质监测探头分别可拆卸连接在水槽内的其余三个固定架的竖直直杆上,三个水质监测探头均通过导线与水质监测仪相连接,推板式造波机的机械推板放置在水槽槽内的右边,推板式造波机的机械推板通过机械臂与推板式造波机相连接;F、在水槽的右侧壁外放置有尾水收集池,且水龙头的出水口正对尾水收集池的池口,弯管Ⅱ的一部分管体放置在尾水收集池池口上,且弯管Ⅱ管体与尾水收集池池口接触处固定连接,弯管Ⅱ的一端口与水泵的进水口连接,弯管Ⅱ的另一端口伸入尾水收集池内,水泵的出水口与弯管Ⅰ的一端口连接,弯管Ⅰ的一部分管体搭在水槽的槽口上,且弯管Ⅰ管体与水槽槽口接触处固定连接,弯管Ⅰ的出水口伸入在水槽的左侧壁与湖滨带构置槽的左侧壁之间。进一步,在水槽的右侧壁壁上最上部的水位调节孔的孔中心低于水槽上端口10cm,相邻两水位调节孔的孔中心之间的间距为10cm。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操作:1、先根据湖滨带的土层分布,将湖滨带的原土按一定坡度放置在湖滨带构置内;2、分别在氮浓度调节池和磷浓度调节池,分别用NaNO3和NaH2PO4调配高浓度的氮溶液、磷溶液;3、再在水槽内加入湖滨带附近的湖水,根据模拟试验要求的水位,确定加入湖水量,加入的水位高度与水槽的右侧壁上适宜的水位控制孔齐平;4、打开氮浓度调节池和磷浓度调节池侧壁上的直角弯管上的阀门,使氮浓度调节池和磷浓度调节池内的氮溶液、磷溶液流入水槽内,启动设置在水槽的左侧壁上的搅拌棒,使氮溶液与磷溶液混合均匀,混合均匀的一部分氮磷溶液通过湖滨带构置槽的左侧壁上的透水孔进入湖滨带构置槽内渗透到湖滨带构置槽内的土体,混合均匀的另一部分氮磷溶液通过进入湖滨带构置槽的前侧壁与水槽的前侧壁之间的间距、以及湖滨带构置槽的后侧壁与水槽的后侧壁之间的间距所形成的通道向水槽右边流动,在流动的过程种,部分混合均匀的氮磷溶液通过湖滨带构置槽的前侧壁上的透水孔、以及湖滨带构置槽的后侧壁上的透水孔渗透到湖滨带构置槽内的土体;5、在上述混合均匀的氮磷溶液流动的同时,启动波高仪、水质监测仪和推板式造波机,相应地,造波仪的机械推板开始工作,推动水槽内的液体,模拟风浪,波高仪监测探头和水质监测探头同时开始工作,分别监测监测波浪的波高及周期、检测水槽内水质的氮、磷浓度,波高仪和水质监测仪自动记录的数据提供实验研究;6、在水槽内高于实验要求水位的多余液体通过打开水位控制孔的水龙头流 出进入到尾水收集池内,然后通过水泵及与水泵连接的弯管Ⅰ、弯管Ⅱ,将尾水收集池内的液体抽提到位于水槽的左侧壁与湖滨带构置槽的左侧壁之间的水槽内,继续从水槽左边向水槽右边流动,实现模拟水的循环利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型新的有益效果:本技术能同时较好地模拟了湖滨带水位、水质和风浪复合因子的变化,克服了现有研究局限在单一因子的不足,还实现了水质和风浪的实时监测,实现了模拟用水的循环利用,避免了模拟试验水资源的浪费,为在水位、水质、风浪共同作用背景下对湖滨带生态环境等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水槽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湖滨带构置槽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记依次表示:1—水槽,2—湖滨带构置槽,3—波高仪监测探头,4—搅拌棒,5—水槽的左侧壁,6—阀门,7—直角弯管,8—氮浓度调节池,9—磷浓度调节池,10—支架,11—弯管Ⅰ,12—波高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模拟湖滨带水位水质变化的试验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拟湖滨带水位水质变化的试验装置,包括水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湖滨带构置槽(2)、搅拌棒(4)、氮浓度调节池(8)、磷浓度调节池(9)、支架(10)、波高仪(12)、水质监测仪(13)、推板式造波机(14)、水泵(16)、尾水收集池(18)、固定架(24),具体结构如下:A、水槽(1)为长方体形状,在水槽的左侧壁(5)的壁上设置有搅拌棒(4),在水槽的右侧壁(26)的壁上自上而下设置有多个水位调节孔(20),每个水位调节孔(20)上安装有水龙头(19);B、湖滨带构置槽(2)为上端面、下端面和右侧壁均为敞开的长方体形状,湖滨带构置槽(2)设置在水槽(1)内,湖滨带构置槽(2)的底部与水槽(1)内的底面固定连接,湖滨带构置槽(2)的长度方向与水槽(1)的长度方向一致,湖滨带构置槽的左侧壁(30)靠近水槽的左侧壁(5),湖滨带构置槽的左侧壁(30)外壁、湖滨带构置槽的前侧壁(29)外壁和湖滨带构置槽的后侧壁(31)外壁分别对应地与水槽的左侧壁(5)内壁、水槽的前侧壁(15)内壁、水槽的后侧壁(27)内壁之间间隔5~6cm,湖滨带构置槽(2)的高度低于水槽(1)高度10~12cm;湖滨带构置槽的左侧壁(30)、湖滨带构置槽的前侧壁(29)和湖滨带构置槽的后侧壁(31)的壁上都均布有透水孔(28);C、在水槽的左侧壁(5)外设置有支架(10),支架(10)的高度大于水槽(1)的高度,支架(10)上放置有氮浓度调节池(8)和磷浓度调节池(9),在氮浓度调节池(8)和磷浓度调节池(9)的池壁分别设置有直角弯管(7),每个直角弯管(7)上设置有一个阀门(6),各直角弯管(7)的一端口向下位于水槽的左侧壁(5)与湖滨带构置槽的左侧壁(30)之间;D、固定架(24)由竖直直杆(23)的一端与底盘(22)中部垂直固定连接构成;在水槽(1)内间隔放置有四个固定架(24),四个固定架(24)的底盘(22)与水槽(1)内的底面固定连接;四个固定架(24)在水槽(1)宽的中心线上,且最左边的固定架(24)在湖滨带构置槽(2)内;E、在水槽(1)外放置有波高仪(12)、水质监测仪(13)、推板式造波机(14)和水泵(16),波高仪监测探头(3)可拆卸连接在水槽(1)内最左边的固定架(24)的竖直直杆(23)上,波高仪监测探头(3)通过导线与波高仪(12)相连接,三个水质监测探头(25)分别可拆卸连接在水槽(1)内的其余三个固定架(24)的竖直直杆(23)上,三个水质监测探头(25)均通过导 线与水质监测仪(13)相连接,推板式造波机的机械推板(21)放置在水槽(1)内的右边,推板式造波机的机械推板(21)通过机械臂与推板式造波机(14)相连接;F、在水槽的右侧壁(26)外放置有尾水收集池(18),且水龙头(19)的出水口正对尾水收集池(18)的池口,弯管Ⅱ(17)的一部分管体放置在尾水收集池(18)的池口上,且弯管Ⅱ(17)管体与尾水收集池(18)池口接触处固定连接,弯管Ⅱ(17)的一端口与水泵(16)的进水口连接,弯管Ⅱ(17)的另一端口伸入尾水收集池(18)内,水泵(16)的出水口与弯管Ⅰ(11)的一端口连接,弯管Ⅰ(11)的一部分管体搭在水槽(1)的槽口上,且弯管Ⅰ(11)管体与水槽(1)槽口接触处固定连接,弯管Ⅰ的出水口(32)伸入在水槽的左侧壁(5)与湖滨带构置槽的左侧壁(30)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湖滨带水位水质变化的试验装置,包括水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湖滨带构置槽(2)、搅拌棒(4)、氮浓度调节池(8)、磷浓度调节池(9)、支架(10)、波高仪(12)、水质监测仪(13)、推板式造波机(14)、水泵(16)、尾水收集池(18)、固定架(24),具体结构如下:A、水槽(1)为长方体形状,在水槽的左侧壁(5)的壁上设置有搅拌棒(4),在水槽的右侧壁(26)的壁上自上而下设置有多个水位调节孔(20),每个水位调节孔(20)上安装有水龙头(19);B、湖滨带构置槽(2)为上端面、下端面和右侧壁均为敞开的长方体形状,湖滨带构置槽(2)设置在水槽(1)内,湖滨带构置槽(2)的底部与水槽(1)内的底面固定连接,湖滨带构置槽(2)的长度方向与水槽(1)的长度方向一致,湖滨带构置槽的左侧壁(30)靠近水槽的左侧壁(5),湖滨带构置槽的左侧壁(30)外壁、湖滨带构置槽的前侧壁(29)外壁和湖滨带构置槽的后侧壁(31)外壁分别对应地与水槽的左侧壁(5)内壁、水槽的前侧壁(15)内壁、水槽的后侧壁(27)内壁之间间隔5~6cm,湖滨带构置槽(2)的高度低于水槽(1)高度10~12cm;湖滨带构置槽的左侧壁(30)、湖滨带构置槽的前侧壁(29)和湖滨带构置槽的后侧壁(31)的壁上都均布有透水孔(28);C、在水槽的左侧壁(5)外设置有支架(10),支架(10)的高度大于水槽(1)的高度,支架(10)上放置有氮浓度调节池(8)和磷浓度调节池(9),在氮浓度调节池(8)和磷浓度调节池(9)的池壁分别设置有直角弯管(7),每个直角弯管(7)上设置有一个阀门(6),各直角弯管(7)的一端口向下位于水槽的左侧壁(5)与湖滨带构置槽的左侧壁(30)之间;D、固定架(24)由竖直直杆(23)的一端与底盘(22)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丹陈安强张乃明苏友波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