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景观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32194 阅读:3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理景观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的方法,将物化技术与生态浮岛技术相结合,利用人工围隔在景观水体中分割出生态净化区和强化净化区,在生态净化区种植生态浮岛,在强化净化区除了种植生态浮岛之外,还配备投药系统和曝气系统;利用潜水泵将景观水引入净化区,开启投药系统和曝气系统,通过物化吸附、絮凝沉淀等作用将污染物快速去除,与此同时,密布水面的生态浮岛起到极好的防风浪和遮光效果,为污染物的沉淀提供了较好的水力条件,沉入水底的藻类由于失去光源而不再上浮,逐渐死亡,此外生态浮岛还能够充分吸收由于污染物分解及藻类死亡而释放出的一定量的营养盐;经生态净化区处理后的优质水放流回景观水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物化技术与生态浮 岛技术结合起来,对景观水体的污染进行有效治理。属于环境工程
技术背景近年来,城市内的景观水体如大小湖泊、人工湖已成为各个城市风景建设 的重点内容。建筑师为满足住宅小区居民的"亲水"需求,采用借景和造景, 将水景引进生活小区,创造住宅小区幽雅的自然环境。景观水已成为城市风景 线的亮点,也成为高档住宅小区的重要卖点。由于景观水多为静止或流动性差 的封闭缓流水体, 一般具有水域面积小、易污染、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 力低等特点,管理不好,很容易成为居民生活污水、雨水及垃圾的受纳体,从 而导致水体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时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致使水中藻类大量 繁殖,水体变黑变臭,严重影响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居民的生活环境,这已成为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难题。富营养化景观水体处理的难点在于以下几点1. 即使景观水体中氮磷浓度(TP>0.02mg/L, TN〉0.2mg/L)极低也足以 导致藻类过度增殖,因此很难通过削减营养盐来防治水华。2. 环境条件适宜时,景观水体中藻类增殖速度极快,不到2天藻密度就能 够增加l倍以上,常规的水处理装置难以应对如此之高的污染负荷。3. 水处理装置的外观与景观水体难以协调。现有的景观水处理技术虽然种类众多,各有优势,却难以全面地解决以上 问题。如过滤净化法将受污染的景观水体抽提起来,利用装填石英砂等填料的 过滤设备去除水中的悬浮态固体污染物和少部分藻类。该方法的缺点在于动力 消耗较大,运行成本高,且由于大部分藻类的个体都极其微小,去除效果并不 明显;同时装置运行一段时间后会发生堵塞现象,必须不断地进行反冲洗,运行管理相对复杂。植物浮岛(床)法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富营养化防治方 法,该法利用塑料泡沬等浮岛材料,直接在水面种植湿生和水生植物吸收水中 氮磷等营养盐,以去除导致水华发生的关键性因子,同时也具有较理想的景观 效果,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644533公开了 "一种用于景观水体治理的生态吸附景 观浮床装置及方法",以及论文"花飞碟生态景观浮岛技术与水上绿化"(尚农. 花卉园艺,2006 (1): 46-47)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浮体装置"花飞碟",可实现 在湖泊、水库、池塘、水池中种植各种陆生花卉及经济植物包括仙客来、向日 葵、菊花、水蕹、黄花鸢尾、唐菖蒲、月季等,形成所谓的生态浮岛,该方法 的缺点在于植物吸收氮磷效率较低,所需浮岛面积较大,往往占到景观水面的 25%以上,同时也很难应对突发性藻类水华。直接投药法即在蓝绿藻大量生长, 景观水体浊度显著上升时投加药剂除藻并沉淀污染物。该方法可以达到立竿见 影的除藻效果,但却存在最为显著的缺点,即藻类虽然凝聚沉淀入水底,但依 然存活,而且一般景观水体都较浅,水底的光照度亦足以支持藻类生长繁殖, 因此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会恢复活性,重新上浮,出现更为严重的水华现象;此 外沉淀的污染物和藻类长时间之后亦会出现重新向水中释放氮、磷的现象。遮 光法亦是最近受到广泛关注的实用技术,其原理为在利用物理遮光材料覆盖水 体l/3以上水面,抑制蓝绿藻生长繁殖,其缺点在于对于水中氮磷等营养盐无去 除效果,同时所需遮光面积过大,严重影响景观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理景观水体富营养化 污染的方法,能吸收水中过量氮磷,对藻类过度增殖,污染严重的景观水体进 行有效治理,同时种植的各种水培花卉、观赏性水生植物,能形成优美和谐的 生态浮岛景观。为实现这一目的,本专利技术将物化吸附及沉淀技术与生态浮岛技术相结合, 利用人工围隔在景观水体中分割出生态净化区和强化净化区,在生态净化区种 植生态浮岛,在强化净化区除了种植生态浮岛之外,还配备投药系统和曝气系 统;利用潜水泵将景观水引入净化区,开启投药系统和曝气系统,通过物化吸附、絮凝沉淀等作用将污染物快速去除,与此同时,密布水面的生态浮岛起到 极好的防风浪和遮光效果,为污染物的沉淀提供了较好的水力条件,沉入水底 的藻类由于失去光源而不再上浮,逐渐死亡,此外生态浮岛还能够充分吸收由 于污染物分解及藻类死亡而释放出的一定量的营养盐;经生态净化区处理后的 优质水放流回景观水体。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 采用人工围隔从景观水体中分割出部分水域用于水质净化,该水域分为 强化净化区和生态净化区,根据日处理水量、所在区域平均水深以及所需水力 停留时间确定各净化区所需的水面面积。强化净化区的水力停留时间取10-30分 钟,生态净化区的水力停留时间取4-24小时。强化净化区和生态净化区之间、 生态净化区与景观水体之间采用过水孔相连通。利用潜水泵在景观水体抽取污 染水,使之顺次流经强化净化区、生态净化区,处理后放流回水体。2、 在强化净化区和生态净化区水面投放生态浮岛,使覆盖率达到90-100%, 形成了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的优美的水上景观。利用生态浮岛对景观水进行净 化,去除水中大颗粒悬浮物质,通过浮岛植物和吸附基质的作用去除氮、磷, 同时起到遮光和消减风浪的作用。3、 在强化净化区配置投药系统和曝气系统,投药系统由加药罐、加药管路 组成,固定于强化净化区内设置的支撑木桩上。由于重力作用,物化药剂由加 药罐自流入强化净化区,长期运行物化药剂用完后进行人工加药。曝气系统采 用管道曝气形式,即曝气管道埋设于水底,管道上加装曝气头,管道连接设置 于岸边的鼓风机。曝气系统由设置于岸边的配电箱控制开启和关闭。4、 利用潜水泵将受污染的景观水泵入强化净化区,开启投药系统和曝气系 统,使物化药剂与污染水混合均匀并且发生絮凝反应,流入生态净化区;污染 水中的絮凝物在生态净化区逐渐沉降,处理后的净化水流回景观水体。本专利技术方法中,所述投药系统中采用的物化药剂为壳聚糖、聚合硫酸铝、 聚丙烯酰胺或水化硅酸钙。本专利技术的创新之处在于将具有削减氮磷、遮光消浪和景观功能的生态浮岛和具有强化除藻除污效果的物化处理系统有机地组合,成为极具实用价值的景 观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治理方法,同时发挥治标和治本的功能。本专利技术的优势具 体体现在1. 针对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过量氮磷以及有机污染物, 一方面利用生态浮 岛对其进行不断吸收,另一方面,利用物化系统对其实施强化净化。2. 针对有害藻类过量增殖的现象, 一方面利用物化系统对其实施强化凝聚 沉淀,另一方面,利用生态浮岛消浪和遮光,为藻类及其他污染物沉淀创造较 好水力环境,同时防止沉入底部的藻类恢复活性,重新上浮。3. 本专利技术方法运行简单,单位建设成本、运行费用和管理费用低廉,在景 观水体域内实施,外观为优美的生态浮岛,与景观水体协调一致,避免了以往 技术需在陆地或水面建设大型构筑物,影响景观的问题。附图说明图l为本专利技术中净化区域划分的示意图。图1中,l为景观水体,2为强化净化区,3为生态净化区,4为人工围隔。图2为本专利技术对景观水体划分区域进行治理的示意图。图2中,l为景观水体,2为强化净化区,3为生态净化区,5为过水孔,6 为生态浮岛,7为投药系统,8为曝气系统,9为潜水泵,IO为鼓风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 例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本专利技术具体包括如下内容1、首先,如图l所示的净化区域划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治理景观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人工围隔(4)从景观水体(1)中分割出部分水域用于水质净化,该水域分为强化净化区(2)和生态净化区(3),根据日处理水量、所在区域平均水深以及所需水力停留时间确定各净化区所需的水面面积,强化净化区(2)的水力停留时间取10-30分钟,生态净化区(3)的水力停留时间取4-24小时;强化净化区(2)和生态净化区(3)之间、生态净化区(3)与景观水体(1)之间采用过水孔(5)相连通;2)在强化净化区(2)和生态净化区(3)水面投放生态浮岛(6),使覆盖率达到90~100%,利用生态浮岛(6)对景观水进行净化,去除水中大颗粒悬浮物质,通过浮岛植物和吸附基质的作用去除氮、磷,同时起到遮光和消减风浪的作用;3)在强化净化区(2)配置投药系统(7)和曝气系统(8),所述投药系统(7)由加药罐、加药管路组成,固定于强化净化区(2)内设置的支撑木桩上;所述曝气系统(8)中,加装曝气头的曝气管道埋设于水底,曝气管道连接设置于岸边的鼓风机(10),曝气系统(8)由设置于岸边的配电箱控制开启和关闭;4)利用潜水泵(9)将受污染的景观水泵入强化净化区(2),开启投药系统(7)和曝气系统(8),使物化药剂与污染水混合均匀并且发生絮凝反应,流入生态净化区;污染水中的絮凝物在生态净化区(3)逐渐沉降,处理后的净化水流回景观水体(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雪初孔海南王欣泽翟玥安阳杨哲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