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离器、尘筒及吸尘器,其中,分离器包括:固定板,固定板具有第一中心线;第一分离筒,第一分离筒固定设置在固定板上,第一分离筒上设置有第一气体入口,第一分离筒的第一端形成第一空气出口,第一分离筒的第二端形成第一灰尘出口,其中,第一空气出口具有第二中心线,第一灰尘出口具有第三中心线,第一中心线和第二中心线在竖直方向上错位设置,并且第二中心线至第一中心线的距离大于第三中心线至第一中心线的距离。本实用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吸尘器的多圆锥结构体积过小,影响产品性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分离器、尘筒及吸尘器。
技术介绍
卧式吸尘器是一种常见的产品,其具有体积小,轻便灵活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家庭。现有的吸尘器类型主要分为尘袋式和尘杯式。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吸尘器的吸力是其购买时考虑的主要因素。而尘袋式吸尘器具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当使用时间过久,尘袋里的灰尘会堵塞尘袋小孔,导致空气不能顺畅地从尘袋小孔流出,从而吸力减弱。所以尘杯式吸尘器越来越成为主流。尘杯多圆锥式吸尘器通过气旋技术,将一股气流分离成多股小气流,通过离心力将灰尘从气流中分离出来,避免了传统的尘袋堵塞现象,通畅的气流保证了吸力的大而持久。因为吸尘器尘桶部分空间有限,漏斗是用来收集灰尘,使之集中在一起,为让尘桶初级旋风过滤的尘污有足够存储空间,所以漏斗不能够太大,而旋风子与分离器多圆锥要使气流产生气旋,从而产生离心力使尘风分离,旋风子与分离器越大,空间越足,离心力使尘风分离的效果更好。而多圆锥又要与漏斗相连,所以多圆锥作为连接旋风子与漏斗的中枢,就必须做到上部分结构大,下部分结构小,也就是圆椎体结构。为了保证吸尘器的性能结构等要求,分离器各个圆锥体之间必须保证一定的距离。所以在有限的空间里如何合理设计多圆锥结构成为了一个难点,现有技术中的吸尘器中的分离器经常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而导致多圆锥体积过小,从而影响产品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离器、尘筒及吸尘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吸尘器的多圆锥结构体积过小,影响产品性能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分离器,分离器包括:固定板,固定板具有第一中心线;第一分离筒,第一分离筒固定设置在固定板上,第一分离筒上设置有第一气体入口,第一分离筒的第一端形成第一空气出口,第一分离筒的第二端形成第一灰尘出口,其中,第一空气出口具有第二中心线,第一灰尘出口具有第三中心线,第一中心线和第二中心线在竖直方向上错位设置,并且第二中心线至第一中心线的距离大于第三中心线至第一中心线的距离。进一步地,第一空气出口和第一灰尘出口均为圆形出口。进一步地,第一空气出口的面积大于第一灰尘出口的面积。进一步地,第一分离筒的内侧壁平滑结构。进一步地,分离器还包括:第二分离筒,第二分离筒设置在固定板上并位于固定板的中部,第二分离筒上设置有第二气体入口,第二分离筒的第一端形成第二空气出口,第二分离筒的第二端形成第二灰尘出口,其中,第一分离筒为多个,并且多个第一分离筒均匀分布在第二分离筒的周向外侧。进一步地,第二分离筒的内侧壁为平滑结构。进一步地,第一分离筒的第一端和第二分离筒的第一端均连接在固定板上,并且第一空气出口和第二空气出口均贯通固定板。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尘筒,包括:筒体,筒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进风口,筒体上方设置有出风口;分离器,设置在筒体内;漏斗,位于筒体内并连接在分离器的下方;过滤罩,设置在筒体内并罩设在分离器外,其中,分离器为上述的分离器,第一空气出口与出风口连通,第一灰尘出口与漏斗连通。进一步地,尘筒还包括:导风结构,设置在分离器的上方,导风结构包括设置在分离器的上方的板体以及设置在板体上的导风管,导风管向下延伸并贯通板体,导风管由上自下穿设在第一分离筒中。进一步地,导风管的直径小于第一空气出口的直径,尘筒还包括:密封垫,设置在分离器和导风结构之间,密封垫上设置有多个密封孔,导风管穿过密封孔,并且密封孔和导风管之间过盈配合。进一步地,尘筒还包括:过滤结构,设置在导风结构上方并位于导风结构和出风口之间。进一步地,尘筒还包括:筒盖,可开闭地设置在筒体的上方。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吸尘器,包括尘筒,尘筒为上述的尘筒。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第一空气出口的第二中心线和第一灰尘出口的第三中心线在竖直方向上错位设置,同时第二中心线距离固定板的第一中心线的距离大于第三中心线至固定板的第一中心线的距离。上述结构在保证分离器为上大下小的结构的前提下,通过将第一分离筒的上端中心线和下端中心线错位设置进而使得第一分离筒的体积增大,从而保证分离器的分离性能。因此本使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吸尘器的多圆锥结构体积过小,影响产品性能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分离器的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尘筒的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2中尘筒的导风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3中导风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3中导风结构的侧视示意图;以及图6示出了图5中导风结构的A-A向剖视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固定板;20、第一分离筒;21、第一气体入口;22、第一空气出口;23、第一灰尘出口;30、第二分离筒;31、第二气体入口;32、第二空气出口;33、第二灰尘出口;40、筒体;41、进风口;42、出风口;50、分离器;60、漏斗;70、过滤罩;80、导风结构;81、板体;82、导风管;90、密封垫;91、密封孔;100、过滤结构;110、筒盖;120、尘筒。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分离器包括固定板10以及第一分离筒20。其中,固定板10具有第一中心线;第一分离筒20固定设置在固定板10上,第一分离筒20上设置有第一气体入口21,第一分离筒20的第一端形成第一空气出口22,第一分离筒20的第二端形成第一灰尘出口23。第一空气出口22具有第二中心线,第一灰尘出口23具有第三中心线,第一中心线和第二中心线在竖直方向上错位设置,并且第二中心线至第一中心线的距离大于第三中心线至第一中心线的距离。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第一空气出口22的第二中心线和第一灰尘出口23的第三中心线在竖直方向上错位设置,同时第二中心线距离固定板10的第一中心线的距离大于第三中心线至固定板10的第一中心线的距离。上述结构在保证分离器为上大下小的结构的前提下,通过将第一分离筒20的上端中心线和下端中心线错位设置进而使得第一分离筒20的体积增大,从而保证分离器的分离性能。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吸尘器的多圆锥结构体积过小,影响产品性能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一空气出口22的第二中心线指的是:第一分离筒20的第一端的边沿所围成的图形所具有的中心线为第二中心线。同理,上述的第一灰尘出口23的第三中心线指的是:第一分离筒20的第二端的边沿所围成的图形具有的中心线为第二中心线。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空气出口22和第一灰尘出口23均为圆形出口。也即第一空气出口22的第二中心线为第一分离筒20的第一端围成圆形的圆心所在竖直线,第一灰尘出口23的第三中心线为第一分离筒20的第二端围成圆形的圆心所在竖直线。由图2可以看到,第一分离筒20的下端相对于上端更加靠内收缩,从而尽可能的减小了分离器的下端的横截面积。同时,分离器的上端的横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包括:固定板(10),所述固定板(10)具有第一中心线;第一分离筒(20),所述第一分离筒(20)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板(10)上,所述第一分离筒(20)上设置有第一气体入口(21),所述第一分离筒(20)的第一端形成第一空气出口(22),所述第一分离筒(20)的第二端形成第一灰尘出口(23),其中,所述第一空气出口(22)具有第二中心线,所述第一灰尘出口(23)具有第三中心线,所述第一中心线和所述第二中心线在竖直方向上错位设置,并且所述第二中心线至所述第一中心线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三中心线至所述第一中心线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包括:固定板(10),所述固定板(10)具有第一中心线;第一分离筒(20),所述第一分离筒(20)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板(10)上,所述第一分离筒(20)上设置有第一气体入口(21),所述第一分离筒(20)的第一端形成第一空气出口(22),所述第一分离筒(20)的第二端形成第一灰尘出口(23),其中,所述第一空气出口(22)具有第二中心线,所述第一灰尘出口(23)具有第三中心线,所述第一中心线和所述第二中心线在竖直方向上错位设置,并且所述第二中心线至所述第一中心线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三中心线至所述第一中心线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气出口(22)和所述第一灰尘出口(23)均为圆形出口。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气出口(22)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灰尘出口(23)的面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离筒(20)的内侧壁为平滑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还包括:第二分离筒(30),所述第二分离筒(30)设置在所述固定板(10)上并位于所述固定板(10)的中部,所述第二分离筒(30)上设置有第二气体入口(31),所述第二分离筒(30)的第一端形成第二空气出口(32),所述第二分离筒(30)的第二端形成第二灰尘出口(33),其中,所述第一分离筒(20)为多个,并且多个所述第一分离筒(20)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分离筒(30)的周向外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离筒(30)的内侧壁为平滑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离筒(20)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分离筒(30)的第一端均连接在所述固定板(10)上,并且所述第一空气出口(22)和所述第二空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德旭,曾林林,陈佳兵,范嘉玲,荆顺平,刘康,黄月林,方绪远,徐铁,刘洋,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