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水明渠野生动物跨行通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05205 阅读:2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6 2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水明渠野生动物跨行通道结构。包括输水明渠,沿输水明渠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跨越输水明渠的野生动物通道;野生动物通道两侧设有保护网;野生动物通道顶部种植有自然植被,自然植被内撒落有野生动物引诱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工程布置简单、技术经济合理、生态效应明显、可操作性强等特点,弥补了现有技术措施在水利工程输水渠道沿线野生动物阻隔不利环境影响缓解研究上的不足,能有效的促进水利工程输水明渠沿线野生动物安全、有效通行,实现了水利工程建设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效统一与平衡,为开发绿色环保型水利工程提供了有力借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输水明渠野生动物跨行通道结构,属于野生动物保护

技术介绍
为了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人类开发建设活动的同时保护野生动物生存的权利,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或减缓铁路、公路等大型线性工程建设与运行对野生动物正常觅食、迁徙繁殖造成的不利影响,一般会根据不同野生动物类型,尤其是大型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向高处攀爬或向低处穿行等习性特点,尝试了建设跨行“绿桥”、下行涵洞等野生动物通道的方式,以期望在很大程度上为野生动物铺设出了一条新的生存之路。水利工程供水、灌溉等输水渠道的建设和运行,虽然相对于铁路、公路等大型线性工程来说影响较小,但由于输水渠道具有干支线交错复杂、渠系线路较长、分布范围广泛等线性、面性兼顾的特点,尤其是分布在农村地区的大型水利工程输水渠道的建设和运行,也会在较大程度上造成其沿线野生动物生存、繁殖栖息环境的破碎化、片段化,压缩其影响区域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范围,特别是涉及重要野生动物迁徙线路的输水渠道长期运行产生的累积不利环境影响,可能会使输水渠道沿线及周边范围野生动物种群结构及生态系统整体多样性产生深远的、难以恢复的不利影响。目前,由于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日趋重视,我国铁路、公路等大型线性工程的野生动物通道建设及相关研究实例日趋增多,较为典型的为青藏铁路在穿越可可西里、羌塘等自然保护区时设置的桥梁下方、隧道上方及缓坡平交3种形式野生动物通道,其建设基本满足了野生动物通行的需要。而在水利工程输水渠道野生动物通行考虑方面,由于相对于铁路、公路等大型线性工程来说工程规模较小、影响也较小,目前尚缺乏较为经济、有效、可操作的成熟实例以指导输水渠道沿线野生动物通行保护工作。由此,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研究经济、有效、可操作的输水明渠野生动物跨行结构,建设绿色环保型水利工程,是势在必行并符合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水明渠野生动物跨行通道结构。根据水利工程输水明渠沿线野生动物通行要求,从环境、经济及社会等综合角度出发,通过在输水明渠顶部及周边构建野生动物通行野生动物通道的方式,确保水利工程输水明渠沿线野生动物安全、有效通行,实现了水利工程建设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效统一与平衡。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输水明渠野生动物跨行通道结构,包括输水明渠,沿输水明渠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跨越输水明渠的野生动物通道;野生动物通道两侧设有保护网;野生动物通道顶部种植有自然植被,自然植被内撒落有野生动物引诱物。前述野生动物通道结构中,所述输水明渠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梯形的底口宽度小于上口宽度,梯形表面设有混凝土边坡;输水明渠的上口两侧设有低于输水明渠两岸上坡面和下坡面的承台,承台上铺设有基础垫层,靠近上坡面一侧的基础垫层内设有排水管。前述野生动物通道结构中,所述输水明渠上口两侧的基础垫层之上经承重梁连接,承重梁包括横跨输水明渠的架空梁和与承台平行的沿线梁;架空梁与沿线梁相互垂直构成井字形结构坐落在基础垫层之上;承重梁之上铺设有盖板,盖板四周设有围栏,围栏范围内填充有种植土,种植土上种植有自然植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工程布置简单、技术经济合理、生态效应明显、可操作性强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技术措施在水利工程输水渠道沿线野生动物阻隔不利环境影响缓解研究上的不足,能有效的促进水利工程输水明渠沿线野生动物安全、有效通行,实现了水利工程建设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效统一与平衡,为开发绿色环保型水利工程提供了有力借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承重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标记为:1-输水明渠、2-保护网、3-自然植被、4-野生动物引诱物、5-混凝土边坡、6-上坡面、7-下坡面、8-承台、9-基础垫层、10-排水管、11-架空梁、12-沿线梁、13-盖板、14-围栏、15-种植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一种输水明渠野生动物跨行通道结构,如图1-3所示:包括输水明渠1,沿输水明渠1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跨越输水明渠1的野生动物通道;野生动物通道两侧设有保护网2;野生动物通道顶部种植有自然植被3,自然植被3内撒落有野生动物引诱物4。输水明渠1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梯形的底口宽度小于上口宽度,梯形表面设有混凝土边坡5;输水明渠1的上口两侧设有低于输水明渠1两岸上坡面6和下坡面7的承台8,承台8上铺设有基础垫层9,靠近上坡面6一侧的基础垫层9内设有排水管10。输水明渠1上口两侧的基础垫层9之上经承重梁连接,承重梁包括横跨输水明渠1的架空梁11和与承台8平行的沿线梁12;架空梁11与沿线梁12相互垂直构成井字形结构坐落在基础垫层9之上;承重梁之上铺设有盖板13,盖板13四周设有围栏14,围栏14范围内填充有种植土15,种植土15上种植有自然植被3。本技术是在输水明渠1沿线每间隔1千米左右设有一条供野生动物跨越输水明渠1的野生动物通道,确保输水明渠1沿线的野生动物能够安全自然的在输水明渠1两岸之间自由通行,扩大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范围,为野生动物的生存、迁徙、繁殖提供便利条件。供野生动物跨越输水明渠1的野生动物通道上种植有乔木、灌丛和草丛构成的自然植被3,自然植被3与野生动物通道两岸上坡面6和下坡面7的自然植被融为一体,在野生动物通道上人为营造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并在野生动物通道上撒落一些食物和野生动物粪便,引导野生动物毫无戒备的通过野生动物通道。在所述供野生动物跨越输水明渠1的野生动物通道两侧设置保护网2,防止上野生动物从野生动物通道两侧坠入输水明渠1溺亡。具体实施时,如图1-3所示:根据水利工程输水明渠1沿线野生动物通行要求,通过在输水明渠1顶部及周边构建野生动物通行绿色通道的方式,确保水利工程输水明渠1沿线野生动物安全、有效通行。按照前述方法构建的输水明渠1野生动物跨行结构,包括基础及承重结构、跨行及防护结构、动物引导结构三大部分。所述基础及承重结构是指根据野生动物跨行结构荷载等级及刚度要求而设置的基础垫层9与承重梁,基础垫层9内设有排水管10,承重梁包括架空梁11和沿线梁12。所述基础垫层9修筑在输水明渠1上口两侧,作为承重梁的搭接承台8,基础垫层9一般采取钢筋混凝土等强度高、造价低的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为C10;基础垫层9底部高程与输水明渠1上口的承台8高程一致,承重梁紧靠输水明渠1两侧的边缘的与承台8边缘搭接;基础垫层9结构尺寸、强度、稳定性等应满足野生动物跨行结构负载时相应荷载等级、结构稳定及安全运行设计要求。排水管10埋设在输水明渠1的上坡面6侧的基础垫层9内,排水管10一般采取钢筋混凝土预制管,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为C30,以对输水明渠1野生动物跨行结构上坡面6径流予以导排;排水管10结构尺寸、强度、稳定性等应满足野生动物跨行结构负载时相应荷载等级、洪水标准、结构稳定及安全运行设计要求。架空梁11为输水明渠1野生动物跨行结构主要承重结构,架设在输水明渠1两侧的基础垫层9上方;一般在野生动物通行方向横断面上等距设置三处,即野生动物跨行结构的两侧、中部,以将其顶部荷载均匀传递至基础垫层9;架空梁11位于输水明渠1的上坡面6侧端头长度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输水明渠野生动物跨行通道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水明渠野生动物跨行通道结构,包括输水明渠(1),其特征在于:沿输水明渠(1)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跨越输水明渠(1)的野生动物通道;野生动物通道两侧设有保护网(2);野生动物通道顶部种植有自然植被(3),自然植被(3)内撒落有野生动物引诱物(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水明渠野生动物跨行通道结构,包括输水明渠(1),其特征在于:沿输水明渠(1)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跨越输水明渠(1)的野生动物通道;野生动物通道两侧设有保护网(2);野生动物通道顶部种植有自然植被(3),自然植被(3)内撒落有野生动物引诱物(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输水明渠野生动物跨行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明渠(1)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梯形的底口宽度小于上口宽度,梯形表面设有混凝土边坡(5);输水明渠(1)的上口两侧设有低于输水明渠(1)两岸上坡面(6)和下坡面(7)的承台(8),承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欣柯常理杨丹陈国柱杨桃萍张倩张南波张建民易仲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