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油罐脱水器。一种带反洗机构的膜分离式油罐脱水器,包括容器,所述容器内设有膜分离器,膜分离器包括壁部设有分离器出口的筒体和可拆卸连接有筒体上的筒盖,所述筒体内设有层层套设在一起的油水分离膜管,相邻的油水分离膜管之间以及最内层的油水分离膜管内部都形成分离室,所述筒盖将所述容器分割为进水室和出水室,所述筒盖设有连通所述进水室和位于最里层的分离室的分离器进口,所述进水室设有进料口和反洗出口,所述出水室设有出料口和反洗进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排水时能够有效防止油排出的带反洗机构的膜分离式油罐脱水器,以克服现有的储油罐排水时会导致跑油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油罐脱水器,尤其涉及一种带反洗机构的膜分离式油罐脱水器。
技术介绍
油品储罐中在储存过程中会有油品自身带入的静态分离出或者呼吸作用进入的水在罐底集聚,因此为了保证油品的质量,储罐要不定时地排去罐内的水。现有的排水主要采用人工切水作业方式或机械切水方式。人工切水作业的劳动强度较大,并且在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时容易发生硫化氢中毒现象,使得人身安全存在隐患。而对于现有的机械切水方式,企业主要采用的是浮球式机械自动切水器,他的原理是利用浮球的密度介于油水之间,使浮球浮在油水界面上,浮球的上下浮动直接带动阀门的开关。然而这种脱水器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故障,例如在浮球带动下阀门可能卡住或者浮球杠杆在使用时发生故障等等会使的油品从储罐泄露出来发生跑油事故,对于罐区以及的人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并且这两种切水方式脱水跑油量较大,不仅使得油品的浪费变得严重,而且增加了污水处理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排水时能够有效防止油排出的带反洗机构的膜分离式油罐脱水器,以克服现有的储油罐排水时会导致跑油的问题。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带反洗机构的膜分离式油罐脱水器,包括容器,所述容器内设有膜分离器,膜分离器包括壁部设有分离器出口的筒体和可拆卸连接有筒体上的筒盖,所述筒体内设有层层套设在一起的油水分离膜管,相邻的油水分离膜管之间以及最内层的油水分离膜管内部都形成分离室,所述筒盖将所述容器分割为进水室和出水室,所述筒盖设有连通所述进水室和位于最里层的分离室的分离器进口,所述进水室设有进料口和反洗出口,所述出水室设有出料口和反洗进口。使用时,油罐中的水进进料口进入本技术然后从出料口排出,经过本技术时在膜分离器的作用下水流出而油被阻拦住,从而避免跑油。当产生堵塞时,从反洗进口输入水、反洗水从反洗出口流出而实现清洗。本技术装配时方便,油水分离悬挂好。作为优选,所述进水室设有初滤网,所述初滤网将所述进水室分割为第一进水室和第二进水室,所述进料口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水室,所述分离器进口的进口端位于所述第二进水室。能够延长膜分离器的使用时间。作为优选,所述容器可拆卸连接有容器盖,所述初滤网固定于所述容器盖。安装时固定时方便。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进水室设有观察窗。能够方便地观察到初滤网是否堵塞。作为优选,所述筒体的底壁设有沿筒体周向延伸的筒体部环形卡槽,所述筒盖设有沿筒体周向延伸的筒盖部环形卡槽,所述油水分离膜管的两端分别卡接在所述筒体部环形卡槽和筒盖部环形卡槽内而同所述筒体和筒盖固定在一起。安装拆卸油水分离膜管时方便。作为优选,所述筒体和筒盖螺纹连接在一起,所述筒盖设有把手。连接拆卸方便。作为优选,所述容器分为上段和下段,所述上段和下段桶盖螺栓配合螺母可拆卸连接在一起。作为优选,所述螺母包括同所述螺栓配合的螺纹孔段,所述螺纹孔段的孔壁上设有沿螺母轴向延伸的沟槽,所述沟槽贯穿所述螺纹孔段。“螺纹孔段”是指螺母上设有螺纹的那一段。本技术方案中的螺母通过在螺纹孔段的螺纹壁上开设沟槽,并且沟槽贯穿整个螺纹孔段,假如螺纹生锈或有杂物,那么在拧动螺母的过程中,锈等杂物会被排挤到沟槽内,而不会卡死在螺母与螺栓的螺纹之间影响螺纹按照正常的轨迹运动、从而导致滑丝的现象发生,拧接螺母前,可在沟槽内滴一些润滑油,当螺母拧接到螺栓上后,多余的润滑油会被储存在沟槽内,起到持久润滑的功能,就算时间长后螺纹生锈,但只要螺纹间稍稍错开一点位置,储存在沟槽内的润滑油又能对螺纹进行润滑,使螺纹能轻松的拧开,不至于滑丝,同时因设计有沟槽,破坏了螺纹的连续性,这样螺母也不易松动,锁紧功能会更强。作为优选,所述沟槽为“V”形槽,所述沟槽的开口角为20°到60°。当螺母拧在螺栓上时,沟槽与螺栓上的螺纹的接触线为斜线,转动时,沟槽的边缘对螺纹上的锈与杂物的刮除效果好,使得螺母与悬挂螺栓之间更不易滑丝。既能够保证有足够的纳污能力,有能够保证罗牙又足够的强度。作为优选,所述沟槽的槽壁上设有刃。能够提高螺母转动时对螺纹上的锈与杂物的刮除效果。作为优选,所述沟槽为三条或四条,所述沟槽均匀分布在所述螺纹孔段的孔壁上。当螺纹生锈或其上有杂物时,只需将螺母旋转一个较小的角度即不大于60度就能将锈等杂物排到沟槽内,如果不均匀分布,将杂物排到沟槽内所需旋转的角度会比均匀分布所要旋转的角度大,也即防滑丝功能没有均匀分布的好,沟槽的数量如果开得太多,会影响螺母的强度。本技术具有下述优点:组装拆卸方便;能够有效防止排水时跑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螺母的轴向示意图。图中:容器1、下段11、下管道111、出料口112、反洗进口113、出料阀114、反洗进阀115、上段12、进料口121、反洗出口122、进料阀123、反洗出阀124、容器盖13、螺栓14、提环15、进水室16、第一进水室161、第二进水室162、观察窗163、出水室17、膜分离器2、筒体21、筒体部环形卡槽211、筒盖22、筒盖部环形卡槽221、油水分离膜管23、分离器出口24、分离器进口25、分离室26、把手27、初滤网3、螺母6、沟槽61、刃62、沟槽的开口角B。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参见图1,一种带反洗机构的膜分离式油罐脱水器,包括容器1和膜分离器2。容器1包括下段11、上段12和容器盖13。下段11设有下管道111。下管道111连接有出料口112和反洗进口113。出料口112设有出料阀114。反洗进口113设有反洗进阀115。上段12和下段11通过螺栓14配合螺母6可拆卸连接在一起。上段12设有进料口121和反洗出口122。进料口121设有进料阀123。反洗出口122设有反洗出阀124。容器盖13螺纹连接于上段12的上端。容器盖13设有提环15。容器盖13还设有初滤网3。膜分离器2位于容器1内。膜分离器2包括筒体21、筒盖22和油水分离膜管23。筒体21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分离器出口24。筒盖22将容器1分割为进水室16和出水室17。筒体21位于出水室17内。下管道111设置在出水室17的壁上。筒体21的底壁设有3道沿筒体周向延伸的筒体部环形卡槽211。筒盖22同筒体21螺纹连接在一起。筒盖22设有3道沿筒体周向延伸的筒盖部环形卡槽221。筒盖22还设有分离器进口25和一对把手27。油水分离膜管23有三根。3根油水分离膜管23层层套设在一起。三根油水分离膜管23的上端一一对应地卡接在3道筒盖部环形卡槽221中、下端一一对应地卡接在3道筒体部环形卡槽211中。相邻的油水分离膜管23之间以及最内层的油水分离膜管内部都形成分离室26。初滤网3将进水室16分割为第一进水室161和第二进水室162。进料口121设置于第一进水室161。反洗出口12设置于第二进水室162。分离器进口25连通第二进水室162和位于分离室26中的位于最里层的分离室。第二进水室162设有观察窗163。参见图2,螺母6的螺纹孔段的孔壁上设有三条沟槽61,沟槽61沿螺纹孔段的轴向延伸,沟槽61贯穿整个螺纹孔段,沟槽61均匀分布在螺纹孔段的孔壁上,即沟槽61之间的夹角为120度。沟槽61为“V”形槽。沟槽的开口角B为20°到60°。沟槽61的槽壁上设有刃62。参见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反洗机构的膜分离式油罐脱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所述容器内设有膜分离器,膜分离器包括壁部设有分离器出口的筒体和可拆卸连接有筒体上的筒盖,所述筒体内设有层层套设在一起的油水分离膜管,相邻的油水分离膜管之间以及最内层的油水分离膜管内部都形成分离室,所述筒盖将所述容器分割为进水室和出水室,所述筒盖设有连通所述进水室和位于最里层的分离室的分离器进口,所述进水室设有进料口和反洗出口,所述出水室设有出料口和反洗进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反洗机构的膜分离式油罐脱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所述容器内设有膜分离器,膜分离器包括壁部设有分离器出口的筒体和可拆卸连接有筒体上的筒盖,所述筒体内设有层层套设在一起的油水分离膜管,相邻的油水分离膜管之间以及最内层的油水分离膜管内部都形成分离室,所述筒盖将所述容器分割为进水室和出水室,所述筒盖设有连通所述进水室和位于最里层的分离室的分离器进口,所述进水室设有进料口和反洗出口,所述出水室设有出料口和反洗进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反洗机构的膜分离式油罐脱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室设有初滤网,所述初滤网将所述进水室分割为第一进水室和第二进水室,所述进料口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水室,所述分离器进口的进口端位于所述第二进水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反洗机构的膜分离式油罐脱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可拆卸连接有容器盖,所述初滤网固定于所述容器盖。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带反洗机构的膜分离式油罐脱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水室设有观察窗。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带反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根民,高良军,叶佳君,龚群,张晓鹏,刘会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