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液压油缸式定位机构,在底板上设有夹具体,夹具体为“V”型,夹具体封闭端的顶面开设定位槽、定位孔和限位槽,限位槽的上端与定位槽连通;在所述夹具体开口端的两侧对称设置第一液压油缸,所述夹具体封闭端的侧边设置第二液压油缸,第二液压油缸设置在底板的下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根据被加工拨叉组件的结构特征,并能满足铣面和镗孔同时加工的要求进行设计,构思合理、结构简单,避免了多次装夹定位的弊端,保证了加工精度,并且根据被加工的拨叉组件的结构特点,采用三个液压油缸全方位作为外力源压迫固定拨叉组件,使其在夹具体上保持更加稳定地状态,进一步提高了加工的稳定性和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装夹具,特别是涉及一种三液压油缸式定位机构。
技术介绍
拨叉是汽车变速箱上的部件,与变速手柄相连,用于拨动中间变速轮,以变换档位,使输入/输出转速比改变。目前,换挡拨叉组件的叉角铣面和轴套镗孔分别在不同的设备上完成,存在如下缺陷:1.这样需装夹两次,每次装夹都要进行定位,两次定位容易造成误差增大,从而影响加工的精度,造成批量生产中各个产品有差异,产品质量不稳定;2.在拨叉组件被装夹时采用现有固定手段会稳定性不好,不牢靠的情况,造成加工精度不高;3.两次装夹操作繁琐,花费的时间长,降低了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三液压油缸式定位机构。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三液压油缸式定位机构,在底板上设置有形状大小与拨叉相适应的夹具体,该夹具体为平卧的“V”字型,在夹具体封闭端的顶面开设定位槽,该定位槽的槽底开设有贯通至夹具体底面的定位孔,在定位孔的旁边设置与之平行的限位槽,该限位槽的上端与定位槽连通;在所述夹具体开口端的两侧对称设置第一液压油缸,该第一液压油缸的缸体由底板的上端面支撑固定,所述第一液压油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上伸出,且第一液压油缸活塞杆的上端伸入第一压块根部的卡口中,第一液压油缸活塞杆的上端与第一压块的根部相铰接,在第一压块中部的两侧对称设置第一铰链,第一铰链的上端与第一压块的中部铰接,第一铰链的下端与第一液压油缸缸体的顶部铰接,所述夹具体封闭端的侧边设置第二液压油缸,该第二液压油缸的缸体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下端面,第二液压油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上穿过所述底板,所述第二液压油缸活塞杆的上端伸入第二压块根部的卡口中,第二液压油缸活塞杆的上端与第二压块的根部相铰接,在第二压块中部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第二铰链,第二铰链的上端与第二压块的中部铰接,第二铰链的下端与支撑体铰接,所述支撑体固定于底板上。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在实际加工的过程中,被加工的拨叉组件会被平放在夹具体的上端面,因此根据被加工的拨叉的结构及外形特征,夹具体被设计成一个类似的“V”字型。被加工的拨叉组件包括拨叉、设置在拨叉上的轴套和叶片,其中轴套和叶片均与拨叉所在平面保持垂直状态,实际加工时还会对轴套进行镗孔。定位槽的设置是根据轴套的特征,使得轴套能够插入到定位槽中,同时定位孔不但起到和定位槽相同的作用,也便于加工时对轴套进行镗孔。根据被加工拨叉组件的结构特征,其叶片设置在轴套旁,并与轴套呈平行状态,在被放置到夹具体上后,叶片恰好插入到限位槽中,限位槽通过叶片对整个拨叉组件起到限位的作用。两个第一液压油缸分别对称设置在拨叉的两个叉脚端,对拨叉的稳定起到了主要的作用。根据对拨叉组件的特点,将第二液压油缸设置在底板的下方,使其活塞杆穿过底板来对拨叉组件进行压迫固定,便于本技术的使用和操作加工。两个第一液压油缸和一个第二液压油缸分布在三角形的三个角上,利于稳定拨叉组件。本技术对拨叉开口端的两边及封闭端同时固定,能够使拨叉组件在夹具体上装夹牢靠,一方面操作简单、方便、省力;另一方面,能够利用同一套夹具实现叉角铣面和轴套镗孔在加工中心中依次完成,避免了重复装夹影响加工精度的弊病,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并确保了产品稳定。进一步,为了减轻夹具体的重量,优化夹具体的结构,同时也为了节约制造夹具体的材料而降低其生产成本,在所述夹具体的中腰部镂空出多个矩形的腰孔。进一步,为了适应被加工拨叉的形状特征,同时便于在加工过程中铣刀对被加工拨叉两叉脚内壁进行铣面,所述夹具体叉形部的内壁为圆弧形,在底板上开设圆形通孔,所述夹具体叉形部内壁的下边沿与所述圆形通孔的边沿重合。有益效果:本技术根据被加工拨叉组件的结构特征,并能满足铣面和镗孔同时加工的要求进行设计,构思合理、结构简单,避免了多次装夹定位的弊端,保证了加工精度,并且根据被加工的拨叉组件的结构特点,采用三个液压油缸全方位作为外力源压迫固定拨叉组件,使其在夹具体上保持更加稳定地状态,进一步提高了加工的稳定性和精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方位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三液压油缸式定位机构,在底板1上设置有形状大小与拨叉相适应的夹具体2,该夹具体2为平卧的“V”字型,夹具体2叉形部的内壁为圆弧形,在底板1上开设圆形通孔1a,夹具体2叉形部内壁的下边沿与所述圆形通孔1a的边沿重合。在夹具体2的中腰部镂空出多个矩形的腰孔2c,夹具体2封闭端的顶面开设定位槽2a,该定位槽2a的槽底开设有贯通至夹具体2底面的定位孔2d,在定位孔2d的旁边设置与之平行的限位槽2b,该限位槽2b的上端与定位槽2a连通。如图1和图2所示,在所述夹具体2开口端的两侧对称设置第一液压油缸3,该第一液压油缸3的缸体由底板1的上端面支撑固定,所述第一液压油缸3的活塞杆竖直向上伸出,且第一液压油缸3活塞杆的上端伸入第一压块5根部的卡口中,第一液压油缸3活塞杆的上端与第一压块5的根部相铰接,在第一压块5中部的两侧对称设置第一铰链6,第一铰链6的上端与第一压块5的中部铰接,第一铰链6的下端与第一液压油缸3缸体的顶部铰接。在夹具体2封闭端的侧边设置第二液压油缸4,该第二液压油缸4的缸体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1的下端面,第二液压油缸4的活塞杆竖直向上穿过所述底板1,所述第二液压油缸4活塞杆的上端伸入第二压块5’根部的卡口中,第二液压油缸4活塞杆的上端与第二压块5’的根部相铰接,在第二压块5’中部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第二铰链6’,第二铰链6’的上端与第二压块5’的中部铰接,第二铰链6’的下端与支撑体7铰接,所述支撑体7固定于底板1上。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被加工的拨叉组件包括拨叉、设置在拨叉上的轴套和叶片,在实际加工的过程中,被加工的拨叉组件会被平放在夹具体2的上端面,拨叉由夹具体2支撑,轴套插入到定位槽2a中,而叶片恰好插入到限位槽2b中。第一液压油缸3和第二液压油缸4用来固定放置在夹具体2上的拨叉。在第一液压油缸3上,第一铰链6的上端铰接在第一压块5的中部,使得第一压块5可以相应地转动,同时第一压块5的根部连接在第一液压油缸3活塞杆的上端,该活塞杆向上移动,由于杠杠作用,会使得第一压块5的悬空端向下运动,对拨叉进行压迫和固定。第二液压油缸4以同样的原理对拨叉的封闭端进行压迫固定。拨叉组件装夹好以后,即可进行叉脚铣面和轴套镗孔作业。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液压油缸式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底板(1)上设置有形状大小与拨叉相适应的夹具体(2),该夹具体(2)为平卧的“V”字型,在夹具体(2)封闭端的顶面开设定位槽(2a),该定位槽(2a)的槽底开设有贯通至夹具体(2)底面的定位孔(2d),在定位孔(2d)的旁边设置与之平行的限位槽(2b),该限位槽(2b)的上端与定位槽(2a)连通;在所述夹具体(2)开口端的两侧对称设置第一液压油缸(3),该第一液压油缸(3)的缸体由底板(1)的上端面支撑固定,所述第一液压油缸(3)的活塞杆竖直向上伸出,且第一液压油缸(3)活塞杆的上端伸入第一压块(5)根部的卡口中,第一液压油缸(3)活塞杆的上端与第一压块(5)的根部相铰接,在第一压块(5)中部的两侧对称设置第一铰链(6),第一铰链(6)的上端与第一压块(5)的中部铰接,第一铰链(6)的下端与第一液压油缸(3)缸体的顶部铰接,所述夹具体(2)封闭端的侧边设置第二液压油缸(4),该第二液压油缸(4)的缸体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1)的下端面,第二液压油缸(4)的活塞杆竖直向上穿过所述底板(1),所述第二液压油缸(4)活塞杆的上端伸入第二压块(5’)根部的卡口中,第二液压油缸(4)活塞杆的上端与第二压块(5’)的根部相铰接,在第二压块(5’)中部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第二铰链(6’),第二铰链(6’)的上端与第二压块(5’)的中部铰接,第二铰链(6’)的下端与支撑体(7)铰接,所述支撑体(7)固定于底板(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液压油缸式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底板(1)上设置有形状大小与拨叉相适应的夹具体(2),该夹具体(2)为平卧的“V”字型,在夹具体(2)封闭端的顶面开设定位槽(2a),该定位槽(2a)的槽底开设有贯通至夹具体(2)底面的定位孔(2d),在定位孔(2d)的旁边设置与之平行的限位槽(2b),该限位槽(2b)的上端与定位槽(2a)连通;在所述夹具体(2)开口端的两侧对称设置第一液压油缸(3),该第一液压油缸(3)的缸体由底板(1)的上端面支撑固定,所述第一液压油缸(3)的活塞杆竖直向上伸出,且第一液压油缸(3)活塞杆的上端伸入第一压块(5)根部的卡口中,第一液压油缸(3)活塞杆的上端与第一压块(5)的根部相铰接,在第一压块(5)中部的两侧对称设置第一铰链(6),第一铰链(6)的上端与第一压块(5)的中部铰接,第一铰链(6)的下端与第一液压油缸(3)缸体的顶部铰接,所述夹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远林,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创普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