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测量管连接结构,用于测量管的不同节管之间的连接,包括公接头、母接头、滑动套筒,所述公接头的端部上设置有外螺纹连接部,所述公接头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第一旋转定位面;所述母接头上设置有内螺纹连接部,所述母接头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旋转定位面;所述滑动套筒套装在所述母接头的外侧壁上,所述滑动套筒的内表面同时与所述第一旋转定位面和所述第二旋转定位面相匹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测量管连接结构使用滑动套筒同时与公接头上的第一旋转定位面和母接头上的第二旋转定位面相配合,防止了螺纹连接在一起的公接头和母接头之间的相互旋转,使测量管端部的测量仪的测量角度能够被准确控制,提高了测量仪所测到的测量值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热力发电相关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量管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大部分热电厂主要使用煤粉炉提供热能,煤粉炉需要通过煤粉输送管道对其提供煤粉,对煤粉输送管道中的煤粉流量的控制是煤粉炉的燃烧的主要控制手段,因此,煤粉流量测量仪可检测煤粉输送管道中的煤粉流量,对控制煤粉炉来说十分重要。在测量直径较大的煤粉输送管道中的煤粉流量时,需要用两个节管连接成一个足够长的测量管,将测量仪的测量端固定在测量管的端部并径直伸入风送煤粉管路进行测量,测量仪的管路将顺着测量管中通出,由于测量管是由两个节管螺纹连接而成,在测量中经常会因螺纹松动而出现两个节管相互旋转的现象,导致测量仪的测量端也因测量口没有对齐而无法得到准确的测量值。因此,提出一种可防止测量管的节管之间相互旋转的测量管连接结构就显得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本技术提出一种测量管连接结构,用于测量管的不同节管之间的连接,包括公接头、母接头、滑动套筒,所述公接头上设置有外螺纹连接部,所述公接头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第一旋转定位面;所述母接头上设置有内螺纹连接部,所述母接头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旋转定位面;所述滑动套筒套装在所述母接头的外侧壁上,所述滑动套筒的内表面同时与所述第一旋转定位面和所述第二旋转定位面相匹配。根据本技术的测量管连接结构,公接头与母接头分别位于不同的两个节管上,公接头上的外螺纹连接部与母接头的内螺纹连接部螺纹连接后,第一旋转定位面和第二旋转定位面之间的距离缩小,滑动套筒可以同时套在 第一旋转定位面和第二旋转定位面上,第一旋转定位面和第二旋转定位面一般为非圆形周面,滑动套筒同时套在第一旋转定位面上和第二旋转定位面上,使公接头和母接头之间不能旋转,防止了螺纹连接在一起的两个节管之间的相互旋转,使固定在测量管端部的测量仪的测量角度能够被准确控制,提高了测量仪所测到的测量值的准确性。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旋转定位面上设置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滑动套筒上设置有弹性卡,所述弹性卡与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相匹配。根据本技术的测量管连接结构,当公接头和母接头螺纹连接后,在母接头上的第二旋转定位面上移动滑动套筒,当弹性卡卡入第一卡槽时,滑动套筒与公接头上的第一旋转定位面分离,公接头和母接头可以相互转动,当弹性卡卡入第二卡槽时,滑动套筒同时套在第一旋转定位面和第二旋转定位面上,公接头和母接头不能相互转动。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旋转定位面的截面的外轮廓与所述第二旋转定位面的截面的外轮廓相同。根据本技术的测量管连接结构,使第一旋转定位面的截面的外轮廓与第二旋转定位面的截面的外轮廓相同,滑动套筒的结构可以最简化,此时滑动套筒的每个截面都可以相同,降低了滑动套筒的加工制造难度。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旋转定位面和所述第二旋转定位面的截面的外轮廓为正六边形,所述滑动套筒为正六边形套筒。根据本技术的测量管连接结构,公接头上的第一旋转定位面和母接头上的第二旋转定位面为六边形时,六边形部分可以作为螺母使用,与现有的扳手类工具能够完美配合,方便了公接头和母接头之间的螺纹连接部的连接和拆卸。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转定位面中的一对平行面上,所述滑动套筒的一对平行面上对称设置有一对贯通的长孔,所述长孔与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相对应,所述弹性卡装配在所述长孔中。根据本技术的测量管连接结构,在滑动套筒上的一对平行面上分别 设置贯通的长孔,可用于固定弹性卡,当滑动套筒套装在第二旋转定位面上时,弹性卡可穿过长孔与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相配合,其结构简单紧凑,卡合性能可靠。作为优选的,所述弹性卡为U形卡,所述弹性卡的两个侧端分别卡入所述长孔中。根据本技术的测量管连接结构,选用U形卡作为弹性卡,U形卡自身可以卡在母接头上的一对长孔中,不需要其他结构来固定,而且U形卡容易制造,成本低廉,容易拆卸和更换。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出的测量管连接结构的一个实施例全剖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测量管连接结构的松开状态下的全剖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A处的剖视图。在图1至图3中:1公接头;101外螺纹连接部;102第一旋转定位面;2母接头;201内螺纹连接部;202第二旋转定位面;203第一卡槽;204第二卡槽;3滑动套筒;4弹性卡。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和图2,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测量管连接结构,用于测量管的不同节管之间的连接,包括公接头1、母接头2、滑动套筒3,所述公接头1上设置有外螺纹连接部101,所述公接头1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第一旋转定位面102;所述母接头2上设置有内螺纹连接部201,所述母接头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旋转定位面202;所述滑动套筒3套装在所述母接头2的外侧壁上,所述滑动套筒3的内表面同时与所述第一旋转定位面102和所述第二旋转定位面202相匹配。在以上实施例中,公接头1与母接头2分别位于不同的两个节管上,公接头1上的外螺纹连接部101与母接头2的内螺纹连接部201螺纹连接后,第一旋转定位面102和第二旋转定位面202之间的距离缩小,滑动套筒3可 以同时套在第一旋转定位面102和第二旋转定位面202上,第一旋转定位面102和第二旋转定位面202一般为非圆形周面,滑动套筒3同时套在第一旋转定位面102上和第二旋转定位面202上,使公接头1和母接头2之间不能旋转,防止了螺纹连接在一起的两个节管之间的相互旋转,使固定在测量管端部的测量仪的测量角度能够被准确控制,提高了测量仪所测到的测量值的准确性。参考图1至图3,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二旋转定位面202上设置有第一卡槽203和第二卡槽204,所述滑动套筒3上设置有弹性卡4,所述弹性卡4与所述第一卡槽203和所述第二卡槽204相匹配。在以上实施例中,当公接头1和母接头2螺纹连接后,在母接头2上的第二旋转定位面202上移动滑动套筒3,当弹性卡4卡入第一卡槽203时,滑动套筒3与公接头1上的第一旋转定位面102分离,公接头1和母接头2可以相互转动,当弹性卡4卡入第二卡槽204时,滑动套筒3同时套在第一旋转定位面102和第二旋转定位面202上,公接头1和母接头2不能相互转动。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旋转定位面102的截面的外轮廓与所述第二旋转定位面202的截面的外轮廓相同。在以上实施例中,使第一旋转定位面102的截面的外轮廓与第二旋转定位面202的截面的外轮廓相同,滑动套筒3的结构可以最简化,此时滑动套筒3的每个截面都可以相同,降低了滑动套筒3的加工制造难度。参考图3,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旋转定位面102和所述第二旋转定位面202的截面的外轮廓为正六边形,所述滑动套筒3为正六边形套筒。在以上实施例中,公接头1上的第一旋转定位面102和母接头2上的第二旋转定位面202为六边形时,六边形部分可以作为螺母使用,与现有的扳手类工具能够完美配合,方便了公接头1和母接头2之间的螺纹连接部的连接和拆卸。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卡槽203和所述第二卡槽204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转定位面202中的一对平行面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测量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于测量管的不同节管之间的连接,包括:公接头(1),所述公接头(1)的端部上设置有外螺纹连接部(101),所述公接头(1)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第一旋转定位面(102);母接头(2),所述母接头(2)上设置有内螺纹连接部(201),所述母接头(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旋转定位面(202);滑动套筒(3),所述滑动套筒(3)套装在所述母接头(2)的外侧壁上,所述滑动套筒(3)的内表面同时与所述第一旋转定位面(102)和所述第二旋转定位面(202)相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量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于测量管的不同节管之间的连接,包括:公接头(1),所述公接头(1)的端部上设置有外螺纹连接部(101),所述公接头(1)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第一旋转定位面(102);母接头(2),所述母接头(2)上设置有内螺纹连接部(201),所述母接头(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旋转定位面(202);滑动套筒(3),所述滑动套筒(3)套装在所述母接头(2)的外侧壁上,所述滑动套筒(3)的内表面同时与所述第一旋转定位面(102)和所述第二旋转定位面(202)相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转定位面(202)上设置有第一卡槽(203)和第二卡槽(204),所述滑动套筒(3)上设置有弹性卡(4),所述弹性卡(4)与所述第一卡槽(203)和所述第二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