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光幕传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291841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5 22:21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红外光幕传感装置,包括外壳和感应器,两者半固定连接,其中感应器包括传感器组件和控制器组件。传感器组件包括红外光发射模块和红外光接收模块,其中红外光发射模块包含红外光源和透镜,透镜安装于红外光源前端。红外光接收模块包括透镜和红外信号采集器,可接收红外光反馈信号并通过模数转换采集通道与微处理器连接。输入模块安装于传感器外壳内壁,可将接收的调节信号输入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将获得的调节信号和红外光反馈信号处理后经过输出模块发送至待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通过可见光指示便捷的调节测量范围;可在复杂工作环境下去除环境产生的干扰信号,有效识别目标信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传感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红外光幕传感装置
技术介绍
红外传感器是一种常见的,具有多种应用领域的传感器,由于红外线不可见,所以用户安装使用的时候无法知道测量范围,目前,市面上现有的主动红外自动门传感器,有的不具有可见光指示,有的可见光指示不能反映真实测量范围,对于安装调试带来很大不便。此外,现有的红外传感器不具有灵敏度调节功能,或仅具有一或两档抗干扰模式,当面对不同使用环境的时候,依然会出现由于环境干扰因素(如下雨,下雪等)产生的误触发。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红外光幕传感装置,包括外壳和感应器,其中感应器包括传感器组件和控制器组件。传感器组件包括红外光发射模块和红外光接收模块;控制器组件包括输入模块、微处理器和输出模块。其中,红外光发射模块包含红外光源和透镜,透镜安装于红外光源前端,可将单个红外光源分散成多个光点,红外光源受到控制器组件的控制。红外光接收模块包括透镜和红外信号采集器,可接收红外光反馈信号并通过模数转换采集通道与微处理器连接;输入模块安装于传感器外壳内壁,控制开关穿过传感器外壳,可被操作人员操作使用,接收的调节信号输入微处理器。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输出模块和红外光发射模块连接,可将获得的调节信号和红外光反馈信号处理后发送至输出模块和红外光发射模块。输出模块将获得的微处理器处理得到的信号转变为控制信号发送至待控制装置。进一步的,外壳与感应器为半固定连接,可通过控制端调节感应器与外壳 的相对位置。优选的,所述外壳与感应器之间的控制端可以是旋钮或外套有压缩弹簧的螺钉。进一步的,红外光发射模块还包括可见光光源,可见光光源受到控制器组件的控制,可以以可见光点的形式标示出红外光源的探测范围。进一步的,用户可以通过调节拨码开关控制可见光光源的开启或关闭。优选的,采用红外LED光源作为红外光源。优选的,采用LED光源作为可见光光源。进一步的,输入模块包括拨码开关和电位器,其中,拨码开关和电位器的控制端外露于传感器外壳,可被操作人员操作控制,信号输出端与微处理器连接,可通过微处理器控制传感器的灵敏度。进一步的,红外光接收模块还包括信号放大装置,该装置连接于红外信号采集器的尾端,并与模数转换采集通道连接。进一步的,输出模块包括LED指示灯和继电器,其中LED指示灯可以指示传感器工作状态;继电器可以将获得的微处理器处理得到的信号转变为控制信号。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可多级控制传感装置的灵敏度,避免在复杂使用环境中出现误触发的现象。2.能够通过可见光指示出红外测量范围,避免传统红外传感装置在安装时需要多次人工调试的安装步骤,简化了安装过程且能保证安装后具有合理的探测范围。3.本技术所述红外传感装置的外壳与感应器为半固定连接,通过调节控制端即可实现感应器与外壳相对位置的变动,可以方便有效的调节感应器的探测位置。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红外传感装置结构图;图2.本技术红外传感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传统红外传感装置使用示意图;图4.本技术红外传感装置使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一种新型红外光幕传感装置,包括外壳和感应器,其中感应器的红外光发射模块的发射端和红外光接收模块的接收端可以向固定方向发射和接收红外光探测信号,其前端均设置有可透光的保护窗,保护窗镶嵌于外壳上;输入模块的控制器部分外露于外壳,可以实现对控制器的调控。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外壳与感应器之间为半固定连接,其中,外壳与感应器之间一端为转轴连接;另一端采用螺钉固定,外壳与感应器之间连接有压缩弹簧,该压缩弹簧外套于固定螺钉。转动螺钉,在螺钉、弹簧及活动链接部位的共同作用下可以调节感应器与外壳垂轴的相对角度,从而可以方便有效的调节感应器的探测位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外壳与感应器的4个边角处均采用螺钉固定,外壳与感应器之间连接有压缩弹簧,该压缩弹簧外套于固定螺钉。转动各个螺钉,在4个螺钉和弹簧的共同作用下可以调节感应器与外壳的相对角度,从而可以方便有效的调节感应器的探测位置。如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一种新型红外光幕传感装置,包括外壳和感应器,其中感应器包括传感器组件和控制器组件。传感器组件包括红外光发射模块和红外光接收模块,红外光发射模块包含红外LED光源、可 见光LED光源和透镜;透镜安装于红外LED光源前端,可将单个红外光源分散成多个光点,形成光幕。如图3所示,传统红外传感装置由于红外光的不可见性,其安装过程中只能采用盲调的模式,进行多次安装调试,不仅拉长了工作时间而且浪费人力物力。如图4所示为本技术红外传感装置,加装了LED可见光光源后,可产生可见光点,以标示红外光源的探测范围,可见光光源由微处理器控制,安装时只需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即可,无需多次安装调试。红外光接收模块包括透镜、红外信号采集器和信号放大装置,红外信号采集器可接收红外光反馈信号并通过放大装置处理后经由模数转换采集通道将接收的信号发送至微处理器。控制器组件包括输入模块、微处理器和输出模块;输入模块包括拨码开关和电位器,安装于传感器外壳内壁;其中,拨码开关和电位器的控制端外露于传感器外壳,可被操作人员操作控制,信号输出端与微处理器连接,可通过微处理器控制传感器的灵敏度。这样,由于电位器可以设置多级灵敏度,所以对于不同程度的环境干扰,可以进行相应的设置,从而达到消除干扰的目的,使得本技术红外传感装置可以适应大部分使用环境且不会发生误触发。微处理器将获得的调节信号和红外光反馈信号处理后发送至输出模块和红外光发射模块。输出模块包括LED指示灯和继电器,其中LED指示灯可以指示当前传感装置的工作状态;继电器可以将获得的微处理器处理得到的信号转变为控制信号发送至自动门,并控制自动门的开关。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可见光光源可以直接由拨码开关控制其打开或关闭。本技术所述红外光幕传感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微处理器控制红外发射单元发出红外光线;根据用户需要可以打开可见光进行测量范围指示;步骤b.红外接收单元接收到反射回的红外光线,并放大输出至控制器;步骤c.控制器根据电位器和拨码开关的设置,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步骤d.将信号的处理结果输出到LED和继电器,并转化为控制信号输出至自动门。应用实例:本技术装置安装在自动门上方,当有人走近的时候,会触发红外光幕, 继电器输出信号,使门打开。同时,如果有人停留在门口,装置会检测到人的停留,通过继电器使门保持打开,以免夹伤人。安装本装置时,可以打开可见光指示,通过指示用户可以进行角度调节,直接调节完成,不需要反复确认检测区域。对于传统红外传感装置,当下雨或下雪的时候,雨点经过装置检测范围,也会触发红外光幕开门。本技术装置可以通过调节电位器,对触发灵敏度进行设置,在下雨或下雪时门不会被误触发打开。本技术优点在于:1.可多级控制传感装置的灵敏度,避免在复杂使用环境中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红外光幕传感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红外光幕传感装置,包括外壳和感应器,其中感应器包括传感器组件和控制器组件,其特征在于,传感器组件包括红外光发射模块和红外光接收模块;控制器组件包括输入模块、微处理器和输出模块;其中,红外光发射模块包含红外光源和透镜,透镜安装于红外光源前端,可将单个红外光源分散成多个光点,红外光源受到控制器组件的控制;红外光接收模块包括透镜和红外信号采集器,可接收红外光反馈信号并通过模数转换采集通道与微处理器连接;输入模块安装于传感器外壳内壁,控制开关穿过传感器外壳,可被操作人员操作使用,接收的调节信号输入微处理器;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输出模块和红外光发射模块连接,可将获得的调节信号和红外光反馈信号处理后发送至输出模块和红外光发射模块;输出模块将获得的微处理器处理得到的信号转变为控制信号发送至待控制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光幕传感装置,包括外壳和感应器,其中感应器包括传感器组件和控制器组件,其特征在于,传感器组件包括红外光发射模块和红外光接收模块;控制器组件包括输入模块、微处理器和输出模块;其中,红外光发射模块包含红外光源和透镜,透镜安装于红外光源前端,可将单个红外光源分散成多个光点,红外光源受到控制器组件的控制;红外光接收模块包括透镜和红外信号采集器,可接收红外光反馈信号并通过模数转换采集通道与微处理器连接;输入模块安装于传感器外壳内壁,控制开关穿过传感器外壳,可被操作人员操作使用,接收的调节信号输入微处理器;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输出模块和红外光发射模块连接,可将获得的调节信号和红外光反馈信号处理后发送至输出模块和红外光发射模块;输出模块将获得的微处理器处理得到的信号转变为控制信号发送至待控制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红外光幕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壳与感应器为半固定连接,可通过控制端调节感应器与外壳的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颋张旭苏丹
申请(专利权)人:比业电子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