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身与球面框对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89708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5 1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身与球面框对接结构,包括Y型材(1)、对接件一(2)、对接件二(3)、对接件三(4)和对接带板(5),Y型材(1)包括平直部分(11)和分叉部分(12),平直部分(11)分为平直第一段(111)和平直第二段(112),平直第二段(112)与分叉部分(12)成45°角,对接件一(2)连接在平直第二段(112)上,对接件二(3)和对接件三(4)都是截面为L形的角材,对接件二(3)、平直第一段(111)及对接件三(4)依次层叠并用连接件连接成整体,对接件二(3)和对接件三(4)的另一边都通过连接件与对接带板(5)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传力较好,减少连接件的数量和零件的数量,降低连接件对结构的损伤和裂纹产生的机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飞机气密框结构技术,具体涉及机身与球面框对接结构。
技术介绍
飞机上的气密框,分别位于机头的和后机身,是飞机气密区与非气密区的分界面。气密框承受机舱内部的气压载荷,为乘客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气压环境。位于后机身的气密框一般分为平板框,球面框和组合型气密框。大型民用飞机上,一般采用球面框,这样可以提高结构的使用效率,降低飞机结构重量,制造工艺成熟,成本低。机身与球面框结构的对接比较复杂,机身是一个不规则曲线组成的泡形截面的圆柱体,而球面框一般是一个球冠曲面。两种曲面结构对接时,即要考虑气密区结构良好的气密性,还要考虑飞机机舱空间利用的效率,因而导致对接结构的设计和制造难度都较大。此外,球面框球皮和机身蒙皮之间的夹角为对接结构的装配带来许多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身与球面框对接结构,改善对接结构受力情况。本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机身与球面框对接结构,包括Y型材、对接件一、对接件二、对接件三和对接带板,所述Y型材包括平直部分和布置在所述平直部分上的分叉部分,其中,所述分叉部分将所述平直部分分为平直第一段和平直第二段,所述平直第二段与所述分叉部分成一夹角,所述对接件一一段连接在所述平直第二段上,所述对接件二和所述对接件三都是截面形状为角形的型材,所述对接件二的一边、所述平直第一段及所述对接件三的一边依次层叠并用连接件连接成一整体,所述对接件二的另一边和所述对接件三的另一边都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对接带板连接。优选地是,所述平直第二段与所述分叉部分成45°锐角。优选地是,所述平直部分与所述分叉部分连接处通过圆角过渡。优选地是,所述对接件二和所述对接件三都是截面形状为L形的直角型材。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机身与球面框对接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传力较好,制造和装配简单,制造成本低,Y型材的使用可以合理的利用结构的夹角对机身曲面和球面框曲面进行对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机身与球面框对接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Y型材、2-对接件一、3-对接件二、4-对接件三、5-对接带板、6-球面框球皮、7-机身蒙皮、8-长桁接头、11-平直部分、12-分叉部分、111-平直第一段、112-平直第二段。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机身与球面框对接结构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机身与球面框对接结构,包括Y型材1、对接件一2、对接件二3、对接件三4和对接带板5,Y型材1包括平直部分11和布置在平直部分11上的分叉部分12,其中,分叉部分12将平直部分11分为平直第一段111和平直第二段112,平直第二段112与分叉部分12成一夹角,由于带有一个夹角,从而保证分叉部分12能与球面框球皮6曲面相连,平直第二段112与分叉部分12之间所成夹角,不与长桁接头8、机身蒙皮7及对接件三4相互干涉即可,优选夹角为45°锐角,并且平直部分11与分叉部分12连接处通过圆角过渡,避免应力集中造成连接处开裂,对接件一2一段连接在平直第二段112上,对接件一2另一段折弯成一C字形,Y型材这种一边与球面框球皮6连接一边与对接件一2连接的连接方式,是用于承受球皮在气密载荷下的径向分力。本实施例的对接件二3和对接件三4都优选截面形状为L形的直角型材,对接件二3的一边、平直第一段111及对接件三4的一边依次层叠并用连接件连接成一整体,对接件二3的另一边和对接件三4的另一边都通过连接件与对接带板5连接,由于对接件二3和对接件三4都是截面形状为L形的直角型材,进而保证了Y型材和对接带板5的垂直安装,对接件二3和对接件三4对Y型材1的固定更牢固,对接带板5中远离Y型材1的一侧与机身蒙皮7连接,对接带板5的添加保证了机身与球面框对接处的强度,长桁接头8连接在对接带板5中靠近Y型材1的一侧的两端,以保证机身载荷传力路径。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身与球面框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Y型材(1)、对接件一(2)、对接件二(3)、对接件三(4)和对接带板(5),所述Y型材(1)包括平直部分(11)和布置在所述平直部分(11)上的分叉部分(12),其中,所述分叉部分(12)将所述平直部分(11)分为平直第一段(111)和平直第二段(112),所述平直第二段(112)与所述分叉部分(12)成一夹角,所述对接件一(2)一段连接在所述平直第二段(112)上,所述对接件二(3)和所述对接件三(4)都是截面形状为角形的型材,所述对接件二(3)的一边、所述平直第一段(111)及所述对接件三(4)的一边依次层叠并用连接件连接成一整体,所述对接件二(3)的另一边和所述对接件三(4)的另一边都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对接带板(5)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身与球面框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Y型材(1)、对接件一(2)、对接件二(3)、对接件三(4)和对接带板(5),所述Y型材(1)包括平直部分(11)和布置在所述平直部分(11)上的分叉部分(12),其中,所述分叉部分(12)将所述平直部分(11)分为平直第一段(111)和平直第二段(112),所述平直第二段(112)与所述分叉部分(12)成一夹角,所述对接件一(2)一段连接在所述平直第二段(112)上,所述对接件二(3)和所述对接件三(4)都是截面形状为角形的型材,所述对接件二(3)的一边、所述平直第一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中洋李东王哲张杰郭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