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1比1双组份快速固化有机硅胶,包括密封胶A组分和B组分,A组分与B组分的质量比为1比1,其中A组分的组成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100份的基础胶、10~150份的填料、0.1~5份的羟基清除剂、1~10份的交联剂以及1~10份的偶联剂;B组分的组成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100份的基础胶、10~150份的填料、5~20份的增塑剂以及0.1~2份的催化剂,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上述有机硅胶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多个需要硅胶粘接密封的行业实现短时间快速粘接固定目的,大大减少厂家生产工序耗时,提高生产效率,尤其应用于大批量生产时,能大幅节省厂家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1比1双组份快速固化有机硅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的粘接密封用有机硅胶多为单组分有机硅密封胶或者10比1的双组分硅酮结构密封胶。单组分有机硅密封胶固化方式为吸收湿气由表及里固化,存在固化速度慢,24小时平均才固化3到4毫米厚度,满足不了一些行业快速粘接固定以及大面积粘接的要求。10比1双组分结构密封胶虽然解决了快速固化的问题,但10比1双组分对施胶设备要求较高,一是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施胶设备一般难以做到按10比1的比例精确计量,二是市场上现有的10比1双组分施胶设备价格比较高,同时由于B组份的比例过小,会经常出现混合不均匀的现象,这些因素最终影响了10比1双组分在各制造行业中的普及和推广,目前10比1双组分密封硅胶主要应用于建筑行业中的玻璃幕墙粘接密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出一种1比1双组份快速固化有机硅胶,可实现硅胶粘接密封的行业实现短时间快速粘接固定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上述快速固化有机硅胶的制备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1比1双组份快速固化有机硅胶,包括密封胶A组分和B组分,A组分与B组分的质量比为1比1,其中A组分的组成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100份的基础胶、10~150份的填料、0.1~5份的羟基清除剂、1~10份的交联剂以及1~10份的偶联剂;B组分的组成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100份的基础胶、10~150份的填料、5~20份的增塑剂以及0.1~2份的催化剂。作为优选地,所述基础胶为所述基础胶为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甲基二甲氧基硅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三甲氧基硅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羟基硅油、硅烷改性聚氨酯、硅烷改性聚醚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优选地,所述基础胶的粘度为2000~100000cps。作为优选地,所述填料为纳米碳酸钙、重质碳酸钙、轻质碳酸钙、硅微粉、沉淀白炭黑、气相白炭黑、氢氧化铝、氢氧化镁、氧化铝、氧化锌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优选地,所述羟基清除剂为分子筛、六甲基二硅氮烷、异氰酸酯类化合物、丁内酯、己内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优选地,所述交联剂为R1nSi(OR2)4-n(R1=Me、Et、Vi、Ph;R2=Me、Et、Pr;n=0、1、2),如正硅酸甲酯、正硅酸乙酯、正硅酸丙酯、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优选地,所述偶联剂为含有胺基和/或环氧基和/或乙烯基和/或酰氧基的烷氧基硅烷。作为优选地,所述偶联剂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 氨乙基 )- γ - 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优选地,所述增塑剂为二甲基硅油、乙烯基硅油、含氢硅油、白油中的一种或多种,增塑剂的粘度为350~500cps。作为优选地,所述催化剂为二醋酸二丁基锡、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二月桂酸二辛基锡、辛酸亚锡、二丁基氧化锡中的一种。一种1比1双组份快速固化有机硅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组分A,按要求将基础胶、填料加入带加热和减压系统的搅拌机中,升温至120℃高温下减压搅拌2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加入羟基清除剂、交联剂、偶联剂,常温减压搅拌半小时制得组分A;(2)制备组分B,按要求将基础胶、填料加入带加热和减压系统的搅拌机中,升温至120℃高温下减压搅拌2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加入增塑剂和催化剂,常温减压搅拌半小时制得组分B;(3)使用时将组分 A、B 按照质量比 1:1 进行混合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为:(1)实现短时间快速固化,提高生产效率;(2)施胶设备成本较低,解决了10比1双组分不利推广而且易混合不均匀的难题,可应用于需要快速粘接固定的各行各业;(3)相对单组分,可实现大面积粘接。总的来说,本专利技术在多个需要硅胶粘接密封的行业实现短时间快速粘接固定目的,大大减少厂家生产工序耗时,提高生产效率,尤其应用于大批量生产时,能大幅节省厂家人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组分A的制备工艺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组分B的制备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加清晰直观的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1比1双组份快速固化有机硅胶,包括密封胶A组分和B组分,其中A组分的组成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100份粘度5000cps的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120份纳米碳酸钙、2份分子筛、2份正硅酸丙酯、3份甲基三甲氧基硅烷、1份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1份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其制备步骤为:将100份粘度5000cps的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和120份纳米碳酸钙加入带加热和减压系统的搅拌机中,升温至120℃高温下减压搅拌2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加入2份分子筛、2份正硅酸丙酯、3份甲基三甲氧基硅烷、1份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1份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常温减压搅拌半小时制得组分A;B组分的组成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80份粘度20000cps的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20份粘度5000cps的甲基二甲氧基硅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120份纳米碳酸钙、15份粘度350cps的二甲基硅油和0.1份辛酸亚锡,其制备步骤为:将80份粘度20000cps的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20份粘度5000cps的甲基二甲氧基硅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和120份纳米碳酸钙加入带加热和减压系统的搅拌机中,升温至120℃高温下减压搅拌2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加入15份粘度350cps的二甲基硅油和0.1份辛酸亚锡常温减压搅拌半小时制得组分B;将制得的A组份和B组份按质量比1:1混合,即可用于各行业的粘接密封。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1比1双组份快速固化有机硅胶,包括密封胶A组分和B组分,其中A组分的组成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70份粘度50000cps的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30份2000cps的三甲氧基硅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12份纳米白炭黑、5份六甲基二硅氮烷、8份正硅酸乙酯烷、5份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其制备步骤如下:将70份粘度50000cps的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30份2000cps的三甲氧基硅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和12份纳米白炭黑加入带加热和减压系统的搅拌机中,升温至120℃高温下减压搅拌2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加入5份六甲基二硅氮烷、8份正硅酸乙酯烷、5份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常温减压搅拌半小时制得组分A;B组分的组成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100份粘度20000cps的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10份纳米白炭黑、10份粘度350cps的二甲基硅油和1份二醋酸二丁基锡,其制备步骤为:将100份粘度20000cps的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和10份纳米白炭黑加入带加热和减压系统的搅拌机中,升温至120℃高温下减压搅拌2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加入10份粘度350cps的二甲基硅油和1份二醋酸二丁基锡常温减压搅拌半小时制得组分B;将制得的A组份和B组份按质量比1:1混合,即可用于各行业有透明要求的粘接密封。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1比1双组份快速固化有机硅胶,包括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1比1双组份快速固化有机硅胶,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胶A组分和B组分,A组分与B组分的质量比为1比1,其中A组分的组成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100份的基础胶、10~150份的填料、0.1~5份的羟基清除剂、1~10份的交联剂以及1~10份的偶联剂;B组分的组成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100份的基础胶、10~150份的填料、5~20份的增塑剂以及0.1~2份的催化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1比1双组份快速固化有机硅胶,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胶A组分和B组分,A组分与B组分的质量比为1比1,其中A组分的组成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100份的基础胶、10~150份的填料、0.1~5份的羟基清除剂、1~10份的交联剂以及1~10份的偶联剂;B组分的组成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100份的基础胶、10~150份的填料、5~20份的增塑剂以及0.1~2份的催化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比1双组份快速固化有机硅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胶为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甲基二甲氧基硅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三甲氧基硅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羟基硅油、硅烷改性聚氨酯、硅烷改性聚醚中的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1比1双组份快速固化有机硅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胶的粘度为2000~100000cps。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比1双组份快速固化有机硅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为纳米碳酸钙、重质碳酸钙、轻质碳酸钙、硅微粉、沉淀白炭黑、气相白炭黑、氢氧化铝、氢氧化镁、氧化铝、氧化锌中的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比1双组份快速固化有机硅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羟基清除剂为分子筛、六甲基二硅氮烷、异氰酸酯类化合物、丁内酯、己内酯中的一种或多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比1双组份快速固化有机硅胶,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为R1nSi(OR2)4-n(R1=Me、...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学林,陈慧鹏,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幸多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