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汽车悬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81868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5 0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汽车悬架;所述的减震器包括支撑片,所述的支撑片垂直于套筒,所述的套筒穿过支撑片,所述的支撑片的顶端与底端分别连接橡胶减震层,上层所述的橡胶减震层上设置一组垂直于套筒的弹簧Ⅱ,所述的弹簧Ⅱ的底端焊接在所述的套筒上,所述的弹簧Ⅱ之间设置横向弹簧Ⅲ,所述的弹簧Ⅲ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圈连接Ω型挂件,所述的Ω型挂件配合Ω型固定件使用,所述的Ω型固定件固定在支撑片的上端,下层所述的橡胶减震层内表面连接减震块,所述的减震块开有一组通气孔,所述的通气孔将减震块分割成减震格,所述的减震格内分别开有空槽,所述的空槽内装入圆球;本发明专利技术减少从路面传递来的各种大小的振动和震动,从而提高了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制造及装配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汽车悬架
技术介绍
车辆前行,车轮在遇到凸起的路障向上跳动的同时应有一个后移量,该后移量能缓解悬架对车体的冲击,且后移量越大,悬架对车体的冲击越小,反之,将加大悬架对车体的冲击,降低车辆行驶的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然而受非独立悬架,即左右车轮用一根刚性轴连接,当一边车轮向上跳动的同时如果有一个较大的后移量则车轮的导向性被破坏,车辆会产生严重的摆动现象的影响且现有汽车悬架减震效果差,主要靠自身重量进行减震,不仅费油且尾气排放严重对环境保护产生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汽车悬架,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高乘坐舒适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为:一种新型汽车悬架,其组成包括:车轮1、弹簧、圆球15,车轮1的轮心上连接车轴2,所述的车轴2上设置与水平呈锐角的铰轴3,所述的铰轴3的支杆17之间连接套筒,所述的套筒上设置弹簧Ⅰ4,所述的套筒上设置减震器,所述的减震器包括支撑片5,所述的支撑片5垂直于套筒,所述的套筒穿过支撑片5,所述的支撑片5的顶端与底端分别连接橡胶减震层6,上层所述的橡胶减震层6上设置一组垂直于套筒的弹簧Ⅱ7,所述的弹簧Ⅱ7的底端焊接在所述的套筒上,所述的弹簧Ⅱ7之间设置横向弹簧Ⅲ8,所述的弹簧Ⅲ8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圈9连接Ω型挂件10,所述的Ω型挂件10配合Ω型固定件11使用,所述的Ω型固定件11固定在支撑片5的上端,下层所述的橡胶减震层6内表面连接减震块,所述的减震块开有一组通气孔12,所述的通气孔12将减震块分割成减震格13,所述的减震格13内分别开有空槽14,所述的空槽14内装入圆球15。进一步的,所述的车轴2插入与水平呈垂直的轴套16内,所述的轴套16的顶端连接与水平呈锐角的支杆17,所述的支杆17的顶端连接铰轴3。进一步的,所述的套筒包括套杆18与套管19,所述的套杆18的外侧连接右侧的支杆17,所述的套管19的外侧连接左侧的支杆17,所述的套杆18的内端连接滑圈20,所述的滑圈20在滑槽21内滑动,所述的滑槽21开在套管19的内表面。进一步的,所述的套筒穿过支撑片5的中线。进一步的,所述的套筒通过密封圈22连接支撑片5。进一步的,所述的套杆18的外圈直径小于套管19的内圈直径。进一步的,所述的套管19的外表面套有弹簧Ⅰ4。进一步的,所述的空槽14开在减震格13的上部或所述的空槽14开在减震格13的中部或所述的空槽14开在减震格13的下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的空槽内的圆球将振动力传递到减震格上,进而传递到支撑板上,最后传递到弹簧Ⅱ与横向弹簧Ⅲ上,通过弹簧Ⅱ与横向弹簧Ⅲ的震颤抵消掉,减震效果明显;2、本专利技术减少从路面传递来的各种大小的振动和震动,从而提高了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3、本专利技术当车辆静止、空载时,铰轴线(铰轴中线)与轮轴线(轮轴中线)的水平落差锐角的设置范围是3°~70°,其落差锐角设置地越大,车轮在向上跳动的同时所获得的后移量也越大,悬架在单位时间内对车体的冲击量亦就越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的A-A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套筒与弹簧Ⅰ的剖视图;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车轮1;车轴2;铰轴3;弹簧Ⅰ4;支撑片5;橡胶减震层6;弹簧Ⅱ7;横向弹簧Ⅲ8;固定圈9;Ω型挂件10;Ω型固定件11;通气孔12;减震格13;空槽14;圆球15;轴套16;支杆17;套杆18;套管19;滑圈20;滑槽21;密封圈22;前片橡胶减震层23;后片橡胶减震层24。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说明书中的前、后、左、右均与附图中的方向保持一致。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一种新型汽车悬架,其组成包括:车轮1、弹簧、圆球15,车轮1的轮心上连接车轴2,所述的车轴2上设置与水平呈锐角的铰轴3,所述的铰轴3的支杆17之间连接套筒,所述的套筒上设置弹簧Ⅰ4,所述的套筒上设置减震器,所述的减震器包括支撑片5,所述的支撑片5垂直于套筒,所述的套筒穿过支撑片5,所述的支撑片5的顶端与底端分别连接橡胶减震层6,上层所述的橡胶减震层6上设置一组垂直于套筒的弹簧Ⅱ7,所述的弹簧Ⅱ7的底端焊接在所述的套筒上,所述的弹簧Ⅱ7之间设置横向弹簧Ⅲ8,所述的弹簧Ⅲ8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圈9连接Ω型挂件10,所述的Ω型挂件10配合Ω型固定件11使用,所述的Ω型固定件11固定在支撑片5的上端,下层所述的橡胶减震层6内表面连接减震块,所述的减震块开有一组通气孔12,所述的通气孔12将减震块分割成减震格13,所述的减震格13内分别开有空槽14,所述的空槽14内装入圆球15。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悬架,所述的车轴2插入与水平呈垂直的轴套16内,所述的轴套16的顶端连接与水平呈锐角的支杆17,所述的支杆17的顶端连接铰轴3。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悬架,所述的套筒包括套杆18与套管19,所述的套杆18的外侧连接右侧的支杆17,所述的套管19的外侧连接左侧的支杆17,所述的套杆18的内端连接滑圈20,所述的滑圈20在滑槽21内滑动,所述的滑槽21开在套管19的内表面。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悬架,所述的套筒穿过支撑片5的中线。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悬架,所述的套筒通过密封圈22连接支撑片5。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悬架,所述的套杆18的外圈直径小于套管19的内圈直径。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悬架,所述的套管19的外表面套有弹簧Ⅰ4。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悬架,所述的空槽14开在减震格13的上部或所述的空槽14开在减震格13的中部或所述的空槽14开在减震格13的下部。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悬架,所述的弹簧Ⅰ4随套杆18与套管19的直径的变化而变化。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悬架,上层橡胶减震层6、下层橡胶减震层6与支撑板5之间连接前片橡胶减震层23与后片橡胶减震层24。以上示意性的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汽车悬架,其组成包括:车轮(1)、弹簧、圆球(15),其特征在于:车轮(1)的轮心上连接车轴(2),所述的车轴(2)上设置与水平呈锐角的铰轴(3),所述的铰轴(3)的支杆(17)之间连接套筒,所述的套筒上设置弹簧Ⅰ(4),所述的套筒上设置减震器,所述的减震器包括支撑片(5),所述的支撑片(5)垂直于套筒,所述的套筒穿过支撑片(5),所述的支撑片(5)的顶端与底端分别连接橡胶减震层(6),上层所述的橡胶减震层(6)上设置一组垂直于套筒的弹簧Ⅱ(7),所述的弹簧Ⅱ(7)的底端焊接在所述的套筒上,所述的弹簧Ⅱ(7)之间设置横向弹簧Ⅲ(8),所述的弹簧Ⅲ(8)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圈(9)连接Ω型挂件(10),所述的Ω型挂件(10)配合Ω型固定件(11)使用,所述的Ω型固定件(11)固定在支撑片(5)的上端,下层所述的橡胶减震层(6)内表面连接减震块,所述的减震块开有一组通气孔(12),所述的通气孔(12)将减震块分割成减震格(13),所述的减震格(13)内分别开有空槽(14),所述的空槽(14)内装入圆球(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汽车悬架,其组成包括:车轮(1)、弹簧、圆球(15),其特征在于:车轮(1)的轮心上连接车轴(2),所述的车轴(2)上设置与水平呈锐角的铰轴(3),所述的铰轴(3)的支杆(17)之间连接套筒,所述的套筒上设置弹簧Ⅰ(4),所述的套筒上设置减震器,所述的减震器包括支撑片(5),所述的支撑片(5)垂直于套筒,所述的套筒穿过支撑片(5),所述的支撑片(5)的顶端与底端分别连接橡胶减震层(6),上层所述的橡胶减震层(6)上设置一组垂直于套筒的弹簧Ⅱ(7),所述的弹簧Ⅱ(7)的底端焊接在所述的套筒上,所述的弹簧Ⅱ(7)之间设置横向弹簧Ⅲ(8),所述的弹簧Ⅲ(8)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圈(9)连接Ω型挂件(10),所述的Ω型挂件(10)配合Ω型固定件(11)使用,所述的Ω型固定件(11)固定在支撑片(5)的上端,下层所述的橡胶减震层(6)内表面连接减震块,所述的减震块开有一组通气孔(12),所述的通气孔(12)将减震块分割成减震格(13),所述的减震格(13)内分别开有空槽(14),所述的空槽(14)内装入圆球(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轴(2)插入与水平呈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静柳砚方圆韦哲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