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转换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80130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5 0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转换夹,包括外壳、接线五金件和翻板,接线五金件固定于外壳所围合成的腔体内;翻板上设置有转轴,外壳上设置有转轴孔,翻板通过转轴与转轴孔活动连接;所述接线五金件上设置有用于连接香蕉插头的香蕉插头接口、用于连接片式电极的片式电极接口和用于连接扣式电极的扣式电极接口;此多功能转换夹通过在接线五金件上设置香蕉插头接口、片式电极接口和扣式电极接口,能够实现香蕉插头与片式电极和扣式电极之间的转换,避免了在配适不同的接口时要更换不同的导联线的问题,节能环保,便捷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转换夹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医疗水平的提高,医疗器械的种类也越来越多,随着种类的增加,需要改进的位置必然也就很多。导联线就是医疗器械中的一种,导联线电极连接端为适配不同的电极为固定结构。通常设置有插针插头、按扣和香蕉插头。一种导联线只适用于同种类电极,如果想适配不同电极需更换导联线。这样不仅会增加医疗器械的成本,还使得导联线所配适的器材在使用过程中需经常更换导联线,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转换夹,该转换夹可实现香蕉插头与按扣电极的配合工作或香蕉插头与片式电极的配合工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转换夹,包括外壳、接线五金件和翻板,接线五金件固定于外壳所围合成的腔体内;翻板上设置有转轴,外壳上设置有转轴孔,翻板通过转轴与转轴孔活动连接;所述接线五金件上设置有用于连接香蕉插头的香蕉插头接口、用于连接片式电极的片式电极接口和用于连接扣式电极的扣式电极接口。其中,所述接线五金件包括连接体、第一U型槽体和第二U型槽体,第一U型槽体和第二U型槽体固定连接在连接体的两端;所述扣式电极接口设置在第一U型槽体的侧面U型片上,且片式电极接口设置在第一U型槽体远离连接体的一端开口处;所述香蕉插头接口设置在第二U型槽体内。其中,所述外壳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与下壳固定连接后围合成所述腔体,接线五金件的第一U型槽体的侧面U型片上设置有多个圆孔,下壳上与其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多个与圆孔相匹配的凸起,通过圆孔与凸起的卡接将接线五金件固定于腔体内。其中,所述下壳的前端设置有两块平行安装的转轴板,每个转轴板上均设有转轴缺口;上壳的前端设置有与转轴板的两个转轴缺口相对应的转轴缺口;上壳与下壳固定安装后转轴板的转轴缺口与上壳的转轴缺口互配围合成该转轴孔。其中,所述翻板的转轴端设置有用于固定片式电极的挡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多功能转换夹,通过在接线五金件上设置用于连接香蕉插头的香蕉插头接口、用于连接片式电极的片式电极接口和用于连接扣式电极的扣式电极接口,当接线五金件连接香蕉插头和扣式电极时,能够实现香蕉插头与扣式电极的配适;当接线五金件接香蕉插头和片式电极时,能够实现香蕉插头与片式电极的配适;所以,整体结构能够实现香蕉插头与片式电极或扣式电极之间的适配转换,无需在搭配不同的接口时更换不同的导联线,不仅节省了材料,还能在医疗器材使用时更加便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多功能转换夹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的多功能转换夹的结构图;图3为图2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的多功能转换夹工作原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1、外壳 2、接线五金件 3、翻板 4、转轴孔 5、香蕉插头 6、片式电极 7、扣式电极 11、上壳 12、下壳 21、第一U型槽体 22、连接体 23、第二U型槽体 31、转轴 32、挡块41、第一转轴缺口 42、第二转轴缺口121、凸起 122、转轴板211、片式电极接口 212、扣式电极接口 213、圆孔 231、香蕉插头接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描述。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多功能转换夹,包括外壳1、接线五金件2和翻板3,接线五金件2固定于外壳1所围合成的腔体内;翻板3上设置有转轴31,外壳1上设置有转轴孔4,翻板3通过转轴31与转轴孔4活动连接;接线五金件2上设置有用于连接香蕉插头5的香蕉插头接口231、用于连接片式电极6的片式电极接口211和用于连接扣式电极7的扣式电极接口212。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提供的多功能转换夹,通过在接线五金件2上设置用于连接香蕉插头5的香蕉插头接口231、用于连接片式电极6的片式电极接口211和用于连接扣式电极7的扣式电极接口212,当接线五金件2连接香蕉插头5和扣式电极7时,能够实现香蕉插头5与扣式电极7的配适;当接线五金件2接香蕉插头5和片式电极6时,能够实现香蕉插头5与片式电极6的配适;所以,整体结构能够实现香蕉插头5与片式电极6或扣式电极7之间的适配转换,无需在搭配不同的接口时更换不同的导联线,不仅节省了材料,还能在医疗器材使用时更加便捷。在本实施例中,接线五金件2包括连接体22、第一U型槽体21和第二U型槽体23,第一U型槽体21和第二U型槽体23固定连接在连接体22的两端;扣式电极接口212设置在第一U型槽体21的侧面U型片上,且片式电极接口211设置在第一U型槽体21远离连接体22的一端开口处;香蕉插头接口231设置在第二U型槽体23内。在本技术当中,第一U型槽体21、第二U型槽体23与连接体22三者的连接方式优选焊接,这样能够更好地保证电路正常导通,当然,此三者也可以是一体成型式结构等其他结构。接线五金件2的结构并不局限于U型槽结构,也可以是其他结构,只要能够成功设置出多个接口并且与转换夹整体形状结构相匹配的结构都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壳11和下壳12,所述上壳11与下壳12固定连接后围合成所述腔体,接线五金件2的第一U型槽体21的侧面U型片上设置有多个圆孔213,下壳12上与其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多个与圆孔213相匹配的凸起121,通过圆孔213与下壳凸起121的卡接将接线五金件2固定于腔体内。接线五金件2与外壳1的连接方式并不局限于卡点连接,也可以是其他固定或活动连接方式,只要能够实现将接线五金件2置于外壳1围合成的腔体内并正常工作的连接方式都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本实施例中,下壳12的前端设置有两块平行安装的转轴板122,每个转轴板122上均设有第一转轴缺口41;上壳11的前端设置有两个与转轴板122上的第一转轴缺口41对应的第二转轴缺口42;上壳11与下壳12固定安装后转轴板122上的第一转轴缺口41与上壳上第二转轴缺口42互配围合成该转轴孔4。本结构中上壳11与下壳12配适形成的转轴孔4是为了让翻板3更好的与多功能转换夹活动连接,但是,并不局限于上壳11与下壳12加工出相配适围合成转轴孔4的结构,也可以是单独上壳11上设置有转轴孔4,也可以是下壳12上设置有转轴孔4,只要能够实现翻板3与多功能转换夹活动连接且能正常工作即可。在本实施例中,翻板3的转轴31端设置有用于固定片式电极211的挡块32。挡块32的目的在于多功能转换夹安装完毕后,片式电极6插入片式电极接口211,这时将翻板3沿着转轴31转动,使得原本与片式电极6平行的挡块32垂直于片式电极6并且达到固定片式电极6的目的,使得片式电极6不易脱落出来。但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在翻版3上设置挡块32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多功能转换夹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转换夹,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接线五金件和翻板,接线五金件固定于外壳所围合成的腔体内;翻板上设置有转轴,外壳上设置有转轴孔,翻板通过转轴与转轴孔活动连接;所述接线五金件上设置有用于连接香蕉插头的香蕉插头接口、用于连接片式电极的片式电极接口和用于连接扣式电极的扣式电极接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转换夹,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接线五金件和翻板,接线五金件固定于外壳所围合成的腔体内;翻板上设置有转轴,外壳上设置有转轴孔,翻板通过转轴与转轴孔活动连接;所述接线五金件上设置有用于连接香蕉插头的香蕉插头接口、用于连接片式电极的片式电极接口和用于连接扣式电极的扣式电极接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转换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五金件包括连接体、第一U型槽体和第二U型槽体,第一U型槽体和第二U型槽体固定连接在连接体的两端;所述扣式电极接口设置在第一U型槽体的侧面U型片上,且片式电极接口设置在第一U型槽体远离连接体的一端开口处;所述香蕉插头接口设置在第二U型槽体内。3.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心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凯曼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