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支架输送系统具有:引导导管;支架,其形成为管状,引导导管能够贯穿插入于该支架;以及推进器导管,其形成为管状,引导导管能够贯穿插入于该推进器导管中并且该推进器导管配置于比支架靠基端侧的位置。推进器导管具有:扩径抑制部,其设置于前端部,具有与支架的内径相同的内径;以及中间部,其设置于扩径抑制部的基端侧,该中间部的弯曲刚性小于扩径抑制部。通过向前端侧压入推进器导管的中间部而使扩径抑制部的前端部与支架的基端部抵接,抑制了在向前端侧压入支架时推进器导管的内径扩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将支架留置于胆管内等的支架输送系统。本申请根据2014年3月26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4-063515号主张优先权,这里引用其内容。
技术介绍
当在消化器系统、呼吸器系统、泌尿器系统或生殖器系统等管腔器管内产生狭窄部或闭塞的情况下,为了恢复原本具备的导液功能,支架被配置于狭窄部或闭塞部位用以确保导液性。在将支架留置于胆管内等所期望的位置时,使用支架输送系统(以下,也简称作“输送系统”。以下,假设输送系统也包含支架)进行手术。作为这种输送系统,公知有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系统。输送系统具有:引导导管;支架,引导导管贯穿插入于该支架;以及推进器导管,引导导管贯穿插入于该推进器导管并且该推进器导管位于比支架靠近前侧的位置。以如下方式使用输送系统。将引导线通过内窥镜的通道而导入胆管内并进行插入直至该引导线的前端越过狭窄部的位置。接着,从引导线的近前侧将引导导管套在引导线上,以该引导线为引导而推进引导导管进行插入直至引导导管的前端部越过胆管的狭窄部的位置。接着,通过推进器导管压入支架,以引导导管为引导而将支架导入胆管内,将支架配置于狭窄部的位置。使推进器导管与支架抵接而支承支架,在将支架和推进器导管固定为不会移动的状态下仅将引导导管拉回近前侧。然后,通过将推进器导管拉回近前侧,支架被留在狭窄部内而被留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5298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为了支架的导液性的提高(开放期间的提高),具有增大支架的内径的方法。在该情况下,为了保持输送性能,需要增大贯穿插入于支架内的引导导管的外径,并与引导导管对应地增大推进器导管的内径。由此,推进器导管的壁厚(推进器导管的壁部的厚度)变薄,推进器导管的弯曲刚性变小(变形程度变大)。然而,此时容易产生以下说明的问题。图12是现有的输送系统200的剖视图。根据图12,该输送系统200具有引导导管201、支架202以及推进器导管203,该引导导管201能够贯穿插入于支架202和推进器导管203。如果推进器导管203中的与支架202接触的前端部过于柔软(弯曲刚性过小),则存在以下情况:由于通过推进器导管203压入支架202时的反作用力而使推进器导管203的前端部发生变形,从而推进器导管203的前端部包覆在支架202的基端部(近前侧端部)上。另一方面,在支架202的内径与推进器导管203的外径的差较小的情况下,如位置Q1所示,存在推进器导管203的前端部被收纳于支架202的基端部内的情况。在这些情况下,无法分开支架202与推进器导管203。因此,在将推进器导管203向近前侧拉回时,无法从推进器导管203释放(分离)支架202。其结果为,无法将支架202留置于体内。并且,为了容易以支架的移动、留置为目的进行推进器导管的压入,有时使推进器导管的结构从基端侧(近前侧)朝向前端侧(支架与推进器导管的接触部)逐渐变软(减小弯曲刚性)。由于推进器导管的基端侧的弯曲刚性较大,作用于推进器导管的基端侧的力量(力)被高效地传递到推进器导管的前端侧。另一方面,由于推进器导管的前端侧的弯曲刚性较小,即使在推进器导管的前端侧被插入到形成于内窥镜插入部的弯曲部的通道内时,推进器导管的形状的追随性也提高。由此,推进器导管在长度方向上的力量传递效率提高,支架的压入变得比较容易。然而,在减小推进器导管的前端侧的弯曲刚性的情况下,容易产生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通过推进器导管压入支架后从推进器导管可靠地释放支架的支架输送系统。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支架输送系统具有:引导导管,其能够贯穿插入于内窥镜的通道中;支架,其形成为管状,所述引导导管能够贯穿插入于该支架;以及推进器导管,其形成为管状,所述引导导管能够贯穿插入于该推进器导管中并且该推进器导管配置于比所述支架靠基端侧的位置。所述推进器导管具有:扩径抑制部,其设置于前端部,具有与所述支架的内径相同的内径;以及中间部,其设置于所述扩径抑制部的基端侧,该中间部的弯曲刚性小于所述扩径抑制部。向前端侧压入所述推进器导管的所述中间部而使所述扩径抑制部的前端部与所述支架的基端部抵接,由此,在向前端侧压入所述支架时,通过所述扩径抑制部抑制所述推进器导管的前端部的内径扩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在所述第一方式的支架输送系统中,所述支架的管壁的径向的厚度也可以与所述推进器导管的管壁的径向的厚度相同。所述支架的内径与所述引导导管的外径之差也可以在所述支架的内径的8%以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式,在所述第二方式的支架输送系统中,也可以是,所述扩径抑制部和所述中间部的调配的材料的种类相同而调配比例不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式,在所述第三方式的支架输送系统中,所述推进器导管也可以由单层管形成。所述支架也可以由在径向上层叠彼此不同的材料而成的多层管形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式,在所述第一方式的支架输送系统中,所述扩径抑制部的弯曲刚性也可以大于所述支架的弯曲刚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式,在所述第五方式的支架输送系统中,所述中间部的弯曲刚性也可以小于所述支架的弯曲刚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式,在所述第六方式的支架输送系统中,所述扩径抑制部的弯曲刚性也可以在所述支架的弯曲刚性的200%以下。所述中间部的弯曲刚性也可以在所述支架的弯曲刚性的50%以上。专利技术效果根据上述各方式的支架输送系统,能够在通过推进器导管压入支架后从推进器导管可靠地释放支架。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输送系统安装于内窥镜的状态的整体图。图2是上述输送系统的侧视图。图3是剖开图2中的主要部分的一部分的侧视图。图4是对悬臂刚性试验的方法进行说明的图。图5是上述悬臂刚性试验中使用的附加装置的说明图。图6是上述输送系统的操作部侧面的剖视图。图7是对上述输送系统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图。图8是对上述输送系统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图。图9是对上述输送系统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图。图10是对上述输送系统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图。图11是对现有的输送系统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图12是对现有的输送系统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一边参照图1至图11一边对本专利技术的输送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首先对与本输送系统一起使用的内窥镜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该内窥镜100是所谓的柔性侧视型的内窥镜,具有长条的插入部110和设置于该插入部110的基端部的操作部120。插入部110具有:前端硬质部111,其设置于前端部;能够进行弯曲操作的弯曲部112,其安装于前端硬质部111的基端侧;以及挠性管部113,其安装于弯曲部112的基端侧。光导115的前端部和摄像单元116以向外部露出的状态设置于前端硬质部111的侧面,其中,该摄像单元25具有未图示的CCD。在插入部110中形成有通道117,该通道117用于供输送系统1等内窥镜用处置器具贯穿插入。通道117的前端部在前端硬质部111的上述侧面开口。通道117的基端部延伸至操作部120。在通道117的与前端硬质部111对应的部分设置有未图示的抬起台。抬起台的基端部被前端硬质部111支承为能够旋转。固定于抬起台的前端部的未图示的抬起台操作线通过插入部110内向基端侧延伸。虽然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支架输送系统,该支架输送系统具有:引导导管,其能够贯穿插入于内窥镜的通道中;支架,其形成为管状,所述引导导管能够贯穿插入于该支架;以及推进器导管,其形成为管状,所述引导导管能够贯穿插入于该推进器导管中并且该推进器导管配置于比所述支架靠基端侧的位置,所述推进器导管具有:扩径抑制部,其设置于前端部,具有与所述支架的内径相同的内径;以及中间部,其设置于所述扩径抑制部的基端侧,该中间部的弯曲刚性小于所述扩径抑制部,向前端侧压入所述推进器导管的所述中间部而使所述扩径抑制部的前端部与所述支架的基端部抵接,由此,在向前端侧压入所述支架时,通过所述扩径抑制部抑制所述推进器导管的前端部的内径扩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3.26 JP 2014-0635151.一种支架输送系统,该支架输送系统具有:引导导管,其能够贯穿插入于内窥镜的通道中;支架,其形成为管状,所述引导导管能够贯穿插入于该支架;以及推进器导管,其形成为管状,所述引导导管能够贯穿插入于该推进器导管中并且该推进器导管配置于比所述支架靠基端侧的位置,所述推进器导管具有:扩径抑制部,其设置于前端部,具有与所述支架的内径相同的内径;以及中间部,其设置于所述扩径抑制部的基端侧,该中间部的弯曲刚性小于所述扩径抑制部,向前端侧压入所述推进器导管的所述中间部而使所述扩径抑制部的前端部与所述支架的基端部抵接,由此,在向前端侧压入所述支架时,通过所述扩径抑制部抑制所述推进器导管的前端部的内径扩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野广道,山县敏博,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