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玻璃弯钢化的成型辊,包括设有用于阳光控制镀膜玻璃传输的第一辊道组以及用于阳光控制镀膜玻璃压制成型的第二辊道组的成型辊本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所述第二辊道组之第二辊道上活动设置所述成型装置,且在钢化成型时,所述成型装置施力在所述阳光控制玻璃之待除膜区域,不仅可以使得所述阳光控制玻璃获得预期的弯弧半径,而且在钢化成型过程中不会划伤、损坏阳光控制玻璃之功能膜层,提高生产成品率,最大化钢化设备之功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玻璃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玻璃弯钢化的成型辊。
技术介绍
玻璃是重要的建筑材料,随着对建筑物装饰性要求的不断提高,玻璃在建筑行业中的使用量不断增大。当人们在选择建筑物的门窗时,除了其美学和外观特征外,更注重其热量控制和内部阳光投射舒适平衡等问题,这就使得所述阳光控制玻璃脱颖而出,并成为主要的幕墙用玻璃。目前,国内外在对玻璃的深加工中,特别是镀膜技术,厂家通常是在所述浮法玻璃上进行在线镀膜或者离线镀膜技术生产阳光控制玻璃。在线镀膜是在生产浮法玻璃原片的过程中同时镀膜;离线镀膜是指在得到所述浮法原片后再进行独立的镀膜工序,镀膜后的玻璃进一步进行钢化处理后得到镀膜的钢化玻璃。现有生产阳光控制玻璃的程序是先对浮法玻璃进行水平或垂直离线镀膜,镀膜玻璃再进入钢化炉中进行成型和钢化处理。当需要制造弯钢化的阳光控制玻璃时:首先,将所述高温加热的阳光控制玻璃水平输送进入连接在机架上且呈间距相对设置的上、下平行辊道之间;然后,控制所述上、下平行辊道的弯曲将所述阳光控制玻璃弯曲变形成弧面;再次,通过控制已弯曲的上、下辊道正向和反向的反复转动,带动高温加热的弧面玻璃沿所述上、下辊道往复移动,进行吹风冷却钢化;最后,控制所述机架,将所述上辊道提升到一定高度和将所述下辊道恢复成水平位置后,弯曲成型的钢化玻璃便通过所述下辊道输出。但是,厂商限于设备商所提供设备之工艺限制,针对特定的钢化生产
线仅能实现预设的弯弧半径,例如,对于10mm的浮法玻璃,其弯弧半径R≥2000mm;对于8mm的浮法玻璃,其弯弧半径R≥1600mm等,严重的制约了产品的多样化,降低了设备的性价比。另一方面,由于阳光控制玻璃的基片规格差异,其自重亦不相同,由自重所产生的弯曲弧度与所述下辊道的起弧弧度不一致,故所述具有弧面的阳光控制玻璃在所述已弯曲的上、下辊道正向和反向的反复转动过程中,极易与所述上辊道接触,甚至发生摩擦,造成所述阳光控制玻璃的功能膜层划伤、受损。寻求一种弯钢化半径任意可调,且不会对阳光控制玻璃之功能膜层造成划伤、受损的成型辊装置已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玻璃弯钢化的成型辊。本技术通过在所述第二辊道组之第二辊道上活动设置所述成型装置,且在钢化成型时,所述成型装置施力在所述阳光控制玻璃之待除膜区域,不仅可以使得所述阳光控制玻璃获得预期的弯弧半径,而且在钢化成型过程中不会划伤、损坏阳光控制玻璃之功能膜层,提高生产成品率,最大化钢化设备之功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未工作状态之截面图;图2为本技术工作状态的截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辊道组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辊道组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一种玻璃弯钢化的成型辊,包括设有用于阳光控制镀膜玻璃2传输的第一辊道组11以及用于阳光控制镀膜玻璃2压制成型的第二辊道组12的成型辊本体,所述第一辊道组11包括多根间隔设置的第一辊道111,所述每根第一辊道111上设有多个滚轮14;所述第二辊道组12包括多根间隔设置的第二辊道121,所述每根第二辊道121上设有多个滚轮14,至少最外侧的两根第二辊道121的两端活动设置有成型装置13,所述成型装置13的直径大于滚轮14的直径。每根第二辊道121共同形成的第二成型面122与每根第一辊道111共同形成的第一成型面113在成型工艺时呈空间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成型面122为同一行成型装置13和滚轮14的圆心连线,所述第一成型面113为同一行滚轮14的圆心连线。所述第一辊道组11位于阳光控制镀膜玻璃2的玻璃基底21一侧,所述第二辊道组12位于阳光控制镀膜玻璃2的功能膜层21一侧。所述成型装置13为环状滚轮。所述第一成型面113在成型工艺时的弯弧半径为R。所述阳光控制镀膜玻璃2为Low-E玻璃、Solar玻璃或浮法玻璃。第一辊道组11用于接收来自加热段的软化后的阳光控制镀膜玻璃2,所述第一辊道111在非成型工艺时具有位于同一水平的传输面112,所述第一辊道111在成型工艺时具有以所述预设弯弧半径R之大小起弧的第一成型面113;所述成型装置13的固定位置与软化后的阳光控制镀膜玻璃2的待除膜区域对应设置。为了进一步节能降耗,所述阳光控制镀膜玻璃2通常制造成中空玻璃使用。在制造中空玻璃的过程中,需要对所述阳光控制玻璃的合框部位进行除膜,以增加所述中空玻璃的密封性,避免所述阳光控制玻璃的边部氧化。所述环状滚轮之外径大小依据所述环状滚轮施力在阳光控制镀膜玻璃2上,且所述阳光控制镀膜玻璃2之临近所述第一辊道组11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辊道111形成的第一成型面113接触而设置。为了利于所述阳光控制镀膜玻璃2在所述第二辊道组12和所述第一辊道组11之间进行往复运动,增加所述阳光控制镀膜玻璃2与所述第一辊道
组11之间的摩擦系数,优选地,在所述第一辊道组11之第一辊道111上设置阻力绳。同时,为了提高所述玻璃弯钢化的成型辊的普适性,在所述第二辊道12组之第二辊道121上的成型装置13之间设置阻力绳,且所述第二辊道121上的成型装置13之间的阻力绳之外径小于所述成型装置13之外径。采用本技术之玻璃弯钢化的成型辊装置1进行弯钢化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执行步骤S1:所述第一辊道组11之第一辊道111,接收来自加热段(未图示)的软化后之阳光控制镀膜玻璃2;执行步骤S2:控制所述第一辊道组11,使所述第一辊道组11之第一辊道111在成型工艺时具有以所述预设弯弧半径R之大小起弧的第一成型面113,所述第二辊道组12之第二辊道121形成与所述第一辊道组11之第一辊道111形成的第一成型面113呈空间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成型面122;执行步骤S3:控制所述已弯曲之第一辊道组11和第二辊道组12正向和反向往复转动,所述第二辊道组12之第二辊道121上的成型装置13施力在所述阳光控制镀膜玻璃2的待除膜区域,并带动所述高温加热的阳光控制镀膜玻璃2沿着所述第一辊道组11和所述第二辊道组12往复移动进行吹风冷却钢化;执行步骤S4:将所述第二辊道组12提升和将所述第一辊道组11恢复水平位置,并通过所述第一辊道组11向外传输。在所述阳光控制镀膜玻璃2弯钢化成型过程中,所述第二辊道组12之第二辊道122上的成型装置13施力在所述阳光控制镀膜玻璃2的待除膜区域,并将所述阳光控制镀膜玻璃2与所述第一辊道组11之第一辊道111接触,使得所述阳光控制镀膜玻璃2实现预期的弯弧半径R。另一方面,所述第二辊道组12之第二辊道121上的成型装置13之外径大于所述第二辊道组12之第二上辊道121上的滚轮14和阻力绳,故所述阳光控制镀膜玻璃2
在所述第二辊道组12和所述第一辊道组11之间往复转动时,所述滚轮14和阻力绳不会碰触所述阳光控制镀膜玻璃2之功能膜层。当所述阳光控制镀膜玻璃2为浮法玻璃时,可采用第一辊道组11之第一辊道111形成的第一成型面113和所述第二辊道组12之第二辊道121形成的第二成型面122对作为所述阳光控制镀膜玻璃2的浮法玻璃进行成型工艺,且在所述成型工艺中,所述第二辊道组12之第二辊道121形成的第二成型面122对作为所述阳光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玻璃弯钢化的成型辊,包括设有用于阳光控制镀膜玻璃(2)传输的第一辊道组(11)以及用于阳光控制镀膜玻璃(2)压制成型的第二辊道组(12)的成型辊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道组(11)包括多根间隔设置的第一辊道(111),所述每根第一辊道(111)上设有多个滚轮(14);所述第二辊道组(12)包括多根间隔设置的第二辊道(121),所述每根第二辊道(121)上设有多个滚轮(14),所述多根间隔设置的第二辊道(121)包括两根外侧辊道以及多根中间辊道,所述多根中间辊道均位于两根外侧辊道之间,至少一根中间辊道上活动设置有成型装置(13),或者一根外侧辊道且至少一根中间辊道上同时活动设置有成型装置(13),所述成型装置(13)的直径大于滚轮(14)的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弯钢化的成型辊,包括设有用于阳光控制镀膜玻璃(2)传输的第一辊道组(11)以及用于阳光控制镀膜玻璃(2)压制成型的第二辊道组(12)的成型辊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道组(11)包括多根间隔设置的第一辊道(111),所述每根第一辊道(111)上设有多个滚轮(14);所述第二辊道组(12)包括多根间隔设置的第二辊道(121),所述每根第二辊道(121)上设有多个滚轮(14),所述多根间隔设置的第二辊道(121)包括两根外侧辊道以及多根中间辊道,所述多根中间辊道均位于两根外侧辊道之间,至少一根中间辊道上活动设置有成型装置(13),或者一根外侧辊道且至少一根中间辊道上同时活动设置有成型装置(13),所述成型装置(13)的直径大于滚轮(14)的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弯钢化的成型辊,其特征在于:每根第二辊道(121)共同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嘉佑,
申请(专利权)人:台玻武汉工程玻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