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均流多角切圆煤粉解耦燃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277126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4 1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均流多角切圆煤粉解耦燃烧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多角切圆燃烧炉膛,所述多角切圆燃烧炉膛包括炉膛角墙和炉膛侧墙、多角切圆燃烧炉膛炉墙上的多列沿高度方向设置的一次风喷口、点火二次风喷口和燃尽风喷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利用该燃烧装置进行燃烧的方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多角切圆煤粉解耦燃烧装置可根据煤粉燃烧特性和NOx转化规律,实现多尺度降低NOx排放,并改进了先前多角切圆煤粉解耦燃烧装置的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煤粉燃烧设备领域,具体地,本技术涉及一种均流多角切圆煤粉解耦燃烧装置
技术介绍
煤粉燃烧的效率与NOx的排放存在较难克服的耦合问题。煤粉高温高氧条件下燃烧有利于燃尽,但会增加的氮氧化物NOx生成;反之,低温低氧燃烧有利于抑制NOx生成,但煤粉更不易燃尽。目前空气分级燃烧技术是煤粉锅炉最有效的低NOx燃烧技术。宏观空气分级燃烧技术主要采用增加燃尽风和到主燃烧区的距离,来控制炉膛内还原性气氛和还原性气氛的区域范围,但使得富氧燃尽阶段拖后,反应活性更低的焦炭的燃烧温度和燃烧时间缩短,致使飞灰可燃物的含量增高,锅炉效率下降。同时炉膛中大范围还原性气氛也使得炉膛结焦和水冷壁的高温腐蚀几率增加。为解决煤粉燃烧效率与NOx排放的耦合问题,专利(专利申请号:201110374539X)提出一种多角切圆煤粉解耦燃烧技术方案。该专利采用多尺度方法,细化了空气分级,强化了较小尺度和中等尺度的空气分级燃烧,减少了对较大尺度宏观空气分级燃烧的依赖,可在降低NOx排放的同时确保燃烧效率和提高稳燃能力。该方案对燃用低挥发份和低热值等难燃煤时,效果更突出。但该方案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相比传统四角切圆燃烧煤粉炉,所述专利(专利申请号:201110374539X)提出的方案虽然提高了一次风的集中布置程度,但其一次风和二次风采用分组相对应设置,一、二次风的混合相对集中,容易产生局部过氧高温,不利于形成稳定均匀的还原性气氛抑制NOx的生成。相对传统四角切圆燃烧煤粉炉,由于所述专利的上下游相邻的喷口间距减小,且部分上游喷口射流方向垂直于下游喷口的射流方向,上游气流对下游气流的横向推力增大,造成炉膛旋转气流切圆直径过大,气流和煤粉颗粒过多地集中在炉墙周围,一方面容易造成炉墙结焦,另一方面炉膛的燃烧充满度下降,炉膛中部利用下降。由于炉墙射流的较大偏转和较少的角部二次风的射流引吸作用,该多角切圆燃烧方案在炉膛的炉墙附近和墙角区域的气流上升速度均高于原四角切圆燃烧方式,炉膛中下部气流向下流动量增加,下降速度较快,造成了炉渣比例和炉渣含碳量增大。另外,针对低挥发分难燃煤的传统空气分级低氮燃烧,应在燃烧初期和炉膛下部采用更低的过量空气系数,但过低的空气量使得燃烧区燃烧强度降低,反应温度降低,不利于稳定燃烧、提高燃烧速度和使氮尽快析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均流多角切圆煤粉解耦燃烧装置。本技术提供的均流多角切圆煤粉解耦燃烧装置,该装置包括多角切圆燃烧炉膛,所述多角切圆燃烧炉膛包括炉膛角墙和炉膛侧墙、多角切圆燃烧炉膛炉墙上的多列沿高度方向设置的一次风喷口、点火二次风喷口和燃尽风喷口,所述的一次风喷口的宽高比为1.5~3;所述一次风喷口间不设置二次风喷口,相邻的一次风喷口间的中心距为喷口高度的1.5~3倍;最下部的一次风喷口的下方设置点火二次风喷口;最上方的一次风喷口的上方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燃尽风喷口,燃尽风喷口与最上方的一次风喷口的中心距大于一次风喷口高度的2倍;每列一次风喷口的下游侧均平行布置有一列二次风喷口,相邻的二次风喷口的中心距为二次风喷口高度的1.2~4倍;最下方的二次风喷口的高度不低于点火二次风喷口;最上方的二次风喷口的高度高于最上方的一次风喷口,低于燃尽风喷口。所述一次风喷口采用集中布置方式,一次风喷口间不设置二次风喷口,一次风喷口间的中心距为喷口高度的1.5~3倍。最下部两个一次风喷口的间距根据煤种确定,如对于不易着火的煤,最下部一次风喷口中心距小于喷口高度的2倍;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一次风喷口、点火二次风喷口和燃尽风喷口采用气流流向不垂直于炉墙的倾斜布置,以形成较小的假想切圆直径,且一次风喷口形成的假想切圆直径不大于二次风喷口的假想切圆直径;或者一次风喷口形成的假想切圆与二次风喷口的假想切圆旋向相反。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的二次风喷口采用能同时进行垂直上下摆动和左右摆动的结构。如所述的二次风喷口采用一套独立的可同时进行垂直上下摆动和左右摆动的结构,水平摆动采用现场手动调节,垂直摆动采用远程电动调节。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的一次风喷口设有冷却助燃风喷口,冷却助燃风喷口设置在一次风喷口的背火侧(旋转气流的下游侧),冷却助燃风环绕一次风喷口四壁流动后由冷却助燃风喷口进入炉膛;所述冷却助燃风喷口的调节挡板在全关闭位置留有间隙通流。各层一次风喷口的冷却助燃风量视煤种调节,可保障与燃烧进程相适应的合理配风;每个喷口的冷却助燃风的调节挡板在全关闭位置也留有间
隙通流,保障最小冷却风流量。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冷却助燃风喷口为变截面喷口,此处可采用喷口变截面和风道变截面两种调节流量的方式以增强对喷口气流速度的调节能力;所述冷却助燃风喷口可与一次风喷口采用外壳一体化结构,便于制造和安装。作为改进,所述冷却助燃风喷口与一次风喷口的气流流向的水平夹角为0~30度,以控制一次风与冷却助燃风的混合时机;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的点火二次风喷口内设置有大小两只点火油枪,或所述一次风喷口内部设置油枪或/或等离子点火装置。例如所述的点火二次风喷口内可设置大小两只点火油枪,大小油枪可随燃烧状况切换投运,以达到节油的目的;对于优质易燃煤,点火二次风喷口内可不设置点火油枪,而在所述一次风喷口内部设置点火和助燃的小油枪或等离子点火装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的多角切圆燃烧炉膛为四角切圆燃烧炉膛或八角切圆燃烧炉膛。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的每列二次风喷口设置于炉膛角墙上,对应地,所述的每列一次风喷口、点火二次风喷口及其燃尽风喷口设置于炉膛侧墙上;或,所述的二次风喷口设置于炉膛侧墙上,对应地,所述的每列一次风喷口、点火二次风喷口及其燃尽风喷口设置于炉膛角墙上;或,所述的每列一次风喷口、点火二次风喷口及其燃尽风喷口设置于炉膛侧墙一侧,并与设置于炉膛同一侧墙上的二次风喷口彼此保持一定间隔。由于炉膛中烟气的旋转上升运行,烟气上游和下游是相对的,因而,上述二次风喷口作为中等尺度分级送风喷口可以布置在一次风喷口的上游,也可布置在下游,二次风喷口也可和对应的每列一次风喷口、点火二次风喷口及其燃尽风喷口都设置于炉膛侧墙上,只要彼此保持一定间隔即可实现上下游分级燃烧的目的,但二次风喷口设置在距离一次风喷口较近的下游更有利于抑制炉墙的结焦和高温腐蚀。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的一次风喷口采用煤粉解耦燃烧器。所述的点火二次风喷口采用一套独立的进行水平左右摆动的结构;所述的燃尽风喷口采用一套独立的同时进行水平左右摆动和垂直上下摆动的结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的燃尽风喷口采用单个喷口,或,采用上下或左右相邻2个及以上的燃尽风喷口组成一组,各喷口独立布置。燃尽风喷口也可仅设一个喷口,也可多个喷口采用上下或左右分散布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的燃尽风喷口和最上部一次风喷口间还设置有三次风喷口或乏气喷口,以利于三次风或乏气携带的煤粉在高温区燃尽。作为一种改进,三次风喷口或乏气喷口可布置于一次风喷口之间。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各喷口的配风方式为:流经所述二次风喷口的二次风比例占二次风、冷却助燃风和燃尽风总量的20%~80%;随着燃煤的易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均流多角切圆煤粉解耦燃烧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均流多角切圆煤粉解耦燃烧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多角切圆燃烧炉膛,所述多角切圆燃烧炉膛包括炉膛角墙和炉膛侧墙、多角切圆燃烧炉膛炉墙上的多列沿高度方向设置的一次风喷口、点火二次风喷口和燃尽风喷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次风喷口的宽高比为1.5~3;所述一次风喷口间不设置二次风喷口,相邻的一次风喷口间的中心距为喷口高度的1.5~3倍;最下部的一次风喷口的下方设置点火二次风喷口;最上方的一次风喷口的上方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燃尽风喷口,燃尽风喷口与最上方的一次风喷口的中心距大于一次风喷口高度的2倍;每列一次风喷口的下游侧均平行布置有一列二次风喷口,相邻的二次风喷口的中心距为二次风喷口高度的1.2~4倍;最下方的二次风喷口的高度不低于点火二次风喷口;最上方的二次风喷口的高度高于最上方的一次风喷口,低于燃尽风喷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均流多角切圆煤粉解耦燃烧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多角切圆燃烧炉膛,所述多角切圆燃烧炉膛包括炉膛角墙和炉膛侧墙、多角切圆燃烧炉膛炉墙上的多列沿高度方向设置的一次风喷口、点火二次风喷口和燃尽风喷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次风喷口的宽高比为1.5~3;所述一次风喷口间不设置二次风喷口,相邻的一次风喷口间的中心距为喷口高度的1.5~3倍;最下部的一次风喷口的下方设置点火二次风喷口;最上方的一次风喷口的上方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燃尽风喷口,燃尽风喷口与最上方的一次风喷口的中心距大于一次风喷口高度的2倍;每列一次风喷口的下游侧均平行布置有一列二次风喷口,相邻的二次风喷口的中心距为二次风喷口高度的1.2~4倍;最下方的二次风喷口的高度不低于点火二次风喷口;最上方的二次风喷口的高度高于最上方的一次风喷口,低于燃尽风喷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流多角切圆煤粉解耦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风喷口、点火二次风喷口和燃尽风喷口采用气流流向不垂直于炉墙的倾斜布置,以形成较小的假想切圆直径,且一次风喷口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江平娄慧如高士秋王菁赵康闫跃文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三合盛节能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