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的过滤罐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74242 阅读:4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3 18:54
目的:提供一种摩托车的过滤罐安装结构,其有效地利用死角并且抑制过滤罐的性能下降。解决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摩托车(1)的过滤罐(30)的安装结构配备有:车身架(2),包括从头管(10)向后延伸的主框架(11)和从头管(10)向下延伸的下管(12);引擎(3),安装在车身架(2)上并且包括从曲轴箱(20)向上延伸的气缸(21);燃料罐(4),用于存储供应到引擎(3)的燃料;和过滤罐(30),用于暂时收集燃料罐(4)的内部产生的蒸发燃料。燃料罐(4)配置成跨坐在主框架(11)上,即主框架(11)放置在从燃料罐的底面(4a)向上凹陷的凹部(4b)的内部。过滤罐(30)配置在下管(12)和气缸(21)之间并且在燃料罐(4)的凹部(4b)的内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的过滤罐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通常,已知过滤罐能够吸收已经在摩托车的燃料罐中蒸发的燃料(蒸发燃料)并且利用由内燃机的操作引起的进气系统的负压向内燃机供应上述吸收的燃料。过滤罐抑制来自燃料罐的蒸发燃料泄漏,从而防止燃料浪费、空气污染等。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摩托车,该摩托车配备有:具有主框架和下管的车身架;通过车身架支撑的内燃机;配置在主框架上方的燃料罐;和过滤罐,该过滤罐配置在位于下管的上后方、燃料罐的下方以及内燃机的气缸前方的空间中。过滤罐的形状类似圆筒形状并且配备有与燃料罐连通的加料管、与内燃机连通的排气管以及与空气连通的排放管。进气管从过滤罐的左侧表面倾斜地,即向下前方延伸,并且排放管从过滤罐的左侧表面向下延伸。现有技术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JP-A-2013-071486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基于车身架、内燃机和燃料罐的布置、形状、尺寸等,可能出现安装过滤罐的空间(死角)的容量不能大于规定数值的情况。因此,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中,可能不能将过滤罐配置在该空间中,即不能有效地利用死角。更进一步,专利文献1的技术存在如下问题:因为进气管朝向前侧开口,当车辆行驶时,例如灰尘或水等异物通过进气管进入过滤罐。因此,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难以保持过滤罐的性能。本专利技术已经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托车的过滤罐安装结构,该过滤罐安装结构能够有效地利用死角并且抑制过滤罐的性能下降。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摩托车的过滤罐安装结构包含:车身架,该车身架包括从头管向后延伸的主框架和从头管向下延伸的下管;内燃机,该内燃机安装在车身架上并且包括从曲轴箱向上延伸的气缸;燃料罐,该燃料罐用于存储供应到内燃机的燃料;和过滤罐,该过滤罐用于暂时收集燃料罐的内部产生的蒸发燃料;其特征在于,燃料罐配置成使得燃料罐跨坐在主框架上,并且主框架放置在凹部的内部,该凹部从燃料罐的底面向上凹陷;并且过滤罐配置在下管和气缸之间并且在燃料罐的凹部的内部。在该结构中,因为燃料罐的底面形成有凹部,因此在下管和气缸之间的区域上方确保了宽的空间。此外,过滤罐配置在由下管、气缸和凹部包围的空间中。因此,可能变为死角的空间能够有效地用作过滤罐的安装空间。在上述结构中,优选地:过滤罐具有空气入口,空气入口具有突出部和导入部,当内燃机运转时,将外界空气通过导入部导入过滤罐;并且导入部限定在通过突出部的垂直线和通过突出部的水平线的范围内,并且空气入口位于所述凹部的内部。在该结构中,因为导入部限定在通过突出部的垂直线和通过突出部的水平线的范围内并且空气入口位于凹部的内部,因此能够在车辆行驶时抑制异物进入过滤罐。因此,能够适当地保持过滤罐吸收蒸发燃料和释放所吸收的燃料的功能。在上述结构中,优选地: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一侧,侧支架连接到车身架的底部分;下管从头管向后下方延伸呈倾斜状;过滤罐具有壳体和排出口,该壳体为长方体且呈倾斜状、与下管平行,该排出口使壳体的内部和外部彼此连通;排出口配置在角部附近,该角部位于壳体的侧支架侧并且在最低位置。在该结构中,长方体的过滤罐(壳体)随着位置向后而沿着下管向下延伸呈倾斜状。因此,壳体的前下角部在侧视图中(即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看时)为最低点。当侧支架用来例如停放车辆时,车辆倾向侧支架侧。因此,作为侧支架侧的最低点的角部进一步降低。此外,排出口配置在作为侧支架侧的最低点的角部附近。因此,停留在过滤罐(壳体)内部的水和液化燃料能够被有效地排出到外部。在上述结构中,优选地:过滤罐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长度较长,并且过滤罐由车身架支撑,使得过滤罐在其长度较长的方向上的中心面对下管。在该结构中,过滤罐配置成相对于下管的轴线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大致平衡。因此,摩托车的重量能够在其宽度方向上大致平衡。本专利技术的优势本专利技术可以将死角有效地用作过滤罐的安装空间并且抑制过滤罐的性能下降。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摩托车的侧视图;图2是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摩托车的车身架、燃料罐、过滤罐等的前视图;图3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摩托车的过滤罐的示意后视图;图3B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摩托车的过滤罐的示意左视图;图4是显示使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摩托车的过滤罐的蒸发燃料收集/供应路径的系统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摩托车的过滤罐安装结构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较优实施例。参考图1和2描述摩托车1的总体构造。图1是摩托车1的侧视图。图2是显示车身架2、燃料罐4、过滤罐30等的前视图。以下描述采用附图中箭头指示的方向。如图1所示,摩托车1具有作为主要部件的车身架2和引擎3。车身架2包括头管10、主框架11、下管12、一对(左右)座位导轨13、一对(左右)车身管14和一对(左右)侧管15。主框架11从头管10向后下方延伸。下管12从头管10向下延伸。一对(左右)座位导轨13从主框架11的后端向后向上方延伸。一对(左右)车身管14从主框架11的后端部分向下延伸。一对(左右)侧管15连接到相应的车身管14和相应的座位导轨13。可枢转地支撑前轮16的一对(左右)前叉10a由头管10支撑,以能够左右转向。把手17被固定到前叉10a的顶端。燃料罐4配置在主框架11的上方。驾驶员座位5配置在一对(左右)座位导轨13的上方。燃料罐4存储供应到引擎3的燃料(例如,汽油)。燃料罐4形状近似在前后方向上长的鞍状。如图2所示,燃料罐4的底面4a形成有向上凹陷的凹部4b。燃料罐4配置成跨坐在主框架11上(即主框架11放置在凹部4b中)。燃料罐4的底端4c位于底面4a的下方。如图1所示,下管12倾斜成随着其位置从头管10向后而向下延伸。用于固定引擎3的引擎悬挂支架12a和14a分别连接到下管12的底部分和车身管14的底部分。可枢转地支撑后轮19的摆动臂18通过枢轴螺栓B1被紧固到引擎悬挂支架14a以及引擎3。摆动臂18被支撑为能够绕着枢轴螺栓B1在上下方向上摆动。侧支架6连接到车身架2的左下部分。侧支架6由左手边的车身管14的底端支撑以能够旋转。侧支架6能够竖立位置和收缩位置之间旋转;在竖立位置,侧支架6能够直立在地面上;在收缩位置,侧支架6不能直立在地面上。当位于竖立位置时,通过向左倾斜车辆使侧支架6接触地面并且以直立状态支撑摩托车1(见图1)。引擎3(内燃机)由于经由支架12a和14a被装配在车身架2上而作为车身架2的结构件。引擎3包括曲轴箱20和气缸21。气缸21从曲轴箱20向上延伸。曲轴(未显示)可旋转地安装在曲轴箱20的内部。通过连接杆(未显示)与曲轴连接的活塞(未显示)安装在气缸21的内部,从而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气缸21由气缸组21a、气缸头21b和头盖21c组成。气缸组21a从曲轴箱20的前上表面竖立从而稍微向前倾斜。气缸头21b配置在气缸组21a的上方,头盖21c配置在气缸头21b的上方。气缸头21b的后部分设置有进气口22。燃料罐4和空气净化器24经由燃料供应装置23连接到进气口22。空气净化器24净化已经导入内部的外界空气。燃料供应装置23向气缸21内部供应净化的外界空气和燃料的混合气体。另一方面,气缸头21b的前部分设置有排气口25,排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摩托车的过滤罐安装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的过滤罐安装结构,包含:车身架,所述车身架包含从头管向后延伸的主框架和从所述头管向下延伸的下管;内燃机,所述内燃机安装在所述车身架上并且包含从曲轴箱向上延伸的气缸;燃料罐,所述燃料罐用于存储供应到所述内燃机的燃料;和过滤罐,所述过滤罐用于暂时收集所述燃料罐内部产生的蒸发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罐配置成使得所述燃料罐跨坐在所述主框架上,并且所述主框架放置在凹部的内部,所述凹部从所述燃料罐的底面向上凹陷;并且所述过滤罐配置在所述下管和所述气缸之间并且在所述燃料罐的所述凹部的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5.12 JP 2014-0983811.一种摩托车的过滤罐安装结构,包含:车身架,所述车身架包含从头管向后延伸的主框架和从所述头管向下延伸的下管;内燃机,所述内燃机安装在所述车身架上并且包含从曲轴箱向上延伸的气缸;燃料罐,所述燃料罐用于存储供应到所述内燃机的燃料;和过滤罐,所述过滤罐用于暂时收集所述燃料罐内部产生的蒸发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罐配置成使得所述燃料罐跨坐在所述主框架上,并且所述主框架放置在凹部的内部,所述凹部从所述燃料罐的底面向上凹陷;并且所述过滤罐配置在所述下管和所述气缸之间并且在所述燃料罐的所述凹部的内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过滤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罐具有空气入口,所述空气入口具有突出部和导入部,当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滨泽康平
申请(专利权)人:铃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