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车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72863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3 17: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动车车身,具有底部结构(4)和布置在其上的车厢结构(5),其中,所述底部结构(4)具有至少一个纵梁(20),其中,所述车厢结构(5)具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底部结构(4)邻接的铰链支柱(14),并且其中,在所述底部结构(4)与铰链支柱(14)的过渡区域中设有加强件(30),所述加强件(30)通过第一端部部段(31)结构连接在所述底部结构(4)上并且通过与第一端部部段(31)对置的第二端部部段(32)与所述车厢结构(5)结构相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在一个方面涉及一种机动车车身,其具有底部结构和布置在该底部结构上的车厢结构。本专利技术在另一个方面涉及一种机动车,其具有相应的机动车车身。
技术介绍
在碰撞情况和撞击测试中需要考虑的是,例如在侧向错位的正面碰撞时、尤其在车辆与相对较低结构的固体障碍碰撞时,与障碍直接作用接触的前轮不会或者仅以非常微小的程度侵入沿行驶方向位于后面的客舱中。由此,例如由DE 10 2012 004 682 A1已知一种用于轿车车身的保护装置,其中,沿车辆纵向在车轮后面设有用于支撑车轮的支撑件,该支撑件具有至少一个从前端内侧延伸至后端外侧的支撑面,车轮在其向后错位时可以借助该支撑面沿车辆横向向外偏转。但是,这种具有沿车辆纵向和车辆横向倾斜延伸的支撑面的结构设计需要相对较大的结构空间尺寸,尤其是沿车辆纵向的结构空间尺寸。这种解决方案因此仅仅适合沿纵向安装的发动机并结合后驱驱动,这可以使得车桥容易地向前移位,使得在前车桥和车身侧的支撑件之间具有足够的结构空间。对于具有前驱驱动和通常的沿车辆横向安置的发动机的机动车,由于在底部结构的车门槛的前端端部和前车桥之间的较狭窄的空间使得这种设计方案几乎无法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优化的机动车车身,其以最节省空间的方式在车轮由于碰撞导致的向后错位时能够使得车轮沿车辆横向向外偏转。此外,通过特别紧凑的结构设计以及优化的结构刚性和机械强度实现机动车车身的改进。所述技术问题按照本专利技术通过一种机动车车身解决,所述机动车车身具有底部结构和布置在其上的车厢结构。所述底部结构具有至少一个纵梁。所述车厢结构具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底部结构邻接的铰链支柱,并且在所述底部结构与铰链支柱的过渡区域中设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通过第一端部部段结构连接在所述底部结构上并且通过与第一端部部段对置的第二端部部段与所述车厢结构结构相连。所述技术问题按照本专利技术还通过一种机动车解决,所述机动车具有前述的机动车车身。底部结构优选具有至少两个沿车辆横向相互间隔的纵梁以及布置在这些纵梁上的底板。车厢结构具有至少一个与底板结构邻接的铰链支柱,该铰链支柱优选沿机动车的侧壁结构的前端A柱的向下指向的延长段延伸。通过铰链支柱优选使A柱与底部结构相连。为了结构地加强底部结构与车厢结构的连接,设有加强件,该加强件在底部结构与铰链支柱的过渡区域内布置。加强件具有第一端部部段,其与底部结构相连。加强件在对置的且远离第一端部部段的端部上具有第二端部部段,其与机动车车身的车厢结构结构连接。加强件以横杆或导板的形式发挥作用。由于加强件一侧布置在底部结构上并且另一侧布置在机动车车身的车厢结构上,使得在由碰撞导致的前轮向后移位的情况下,加强件可以一方面促使沿行驶方向位于加强件之前的前轮沿车辆横向(y)向外偏转。此外,加强件在底部结构和车厢结构之间的过渡区域中实现了结构性的加强,从而可以有利地提高机动车车身在该过渡区域中的强度和结构完整度或者说结构性集成。由于加强件的几何形状和其走势以及其相互对置的端部部段与底部结构和车厢结构的连接,使得加强件实现了双重功能。一方面,由碰撞导致的沿车辆纵向朝向底部结构移动的车轮可以有目的地向外移位。另一方面,加强件防止了机动车车身在底部结构和车厢结构之间的过渡区域内的撕裂或局部断裂、尤其是在与纵长延伸的车门槛的前端邻接的铰链支柱上的最下端(Fuβpunkt),大约在车轮罩的后端区域和端壁的侧面的端部区域中,该端壁将客舱与沿行驶方向位于前面的发动机舱相分隔。根据另外的设计方案,所述加强件的第二端部部段与所述铰链支柱的下部的端部部段相连。加强件从铰链支柱的最下端延伸至底部结构。加强件在此至少逐段地通过沿车辆横向(y)的方向分量延伸,使得加强件以用于向后错移的前轮的滑动斜面的形式发挥作用。通过加强件的第二端部部段与铰链支柱的直接的连接,尤其可以防止由于碰撞所导致的铰链支柱的最下端相对于底部结构的移动。根据另外的设计方案,所述加强件的第二端部部段与所述车厢结构的侧壁相连。作为与铰链支柱相连的备选,第二端部部段在此也可以也仅仅与车厢结构的侧壁相连。但是也可以设想,铰链支柱、侧壁和加强件的第二端部部段彼此相叠,并因此在共同的结点或相叠区域内相互连接。在此,加强件可以一方面提供侧壁相对于底部结构的附加的固定,并且加强件还可以有助于铰链支柱与侧壁的连接,即侧壁、铰链支柱和加强件的第二端部部段相叠地彼此贴靠并且在贴靠区域中相互连接。根据另外的设计方案,所述加强件的第二端部部段或上部的端部部段与车门槛的前部的端部部段相连。车门槛通常沿车辆横向延伸。车门槛的前端在此通常邻接在车轮罩的后部的端部部段上。借助加强件,车门槛可以独立地且附加地与底部结构相连并且在此在相对于车门槛沿车辆横向(y)更靠内部的底部结构与车门槛之间的过渡段中提供了对机动车车身的附加的加固。加强件的第二端部部段在此可以仅仅与车门槛的前部的端部部段相连。但是也可以设想的是,车门槛的前部的端部部段与铰链支柱和/或与车厢结构的侧壁相连。在此还可设想的是,车门槛的前部的端部部段、车厢结构的侧壁以及铰链支柱至少逐点地或者局部地彼此遮盖或相叠布置,并且加强件仅仅在该相叠区域内既与车门槛、侧壁,也与铰链支柱结构连接。在此,加强件不仅改进和加强底部结构、车门槛、侧壁或铰链支柱之间的连接,而是也可以支持铰链支柱、侧壁和车门槛相互间的连接和相互加强。附加地提供加强件的沿车辆横向(y)向外指向的偏转功能,尤其通过具体的成型和通过加强件的几何走向限定该加强件。根据另外的设计方案,所述加强件的下部的端部部段与加强板或通常称为Torque-Box的扭矩盒相连。所述加强板或扭矩盒在此使底部结构的纵梁与机动车车身的车门槛相连。在此,车门槛属于机动车车身的车厢结构,而同样主要沿车辆纵向延伸的纵梁则属于底部结构。扭矩盒尤其可以具有封闭的中空型材,中空型材沿车辆横向在位于内侧的纵梁和位于外侧的车门槛之间延伸。扭矩盒尤其可以向上被底板封闭。扭矩盒可以向前和向后由已述的加强板封闭,该加强板如扭矩盒一样沿车辆横向在纵梁和车门槛之间延伸。车门槛和纵梁通过扭矩盒或通过至少一个加强板相互结构连接。在机动车车身上的安装位置中,加强件的第一和第二端部部段不必强制地在沿车辆高度方向或者说高度轴线的不同高度上布置。尤其可设想的是,加强件的下部和第二端部部段相对于车辆高度轴线位于大约相同的高度。第一端部部段通常作为位于内侧的内侧端部部段发挥作用,相较而言,加强件的上部的或第二端部部段则通常作为外侧端部部段发挥作用。通过加强件的第一或内侧端部部段与所述的加强板或扭矩盒的连接,提供了与底部结构的支撑的部件的直接或间接的连接。以这种方式方法,可以实现加强件在底部结构和车厢结构的过渡区域中的特别固定和结构加强的布置方式。根据另外的设计方案,所述加强板的沿机动车的行驶方向向前指向的侧面或扭矩盒的相应侧面与所述加强件的第一端部部段相连。这种连接尤其可以加强件的无扭力的设计,由此可以实现加强件的特别简单的制造和加强件在底部结构和车厢结构的过渡区域中的特别简单和持久的布置方式。根据备选的设计方案可以设想,加强板或扭矩盒的向下指向的侧面与加强件的第一端部部段相连接。这种布置方式尤其规定,例如加强板或扭矩盒的向下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机动车车身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动车车身,具有底部结构(4)和布置在底部结构上的车厢结构(5),其中,所述底部结构(4)具有至少一个纵梁(20),其中,所述车厢结构(5)具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底部结构(4)邻接的铰链支柱(14),并且其中,在所述底部结构(4)与铰链支柱(14)的过渡区域中设有加强件(30),所述加强件(30)通过第一端部部段(31)结构连接在所述底部结构(4)上并且通过与第一端部部段(31)对置的第二端部部段(32)与所述车厢结构(5)结构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6.05 DE 102015007453.91.一种机动车车身,具有底部结构(4)和布置在底部结构上的车厢结构(5),其中,所述底部结构(4)具有至少一个纵梁(20),其中,所述车厢结构(5)具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底部结构(4)邻接的铰链支柱(14),并且其中,在所述底部结构(4)与铰链支柱(14)的过渡区域中设有加强件(30),所述加强件(30)通过第一端部部段(31)结构连接在所述底部结构(4)上并且通过与第一端部部段(31)对置的第二端部部段(32)与所述车厢结构(5)结构相连。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车身,其中,所述加强件(30)的上部的端部部段(32)与所述铰链支柱(14)的下部的端部部段(15)相连。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车车身,其中,所述加强件(30)的第二端部部段(32)与所述车厢结构(5)的侧壁(18)相连。4.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机动车车身,其中,所述加强件(30)的第二端部部段(32)与车门槛(16)的前部的端部部段(17)相连。5.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机动车车身,其中,所述加强件(30)的第一端部部段(31)与加强板(24)或扭矩盒(26)相连,所述加强板(24)或扭矩盒(26)使所述纵梁(20)与车门槛(16)相连。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动车车身,其中,所述加强板(24)或扭矩盒(26)的沿机动车的行驶方向(6)向前指向的侧面与所述加强件(30)的第一端部部段(31)相连。7.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机动车车身,其中,所述加强件(30)从它的位于车轮罩(10)内部的第一端部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哈特曼J奥尔曼
申请(专利权)人: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