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变形缝的主被动一体止水的中埋式止水带结构,在主带体的中部一体形成有上凸台和下凸台,上凸台与下凸台之间形成空腔,在主带体宽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侧囊,侧囊的上部开有与其内腔连通的进水孔,侧囊的内腔中设置与之相适配的遇水膨胀体,在两边侧囊的外侧均固定设置有金属定位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止水带主带体、侧囊和金属定位片主动堵水,侧囊内的遇水膨胀体遇水膨胀被动堵水,达到了多道堵水目标,采用主动防水与被动防水相结合,多道设防堵水,堵水效果好;侧囊对遇水膨胀体有保护和约束作用,可提高堵水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施作简单可行,可节约施工成本,工程质量较易控制,将水堵于来水侧外,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隧道与地下工程的防水
,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变形缝的主被动一体止水的中埋式止水带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隧道与地下工程一般采用结构主体防水为主,以施工缝和变形缝等细部构造防水为重点的原则。但由于施工与工艺水平、混凝土收缩徐变以及防水材料和混凝土性能差异性等,造成细部防水出现缺陷,施工缝和变形缝等细部渗漏水成为当前隧道与地下工程突出的工程问题。隧道与地下工程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下水侵入结构主体,造成钢筋锈蚀,混凝土劣化,危害结构耐久性,同时影响隧道与地下工程正常运营,也会造成运营费用的增加。而细部防水多采用主动防水为主,被动防水为辅的模式,一旦主动防水材料和混凝土间出现缝隙,就会成为地下水渗透通道。因此加强细部防水成为隧道与地下工程界的共识,被动防水也得到了重视。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变形缝的主被动一体止水的中埋式止水带结构。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变形缝的主被动一体止水的中埋式止水带结构,具有主带体,其特征在于:在主带体的中部一体形成有上凸台和下凸台,上、下凸台均沿主带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上凸台与下凸台之间形成空腔,在所述主带体宽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侧囊,该侧囊沿主带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侧囊突出于主带体的顶面,在所述侧囊的上部开有与其内腔连通的进水孔,侧囊的内腔中设置与之相适配的遇水膨胀体,在两边侧囊的外侧均固定设置有金属定位片,该金属定位片沿主带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本技术具有止水带主带体、侧囊和金属定位片主动防水,侧囊内的遇水膨胀体遇水膨胀被动止水等多道止水措施,采用主动防水与被动防水相结合的方式,不仅施作简单可行,工程质量较易控制,而且通过多道设防的方式,能将水有效的堵在来水侧,减缓了结构渗漏水的弊病。本技术具有以下两道防水结构:第一道为主动堵水,止水带主带体、侧囊和金属定位片主动将水堵在来水侧。第二道为侧囊内的遇水膨胀体被动止水,一旦水量较大,地下水向结构内部渗透,将通过侧囊上的进水孔进入侧囊内腔,使侧囊内的遇水膨胀体遇水膨胀,产生强大的膨胀压力,将侧囊和混凝土界面密贴,产生较大的抗水压力,达到被动止水效果。本技术将遇水膨胀体置于侧囊中,不仅便于工厂制作,产品质量易得到保证,而且遇水膨胀体受侧囊的保护,并在侧囊约束作用下,易保证膨胀压力,提高防水效果。本技术施作简单可行,一道工序实现多道防水效果,节约了施工成本,遇水膨胀体遇水膨胀不伤害主带体本体,防水效果易得到保证;采用多道堵水直接将水堵在来水侧,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好。主带体中部一体形成上、下凸台,以便于嵌入变形缝中定位;上凸台与下凸台之间形成的空腔使凸台能够变形、拉伸,以适应不同变形缝大小的需要。由于变形缝两侧的混凝土是浇筑完一侧后再浇筑另一侧,侧囊外侧的金属定位片在混凝土内不易变形,定位效果显著,能够使本技术在混凝土内固定牢靠。侧囊突出于主带体的顶面,在防水的同时,也有定位的作用,以防止本技术从混凝土中被扯出。为了简化结构,便于加工制作,所述上凸台和下凸台为对称设置的圆弧形,所述空腔为圆形。所述侧囊横截面的外轮廓为横卧的心形,侧囊的大头侧与主带体的端部连为一体,侧囊的小头侧将金属定位片的内边缘包夹固定。以上结构一方面侧囊造型简单,材料利用率高;另一方面,侧囊主动防水的效果好,并且侧囊与金属定位片接触面积大,固定牢靠,不会发生脱落。为了便于遇水膨胀体注入侧囊中,所述遇水膨胀体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进水孔倾斜设置,该进水孔的上孔口偏向侧囊的大头侧,且进水孔的上孔口靠近侧囊顶端的最高点。以上结构在水位上升到较高位置时,才会通过进水孔进入侧囊内腔,这样一方面尽可能地利用了侧囊进行主动防水;另一方面,能有效避免水漫过侧囊的最高点,防水效果显著。在所述侧囊上贴装有隔离膜,该隔离膜将侧囊上的进水孔全部遮掩。隔离膜将外界空气中的水分与侧囊内的遇水膨胀体隔离,能够避免遇水膨胀体未使用前失效。作为优选,所述遇水膨胀体由遇水缓膨胀材料制成。有益效果:本技术实现了止水带主带体、侧囊和金属定位片主动堵水,侧囊内的遇水膨胀体遇水膨胀被动堵水,达到了多道堵水目标,采用主动防水与被动防水相结合,多道设防堵水,堵水效果好;侧囊对遇水膨胀体有保护和约束作用,可提高堵水效果;本技术施作简单可行,可节约施工成本,工程质量较易控制,将水堵于来水侧外,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定义如图所示的左右方向为主带体1的宽度方向,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为主带体1的长度方向。主带体1优选通过挤塑成型,在主带体1的中部一体形成有上凸台2和下凸台3,上凸台2突出于主带体1的顶面,下凸台3突出于主带体1的底面,上、下凸台均沿主带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作为优选,上凸台2和下凸台3为对称设置的圆弧形,上凸台2与下凸台3之间形成空腔4,空腔4为圆形。如图1、图2所示,在主带体1的左右两端均一体形成有侧囊5,该侧囊5沿主带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左右两边的侧囊5相对称。侧囊5横截面的外轮廓优选为横卧的心形,侧囊5的大头侧与主带体1的端部连为一体,且侧囊5的大头侧突出于主带体1的顶面及底面。在侧囊5的内部形成有圆形的内腔,该内腔贯通侧囊5的前后端面,且侧囊5的内腔中设置有与之相适配的遇水膨胀体6,即遇水膨胀体6的横截面为圆形,遇水膨胀体6优选由遇水缓膨胀材料制成。如图1、图2所示,在侧囊5的上部开有一排进水孔5a,该进水孔5a沿前后方向排列,各进水孔5a将侧囊5的内腔与外界连通。作为优选,进水孔5a倾斜设置,该进水孔5a的上孔口偏向侧囊5的大头侧,且进水孔5a的上孔口靠近侧囊5顶端的最高点。在侧囊5上贴装有隔离膜8,该隔离膜8将侧囊5上的进水孔5a全部遮掩。在两边侧囊5的外侧均设置有金属定位片7,该金属定位片7沿主带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左右两边的金属定位片7相对称。金属定位片7可以由铝合金制成,也可以由其它适合的金属材料制成,侧囊5的小头侧将金属定位片7的内边缘包夹固定。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如图2并结合图1所示,图中9为混凝土,10为变形缝,上方为迎水侧,下方为背水侧,混凝土9位于变形缝10的左右两侧。本技术撕掉隔离膜8后,上凸台2和下凸台3嵌入变形缝10中,本技术位于上、下凸台左侧的部分埋入左侧的混凝土9中,本技术位于上、下凸台右侧的部分埋入右侧的混凝土9中。止水带主带体1、侧囊5和金属定位片7主动将水堵在来水侧,形成第一道防水。侧囊5和侧囊5内的遇水膨胀体6被动止水,为第二道防水。一旦水量较大,地下水向结构内部渗透,将通过侧囊5上的进水孔5a进入侧囊内腔,使侧囊内的遇水膨胀体6遇水膨胀,产生强大的膨胀压力,将侧囊5和混凝土界面密贴,产生较大的抗水压力,达到被动止水效果。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变形缝的主被动一体止水的中埋式止水带结构,具有主带体(1),其特征在于:在主带体(1)的中部一体形成有上凸台(2)和下凸台(3),上、下凸台均沿主带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上凸台(2)与下凸台(3)之间形成空腔(4),在所述主带体(1)宽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侧囊(5),该侧囊(5)沿主带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侧囊(5)突出于主带体(1)的顶面,在所述侧囊(5)的上部开有与其内腔连通的进水孔(5a),侧囊(5)的内腔中设置与之相适配的遇水膨胀体(6),在两边侧囊(5)的外侧均固定设置有金属定位片(7),该金属定位片(7)沿主带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变形缝的主被动一体止水的中埋式止水带结构,具有主带体(1),其特征在于:在主带体(1)的中部一体形成有上凸台(2)和下凸台(3),上、下凸台均沿主带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上凸台(2)与下凸台(3)之间形成空腔(4),在所述主带体(1)宽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侧囊(5),该侧囊(5)沿主带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侧囊(5)突出于主带体(1)的顶面,在所述侧囊(5)的上部开有与其内腔连通的进水孔(5a),侧囊(5)的内腔中设置与之相适配的遇水膨胀体(6),在两边侧囊(5)的外侧均固定设置有金属定位片(7),该金属定位片(7)沿主带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变形缝的主被动一体止水的中埋式止水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凸台(2)和下凸台(3)为对称设置的圆弧形,所述空腔(4)为圆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变形缝的主被动一体止水的中埋式止水带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