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食道导管及其制备方法和通气装置,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制备原料:PVC树脂、钙锌稳定剂、氢化大豆油、增塑剂和复合抗菌剂,其中,所述增塑剂由乙酰柠檬酸三正丁酯和O‑乙酰基蓖麻酸甲酯按1:(0.01~0.06)的重量比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食道导管具有安全,环保,稳定,抗菌效果理想,无异味,加工和成型简单的优点,适于大力推广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可实现食道封堵和胃肠减压的通气装置,该通气装置能有效防止反流误吸,并在通气的同时实现胃肠减压,具有结构简单、置入迅速、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食道导管及其制备方法和通气装置。
技术介绍
气管内插管是建立人工气道,保障呼吸道畅通和机体氧需求与二氧化碳排泄的重要措施,是现代麻醉学与现代急救医学必不可少的基本技术。麻醉中采用的标准气管导管是双水囊金属抗激光气管导管,但因其价格昂贵、易反射激光束造成意外伤害、气管导管表面粗糙易造成声带正常黏膜的损伤等原因,限制了其普及应用。目前国内多采用普通聚氯乙烯(PVC)气管导管,其价格低廉、表面光滑、术后咽喉痛发生率低,在麻醉和急救手术中应用具有一定的优越性。目前,PVC的增塑剂多为价廉的邻苯二甲酸双酯,特别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对人体会产生毒害作用,甚至致癌,特别是对婴儿和儿童的成长和发育影响更大。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及欧盟禁止其用于食品包装塑料、化妆品与儿童玩具。因此,人们越来越考虑发展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绿色、环境友好型增塑剂。另一方面,目前的PVC气管导管长时间置入体内后易发生感染,且在医院环境中,细菌通过医务人员的衣物、手套和医院中的物品的传播,也容易引发感染,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占气管内插管全麻患者的2.6%-2.9%,重症监护病房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相关肺炎的发生率为15%,病死率达38%,成为现代医院管理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该问题,中国专利申请201210368506.9公开了一种抗菌医用导管及其制备方法,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内外表面均涂覆有一层抗菌涂层,所述抗菌涂层的成分包括抗菌剂和作为抗菌剂载体的高聚物所述抗菌剂为如下抗菌剂中的任意一种:银或银离子、铜或铜离子、锌或锌离子、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锌、壳聚糖、山梨酸、卤胺化合物、季铵盐。该专利技术在医用导管的表面沉积一层含有抗菌成分的抗菌涂层,该抗菌涂层能够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但该医用导管抗菌效果不够理想,且其抗菌剂多为无机抗菌剂,其不可避免地存在残余毒性的问题。再者,目前的PVC塑料加入的润滑剂多为石蜡或硅油类,其制成的PVC管异味较重,易引起病人的反胃和排斥。另外,现有的通气装置或技术主要有气管插管技术和喉罩技术,但两者都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气管插管技术:气管插管是通过口腔或鼻腔并经喉部把特制的导管插入气管内,再使用气囊或呼吸机通过导管向肺内供氧,虽然该技术被认为是目前最安全有效的人工通气技术;但其存在以下问题,无法及时迅速完成气管插管操作,对操作者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且插管操作本身对患者刺激较大。主要原因是气管插管需要进行置入喉镜、窥喉暴露声门、置入牙垫等一系列操作,程序较为复杂,极有可能延误抢救时机。同时气管插管操作需要经过培训练习后才能掌握,此技术仅为抢救科室人员掌握,不易在所有医务人员中推广使用。喉罩技术:在临床麻醉中作为介于面罩和气管插管之间的一种气道被用于全麻术中的呼吸道管理,也可代替气管内麻醉应用于头、面部及四肢浅表手术的麻醉等,偶尔气管插管困难的病人也可用喉罩通气代替,或经喉罩再置入气管导管。在急救复苏中,应用喉罩维持气道通畅或人工通气相对于气管插管操作容易,不需要喉镜协作,通气效应也较面罩有效。但其问题在于,喉罩不能防止反流或呕吐引起的误吸意外,也不能防止气道受压导致的气管软化引起的气道梗阻。一旦出现喉痉挛,置入喉罩会加重喉痉挛的发作,因此临床应用要有所限制,特别是置入胃管或饱食的病人,更应避免应用喉罩。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安全,环保,稳定性高,抗菌效果理想且无异味的PVC塑料,除外,还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及时迅速地为呼吸停止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并通过此气道安全有效的实施通气,保证机体供氧的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通气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食道导管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医用食道导管,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制备原料:PVC树脂40~80份、钙锌稳定剂0.2~1份、氢化大豆油1~3份、增塑剂20~40份和复合抗菌剂2~5份;所述增塑剂由乙酰柠檬酸三正丁酯和O-乙酰基蓖麻酸甲酯按1:(0.01~0.06)的重量比组成。优选地,所述的医用食道导管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PVC树脂40份、钙锌稳定剂0.2份、氢化大豆油1份、增塑剂20份和复合抗菌剂2份;所述增塑剂由乙酰柠檬酸三正丁酯和O-乙酰基蓖麻酸甲酯按1:0.01的重量比组成。优选地,所述的医用食道导管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PVC树脂60份、钙锌稳定剂0.6份、氢化大豆油2份、增塑剂30份和复合抗菌剂3份;所述增塑剂由乙酰柠檬酸三正丁酯和O-乙酰基蓖麻酸甲酯按1:0.03的重量比组成。优选地,所述的医用食道导管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PVC树脂80份、钙锌稳定剂1份、氢化大豆油3份、增塑剂40份和复合抗菌剂5份;所述增塑剂由乙酰柠檬酸三正丁酯和O-乙酰基蓖麻酸甲酯按1:0.06的重量比组成。优选地,所述复合抗菌剂由连翘油和硅酸锌按1:(0.05~0.08)的重量比组成。优选地,所述复合抗菌剂由连翘油和硅酸锌按1:0.05的重量比组成。优选地,所述复合抗菌剂由连翘油和硅酸锌按1:0.06的重量比组成。优选地,所述制备原料还包括纳米微晶纤维素0.5~2份。相应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制备上述的医用食道导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PVC树脂、氢化大豆油和增塑剂混合均匀,80~100℃搅拌5~30min,冷却至室温后加入复合抗菌剂和钙锌稳定剂,继续搅拌5~10min后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塑化、挤出、造粒,即得。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冷却至室温后加入0.5~2份纳米微晶纤维素的步骤。加入增塑剂,能够降低聚氯乙烯分子间作用力,增加聚氯乙烯分子链的移动性,从而降低其玻璃化转变温度,改善其低温韧性差的缺点。乙酰柠檬酸三正丁酯和O-乙酰基蓖麻酸甲酯复配对聚氯乙烯具有优异的增塑作用,经两者增塑的食道导管表现出优良的力学性能和化学性能,且能够有效改进食道导管的润滑、耐光、耐热、抗老化、抗冲击等性能。但乙酰柠檬酸三正丁酯分子量较小,容易迁移和抽出,迁移和抽出严重时会使制品发生较大变化,引起制品软化、发粘,甚至表面破裂,析出物往往会造成制品污染。现有技术中常常加入聚酯类增塑剂或者离子液体来克服增塑剂迁移和抽出的问题。因此,专利技术人尝试在上述基础上加入离子液体(如[hmim]PF6、[Omim]PF6、[C14mim]Br等)和聚酯类增塑剂,却发现,加入离子液体和聚酯类增塑剂后并不能有效抑制本专利技术制品中乙酰柠檬酸三正丁酯的迁移和抽出。专利技术人没有放弃,终于在一次试验中机缘巧合的发现,作为增韧剂添加的纳米微晶纤维素不仅具有增韧的作用,其还能有效抑制乙酰柠檬酸三正丁酯的迁移和抽出。迁移试验结果表明,含有纳米微晶纤维素的试样板在70±2℃的环境下放置24h后,其迁移率为10.3%~11.5%,而不含有纳米微晶纤维素的试样板经同样的处理后,迁移率高达32.6%。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纳米微晶纤维素表面的多羟基结构易与乙酰柠檬酸三正丁酯产生较强的作用力,从而抑制了乙酰柠檬酸三正丁酯的迁移和抽出。为了减少无机抗菌剂的用量,专利技术人尝试地将多种植物油(苦楝油、丁香油、桉树油、鱼腥草油和连翘油)与三种无机抗菌剂(纳米二氧化钛、硅酸锌和碳酸钙)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用食道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制备原料:PVC树脂40~80份、钙锌稳定剂0.2~1份、氢化大豆油1~3份、增塑剂20~40份和复合抗菌剂2~5份;所述增塑剂由乙酰柠檬酸三正丁酯和O‑乙酰基蓖麻酸甲酯按1:(0.01~0.06)的重量比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食道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制备原料:PVC树脂40~80份、钙锌稳定剂0.2~1份、氢化大豆油1~3份、增塑剂20~40份和复合抗菌剂2~5份;所述增塑剂由乙酰柠檬酸三正丁酯和O-乙酰基蓖麻酸甲酯按1:(0.01~0.06)的重量比组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食道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PVC树脂60份、钙锌稳定剂0.6份、氢化大豆油2份、增塑剂30份和复合抗菌剂3份;所述增塑剂由乙酰柠檬酸三正丁酯和O-乙酰基蓖麻酸甲酯按1:0.03的重量比组成。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用食道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抗菌剂由连翘油和硅酸锌按1:(0.05~0.08)的重量比组成。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用食道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原料还包括纳米微晶纤维素0.5~2份。5.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医用食道导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取PVC树脂、氢化大豆油和增塑剂混合均匀,80~100℃搅拌5~30min,冷却至室温后加入复合抗菌剂和钙锌稳定剂,继续搅拌5~10min后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塑化、挤出、造粒,即得。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冷却至室温后加入0.5~2份纳米微晶纤维素的步骤。7.一种可实现食道封堵和胃肠减压的通气装置,包括供氧面罩单元和封堵减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氧面罩单元设有面罩本体,面罩本体在与人体口腔对应的位置设有用于连接呼吸器或呼吸机的通气连接管,面罩本体在通气连接管的上侧设有护鼻部,护鼻部在与人体鼻腔对应的位置设有管道插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兴荣,
申请(专利权)人:宋兴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