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流口可调式三锥旋流器,包括由直筒体和锥筒体连接构成的旋流器本体以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旋流器本体上的溢流口、给矿口和底流口,所述锥筒体从上至下由三个锥角依次减小的圆台形锥筒Ⅰ、锥筒Ⅱ和锥筒Ⅲ同向拼接而成;所述底流口外壁由上至下的方向设置有条形滑槽,条形滑槽内设置有紧固螺栓,紧固螺栓将一护流管滑动套设在底流口上,该护流管为一具有中心通孔的圆柱形管体,且中心通孔顶端内径与底流口外径相同,中心通孔底端内径与护流管外径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旋流器,锥筒体的三锥结构提高分级分选效率,在底流口上可滑动套设一护流管,增大了底流口处管体的内径,有效缓解了重介质流出时螺旋散射的状态,结构简单,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旋流器
,具体为一种底流口可调式三锥旋流器。
技术介绍
旋流器是一种常见的分离分级设备,常用离心沉降原理。当待分离的两相混合液以一定压力从旋流器周边切向进入旋流器内后,产生强烈的三维椭圆型强旋转剪切湍流运动。由于粗颗粒与细颗粒之间存在粒度差,其受到离心力、向心浮力、流体曳力等大小不同,受离心沉降作用,大部分粗颗粒经旋流器底流口排出,而大部分细颗粒由溢流管排出,从而达到分离分级目的。现有的旋流器中,重介质从底流口流出的过程中,由于底流口的内径有限,重介质多以螺旋散射的状态从底流口散射喷涌而出,一方面,散射状态的重介质的非常不利于收集;另一方面,由于重介质自身的重力与惯性,散射状态下对底流口内壁的磨损特别严重,直接影响了旋流器整体的使用寿命。在现有技术中,已有多种底流口可调式的旋流器,但其底流口的调节仅仅限于底流口出流大小的调节,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与生产情况的变化对底流口的出口大小进行适时调节,并不能改变重介质以螺旋散射的状态从底流口散射喷涌而出的现状。另外,目前使用的旋流器,由于只设有一级锥形简体一个锥角,很难满足诸多分级、浓缩、脱泥之需要。沉砂夹细,溢流跑粗,分级效率低,精度差。而市面上的三锥旋流器,虽然满足了诸多分级、浓缩、脱泥之需要,但其底流口在出料时也不能改变重介质以螺旋散射的状态从底流口散射喷涌而出的现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底流口可调式三锥旋流器,将锥筒体设置为三锥结构,提高分级分选效率,在底流口上可滑动套设一护流管,增大了底流口处管体的内径,有效缓解了重介质流出时螺旋散射的状态,结构简单,效果好。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底流口可调式三锥旋流器,包括由直筒体和锥筒体连接构成的旋流器本体以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旋流器本体上的溢流口、给矿口和底流口,所述锥筒体从上至下由三个锥角依次减小的圆台形锥筒Ⅰ、锥筒Ⅱ和锥筒Ⅲ同向拼接而成;所述底流口外壁由上至下的方向设置有条形滑槽,条形滑槽内设置有紧固螺栓,紧固螺栓将一护流管滑动套设在底流口上,该护流管为一具有中心通孔的圆柱形管体,且中心通孔顶端内径与底流口外径相同,中心通孔底端内径与护流管外径相同。作为优选的,所述紧固螺栓穿设在护流管侧壁上以将护流管固定在条形滑槽的任意位置处。作为优选的,所述锥筒Ⅰ、锥筒Ⅱ和锥筒Ⅲ的锥角分别为70-80°、50-60°和30-40°。作为优选的,所述条形滑槽的槽底为锯齿状结构。作为优选的,所述护流管的管体最大厚度不小于3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底流口可调式三锥旋流器,由于采用三锥设计,使物料具有足够的停留时间和分离空间,与同规格的单锥或双锥相比,在处理煤泥分级时,底流浓度提高2-4%;溢流细度-0.074mm,达到90%,而现有的单锥旋流器仅有80%。本装置适用于油田、化工、水利、环保、煤碳、矿业等各种行业作为分离分级设备。第二,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底流口可调式三锥旋流器,底流口外壁由上至下方向的条形滑槽可有效与护流管上的紧固螺栓配合,方便护流管相对底流口进行上下滑动及紧固,且条形滑槽的槽底为锯齿状结构,能有效将紧固螺栓相对固定,进一步稳固了护流管与底流口的相对位置,防止护流管在使用中滑脱。第三,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底流口可调式三锥旋流器,护流管的内径大于底流口的内径,底流口处管体内径的增大可有效缓解重介质流出时螺旋散射的状态,有利于重介质的收集,且结构简单,效果好。第四,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底流口可调式三锥旋流器,护流管的内径由上至下逐渐增大,护流管顶端内径最小,底端内径最大,在护流管内壁形成了一个向底端圆周边沿倾斜的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对重介质螺旋散射的抑制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底流口可调式三锥旋流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底流口可调式三锥旋流器中底流口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底流口可调式三锥旋流器中护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旋流器本体,2、底流口,3、护流管,4、中心通孔,5、紧固螺栓,6、条形滑槽,7、直筒体,8、锥筒体,801、锥筒Ⅰ,802、锥筒Ⅱ,803、锥筒Ⅲ。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如图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底流口可调式三锥旋流器,包括由直筒体7和锥筒体8连接构成的旋流器本体1以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旋流器本体1上的溢流口、给矿口和底流口2,所述锥筒体8从上至下由三个锥角依次减小的圆台形锥筒Ⅰ801、锥筒Ⅱ802和锥筒Ⅲ803同向拼接而成;所述底流口2外壁由上至下的方向设置有条形滑槽6,条形滑槽6内设置有紧固螺栓5,且紧固螺栓5将一护流管3滑动套设在底流口2上,该护流管3为一具有中心通孔4的圆柱形管体,且中心通孔4顶端内径与底流口2外径相同,中心通孔4底端内径与护流管3外径相同;紧固螺栓5与条形滑槽6是相匹配工作的,在紧固螺栓5将护流管3紧固在底流口2上时,紧固螺栓5的螺柱挤压抵靠在底流口2的侧壁上,为了防止紧固螺栓5的滑脱。以上为本技术的基本实施方式,可在以上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改进、优化或限定。进一步的,所述紧固螺栓5穿设在护流管3侧壁上以将护流管3固定在条形滑槽6的任意位置处。进一步的,所述锥筒Ⅰ801、锥筒Ⅱ802和锥筒Ⅲ803的锥角分别为70-80°、50-60°和30-40°。进一步的,所述条形滑槽6的槽底为锯齿状结构,在紧固螺栓5的螺柱端抵靠在条形滑槽6的槽底后,锯齿状结构的槽底可有效防止紧固螺栓5紧固后在条形滑槽6内滑脱,或者将条形滑槽6的槽底设置为波纹状结构,可能够达到相同效果。进一步的,所述护流管3的管体最大厚度不小于30mm,护流管3的管壁厚度只有足够大,才能抱着管体内中心通孔4的内径由上至下逐渐增大,如果护流管3的管壁厚度较小,则会导致护流管3缓解重介质流出时螺旋散射状态的效果不佳,实际应用效果并不好,在实际使用中,经过多次反复的实验得出,当护流管3的管壁最大厚度不小于30mm时,护流管3的护流效果最佳。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描述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所述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的些许更动或修饰均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底流口可调式三锥旋流器,包括由直筒体(7)和锥筒体(8)连接构成的旋流器本体(1)以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旋流器本体(1)上的溢流口、给矿口和底流口(2),其特征在于:所述锥筒体(8)从上至下由三个锥角依次减小的圆台形锥筒Ⅰ(801)、锥筒Ⅱ(802)和锥筒Ⅲ(803)同向拼接而成;所述底流口(2)外壁由上至下的方向设置有条形滑槽(6),条形滑槽(6)内设置有紧固螺栓(5),紧固螺栓(5)将一护流管(3)滑动套设在底流口(2)上,该护流管(3)为一具有中心通孔(4)的圆柱形管体,且中心通孔(4)顶端内径与底流口(2)外径相同,中心通孔(4)底端内径与护流管(3)外径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流口可调式三锥旋流器,包括由直筒体(7)和锥筒体(8)连接构成的旋流器本体(1)以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旋流器本体(1)上的溢流口、给矿口和底流口(2),其特征在于:所述锥筒体(8)从上至下由三个锥角依次减小的圆台形锥筒Ⅰ(801)、锥筒Ⅱ(802)和锥筒Ⅲ(803)同向拼接而成;所述底流口(2)外壁由上至下的方向设置有条形滑槽(6),条形滑槽(6)内设置有紧固螺栓(5),紧固螺栓(5)将一护流管(3)滑动套设在底流口(2)上,该护流管(3)为一具有中心通孔(4)的圆柱形管体,且中心通孔(4)顶端内径与底流口(2)外径相同,中心通孔(4)底端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畅,杜刚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选耐磨设备有限公司平顶山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