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型渔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61876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3 01:33
一种定位型渔笼,包括:塑形支撑架、网体、定位组件及握持组件。塑形支撑架包括上塑形圈、下塑形圈及若干塑形条。网体覆盖塑形支撑架。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杆、充气软管、充气气囊圈及充气筒。充气气囊圈与上塑形圈相固定,充气软管分别与充气气囊圈连及充气软管连通。上述定位型渔笼通过设置塑形支撑架、网体及定位组件,当将塑形支撑架及网体放入水中后,将定位杆的插针插入至捕捞区域周边位置处,可以起到固定作用,结合充气软管的连接作用,可以较好地避免塑形支撑架及网体被水域中的外力带走,从而可以不容易在捕捞作业中丢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渔业资源捕捞
,特别是涉及一种定位型渔笼。
技术介绍
目前,渔笼作为现有捕捞鱼、虾和蟹的常用渔具之一,其通常包括骨架以及包覆于骨架外的捕鱼网组成,捕鱼网开设有多个外宽内窄的入口,鱼、虾和蟹从入口进入至渔笼,并被困在渔笼内。现有的渔笼在进行作业捕捞时,需要将渔笼放置于水底,待一定的捕捞时间后,由捕捞人员收回。然而,在一些捕捞水域中,由于水流情况较复杂,例如,会出现漩涡或流沙等情况,导致渔笼被外力带走,使其与原放置区域相离深远,这样,捕捞人员不容易找回渔笼,导致渔笼丢失。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不容易在捕捞作业中丢失的定位型渔笼。一种定位型渔笼,包括:塑形支撑架,所述塑形支撑架包括上塑形圈、下塑形圈及若干塑形条,若干所述塑形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上塑形圈及所述下塑形圈,且若干所述塑形条依次间隔设置,所述上塑形圈、所述下塑形圈分别连接若干所述塑形条后,形成中空的圆筒形框架;网体,所述网体覆盖所述塑形支撑架,并且所述网体在所述上塑形圈及所述下塑形圈之间设置若干入口,所述入口用于与外界连通;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杆、充气软管、充气气囊圈及充气筒,所述定位杆包括杆套及杆体,所述杆体固定套置于所述杆套内,所述杆体露置于所述杆套外的两端分别设置手持部及插入部,所述插入部设置若干插针,所述充气软管的至少部分固定设置于所述杆套上,所述充气气囊圈与所述上塑形圈相固定,所述充气软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充气气囊圈连通,所述充气软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充气筒连通,所述充气气囊圈开设有泄气口,所述泄气口位置处设置有橡胶塞,所述橡胶塞用于封闭所述泄气口;及握持组件,所述握持组件包括握持杆及握持套,所述握持杆与所述手持部相固定,所述握持套固定套置于所述握持杆外,所述握持套远离所述握持杆的侧面设置有若干防滑条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握持杆具有圆形杆状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握持套具有中空结构,其内侧壁开设有内螺纹,所述握持杆的外侧壁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螺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握持套具有环形结构的横截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干所述防滑条纹沿所述握持套的中心轴线方向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干所述防滑条纹依次间隔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握持套与所述握持杆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粘胶层。上述定位型渔笼通过设置塑形支撑架、网体及定位组件,当将塑形支撑架及网体放入水中后,将定位杆的插针插入至捕捞区域周边位置处,可以起到固定作用,结合充气软管的连接作用,可以较好地避免所述塑形支撑架及所述网体被水域中的外力带走,从而可以不容易在捕捞作业中丢失。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定位型渔笼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定位型渔笼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沿A-A线方向的剖示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定位型渔笼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定位型渔笼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定位型渔笼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例如,一种定位型渔笼,包括:塑形支撑架,所述塑形支撑架包括上塑形圈、下塑形圈及若干塑形条,若干所述塑形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上塑形圈及所述下塑形圈,且若干所述塑形条依次间隔设置,所述上塑形圈、所述下塑形圈分别连接若干所述塑形条后,形成中空的圆筒形框架;网体,所述网体覆盖所述塑形支撑架,并且所述网体在所述上塑形圈及所述下塑形圈之间设置若干入口,所述入口用于与外界连通;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杆、充气软管、充气气囊圈及充气筒,所述定位杆包括杆套及杆体,所述杆体固定套置于所述杆套内,所述杆体露置于所述杆套外的两端分别设置手持部及插入部,所述插入部设置若干插针,所述充气软管的至少部分固定设置于所述杆套上,所述充气气囊圈与所述上塑形圈相固定,所述充气软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充气气囊圈连通,所述充气软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充气筒连通,所述充气气囊圈开设有泄气口,所述泄气口位置处设置有橡胶塞,所述橡胶塞用于封闭所述泄气口;及握持组件,所述握持组件包括握持杆及握持套,所述握持杆与所述手持部相固定,所述握持套固定套置于所述握持杆外,所述握持套远离所述握持杆的侧面设置有若干防滑条纹。为了进一步介绍上述定位型渔笼,例如,请参阅图1,定位型渔笼10包括:塑形支撑架100、网体200及定位组件300,网体200设置于塑形支撑架100上,定位组件300设置于塑形支撑架100上。请参阅图1,塑形支撑架100包括上塑形圈110、下塑形圈120及若干塑形条(图示出),若干所述塑形条的两端分别连接上塑形圈110及下塑形圈120,且若干所述塑形条依次间隔设置。上塑形圈110、下塑形圈120分别连接若干所述塑形条后,形成中空的圆筒形框架。例如,所述塑形支撑架的材质为不锈钢或其他材质的金属,这样,利用其自身的重力,可以更好地带动所述定位型渔笼的下沉。例如,在所述定位型渔笼沉入水域底部时,所述下塑形圈与水域底部接触。请参阅图1,网体200覆盖塑形支撑架100,具体的,所述网体覆盖于所述圆筒形框架外表面,用于起到塑形效果。网体200在上塑形圈110及下塑形圈120之间设置若干入口210,入口210用于与外界连通,鱼、虾和蟹通过入口210进入至网体200内部,用于起到捕捞效果。例如,所述入口具有一端开口大,另一端开口小的结构,具有较大开口的一端朝向外部设置,如,朝向外部水域设置,鱼、虾和蟹从较大开口处进入至网体200内部。请参阅图1,定位组件300包括定位杆310、充气软管320、充气气囊圈330及充气筒340,充气软管320设置于定位杆310,并且充气软管320的两端分别连接充气气囊圈330及充气筒340。请参阅图2,定位杆310包括杆套311及杆体312,杆体312固定套置于杆套311内,杆体312露置于杆套311外的两端分别设置手持部312a及插入部312b,手持部312a用于给捕捞人员握持,插入部312b用于插入至捕捞区域周边位置处,例如,插入至水域底部、岸边或礁石处等,用于固定所述定位杆310。插入部312b设置若干插针312c,插针312c用于减少插入定位杆310时的阻力,提高插入操作的便捷性,以及减低插入操作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定位型渔笼,其特征在于,包括:塑形支撑架,所述塑形支撑架包括上塑形圈、下塑形圈及若干塑形条,若干所述塑形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上塑形圈及所述下塑形圈,且若干所述塑形条依次间隔设置,所述上塑形圈、所述下塑形圈分别连接若干所述塑形条后,形成中空的圆筒形框架;网体,所述网体覆盖所述塑形支撑架,并且所述网体在所述上塑形圈及所述下塑形圈之间设置若干入口,所述入口用于与外界连通;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杆、充气软管、充气气囊圈及充气筒,所述定位杆包括杆套及杆体,所述杆体固定套置于所述杆套内,所述杆体露置于所述杆套外的两端分别设置手持部及插入部,所述插入部设置若干插针,所述充气软管的至少部分固定设置于所述杆套上,所述充气气囊圈与所述上塑形圈相固定,所述充气软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充气气囊圈连通,所述充气软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充气筒连通,所述充气气囊圈开设有泄气口,所述泄气口位置处设置有橡胶塞,所述橡胶塞用于封闭所述泄气口;及握持组件,所述握持组件包括握持杆及握持套,所述握持杆与所述手持部相固定,所述握持套固定套置于所述握持杆外,所述握持套远离所述握持杆的侧面设置有若干防滑条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位型渔笼,其特征在于,包括:塑形支撑架,所述塑形支撑架包括上塑形圈、下塑形圈及若干塑形条,若干所述塑形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上塑形圈及所述下塑形圈,且若干所述塑形条依次间隔设置,所述上塑形圈、所述下塑形圈分别连接若干所述塑形条后,形成中空的圆筒形框架;网体,所述网体覆盖所述塑形支撑架,并且所述网体在所述上塑形圈及所述下塑形圈之间设置若干入口,所述入口用于与外界连通;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杆、充气软管、充气气囊圈及充气筒,所述定位杆包括杆套及杆体,所述杆体固定套置于所述杆套内,所述杆体露置于所述杆套外的两端分别设置手持部及插入部,所述插入部设置若干插针,所述充气软管的至少部分固定设置于所述杆套上,所述充气气囊圈与所述上塑形圈相固定,所述充气软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充气气囊圈连通,所述充气软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充气筒连通,所述充气气囊圈开设有泄气口,所述泄气口位置处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长江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衡力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