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绿锈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26018 阅读:2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无机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各种铁氧体生成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重要中间体-绿锈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搭建反应装置,以摩尔浓度为2.5×10↑[-4]~7.5×10↑[-4]mol/l的抗坏血酸水溶液为溶剂,FeSO↓[4]作为溶质配制亚铁溶液,置于氮气气氛下的四口烧瓶中;将碱性溶液置于恒压滴定漏斗的一根管子中,Fe↓[2](SO↓[4])↓[3]溶液置于恒压滴定漏斗的另一根管子中;FeSO↓[4]和Fe↓[2](SO↓[4])↓[3]溶液的摩尔浓度相等;采用磁力搅拌,使四口烧瓶中的溶液搅拌均匀,将四口烧瓶中溶液的pH值调节至6,滴加Fe↓[2](SO↓[4])↓[3]溶液,同时滴加碱性溶液,使溶液的pH值保持在6;待Fe↓[2](SO↓[4])↓[3]溶液滴完后,记录溶液的pH值,继续向溶液中滴加碱性溶液,同时观察溶液颜色变化,直到溶液的pH值为7,反应结束;陈化,即得所需产品。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绿锈纯度高,反应条件温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无机化工
,具体涉及一种各种铁氧体生成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重要中间体——绿锈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绿锈作为一种重要的中间产物,对其形成的研究不仅可以为制备纳米级铁氧体提供理论指导,而且对金属腐蚀、环境工程等相关领域也有应用价值。近年来已有研究人员开始以绿锈为最终产物进行合成,通常采用的工艺是氧化法和共沉淀法进。氧化法是在无氧条件下将Fe(II)沉淀,形成Fe(OH)2的悬浮液,然后部分氧化制得绿锈。氧化法制备绿锈虽然原理简单,但是对亚铁离子氧化程度的控制比较困难,所需条件十分苛刻,需严格控制氧化剂、pH值及各阴、阳离子的浓度等条件。共沉淀法是在隔绝氧气条件下,将亚铁和铁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碱性沉淀剂NaOH制的。共沉淀法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严格控制氧气,做到无氧操作,这给研究带来困难,操作成本也会提高。另外共沉淀合成产物中有针状物存在,产物收率有待于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核速度快、产物收率高的绿锈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绿锈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a、搭建反应装置,四口烧瓶10的第一个口连接两口连接管4,两口连接管4上方分别连接恒压滴定漏斗1,两个恒压滴定漏斗1内分别加入Fe2(SO4)3溶液2和碱性溶液3,恒压滴定漏斗1的上口用橡皮塞塞紧,以防止空气进入;四口烧瓶10中的第二个口分别连接甘汞电极5和氮气进管6,第三个口连接pH电极7,第四个口分别连接对电极8和工作电极9,四口烧瓶10置于电磁搅拌器11上;b、以摩尔浓度为2.5×10-4~7.5×10-4mol/L的抗坏血酸(Vc)水溶液为溶剂,FeSO4作为溶质配制100ml浓度为0.03~0.07M的亚铁溶液,置于氮气气氛下的四口烧瓶10中;c、将0.1M的碱性溶液3置于恒压滴定漏斗1的一根管子中,50ml浓度为0.03~0.07M的Fe2(SO4)3溶液2置于恒压滴定漏斗1的另一根管子中;其中,FeSO4和Fe2(SO4)3溶液的摩尔浓度相等;d、采用磁力搅拌,使四口烧瓶10中的溶液搅拌均匀,将四口烧瓶10中溶液的pH值调节至6,开始滴加Fe2(SO4)3溶液2,同时滴加碱性溶液3,以使溶液的pH值保持在6;-->e、待Fe2(SO4)3溶液2滴完后,记录溶液的pH值,继续向溶液中滴加碱性溶液3,同时观察溶液颜色变化,直到溶液的pH值为7,反应结束;f、陈化,即得所需产品。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碱性溶液为NaOH溶液或KOH溶液等中任一种,只要求碱性溶液中阳离子不和SO42-离子形成沉淀即可。本专利技术中,步骤(f)中所述陈化温度为65-75℃,陈化时间为1.5-3小时;或者陈化温度为常温,陈化时间为10-30天。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方法用于合成中间体,对绿锈结构的研究表明,绿锈晶体本身具有整齐规整的晶格,如果能够直接从绿锈晶体转化为Fe3O4等铁系氧化物,具有可操作性,并且该方法得到的颗粒粒度分布情况可能得到改善。本专利技术中,由于绿锈具有极强的吸附能,可降低阴离子浓度,如:铬酸根,硝酸根,硒酸根等,因此可以用于环保中处理含重金属的污水。绿锈作为钢铁腐蚀的中间产物,因此在钢铁的防腐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钢铁腐蚀学、海洋学等的重要研究对象。本专利技术制备的绿锈纯度高,反应条件温和。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的反应装置图。图2是实施例1滴加法制备绿锈放置15天后的电子透射电镜(TEM)图片。图3是实施例2滴加法制备绿锈当天的电子透射电镜(TEM)图片。图4是实施例2滴加法制备绿锈70℃陈化2小时后的电子透射电镜(TEM)图片。图5是实施例2滴加法制备绿锈常温陈化15天后的电子透射电镜(TEM)图片。图6是采用现有技术共沉淀法制备绿锈70℃陈化2小时后的电子透射电镜(TEM)图片,其溶剂是5.0×10-4mol/L抗坏血酸(Vc)的水溶液,FeSO4和Fe2(SO4)3浓度为0.05M,与实施例2的反应条件相同。图7是实施例3滴加法制备绿锈70℃陈化2小时后的电子透射电镜(TEM)图片。图中标号:1为恒压滴定漏斗,2为Fe2(SO4)3溶液,3为碱性溶液,4为两口连接管,5为甘汞电极,6为氮气进管,7为pH电极,8为对电极,9为工作电极,10为四口烧瓶,11为电磁搅拌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进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以2.5×10-4mol/L抗坏血酸(Vc)的水溶液作溶剂,FeSO4和Fe2(SO4)3浓度为0.03M。a、搭建反应装置,四口烧瓶10的第一个口连接两口连接管4,两口连接管4上方分别连接恒压滴定漏斗1,两个恒压滴定漏斗1内分别加入Fe2(SO4)3溶液2和NaOH溶液3,恒压滴定漏斗1的上口用橡皮塞塞紧,以防止空气进入;四口烧瓶中的第二个口分别连接甘汞电极5和氮气进管6,第三个口连接pH电极7,第四个口分别连接对电极8和工作电极9,四口烧瓶10置于电磁搅拌器11上;b、采用含抗坏血酸(Vc)2.5×10-4mol/L的水溶液作溶剂,FeSO4作为溶质配制100ml0.03M亚铁溶液,置于氮气气氛下的四口烧瓶中,防止空气中氧气溶解进入溶液。c、将0.1M的NaOH溶液和50ml 0.03M的Fe2(SO4)3溶液分别置于恒压滴定漏斗中。d、采用磁力搅拌,充分搅拌,保证溶液搅拌均匀,将四口烧瓶中溶液pH值调节至6,滴加Fe2(SO4)3溶液,同时滴加NaOH溶液以保持pH值不变。e、待恒压滴定漏斗中Fe2(SO4)3溶液滴完,继续向溶液中滴加NaOH,并维持滴加速度4d/s(每滴体积大约为0.55ml)不变。f、记录Fe2(SO4)3溶液滴完之后pH值改变情况,同时观察溶液颜色变化,直到pH=7,反应结束。g、70℃条件下陈化2小时左右,能得到绿锈晶体。从图2可知,由于反应物浓度过低造成绿锈形成的速度过慢,反应时间增长,但绿锈仍能正常生成。从理论上分析,绿锈生成实验中反应物浓度并没有最低浓度之说,但是由于检测手段限制和反应时间长短的要求,反应物浓度不能太低。实施例2:以5.0×10-4mol/L抗坏血酸(Vc)的水溶液作溶剂,FeSO4和Fe2(SO4)3的浓度均为0.05M。a、搭建反应装置,四口烧瓶10的第一个口连接两口连接管4,两口连接管4上方分别连接恒压滴定漏斗1,两个恒压滴定漏斗1内分别加入Fe2(SO4)3溶液2和NaOH溶液3,恒压滴定漏斗1的上口用橡皮塞塞紧,以防止空气进入;四口烧瓶中的第二个口分别连接甘汞电极5和氮气进管6,第三个口连接pH电极7,第四个口分别连接对电极8和工作电极9,四口烧瓶10置于电磁搅拌器11上;b、采用含抗坏血酸(Vc)5.0×10-4mol/L的水溶液作溶剂,FeSO4作为溶质配制100ml0.05M亚铁溶液,置于氮气气氛下的四口烧瓶中,防止空气中氧气溶解进入溶液。c、将0.1M的NaOH溶液和50ml 0.05M的Fe2(SO4)3溶液分别置于恒压滴定漏斗中。d、采用磁力搅拌,充分搅拌,保证溶液搅拌均匀,将四口烧瓶中溶液pH值调节至6,-->滴加Fe2(SO4)3溶液,同时滴加NaOH以保持pH值不变。e、待恒压滴定漏斗中Fe2(SO4)3溶液滴完,继续向溶液中滴加NaOH,并维持滴加速度4d/s(每滴体积大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绿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a、搭建反应装置,四口烧瓶(10)的第一个口连接两口连接管(4),两口连接管(4)上方分别连接恒压滴定漏斗(1),两个恒压滴定漏斗(1)内分别加入Fe↓[2](SO↓[4])↓[3]溶液( 2)和碱性溶液(3),恒压滴定漏斗(1)的上口用橡皮塞塞紧,以防止空气进入;四口烧瓶中的第二个口分别连接甘汞电极(5)和氮气进管(6),第三个口连接pH电极(7),第四个口分别连接对电极(8)和工作电极(9),四口烧瓶(10)置于电磁搅拌器(11)上;b、以摩尔浓度为2.5×10↑[-4]~7.5×10↑[-4]mol/L的抗坏血酸水溶液为溶剂,FeSO↓[4]作为溶质配制100ml浓度为0.03~0.07M的亚铁溶液,置于氮气气氛下的四口烧瓶中;c、将0.1 M的碱性溶液置于恒压滴定漏斗(1)的一根管子中,50ml浓度为0.03~0.07M的Fe↓[2](SO↓[4])↓[3]溶液置于恒压滴定漏斗(1)的另一根管子中;其中,FeSO↓[4]和Fe↓[2](SO↓[4])↓[3]溶液的摩尔浓度相等;d、采用磁力搅拌,使四口烧瓶(1)中的溶液搅拌均匀,将四口烧瓶(10)中溶液的pH值调节至6,开始滴加Fe↓[2](SO↓[4])↓[3]溶液(2),同时滴加碱性溶液(3),使溶液的pH值保持在6;e、待Fe↓[2](SO ↓[4])↓[3]溶液(2)滴完后,记录溶液的pH值,继续向溶液中滴加碱性溶液(3),同时观察溶液颜色变化,直到溶液的pH值为7,反应结束;f、陈化,即得所需产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a、搭建反应装置,四口烧瓶(10)的第一个口连接两口连接管(4),两口连接管(4)上方分别连接恒压滴定漏斗(1),两个恒压滴定漏斗(1)内分别加入Fe2(SO4)3溶液(2)和碱性溶液(3),恒压滴定漏斗(1)的上口用橡皮塞塞紧,以防止空气进入;四口烧瓶中的第二个口分别连接甘汞电极(5)和氮气进管(6),第三个口连接pH电极(7),第四个口分别连接对电极(8)和工作电极(9),四口烧瓶(10)置于电磁搅拌器(11)上;b、以摩尔浓度为2.5×10-4~7.5×10-4mol/L的抗坏血酸水溶液为溶剂,FeSO4作为溶质配制100ml浓度为0.03~0.07M的亚铁溶液,置于氮气气氛下的四口烧瓶中;c、将0.1M的碱性溶液置于恒压滴定漏斗(1)的一根管子中,50ml浓度为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民宋芳罗婕吴俊庄楚冬李佟茗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