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域信息监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259653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2 23:1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水域信息监测系统,包括:支撑平台,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中的任务平台;所述支撑平台包括上甲板、立柱、设备舱和压载舱,所述设备舱通过立柱与所述上甲板连接,所述压载舱连接于所述设备舱;所述任务平台设置在所述设备舱中,包括数据处理单元,和分别与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连接的目标探测单元、电磁环境监测单元、水域环境监测单元、通信单元和信息服务推送单元。支撑平台和任务平台的结合,使检测系统集成了多种功能,支撑平台能够抗恶略的水域环境,而任务平台则可以实现多种数据检测,并其能够对数据进行处理和传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简易合理,上甲板能够集成多种监测设备和通信设备,降低了对水域信息采集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一般涉及水域监测领域,具体涉及监测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水域信息监测系统。
技术介绍
海洋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人类大力开发海洋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众多的海洋高新技术中,监测海洋环境变化规律的海洋监测技术是一个决定性技术,没有原始的海洋监测数据,一切海洋科研活动就没有了基础。随着通信和能源技术的发展,海洋监测技术有了较大的突破,快速、准确的海洋信息收集及实时传输技术已成为海洋监测技术发展的方向。现有的海洋监测设备目前仍存在以下一些缺陷:监测手段较为单一;多以近海海域的小型浮标、潜标为主,节点搭载能力差,抗恶劣海况能力差;因能源供应方式较为单一难以对中远海进行长时间、持续有效的海上综合监测;对中远海地区的通信覆盖范围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水域信息监测系统,包括:支撑平台,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中的任务平台;其中,所述支撑平台包括上甲板、立柱、设备舱和压载舱,所述设备舱通过立柱与所述上甲板连接,所述压载舱连接于所述设备舱;所述任务平台设置在所述设备舱中,包括数据处理单元,和分别与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连接的目标探测单元、电磁环境监测单元、水域环境监测单元、通信单元和信息服务推送单元。本技术至少一个有益效果为:支撑平台和任务平台的结合,使检测系统集成了多种功能,支撑平台能够抗恶略的水域环境,而任 务平台则可以实现多种数据检测,并其能够对数据进行处理和传输;本技术的结构简易合理,上甲板能够集成多种监测设备和通信设备,降低了对水域信息采集的成本。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水域信息监测系统中支撑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A为本技术水域信息监测系统中支撑平台的俯视透视图;图2B为本技术水域信息监测系统中支撑平台的设备舱的剖面图;图3-图6为本技术水域信息监测系统中设备舱四种不同实施方式;图7本技术水域信息监测系统中任务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8本技术水域信息监测系统中能源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9本技术水域信息监测系统中天线平台的整体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天线平台安装设备后的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技术,而非对该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技术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本技术公开一种水域信息监测系统,该平台至少可以见监测水域的信息,该水域信息监测系统包括支撑平台和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中的任务平台。其中,支撑平台包括上甲板、立柱、设备舱和压载 舱,所述设备舱通过立柱与所述上甲板连接,所述压载舱连接于所述设备舱;任务平台设置在所述设备舱中,包括数据处理单元,和分别与数据处理单元连接的目标探测单元、电磁环境监测单元、水域环境监测单元、通信单元和信息服务推送单元。下面分别说明支撑平台和任务平台。首先说明支撑平台,如图1所示,该支撑平台包括上甲板1,一般该上甲板1漂浮在水面,上甲板1的上面从水面露出,相对的另一面在水下,上甲板1用于放置监测设备、信号传输设备等,监测设备根据检测内容,可以放置在上甲板1的上面,也可以设置在上甲板1的下面,即,上甲板1上的设备可以从水面露出也可以是在水下工作。立柱3连接上甲板1,一般立柱3是连接上甲板1的下面,沉没于水中,在立柱3另一端连接设备舱2,该设备舱2也是浸没在水中,设备舱2中也可以放置用于监测水域信息的设备,当然,更主要的是放置例如处理器,电源等辅助监测设备的完成工作的设备。需要理解,这些辅助设备当然可以放到上甲板1上,但是出于节省空间的原因,尽量让监测设备在上甲板1,发挥其最大的监测功能,而像电源、处理器这些设备往往不能遇水,单独做防水处理又提高了成本,因此都放置到密闭的设备舱2中,即腾出上甲板1给监测设备,又能保证自身正常工作运行。而上甲板1和设备舱2中的设备通信,可以通过立柱3完成,该立柱3具有中空结构,用于连通上甲板1和设备舱2,主要可以完成设置在上甲板1的设备和设置在设备舱2中的设备之间的交互(信号传输),该中空结构由立柱3的外壁环围而成。需要理解,上述支撑平台可以监测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水域的温度、风速,同时还可以获取附近影像等,当然,这些信息还可以实时监测和传输至指定位置,例如传输到控制中心等。能够监测何种信息,就需要搭载相应的监测设备,由于上甲板1可以集成多种设备,因此该平台可以同时监测多种信息,相比没中信息都需要单独的设备,本技术的平台更能节省成本。同时,应该理解,上述水域可以是水域、胡泊、河流等多种环境。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甲板1包括浮箱结构,为水域信息监测平台提供浮力。该浮箱可以是与上甲板1连接的,或者,浮箱可以直接作为上甲板,其目的是为平台提供浮力。可选的,上甲板和设备舱2的重心在同一直线上。从而能够平台在水中的稳定,当然,这仅作为可选的方式,即使重心不再同一直线上还可以通过压载仓来调节,或者可以通过上甲板和设备舱2中设备分布的位置来平衡。进一步,压载舱4具有多个,均匀的设置于所述设备舱2的底部。可以调整压载舱4的载重使平台保持平衡。压载舱4的配重可以是水和/或混凝土进行压载配重。在使用水时,可以在压载舱4上设置泵体,根据需要向压载舱4内吸入水,或从压载舱4内排出水,实现对配重的调节。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立柱3具有多个,环绕上甲板的中心轴均匀设置。一般的,立柱3可以为三个,相邻的两个所述立柱之间的夹角为120度。立柱的设置形式也可以帮助平台的平衡。还可以参见图2A,图2A为本技术平台的俯视透视图,图中立柱示出了3个,分比为立柱3A、立柱3B和立柱3C,图2A中的角α优选的为120度。同样的,继续参见图2A,压载舱4也示出了三个,分别为压载舱4A、压载舱4B和压载舱4C,虽然三个压载舱在图中示出的为间隔的,其仅作为示意,压载舱的分布方式还可以是其他形式的。注意,图2A仅作为示意性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进一步,本技术的平台还具有锚系结构,锚系结构为单锚结构或多锚结构,锚系结构连接于立柱、设备舱2和压载舱中任意一个或几个。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设备舱由上舱盖、下舱盖和外墙围合而成,并且所述设备舱内分割为多个独立的舱室,每个所述舱室均为密闭的舱室。下面说明设备舱的结构,参见图2B设备舱由上舱盖22、下舱盖23和外墙21围合而成,即从最外层的结构来说,设备舱是由上述三部分组成,从内部结构来说,设备舱内分割为多个独立的舱室,每个 舱室都是密闭的,这样即使有舱室漏水也不会影响其他舱室,还避免了整个设备舱进水。外墙的形状可以有多种形式,图3到图7仅示出外墙为圆形的形式,外墙还可以是四边形或者其它形状,包括不规则的形状度可以用于本技术。设备舱中至少上舱盖是可以与外墙拆卸的,以方便向设备舱内放置设备。每个独立的舱室可由上舱盖作为顶部,当然也可以是分别具有顶盖。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设备舱内设置多组围墙,由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域信息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平台,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中的任务平台;其中,所述支撑平台包括上甲板、立柱、设备舱和压载舱,所述设备舱通过立柱与所述上甲板连接,所述压载舱连接于所述设备舱;所述任务平台设置在所述设备舱中,包括数据处理单元,和分别与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连接的目标探测单元、电磁环境监测单元、水域环境监测单元、通信单元和信息服务推送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域信息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平台,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中的任务平台;其中,所述支撑平台包括上甲板、立柱、设备舱和压载舱,所述设备舱通过立柱与所述上甲板连接,所述压载舱连接于所述设备舱;所述任务平台设置在所述设备舱中,包括数据处理单元,和分别与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连接的目标探测单元、电磁环境监测单元、水域环境监测单元、通信单元和信息服务推送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域信息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具有由立柱外壁环围而成的中空结构,中空结构作为通道连通所述上甲板和所述设备舱。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域信息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载舱具有多个,均匀的设置于所述设备舱的底部;所述压载舱内填充有水和/或混凝土进行压载配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域信息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舱由上舱盖、下舱盖和外墙围合而成,并且所述设备舱内分割为多个独立的舱室,每个所述舱室均为密闭的舱室。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域信息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甲板包括浮箱结构,为所述水域信息监测系统提供浮力。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域信息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探测单元包括以下至少一项:雷达探测器、光电探测器和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所述通信单元包括以下至少一项:ku卫星通信子单元、L卫星通信子单元、北斗子单元、短波通信子单元和散射通信子单元;所述信息服务推送单元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新王积鹏王大政张立伟杨思天张学庆王冬海李玉辉李溢涵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科海洋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电科海洋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