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无负压管网叠压给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49453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2 1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无负压管网叠压给水设备,包括供水系统、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电磁阀的开与关,切换所述的供水系统与所述的补偿系统的工作状态,使用一台独立的补水泵和一个小型储水箱,将市政管网来水的余压利用和储水箱中的水量补充有机的组合,不仅在用水高峰时可以正常用水,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利用市政管网的余压,保证机组运行的正常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二次增压给水应用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无负压管网叠压给水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水泵行业生产的二次增压给水设备中的无负压给水设备,多为利用设备进口压力对进口水量作即时判定,当进口水压小时定为市政来流不足,此时只是利用进口稳流罐中有限的储水量作缓冲水泵正常运行,由于稳罐中储水量极其有限,往往市政管网来流不足时,只有关闭其中的部分正在运行水泵,供其中一台水泵正常运行,而此时多为用水高峰时期,一台水泵是不能满足正常供水。如果市政管网来流太小,只有停机以保护机组不会因空载而损坏。因而在用水高峰时綦同现间隔性停水现象,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部分场合下为了保证高峰用水时用水端有足够的水量,只有做起了很大的储水箱,在用水高峰时将二次增压泵直接切换到水箱储备用水端,这样市政管网供水的原始压力全部清空,二次增压泵作全扬程运行。这样一来水箱需要太大,增加的基础建设成本,二来市政管网的水压全部白白浪费,二次增压负载较重,增加了二次增压的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目的实现一种新型无负压管网叠压给水设备包括供水系统、补偿系统,所述的供水系统包括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稳压罐、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所述的第一水泵、所述的第二水泵并联后通过管道与所述的第一电磁阀相连接,所述的第一电磁阀再与所述的稳压罐相连接;所述的补偿系统包括第三水泵、不锈钢水箱、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所述的第三水泵通过管道与第三电磁阀相连接,所述的第三电磁阀与所述的不锈钢水箱相连接,所述的不锈钢水箱上安装所述的第四电磁阀;所述的第四电磁阀与市政管网相连接;所述的供水系统通过第二电磁阀与所述的补偿系统相连接,其特征在于通过电磁阀的开与关,切换所述的供水系统与所述的补偿系统的工作状态。进一步所述的一种新型无负压管网叠压给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水泵、所述的第二水泵并联后与1个进水集水器相连。进一步所述的第一水泵、所述的第二水泵、所述的第三水泵的出口共同连接到出水总管。进一步所述的第二水泵通过变径器与第二阀门相连,所述的第二阀门与集水器相连接。进一步所述的第二阀门设置在所述的第二水泵与所述的第三水泵之间。进一步所述的第二阀门的直径要是第一阀门和第三阀门直径的一倍。本技术的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提供一种新型的新型无负压管网叠压给水设备,使用一台独立的补水泵和一个小型储水箱,将市政管网来水的余压利用和储水箱中的水量补充有机的组合,不仅在用水高峰时可以正常用水,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利用市政管网的余压,保证机组运行的正常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结合附图1,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无负压管网叠压给水设备包括供水系统、补偿系统,所述的供水系统包括第一水泵1、第二水泵2、稳压罐10、第一电磁阀11、第二电磁阀21;所述的第一水泵1、所述的第二水泵2并联后通过管道与所述的第一电磁阀11相连接,所述的第一电磁阀11再与所述的稳压罐10相连接;所述的补偿系统包括第三水泵3、不锈钢水箱32、第三电磁阀31、第四电磁阀34;所述的第三水泵3通过管道与第三电磁阀31相连接,所述的第三电磁阀31与所述的不锈钢水箱32相连接,所述的不锈钢水箱32上安装所述的第四电磁阀34;所述的第四电磁阀34与市政管网5相连接;所述的供水系统通过第二电磁阀21与所述的补偿系统相连接,其特征在于通过电磁阀21的开与关,切换所述的供水系统与所述的补偿系统的工作状态。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主要体现在正常用水时、用水高峰时、第一水泵1和第二水泵2故障时、市政管网压力严重不足时四种状态,同时切换第一电磁阀11、第二电磁阀21、第三电磁阀31、第四电磁阀34和第一水泵1、第二水泵2、第三水泵3的工作状态,实现切换所述的供水系统与所述的补偿系统的工作状态,以此满足有效地利用市政管网的余压,保证机组运行的正常效率的专利技术目的。具体见下表:正常用水情况下,从新型无负压管网叠压给水设备的市政管网接口5进入稳流罐10再经过第一电磁阀11进入新型无负压管网叠压给水设备的进水集水器111,新型无负压管网叠压给水设备中的第一水泵1,第二水泵2向出水总管6供水,由出水总管6向用水端供水。此时第一水泵1,第二水泵2都是通过管网叠压工作形式向外增压,水泵扬程为用户端压力与市政管网来压的压力之差。用水高峰时将处于工频满负荷运行第一水泵1,第二水泵2中停掉其中的一台,启动第三水泵3抽取不锈钢水箱32中的储备用水与余下来的一台泵一起向出水总管6供水。第三水泵3与第一水泵1,第二水泵2流量相同,此时向用水端供水的总量与正常第一水泵1,第二水泵2的供水量相同,但水市政管网的用水的负荷减半,充分缓解了市政管网在用水高峰时的压力。当管网水量不足时,停掉第一水泵1,第二水泵2中的一台,并开启第三电磁阀31和第三水泵3,与未关闭的一起供水。在平常供水时如果中第一水泵1,第二水泵2的一台水泵出现了故障,可关闭故障水泵并开启第二电磁阀21和第三水泵3,第三水泵3作为备用泵投入运行。由于第二水泵2和第三水泵3共用一个进水口,所以第二水泵2的进水管8较第二水泵2的进口大一个规格,利用变径管9完成与第二水泵2的同径。当市政管网压力严重不足时可关闭第一电磁阀1,只由第三水泵3以不锈钢水箱32的储水为水源,满足部分用户的用水要求。由于第三水泵3没有起始扬程,在选型时将第三水泵3的扬程选为第一水泵1,第二水泵2的扬程加市政管网的压力。第三水泵3的流量与第一水泵1,第二水泵2的流量相同,以保证用水端的流量一致性。进一步描述第一水泵1、所述的第二水泵2并联后与1个进水集水器111相连,所述的第一水泵1、所述的第二水泵2、所述的第三水泵3的出口共同连接到出水总管6。所述的第二水泵2通过变径器9与第二阀门112相连,所述的第二阀门112与进水集水器111相连接。所述的第二阀门112设置在所述的第二水泵2与所述的第三水泵3之间。所述的第二阀门112的直径要是第一阀门110和第三阀门113直径的一倍。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也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无负压管网叠压给水设备包括供水系统、补偿系统,所述的供水系统包括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稳压罐、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所述的第一水泵、所述的第二水泵并联后通过管道与所述的第一电磁阀相连接,所述的第一电磁阀再与所述的稳压罐相连接;所述的补偿系统包括第三水泵、不锈钢水槽、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所述的第三水泵通过管道与第三电磁阀相连接,所述的第三电磁阀与所述的不锈钢水槽相连接,所述的不锈钢水槽上安装所述的第四电磁阀;所述的第四电磁阀与市政管网相连接;所述的供水系统通过第二电磁阀与所述的补偿系统相连接,其特征在于通过电磁阀的开与关,切换所述的供水系统与所述的补偿系统的工作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无负压管网叠压给水设备包括供水系统、补偿系统,所述的供水系统包括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稳压罐、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所述的第一水泵、所述的第二水泵并联后通过管道与所述的第一电磁阀相连接,所述的第一电磁阀再与所述的稳压罐相连接;所述的补偿系统包括第三水泵、不锈钢水槽、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所述的第三水泵通过管道与第三电磁阀相连接,所述的第三电磁阀与所述的不锈钢水槽相连接,所述的不锈钢水槽上安装所述的第四电磁阀;所述的第四电磁阀与市政管网相连接;所述的供水系统通过第二电磁阀与所述的补偿系统相连接,其特征在于通过电磁阀的开与关,切换所述的供水系统与所述的补偿系统的工作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波崔道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凯源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