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煤矿事故环境监测及救援系统,包括救援车;救援车上设有监控单元和报警单元;监控单元包括摄像头;报警单元包括报警器;救援车包括车体,车体的侧面设有车窗和车门,车体的底部设有车轮,车轮包括前车轮和后车轮,前车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前车轮之间连接设有前车轴,前车轴通过前悬架与车体的底部相连接;后车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后车轮之间连接设有后车轴,后车轴通过后悬架与车体的底部相连接;车体的顶部设有气囊。其救援效率高,救援效果好,避免给救援人员造成伤害,提高其自动化程度,满足实际情况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煤矿用安全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煤矿事故环境监测及救援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在煤矿的日常作业中,通常需要人工处理一些事故现场,即需要救援人员手动操作一些救援器具,进行现场救援活动,其多存在自动化程度低,人工救援效率低,容易给救援人员造成伤害等问题,为此,需要一种煤矿事故环境监测及救援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使其救援效率高,救援效果好,避免给救援人员造成伤害,提高其自动化程度,满足实际情况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事故环境监测及救援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自动化程度低,人工救援效率低,容易给救援人员造成伤害等问题,使其救援效率高,救援效果好,避免给救援人员造成伤害,提高其自动化程度,满足实际情况的需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煤矿事故环境监测及救援系统,包括救援车;救援车上设有监控单元和报警单元;监控单元包括摄像头;报警单元包括报警器;救援车包括车体,车体的侧面设有车窗和车门,车体的底部设有车轮,车轮包括前车轮和后车轮,前车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前车轮之间连接设有前车轴,前车轴通过前悬架与车体的底部相连接;后车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后车轮之间连接设有后车轴,后车轴通过后悬架与车体的底部相连接;车体的顶部设有气囊。在以上方案中优选的是,车体内的前部位置处连接设有铲体。还可以优选的是,铲体与转轴相连接。还可以优选的是,铲体通过连接杆与转轴相连接。还可以优选的是,连接杆与转轴相垂直连接。还可以优选的是,转轴的外部设有轴套。还可以优选的是,铲体、连接杆和转轴的数量分别为两个。还可以优选的是,车体的内部设有竖直的支撑梁。还可以优选的是,车体的内部设有照明灯。还可以优选的是,车体的纵向截面为梯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煤矿事故环境监测及救援系统,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自动化程度低,人工救援效率低,容易给救援人员造成伤害等问题,其救援效率高,救援效果好,避免给救援人员造成伤害,提高其自动化程度,满足实际情况的需要。附图说明图1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煤矿事故环境监测及救援系统的主视图;图2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煤矿事故环境监测及救援系统的侧视图;图3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煤矿事故环境监测及救援系统的俯视图。图中,1为车体,2为车窗,3为前车轮,4为后车轮,5为气囊,6为铲体,7为转轴,8为轴套,9为弹性筋,10为气嘴塞,11为齿状层,12为压实层,13为铲齿,14为开合板,15为转盘,16为伸缩板,17为车底板,18为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显然可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不同的变型和改型而不超出后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专利技术更宽的精神和范围。因此,以下实施例具有例示性的而没有限制的含义。实施例:一种煤矿事故环境监测及救援系统,如图1至图2所示,包括救援车;救援车上设有监控单元和报警单元;监控单元包括摄像头;报警单元包括报警器;救援车包括车体1,车体1的侧面设有车窗2和车门,车体1的底部设有车轮,车轮包括前车轮3和后车轮4,前车轮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前车轮3之间连接设有前车轴,前车轴通过前悬架与车体的底部相连接;后车轮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后车轮4之间连接设有后车轴,后车轴通过后悬架与车体的底部相连接;车体1的顶部设有气囊5。在上述实施例中,车体1内的前部位置处连接设有铲体6。在上述实施例中,铲体6与转轴7相连接。在上述实施例中,铲体6通过连接杆18与转轴7相连接。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杆18与转轴7相垂直连接。在上述实施例中,转轴7的外部设有轴套8。在上述实施例中,铲体6、连接杆18和转轴7的数量均为两个。在上述实施例中,车体1的内部设有竖直的支撑梁。在上述实施例中,车体1的内部设有照明灯。在上述实施例中,车体1的纵向截面为梯形。本专利技术的煤矿事故环境监测及救援系统,气囊5上设有网格状的弹性筋9,气囊5在弹性筋9的位置处可以设置空心套层,弹性筋9伸入设置在空心套层中,弹性筋9可以设为扁平状,气囊5的边缘处可以与车体1的顶部相固定连接。网格状的弹性筋9的相交位置处设置气嘴塞10,与气嘴塞10相对应的车体1的顶部位置处设有气嘴,气嘴与设置在车体内的压力气罐相连接,弹性筋9设为向上拱起的圆弧状,气嘴塞10塞进气嘴中,当煤矿中发生塌方等事故时,落下物重压弹性筋9时,弹性筋9的向上拱起部分被压下,则带动气嘴塞10被弹起,从而打开气嘴,使得压力气缸放气,使得气囊5充气鼓起,保护救援车的同时将救援车顶的落下物滑落。气嘴塞10的外部还可以套设压缩弹簧,压缩弹簧的下端与车体1的顶部相连接,压缩弹簧的上端与气嘴塞10或弹性筋9相连接,压缩弹簧能够帮助气嘴塞10更好的弹起,更有利于气嘴的顺利释放,同时能够起到更好的支撑气囊5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的煤矿事故环境监测及救援系统,前车轮3设为实心轮。前车轮3的外部套设有齿状层11。齿状层11上的齿设为梯形。齿状层11上的齿之间的分隔线与前车轴相平行。后车轮4设为实心轮。后车轮4的外部套设有压实层12。齿状层11在前部将铲体6遗漏的塌方的落下物进行初步碾压,压实层12在后面对其进行二次碾压。本专利技术的煤矿事故环境监测及救援系统,通过伸缩板16在车底板17上的伸出或缩回,使得铲体6被拉出或拉入车体1内,铲体6的端部设有铲齿13。铲体6的底部设有相对的两块开合板14。两块开合板14相交成一定角度,其相交的角度可以是30°或45°或60°。铲体6通过连接杆18与转轴7相连接,转轴7伸入套设在轴套8中,轴套8的底部固定设置在转盘15上,转盘15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旋转轴,旋转轴的底部固定设置在伸缩板16上,伸缩板16设置在车体1底部的车底板17上,前车轮3和后车轮4均设置在车底板17的底部。塌方时,铲体6通过转轴7进行上下移动,对落下物进行铲起操作,然后通过转盘15的左右旋转,将落下物移动到车体1的两侧,通过开合板14的打开,将铲体6内的落下物放下至车体1的两侧,然后开合板14合上,再通过转盘15的左右旋转,将铲体6回位到车体1的前方,再通过转轴7的转动使得铲体6上下移动,重复铲动落下物的操作。开合板14之间呈角度的设置,更加有利于其中的落下物的放下操作,避免其遗漏在铲体6内。伸缩板16的底部还可以设置滑轮,车底板17的上面还可以设置轨道,滑轮可以设置在轨道中。气嘴塞10和气嘴之间设有与报警器相连接的开合传感器,当气嘴塞10从气嘴上弹起时,开合传感器探测到信号启动报警器,地面救援人员在收到报警器信号后,通过本系统开辟的救援通道,迅速地对遇险人员进行救援,将其转移到地面及时施救。本专利技术的煤矿事故环境监测及救援系统,能够在煤矿发生事故时,开辟救援通道,同时对事故现场环境进行监测和报警。其照明灯设为为防爆型照明灯。其设置环境监测传感器,包括气体传感器,用以监测CO、CO2、CH4、SO2、H2S、O2的浓度,包括风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粉尘浓度传感器。其前车轮3和后车轮4设为履带式。本系统主要应用于在巷道跨落体中再造救援通道的救援等。本系统设置太阳能板和蓄电池。本系统具有抗高温、抗压力、防水、密封性好、防毒等多种性能。尽管以上已经对本专利技术的各种优选实施方式和特征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宗旨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煤矿事故环境监测及救援系统,包括救援车;其特征在于:救援车上设有监控单元和报警单元;监控单元包括摄像头;报警单元包括报警器;救援车包括车体(1),车体(1)的侧面设有车窗(2)和车门,车体(1)的底部设有车轮,车轮包括前车轮(3)和后车轮(4),前车轮(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前车轮(3)之间连接设有前车轴,前车轴通过前悬架与车体的底部相连接;后车轮(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后车轮(4)之间连接设有后车轴,后车轴通过后悬架与车体的底部相连接;车体(1)的顶部设有气囊(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事故环境监测及救援系统,包括救援车;其特征在于:救援车上设有监控单元和报警单元;监控单元包括摄像头;报警单元包括报警器;救援车包括车体(1),车体(1)的侧面设有车窗(2)和车门,车体(1)的底部设有车轮,车轮包括前车轮(3)和后车轮(4),前车轮(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前车轮(3)之间连接设有前车轴,前车轴通过前悬架与车体的底部相连接;后车轮(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后车轮(4)之间连接设有后车轴,后车轴通过后悬架与车体的底部相连接;车体(1)的顶部设有气囊(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事故环境监测及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车体(1)内的前部位置处连接设有铲体(6)。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矿事故环境监测及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铲体(6)与转轴(7)相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煤矿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涛,代少军,闫玉彪,宋欣,王亚军,王丽敏,李涛,王海涛,程曈,屈年华,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工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