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辅助转运装置及具有该辅助转运装置的运输车。辅助转运装置包括:用于支撑设备部件的多个立柱组件;用于支撑多个立柱组件的支撑架,支撑架与多个立柱组件连接,其中,立柱组件具有空载状态以及支撑设备部件的装载状态,在装载状态时,立柱组件与设备部件接触以支撑设备部件;在空载状态时,立柱组件相对于支撑架可折叠;安装座,与支撑架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占用空间小,便于收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检修辅助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辅助转运装置及具有该辅助转运装置的运输车。
技术介绍
随着动车组返厂高级检修及加装改造数量的增加,动车组检修车体需要频繁在厂房内部进行运输。现有技术中,在厂房内使用架台车运输或转运上述车体。一方面,在作业过程中需要进行重复运输、抬车,导致作业效率低下、长期占用检修资源,进而导致动车组检修周期加长;另一方面,由于该车架台车无法折叠,当收纳时需要占用较大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辅助转运装置及具有该辅助转运装置的运输车,该转运装置占用空间较小,便于收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辅助转运装置,辅助转运装置包括:用于支撑设备部件的多个立柱组件;用于支撑多个立柱组件的支撑架,支撑架与多个立柱组件连接,其中,立柱组件具有空载状态以及支撑设备部件的装载状态,在装载状态时,立柱组件与设备部件接触以支撑设备部件;在空载状态时,立柱组件相对于支撑架可折叠;安装座,与支撑架连接。进一步地,立柱组件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设置在第一立柱的下方并与支撑架连接,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枢转连接。进一步地,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通过合页组件连接。进一步地,辅助转运装置还包括阻尼器,阻尼器的第一端与立柱组件连接,阻尼器的第二端与支撑架连接。进一步地,阻尼器为空气弹簧。进一步地,立柱组件相对于支撑架可移动地设置。进一步地,立柱组件为两个,两个立柱组件在支撑架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支撑架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孔,立柱组件的朝向支撑架的一侧设有固定板,固定板具有安装通孔,第一锁紧件依次穿过安装通孔和长孔以将立柱组件锁定在支撑架上。进一步地,辅助转运装置还包括缓冲垫,缓冲垫与支撑架连接。进一步地,立柱组件的朝向设备部件的一侧设有旁撑结构。进一步地,立柱组件的朝向设备部件的一侧设有支撑垫。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运输车,运输车包括车体和与车体连接的至少一个辅助转运装置,其中,辅助转运装置为前述的辅助转运装置。进一步地,安装座具有第一安装孔,车体具有与第一安装孔对应的第二安装孔,第二锁紧件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以将辅助转运装置锁紧在车体上。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立柱组件具有空载状态以及支撑设备部件的装载状态,在装载状态时,立柱组件与设备部件接触以支撑设备部件,在空载状态时,立柱组件相对于所述支撑架可折叠,这样,当不使用辅助转运装置时,由于立柱组件可折叠,整个辅助转运装置占用的立体空间较小。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辅助转运装置的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的左视图;图3示出了图1的俯视图(阻尼器未示出);以及图4示出了图3的A处放大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立柱组件;11、第一立柱;12、第二立柱;13、扶手;20、支撑架;23、上部安装垫板;24、下部安装垫板;211、长孔;30、阻尼器;40、旁撑结构;60、支撑垫;70、缓冲垫;80、合页组件;90、立柱固定组件;91、第一法兰;92、第二法兰;93、立柱固定螺栓;100、安装座;101、第一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辅助转运装置及具有该辅助转运装置的运输车。该辅助转运装置以及具有该辅助转运装置的运输车可以用于动车组检修车体的流转或运输。在本专利技术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设备部件是指动车组检修车体,但上述动车组检修车体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辅助转运装置包括多个立柱组件10和支撑架20,支撑架20与多个立柱组件10连接。立柱组件10用于支撑设备部件,支撑架20用于支撑多个立柱组件10。其中,立柱组件10具有空载状态以及支撑设备部件的装载状态,在装载状态时,立柱组件10与设备部件接触以支撑设备部件;在空载状态时,立柱组件10相对于支撑架20可折叠。上述辅助转运装置还包括安装座100,安装座100与支撑架20连接。通过上述设置,当辅助转运装置处于装载状态时,多个立柱组件10可以支撑在设备部件的不同部位,对设备部件形成稳定的支撑;支撑架20可以支撑多个立柱组件10,与立柱组件10形成整体的承力结构,保证辅助转运装置的强度。在不需要使用辅助转运装置时,立柱组件10相对于支撑架20能够折叠,因此可以减小辅助转运装置占用的立体空间。而且,连接在支撑架20上的安装座100可用于将辅助转运装置固定在运输车上随运输车动作,防止辅助转运装置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滑动,从而保证设备部件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立柱组件10和支撑架20的主体结构均是由牌号为Q234A的钢板及方形钢管焊接而成,从而提高承力结构的强度。支撑架20与立柱组件10相接触的平面为整体加工平面,可以提高支撑架20与立柱组件10相接触的表面的平面度。立柱组件10与支撑架20相接触的平面也为整体加工平面,从而提高立柱组件10与支撑架20相接触的平面度及该平面与立柱组件10轴线的垂直度。这样,可以保证支撑架20和立柱组件10接触时,接触面密贴,支撑架20受力均匀,同时避免立柱组件10在装载状态时因立柱组件10垂直度较低而与设备部件出现点接触或线接触。具体地,可以先利用牌号为Q234A的钢板及方形钢管分别构成支撑架20和多个立柱组件10,然后再分别加工支撑架20的朝向立柱组件10的平面以及多个立柱组件10的朝向支撑架20的平面。可选地,如图2和图4所示,在支撑架20的底面设置有下部安装垫板24,从而增大支撑架20与运输车的接触面积,使运输车承受的压力更加均匀。安装座100上设有加强筋,加强筋的一端与支撑架20连接,一端与安装座100连接,以提高安装座100与支撑架20的连接强度。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立柱组件10包括第一立柱11和第二立柱12。第二立柱12设置在第一立柱11的下方并与支撑架20连接。第一立柱11与第二立柱12枢转连接。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将第二立柱12固定在支撑架20上,第一立柱11与第二立柱12枢转连接,即第一立柱11相对于第二立柱12可转动,这样,第一立柱11相对于支撑架20可折叠。第一立柱11折叠后的状态参见图1中虚线所示。当然,除了上述将立柱组件10设为分体连接的第一立柱11和第二立柱12之外,在本专利技术附图未示出的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需要将立柱组件10设为一体结构。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立柱11与第二立柱12通过合页组件80连接。通过上述设置,用合页组件80连接第一立柱11与第二立柱12,既可以满足强度要求又可以保证第一立柱11在折叠过程中的灵敏度要求。更具体地,合页组件80由转轴及合页组成。合页组件80的两片合页分别固定在第一立柱11与第二立柱12上,通过转轴使两片合页枢转连接。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立柱11和第二立柱12均为方形钢管。为了在第一立柱11处于直立状态时(即第一立柱11扶起后)能够与第二立柱12之间形成更稳定的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辅助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转运装置包括:用于支撑设备部件的多个立柱组件(10);用于支撑所述多个立柱组件(10)的支撑架(20),所述支撑架(20)与所述多个立柱组件(10)连接,其中,所述立柱组件(10)具有空载状态以及支撑所述设备部件的装载状态,在所述装载状态时,所述立柱组件(10)与所述设备部件接触以支撑所述设备部件;在所述空载状态时,所述立柱组件(10)相对于所述支撑架(20)可折叠;安装座(100),与所述支撑架(20)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辅助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转运装置包括:用于支撑设备部件的多个立柱组件(10);用于支撑所述多个立柱组件(10)的支撑架(20),所述支撑架(20)与所述多个立柱组件(10)连接,其中,所述立柱组件(10)具有空载状态以及支撑所述设备部件的装载状态,在所述装载状态时,所述立柱组件(10)与所述设备部件接触以支撑所述设备部件;在所述空载状态时,所述立柱组件(10)相对于所述支撑架(20)可折叠;安装座(100),与所述支撑架(20)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组件(10)包括:第一立柱(11);第二立柱(12),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11)的下方并与所述支撑架(20)连接,所述第一立柱(11)与所述第二立柱(12)枢转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11)与所述第二立柱(12)通过合页组件(80)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辅助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转运装置还包括阻尼器(30),所述阻尼器(30)的第一端与所述立柱组件(10)连接,所述阻尼器(30)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撑架(20)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辅助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30)为空气弹簧。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辅助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组件(10)相对于所述支撑架(20)可移动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祥瑞,张风东,程永明,方喜风,刘学之,刘建,盖金广,陈东方,郭强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