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穿透式连接器组合,包括主体部分和线缆,线缆具有若干芯线,主体部分包括有连接头、导电端子和基座,基座上设有线槽,线槽的宽度和深度与芯线相匹配;在线槽的底部设有连接端子,连接端子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基座上固定有一上盖,上盖中具有穿透孔,穿透孔与线槽上下对齐;从穿透孔朝下插接有穿透片,穿透片穿过芯线与连接端子相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芯线采用压入线槽的方式,组装非常容易;芯线卡在线槽中受到穿透片的压力也不会发生偏移、转动等现象,从而确保穿透片能准确插入到位;连接端子具有定位孔,穿透片穿过芯线后插入于定位孔中,上下都被固定住,即使用力拉线缆都不会松脱,具有极高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连接器
,具体涉及一种需要通过导电连接端子与线缆连接固定的连接器组合。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及电子产品得到了快速普及,各种电子设备如手机、相机、鼠标、打印机等都需要通过数据线实现充电、数据传输等功能。传统的数据线,如USB数据线,主要有两种连接方式,第一种是将线缆与连接端子以焊接方式固定;第二种是通过连接端子的刺穿部以刺穿方式插入线缆实现固定。由于采用焊接方式的操作过程很麻烦,效率低,且容易脱落,因此已基本上被刺穿方式所替代。然而,目前采用的刺穿方式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如中国专利CN201781137U公开了一种线缆连接器组合,该技术方案是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连接方式,其缺点也比较典型,具有较广泛的代表性,即在一主体块上设有容置线缆的孔洞,先将线缆插入孔洞中,并将带有刺穿部的连接端子固定于一盖板上,然后将盖板与主体块固定,使连接端子的刺穿部刺入线缆中接触金属导线实现电连接。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第一,由于线缆容置空间是孔,需要将线缆插入于孔中,这就要求孔径比线缆直径大较多,否则会难以插入。由于孔径比线缆大,且初始状态时线缆是没有被特别固定住的,因此在插入刺穿部时,线缆会产生转动、偏移等动作,导致未插入到位、接触位置不够,甚至没有插到,造成不良品率高,并且有些产品即使在品检时合格,但在使用时稍微受力就会导致接触不良;第二,虽然为了使线缆较容易插入孔中而将孔径做得更大,但这种插入操作还是很困难,尤其是对于细小的芯线,穿插操作的效率很低;第三,连接端子的穿刺部仅仅是插入在线缆中,没有其它辅助固定,受拉能力较弱,较容易发生脱落状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芯线组装采用压入方式、芯线不会发生偏移和转动、穿透片上下都有固定的穿透式连接器组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穿透式连接器组合,包括主体部分和线缆,线缆具有若干独立的芯线,主体部分包括有连接头、导电端子和基座,连接头固定于基座前端,若干导电端子从基座延伸至连接头中,线缆以其内的芯线连接固定于基座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设有若干用于容置所述芯线的的线槽,线槽的宽度和深度与芯线相匹配;在线槽的底部设有连接端子,连接端子与所述导电端子电性连接;基座上固定有一上盖,上盖中具有若干穿透孔,穿透孔与所述线槽上下对齐;从穿透孔朝下插接有可导电的穿透片,穿透片穿过芯线与所述连接端子相接触。进一步地,所述穿透片的底部具有至少一处尖锐的穿刺脚,所述连接端子具有与穿刺脚形状匹配的定位孔,穿刺脚刺穿芯线后插入到该定位孔中实现芯线与连接端子电性连接。进一步地,在上盖的底面具有与基座的线槽相对应的弧形卡槽,上盖固定于基座上后卡槽与线槽合在一起构成整个线孔,芯线固定于该线孔中。进一步地,在基座的两侧设有凹槽,在凹槽中设有扣块;在上盖的两侧具有与凹槽形状相匹配的扣耳,扣耳中具有扣孔,通过将扣孔扣于扣块上实现上盖与基座固定连接;在凹槽下方设有便于松开扣耳操作用的避位槽。进一步地,在穿透片的顶面设有便于按压穿透片操作用的凹位。进一步地,该连接器组合的组装方法为,首先,将芯线压入在基座的线槽内,将穿透片置于上盖的穿透孔中;其次,将上盖直接固定于基座上完成位置对齐;最后,将各穿透片压下,使穿透片穿过芯线直至穿刺脚插入于连接端子的定位孔内。本专利技术相对于传统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第一,芯线采用压入线槽的方式,组装非常容易,组装效率比传统插入式提高两倍以上;第二,由于采用压入方式固定芯线,线槽的宽度可以与芯线直径相当,由于芯线表皮具有一定的弹性,即使线槽宽度并不太大芯线也可以顺利压入,芯线卡在线槽中受到穿透片的压力也不会发生偏移、转动等现象,从而确保穿透片能准确插入到位,提高产品的连接性能;第三,在芯线下方垫有连接端子,且连接端子具有定位孔,穿透片穿过芯线后插入于定位孔中,上下都被固定住,即使用力拉线缆都不会松脱,具有极高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分解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主体部分结构图;图4为穿透片与上盖结合结构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在穿透片插入前的侧剖面结构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在穿透片插入后的侧剖面结构图。图中,1为连接头,2为芯线,3为上盖,4为基座,5为线槽,6为穿透孔,7为穿透片,8为卡槽,9为扣耳,10为凹位,11为凹槽,12为扣块,13为避位槽,14为扣孔,15为连接端子,16为定位孔。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所述穿透式连接器组合,包括主体部分和线缆,线缆具有若干独立的芯线2,主体部分包括有连接头1、导电端子和基座4,连接头1固定于基座4前端,若干导电端子从基座4延伸至连接头1中,线缆以其内的芯线2连接固定于基座4中;所述基座4上设有若干用于容置所述芯线2的的线槽5,线槽5的宽度和深度与芯线2相匹配;在线槽5的底部设有连接端子15,连接端子15与所述导电端子电性连接;基座4上固定有一上盖3,上盖3中具有若干穿透孔6,穿透孔6与所述线槽5上下对齐;从穿透孔6朝下插接有可导电的穿透片7,穿透片7穿过芯线2与所述连接端子相接触。所述穿透片7的底部具有至少一处(一般为两处或三处)尖锐的穿刺脚,所述连接端子15具有与穿刺脚形状匹配的定位孔16,穿刺脚刺穿芯线2后插入到该定位孔16中实现芯线2与连接端子15电性连接。在上盖3的底面具有与基座4的线槽5相对应的弧形卡槽8,上盖3固定于基座4上后卡槽8与线槽5合在一起构成整个线孔,芯线2固定于该线孔中。在基座4的两侧设有凹槽11,在凹槽11中设有扣块12;在上盖3的两侧具有与凹槽11形状相匹配的扣耳9,扣耳9中具有扣孔14,通过将扣孔14扣于扣块12上实现上盖3与基座4固定连接;在凹槽11下方设有便于松开扣耳9操作用的避位槽13,这是为了便于拆卸。在穿透片7的顶面设有便于按压穿透片操作用的凹位10。参照图2、图5和图6,该连接器组合的组装方法为,首先,将芯线2压入在基座4的线槽5内,将穿透片7置于上盖3的穿透孔6中;其次,将上盖3直接固定于基座4上完成位置对齐;最后,将各穿透片7压下,使穿透片7穿过芯线2直至穿刺脚插入于连接端子15的定位孔16内,起电连接和固定作用。以上已将本专利技术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专利技术涵盖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穿透式连接器组合,包括主体部分和线缆,线缆具有若干独立的芯线,主体部分包括有连接头、导电端子和基座,连接头固定于基座前端,若干导电端子从基座延伸至连接头中,线缆以其内的芯线连接固定于基座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设有若干用于容置所述芯线的的线槽,线槽的宽度和深度与芯线相匹配;在线槽的底部设有连接端子,连接端子与所述导电端子电性连接;基座上固定有一上盖,上盖中具有若干穿透孔,穿透孔与所述线槽上下对齐;从穿透孔朝下插接有可导电的穿透片,穿透片穿过芯线与所述连接端子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透式连接器组合,包括主体部分和线缆,线缆具有若干独立的芯线,主体部分包括有连接头、导电端子和基座,连接头固定于基座前端,若干导电端子从基座延伸至连接头中,线缆以其内的芯线连接固定于基座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设有若干用于容置所述芯线的的线槽,线槽的宽度和深度与芯线相匹配;在线槽的底部设有连接端子,连接端子与所述导电端子电性连接;基座上固定有一上盖,上盖中具有若干穿透孔,穿透孔与所述线槽上下对齐;从穿透孔朝下插接有可导电的穿透片,穿透片穿过芯线与所述连接端子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透式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穿透片的底部具有至少一处尖锐的穿刺脚,所述连接端子具有与穿刺脚形状匹配的定位孔,穿刺脚刺穿芯线后插入到该定位孔中实现芯线与连接端子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透式连接器组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斌,
申请(专利权)人:刘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