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渐进充气式肩关节支具。包括手臂定位机构和躯干连接机构,所述的手臂定位机构和躯干连接机构之间设有腋下气囊,所述的腋下气囊上连接有充放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腋下气囊的一端为大头端,另一端为小头端,且当腋下气囊位于人体腋下时,所述的腋下气囊的小头端位于大头端的上方。优点在于:对患者疼痛耐受性、损伤机制、组织是否修复完整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的前提下,通过循序渐进式改变肩关节外展、外旋、前屈角度,以期获得肩关节功能安全有效的恢复,采用轻盈透气材料,拆卸方便,佩戴舒适,既可静态治疗,又可动态康复锻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辅助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渐进充气式肩关节支具。
技术介绍
目前医疗市场上肩关节支具均不符合肩关节功能损伤、修复及愈合过程中生物学和生物力学动态变化的特点。有如下缺点:一、为单角度及单高度,无法随着肩关节损伤的愈合而改变肩关节外展、外旋、前屈角度,无法获得适度的应力刺激,长时间制动为仍可产生关节僵硬及粘连;二、多为被动施加力量,无法根据患者疼痛耐受性不同来调整施加在关节上应力大小,不能使其产生塑形延长来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为了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充气式肩外展支具[申请号:CN201220034747.5],含有腰带和肩带,还含有气囊,气囊上连接有可给气囊充气的充气阀,气囊的侧面上连接有供手臂定位的臂带,腰带及肩带的两端分别与气囊的两端连接。气囊上连接有放气阀。肩带上设有肩带扣。上述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但是不利于肩关节外展、外旋、前屈角度的灵活改变,整体设计还不够合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能够灵活改变肩关节外展、外旋、前屈角度的渐进充气式肩关节支具。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渐进充气式肩关节支具包括手臂定位机构和躯干连接机构,所述的手臂定位机构和躯干连接机构之间设有腋下气囊,所述的腋下气囊上连接有充放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腋下气囊的一端为大头端,另一端为小头端,且当腋下气囊位于人体腋下时,所述的腋下气囊的小头端位于大头端的上方。通过患者手握充放气机构控制腋下气囊,以此逐渐增加肩关节外展、外旋及前屈角度。手臂定位机构固定在患者手臂上,躯干连接机构固定在患者躯干上。腋下气囊为上端小下端大结构,利于肩关节外展,也利于腋下气囊与患者手臂和躯干相贴合,利于结构稳固。对患者疼痛耐受性、损伤机制、组织是否修复完整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的前提下,通过循序渐进式改变肩关节外展、外旋、前屈角度,以期获得肩关节功能安全有效的恢复。采用轻盈透气材料,拆卸方便,佩戴舒适,既可静态治疗,又可动态康复锻炼。在上述的渐进充气式肩关节支具中,所述的腋下气囊的纵截面呈三角形、扇形、梯形和扇面形中的任意一种。在上述的渐进充气式肩关节支具中,所述的腋下气囊包括若干腔室,各腔室并列设置且依次相互连通。充气时是一个个腔室依次充气,利于肩关节渐进式外展。在上述的渐进充气式肩关节支具中,相邻的两个腔室之间设有骨架,各骨架的上端活动铰接在一起。在上述的渐进充气式肩关节支具中,所述的手臂定位机构包括用于承托手臂的承托架,在承托架上设有用于将手臂定位于承托架上的定位结构,所述的承托架的上端与腋下气囊侧部相连。患者的手臂通过定位结构固定在承托架上。在上述的渐进充气式肩关节支具中,所述的定位结构包括至少一条定位带。在上述的渐进充气式肩关节支具中,所述的承托架呈L型,包括前臂承托部和后臂承托部,所述的前臂承托部和后臂承托部上分别设有定位结构,所述的承托架的拐角处的外侧具有弧形面。在上述的渐进充气式肩关节支具中,所述的充放气机构包括充放气球囊,所述的充放气球囊通过管道与腋下气囊相连通。充放气球囊上设置有充气及放气阀门旋钮,充放气球囊代替常规支具的握力球,通过患者自我控制充放气球囊来达到手部功能锻炼,以此促进术后前臂静脉回流,达到减轻肿胀效果。在上述的渐进充气式肩关节支具中,所述的管道沿着承托架延伸设置且管道的前端位于承托架的前端,所述的充放气球囊设置在管道的前端。在上述的渐进充气式肩关节支具中,所述的躯干连接机构包括体侧支持腰围,所述的体侧支持腰围上连接有围在人体腰部的可调节腰带和围在人体肩部的可调节跨肩带。通过调节可调节腰带和可调节跨肩带来调节体侧支持腰围固定在患者躯干上的松紧。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渐进充气式肩关节支具的优点在于:对患者疼痛耐受性、损伤机制、组织是否修复完整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的前提下,通过循序渐进式改变肩关节外展、外旋、前屈角度,以期获得肩关节功能安全有效的恢复,采用轻盈透气材料,拆卸方便,佩戴舒适,既可静态治疗,又可动态康复锻炼。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使用状态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腋下气囊的放大图。图中,手臂定位机构1、躯干连接机构2、腋下气囊3、充放气机构4、腔室5、骨架6、承托架7、定位结构8、定位带9、弧形面10、充放气球囊11、管道12、体侧支持腰围13、可调节腰带14、可调节跨肩带15、前臂承托部16、后臂承托部17。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渐进充气式肩关节支具包括手臂定位机构1和躯干连接机构2,手臂定位机构1和躯干连接机构2之间设有腋下气囊3,腋下气囊3上连接有充放气机构4,其特征在于,腋下气囊3的一端为大头端,另一端为小头端,且当腋下气囊3位于人体腋下时,腋下气囊3的小头端位于大头端的上方。通过患者手握充放气机构4控制腋下气囊3,以此逐渐增加肩关节外展、外旋及前屈角度。手臂定位机构1固定在患者手臂上,躯干连接机构2固定在患者躯干上。腋下气囊3为上端小下端大结构,利于肩关节外展,也利于腋下气囊3与患者手臂和躯干相贴合,利于结构稳固。对患者疼痛耐受性、损伤机制、组织是否修复完整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的前提下,通过循序渐进式改变肩关节外展、外旋、前屈角度,以期获得肩关节功能安全有效的恢复。采用轻盈透气材料,拆卸方便,佩戴舒适,既可静态治疗,又可动态康复锻炼。其中,腋下气囊3的纵截面呈三角形、扇形、梯形和扇面形中的任意一种。更具体地说,腋下气囊3包括若干腔室5,各腔室5并列设置且依次相互连通。充气时是一个个腔室5依次充气,利于肩关节渐进式外展。相邻的两个腔室5之间设有骨架6,各骨架6的上端活动铰接在一起。其中,手臂定位机构1包括用于承托手臂的承托架7,在承托架7上设有用于将手臂定位于承托架7上的定位结构8,承托架7的上端与腋下气囊3侧部相连。患者的手臂通过定位结构8固定在承托架7上。定位结构8包括至少一条定位带9。承托架7呈L型,包括前臂承托部16和后臂承托部17,前臂承托部16和后臂承托部17上分别设有定位结构8,承托架7的拐角处的外侧具有弧形面10。其中,充放气机构4包括充放气球囊11,充放气球囊11通过管道12与腋下气囊3相连通。充放气球囊11上设置有充气及放气阀门旋钮,充放气球囊11代替常规支具的握力球,通过患者自我控制充放气球囊11来达到手部功能锻炼,以此促进术后前臂静脉回流,达到减轻肿胀效果。管道12沿着承托架7延伸设置且管道12的前端位于承托架7的前端,充放气球囊11设置在管道12的前端。其中,躯干连接机构2包括体侧支持腰围13,体侧支持腰围13上连接有围在人体腰部的可调节腰带14和围在人体肩部的可调节跨肩带15。通过调节可调节腰带14和可调节跨肩带15来调节体侧支持腰围13固定在患者躯干上的松紧。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渐进充气式肩关节支具,包括手臂定位机构(1)和躯干连接机构(2),所述的手臂定位机构(1)和躯干连接机构(2)之间设有腋下气囊(3),所述的腋下气囊(3)上连接有充放气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腋下气囊(3)的一端为大头端,另一端为小头端,且当腋下气囊(3)位于人体腋下时,所述的腋下气囊(3)的小头端位于大头端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渐进充气式肩关节支具,包括手臂定位机构(1)和躯干连接机构(2),所述的手臂定位机构(1)和躯干连接机构(2)之间设有腋下气囊(3),所述的腋下气囊(3)上连接有充放气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腋下气囊(3)的一端为大头端,另一端为小头端,且当腋下气囊(3)位于人体腋下时,所述的腋下气囊(3)的小头端位于大头端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渐进充气式肩关节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腋下气囊(3)的纵截面呈三角形、扇形、梯形和扇面形中的任意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渐进充气式肩关节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腋下气囊(3)包括若干腔室(5),各腔室(5)并列设置且依次相互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渐进充气式肩关节支具,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腔室(5)之间设有骨架(6),各骨架(6)的上端活动铰接在一起。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渐进充气式肩关节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臂定位机构(1)包括用于承托手臂的承托架(7),在承托架(7)上设有用于将手臂定位于承托架(7)上的定位结构(8),所述的承托架(7)的上端与腋下气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雷,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