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五层共挤复合薄膜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41400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1 17: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五层共挤复合薄膜及其制备工艺,复合薄膜由基层、内层I、芯层、内层II、外层复合而成;制备工艺包括:将各层原料分别投入料斗内,经过挤压熔融,使各层熔体分别进入不同流道,按照流出次序,导入模头复合成型,经过模唇流出,得到复合薄膜半成品;半成品通过风环冷却定型,经过牵引系统引出,再经收卷、包装,即得。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五层共挤复合薄膜的原料安全、环保,具有良好的阻隔性能和机械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层状产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五层共挤复合薄膜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塑料薄膜包括单层薄膜和多层复合薄膜。由于各层材料功能不同、性能配伍,具有机械强度高、阻隔性高、隔氧性高、功能全面等优点,多层复合薄膜逐渐占有大量的市场份额。目前多层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干法复合、无溶剂复合、挤出流延复合、热熔胶复合、挤出吹塑复合、涂覆等。其中采用挤出流延复合方法制备的薄膜透明度高、手感柔软、薄膜表面光滑,是多层复合薄膜较好的制备方法。目前的多层复合薄膜成分中或多或少地具有含卤素的高聚物、含苯环的高聚物,用以增强复合薄膜的机械强度。但是此类复合薄膜不可避免地存在单体溶出的问题,对包装内容物尤其是食品、医疗包装内容物产生污染,影响人体健康。因此需要对多层复合薄膜的各层原料的组成进行改进,提高薄膜包装材料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中国专利CN201310612525.6公开了一种冷鲜肉贴体包装材料,采用七层共挤吹膜工艺,生产出结构为PE/TIE/PVDC/EVOH/PVDC/TIE/PE的冷鲜肉贴体包装薄膜材料,其层间质量配比为PE:TIE:PVDC:EVOH:PVDC:TIE:PE=2:1:1:2:1:1:2。但是该专利制备的包装材料的原料中采用PVDC,其溶出物中含有氯乙烯,会污染包装内容物冷鲜肉,从而影响人体健康,并且该包装材料采用七层共挤工艺制备薄膜,对薄膜生产设备要求高,生产成本高。因此,需要研发一种原料安全、环保,无污染物溶出的多层复合薄膜,具有良好的阻隔性能和机械性能,提高包装材料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五层共挤复合薄膜及其制备工艺。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五层共挤复合薄膜,由基层、内层I、芯层、内层II、外层复合而成;其中,基层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聚丙烯60份~80份,乙烯-乙烯醇共聚物20份~35份;内层I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聚1-丁烯45份~60份,低密度聚乙烯30份~45份,聚乙烯醇15份~20份,马来酸酐-聚丙烯接枝共聚物3份~6份;芯层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聚酰胺30份~60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0份~20份,聚氨酯20份~40份,恶唑啉2份~5份;内层II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聚4-甲基-1-戊烯40份~70份,低密度聚乙烯10份~15份,聚乙烯醇10份~15份,马来酸酐-聚乙烯接枝共聚物3份~6份;外层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中密度聚乙烯65份~80份,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10份~15份,低密度聚乙烯10份~15份。进一步地,聚丙烯优选为:无规聚丙烯。进一步地,马来酸酐-聚丙烯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至少为0.1%。进一步地,聚酰胺优选为:PA66或PA1010。进一步地,马来酸酐-聚乙烯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至少为0.1%。进一步地,基层、内层I、芯层、内层II、外层的厚度比为:0.8~1.1:0.6~0.9:1~1.8:0.7~1:0.9~1.3。进一步地,五层共挤复合薄膜的厚度为20μm~200μm。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五层共挤复合薄膜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所述重量份的基层、内层I、芯层、内层II、外层原料分别投入挤出机的各个料斗内,经过挤压熔融,使各层熔体分别进入不同流道,按照基层、内层I、芯层、内层II、外层的流出次序,以5m/min~8m/min的流出速率,导入模头复合成型,经过模唇流出,得到复合薄膜半成品;步骤S2,由模唇流出得到的复合薄膜半成品通过风环冷却定型,经过牵引系统引出,再经收卷、包装,即为所制五层共挤复合薄膜。进一步地,步骤S1中,挤压熔融具体为:基层原料的熔融温度为:150℃~170℃;内层I原料的熔融温度为:145℃~165℃;芯层原料的熔融温度为:160℃~180℃;内层II原料的熔融温度为:145℃~160℃;外层原料的熔融温度为:155℃~175℃。进一步地,步骤S2中,风环冷却定型的温度为10℃~15℃。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本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五层共挤复合薄膜的原料安全、环保,无污染物溶出,采用五层共挤薄膜,提高了复合薄膜的阻隔性和机械性能;2.本专利技术制备的五层共挤复合薄膜中采用马来酸酐-聚丙烯接枝共聚物、马来酸酐-聚乙烯接枝共聚物极大地改善了内层与基层之间的相容性,增强了复合薄膜的剥离强度和机械性能,并且无溶出之险;3.本专利技术制备的五层共挤复合薄膜中采用恶唑啉作为相容剂,以提高芯层与内层材料的相容性,增强了复合薄膜的机械强度;4.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五层共挤复合薄膜的制备工艺简单、易操作、成本低,有利于规模化量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实施例1一种五层共挤复合薄膜,由基层、内层I、芯层、内层II、外层复合而成;其中,基层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聚丙烯60份,乙烯-乙烯醇共聚物20份;内层I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聚1-丁烯45份,低密度聚乙烯30份,聚乙烯醇15份,马来酸酐-聚丙烯接枝共聚物3份;芯层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聚酰胺30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0份,聚氨酯20份,恶唑啉2份;内层II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聚4-甲基-1-戊烯40份,低密度聚乙烯10份,聚乙烯醇10份,马来酸酐-聚乙烯接枝共聚物3份;外层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中密度聚乙烯65份,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10份,低密度聚乙烯10份。其中,马来酸酐-聚丙烯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为0.1%;马来酸酐-聚乙烯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为0.1%;基层、内层I、芯层、内层II、外层的厚度比为:0.8:0.6:1:0.7:0.9;五层共挤复合薄膜的厚度为20μm。实施例2一种五层共挤复合薄膜,由基层、内层I、芯层、内层II、外层复合而成;其中,基层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无规聚丙烯80份,乙烯-乙烯醇共聚物35份;内层I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聚1-丁烯60份,低密度聚乙烯45份,聚乙烯醇20份,马来酸酐-聚丙烯接枝共聚物6份;芯层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PA6660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20份,聚氨酯40份,恶唑啉5份;内层II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聚4-甲基-1-戊烯70份,低密度聚乙烯15份,聚乙烯醇15份,马来酸酐-聚乙烯接枝共聚物6份;外层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中密度聚乙烯80份,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15份,低密度聚乙烯15份。其中,马来酸酐-聚丙烯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为0.5%;马来酸酐-聚乙烯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为1%;基层、内层I、芯层、内层II、外层的厚度比为:1.1:0.9:1.8:1:1.3;五层共挤复合薄膜的厚度为200μm。实施例3一种五层共挤复合薄膜,由基层、内层I、芯层、内层II、外层复合而成;其中,基层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无规聚丙烯70份,乙烯-乙烯醇共聚物28份;内层I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聚1-丁烯53份,低密度聚乙烯37份,聚乙烯醇17份,马来酸酐-聚丙烯接枝共聚物4.5份;芯层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PA101045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5份,聚氨酯30份,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五层共挤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由基层、内层I、芯层、内层II、外层复合而成;其中,所述基层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聚丙烯60份~80份,乙烯‑乙烯醇共聚物20份~35份;所述内层I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聚1‑丁烯45份~60份,低密度聚乙烯30份~45份,聚乙烯醇15份~20份,马来酸酐‑聚丙烯接枝共聚物3份~6份;所述芯层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聚酰胺30份~60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0份~20份,聚氨酯20份~40份,恶唑啉2份~5份;所述内层II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聚4‑甲基‑1‑戊烯40份~70份,低密度聚乙烯10份~15份,聚乙烯醇10份~15份,马来酸酐‑聚乙烯接枝共聚物3份~6份;所述外层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中密度聚乙烯65份~80份,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10份~15份,低密度聚乙烯10份~15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五层共挤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由基层、内层I、芯层、内层II、外层复合而成;其中,所述基层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聚丙烯60份~80份,乙烯-乙烯醇共聚物20份~35份;所述内层I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聚1-丁烯45份~60份,低密度聚乙烯30份~45份,聚乙烯醇15份~20份,马来酸酐-聚丙烯接枝共聚物3份~6份;所述芯层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聚酰胺30份~60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0份~20份,聚氨酯20份~40份,恶唑啉2份~5份;所述内层II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聚4-甲基-1-戊烯40份~70份,低密度聚乙烯10份~15份,聚乙烯醇10份~15份,马来酸酐-聚乙烯接枝共聚物3份~6份;所述外层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中密度聚乙烯65份~80份,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10份~15份,低密度聚乙烯10份~1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层共挤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优选为:无规聚丙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层共挤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马来酸酐-聚丙烯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至少为0.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层共挤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优选为:PA66或PA10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层共挤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马来酸酐-聚乙烯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至少为0.1%。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雪青李道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翔鹏塑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