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彭玉明专利>正文

一种营养土及其用途、改善土壤质量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240664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1 16: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营养土及其用途、改善土壤质量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营养土,按重量计,营养土包含以下营养成分:腐植酸、有机质、磷、镁、硫、钙、以及可选的硅。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营养土用于改善土壤质量的用途以及改善土壤质量的方法。该营养土具有用量小、费工不多、成本低、易于操作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壤营养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营养土及其制备方法、用途。
技术介绍
植物生长必需营养元素1939年,阿农(Arnon)和斯托特(Stout)根据对高等植物所进行的精确的水培实验,提出了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应符合以下三个标准。这就是:①若缺乏这个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全过程。②这个元素缺乏症状是特异的,只有给予这个元素后才能恢复,而其他元素不能代替。③该元素必须是对植物起直接营养作用,而不是起间接改善环境条件的作用。在上述3个标准的认识基础上,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反复研究与验证,目前各国科学家公认,高等植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共有16种。它们是: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硼(B)、锰(Mn)、铜(Cu)、锌(Zn)、钼(Mo)和氯(CI)等。硅(SiO2):1787年,拉瓦锡首次发现硅存在于岩石中。在1926年,美国加州大学农业研究人员就开始研究硅肥并肯定了硅的肥效。1935年日本开始硅肥的研究,1954年开始生产和应用,1957年成立日本硅肥协会。硅肥在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使用了50多年的历史,日本政府于1955年就以肥料法的形式将硅肥作为一种新型肥料确定并大面积推广和使用,硅肥的大量施用给日本农业带来了高效益,目前,硅被国际土壤界列为继氮、磷、钾之后的第四大元素,是植物体组成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是一种很好的植物调节性元素,是其它元素无法替代的。硅既可作肥料,提供养分,又可用作土壤调理剂,改良土壤。养分归还学说养分归还学说是由德国化学家、现代农业化学的倡导者李比希(1803-1873)提出,其定义为“植物从土壤中摄取为其生活所必需的矿物质养分及营养元素,每次收获势必会带走从土壤中摄取的这些养分,土壤不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养分库,长期不归还植物摄取的这些养分,就会使土壤变得十分贫瘠,甚至寸草不生。要维持地力和作物产量,就要归还植物带走的这些养分”。我国每年以大量化肥投入农田,主要是以氮、磷、钾营养元素为主,而中、微量养分元素归还不足。养分归还学说对保持植物营养和维持土壤质量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土壤质量的概念土壤质量(soil quality)最初的含义,在美国主要是指土壤潜在侵蚀和土壤养分状况,在欧洲主要关注环境质量,后来这一概念的意义得到扩展,包括了土壤研究中的其他许多领域,如盐碱化、板结、酸化和生物活性下降等。土壤质量的研究最初集中于生产食物和纤维的农业土壤,以后扩展到了牧场土壤和森林土壤,以后又包含了受工业、军事、建筑和采矿影响的土壤,城市土壤以及使用污泥、固体废弃物的农业用地。按照目前国际大多数科学家普遍接受的看法,土壤质量是指土壤在生态系统的范围内,维持生物的生产力、保护环境质量以及促进动植物与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目前还有一个与土壤质量并存的概念——土壤健康(soilhealth),多数研究者认为土壤质量与土壤健康这两个概念可以通用,一般农学家、农业生产者及大众媒体倾向于用土壤健康,并用描述性的和定性的特征为基础,用直接的价值评断(从不健康到健康)来刻画其性质;而土壤学家、环境科学家更偏向于用土壤质量,因为他们注重土壤的分析性和数量化的特征以及不同土壤功能之间这些特征的量化联系。土壤环境背景值土壤环境背景值(soil 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value)从理论上是指土壤在自然成土过程中,构成土壤自身的化学元素的组成和含量,即未受过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和含量。当今的工业污染已经充满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即使是农用化学物质的污染也是在世界范围内扩散的。例如在南极冰层中发现有机氯农药的积累,在南极企鹅体内也检测出DDT含量。因此,“零污染”土壤样本是不存在的,土壤环境背景也是相对的。它只能代表土壤某一发展、演变阶段的一个相对意义上的数值,其实践上的定义是指严格按照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方法所获得的尽可能不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化学元素的自然含量。土壤资源的重要性土壤资源是指具有农林牧生产性能的土壤类型的总称,包括森林土壤、草原土壤、农业土壤等的分布面积和质量状况,是供人类生活、生产和开发利用而不断创造物质财富的一种重要自然资源,属于地球上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资源具有再生性、可变性、多宜性和最宜性等多种属性。再生性又称可更性,即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被植物不断吸收,同化为植物有机体,其残体再归还到土壤中,如此不断循环、演替更新,使土壤保持永续生产的活力。可变性是指土壤经过人们的利用管理,可以向好的方向转化;但如果利用不当也可以使土壤退化,成为一种可变的自然资源。多宜性是指某些土壤的适应能力较强,能够适应多种利用方式和适宜种植多种植物。最宜性是指按土壤属性的特点,最适宜某一种利用方式或种植某些作物。土壤资源在历史上促成了农业社会的出现(农业的基本自然资源就是气候与土壤),支撑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且现在仍然是人类生存所依赖的基本自然资源。古人云:“民之所生,衣与食也;衣食所生,水与土也”。我们必须保护土壤资源,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合理的农林牧布局与结构,注意生态平衡。建国以来,我国农业虽有较大发展,但是由于人口增长太快,人均占有的各种农产品数量均处于较低水平。从1957年~1977年的20年中,全国粮食总产量增长了45%,而人口却增长了46.2%,人均占有粮食反而由306kg下降为299kg。1989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0745万吨,该年末总人口为111191万人,人均占有粮食仅366.4kg。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消耗了大量资源并造成了极大的环境负担。按照目前的人口基数和增长速度,2030年人口将达到14.5亿,粮食需求达到6.4亿吨。根据国土资源部门统计,我国的耕地面积从2001年19.14亿亩降至2007年的18.26亿亩,7年间减少近1亿亩耕地面积。根据中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截止2010年末全国耕地面积必须确保不低于18亿亩,这是一条直接关系到13亿中国人吃饭问题的底线。因此,“十分珍惜每寸土地,合理利用每寸土地,是我国的国策”。我国农业土壤的现状我国的农业已有1万年左右的悠久历史,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和宝贵的农业遗产,其中积造、施用农家肥、土杂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农业复种指数不断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增加,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作物布局、种植制度、施肥结构、耕作等发生了较大改变,土壤营养和耕地质量亦发生较大改变。由于土壤底子不清,盲目施肥导致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施肥效益下降,耕地质量退化,农作物病害普遍发生,大量氮、磷流失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加剧,部分地区水体富营养化进度加快,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综合生产力降低,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提高。目前施肥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①平均数量不足。2002年全国耕地化肥使用量平均为22.2kg/667㎡,计算复种指数平均为18.5kg/667㎡,在世界中等水平。②分配不当。沿海和城郊发达地区化肥尤其是氮肥超量施用;蔬菜地等经济作物施肥量过大。③氮、磷、钾比例不合理。化肥氮、磷、钾比例为1:0.39:0.22,氮磷比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营养土,其特征在于,按重量计,所述营养土包含以下营养成分:腐植酸、有机质、磷、镁、硫、钙、以及可选的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营养土,其特征在于,按重量计,所述营养土包含以下营养成分:腐植酸、有机质、磷、镁、硫、钙、以及可选的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营养土,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土包含:腐植酸≥2%,例如2%~15%,或2.2%~10%,或2.5%~8%;有机质,以烘干基计≥15%,例如15%~50%,或16%~40%,或17%~30%;有效五氧化二磷≥5%,例如5%~15%,或5.5%~10%,或6.5%~8%;镁以MgO计≥3%,例如3%~15%,或3.5%~10%,或5.8%~8%;硫2%-15%,例如2.6%~12%,或3%~10%,或5.8%~7%;钙以CaO计≥10%,例如10%~35%,或12%~30%,或18%~25%;以及可选的硅以SiO2计≥10%,例如10%~35%,或12%~30%,或18%~2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营养土,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土水分含量按重量计小于或等于20%,例如,小于或等于18%,或小于或等于14%。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营养土,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土的pH为碱性,如pH≥7.5,或pH8~11,例如8.2~10,或8.4~10.5,或8.6~10。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营养土,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玉明彭傲然余海学
申请(专利权)人:彭玉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