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semiconductor device. The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es a first MOS structure, a second MOS structure and a bipolar junction structure. The first MOS structure comprises a first drain region, a first channel region and a first source region. The first gold oxide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also comprises a drain electrode formed on the first drain region and electrically coupled to the first drain region and the body region. The second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comprises a second drain region, a second channel region and a second source region, which are arranged in a sequence of second directions in sequence. The bipolar junction structure includes an emitter region, a base region and a collector region. A first source region and a second drain region share a first common semiconductor region in a substrate. The drain electrode and the base region share second common semiconductor regions in the substrate. The body region and the collector region share third common semiconductor regions in the subst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半导体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双载流子-互补式金氧半导体-双重扩散式金氧半导体(Bipolar-CMOS-DMOS(BCD),其中CMOS代表「互补式金氧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n-semiconductor)」,DMOS代表「双重扩散式金氧半导体(double-diffused metal-on-semiconductor)」)与三阱工艺技术(triple well process)已广泛地使用于高压的应用,例如静电放电防护(ESD protection)。一般而言,高压静电放电防护装置的静电放电防护的效能取决于装置的栅极的总宽度及装置的表面或侧面尺寸(lateral rule)。对于尺寸较小的高压静电放电防护装置,其表面-体积比(surface-bulk ratio)相比于尺寸较大的装置较大,因而尺寸较小的装置的表面积在装置的效能上相比于尺寸较大的装置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因此,在相对尺寸较小的装置中取得优良的静电放电防护效能更具有挑战性。再者,由于装置的操作电压增加,芯片上(on-chip)的静电放电防护的设计也变得更具挑战性。高压静电放电防护装置通常具有低导通电阻(on-state resistance,RDS-on)的特性。当静电放电产生时,静电放电的电流容易集中在靠近高压防护装置的表面或是漏极之处,因而于表面结区域(surface junction region)导致高电流密度及电场,并在这些区域造成物理性的破坏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板;一第一金氧半导体结构,形成于该基板中,该第一金氧半导体结构包括:一第一漏极区、一第一通道区以及一第一源极区,依次沿一第一方向排列;一漏极电极,形成于该第一漏极区之上且电性耦接至该第一漏极区;以及一本体区,形成于该第一通道区之下且电性耦接至该第一通道区;一第二金氧半导体结构,形成于该基板中,该第二金氧半导体体结构包括一第二漏极区、一第二通道区以及一第二源极区,依次沿一第二方向排列,该第二方向不同于该第一方向;以及一双极结结构,形成于该基板中,该双极结结构包括一射极区、一基极区以及一集极区,其中:该第一源极区与该第二漏极区在该基板中共享一第一共同半导体区,该漏极电极与该基极区在该基板中共享一第二共同半导体区,及该本体区与该集极区在该基板中共享一第三共同半导体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板;一第一金氧半导体结构,形成于该基板中,该第一金氧半导体结构包括:一第一漏极区、一第一通道区以及一第一源极区,依次沿一第一方向排列;一漏极电极,形成于该第一漏极区之上且电性耦接至该第一漏极区;以及一本体区,形成于该第一通道区之下且电性耦接至该第一通道区;一第二金氧半导体结构,形成于该基板中,该第二金氧半导体体结构包括一第二漏极区、一第二通道区以及一第二源极区,依次沿一第二方向排列,该第二方向不同于该第一方向;以及一双极结结构,形成于该基板中,该双极结结构包括一射极区、一基极区以及一集极区,其中:该第一源极区与该第二漏极区在该基板中共享一第一共同半导体区,该漏极电极与该基极区在该基板中共享一第二共同半导体区,及该本体区与该集极区在该基板中共享一第三共同半导体区。2.一种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板;一高压金氧半导体(HV MOS)结构,形成于该基板中,该高压金氧半导体结构包括:一第一半导体区,具有一第一导电型与一第一掺杂程度,该第一半导体区为该高压金氧半导体结构的一漏极区;一第二半导体区,形成于该第一半导体区之上,该第二半导体区具有该第一导电型与一第二掺杂程度,该第二掺杂程度高于该第一掺杂程度,该第二半导体区为该高压金氧半导体结构的一漏极电极且电性耦接至该高压金氧半导体结构的该漏极区;一第三半导体区,具有一第二导电型,该第三半导体区包括该高压金氧半导体结构的一通道区;以及一第四半导体区,具有该第一导电型,该第四半导体区为该高压金氧半导体结构的一源极区,其中:该第一半导体区、该第三半导体区与该第四半导体区依次沿一第一方向排列;一低压金氧半导体(LV MOS)结构,形成于该基板中,该低压金氧半导体结构包括:一第五半导体区,具有该第二导电型,该第五半导体区为该低压金氧半导体的一通道区;及一第六半导体区,具有该第一导电型,该第六半导体区为该低压金氧半导体结构的一源极区,其中:该第四半导体区为该低压金氧半导体结构的一漏极区,且该第四半导体区、该第五半导体区与该第六半导体区依次沿一第二方向排列,该第二方向不同于该第一方向;以及一双极结结构,形成于该基板中,该双极结结构包括:一第七半导体区,形成于该第一半导体区之上且接触于该第二半导体区,该第七半导体区具有该第二导电型且为该双极结结构的一射极区;以及一第八半导体区,形成于该第三半导体区之下且具有该第二导电型,该第八半导体区为该双极结结构的一集极区;其中该第二半导体区为该双极结结构的一基极区,其中:该第八半导体区也为该高压金氧半导体结构的一本体区,及该第三半导体区与该第八半导体区为具有该第二导电型的一连续性阱中的多个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中该第二方向垂直于该第一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中该第七半导体区的掺杂程度高于该第三半导体区的掺杂程度。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电极区,形成于该第六半导体区中且电性耦接至该连续性阱,其中:该电极区具有该第二导电型,该电极区的掺杂程度高于该连续性阱的掺杂程度,及该电极区为该高压金氧半导体结构与该低压金氧半导体结构的一本体区且为该双极结结构的一集极区。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中:该高压金氧半导体结构还包括:一第一栅极介电膜,形成于该第三半导体区之上;一第一栅极电极,形成于该第一栅极介电膜之上,且该低压金氧半导体结构还包括;一第二栅极介电膜,形成于该第五半导体区之上;以及一第二栅极电极,形成于该第二栅极介电膜之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中:该第一栅极介电膜与该第二栅极介电膜为一连续性绝缘层的多个部分,该连续性绝缘层形成于该基板之上,且该第一栅极电极与该第二栅极电极为一连续性多晶硅层的多个部分,该连续性多晶硅层形成于该连续性绝缘层之上。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漏极接触,形成于该第一半导体区之上;以及一源极接触,形成于该第六半导体区之上。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中在该第四半导体区之上并没有接触窗形成。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中该第七半导体区接触于该第一半导体区,且该第二半导体区以平行于该半导体装置的表面的方向环绕于该第七半导体区。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中:该第一导电型为一N型导电型,且该第二导电型为一P型导电型。1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信良,蔡英杰,陈永初,吴锡垣,
申请(专利权)人:旺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