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沉降槽料浆固体含量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22804 阅读:4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降低沉降槽料浆固体含量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流程:将来自上一工段的高压溶出后的矿浆通过料浆进料井(2)进入沉降槽(1)进行液固分离,其溢流通过粗液溢流口(3)由粗液泵(4)送往下工序,其底流由沉降槽(1)下部的底流出料口(5)流出;部分粗液通过第二溢流口(6)、循环泵(8)及管道(7)进入料浆进料井(2),而后进入沉降槽(1),对沉降槽(1)中料浆进行稀释。本发明专利技术既能降低固含,改善赤泥的沉降性能和液固分离效果,又能保证出料粗液的性质不变,从而保证赤泥沉降工段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氧化铝生产过程中用于降低沉降槽料浆固体含量的方法
技术介绍
在氧化铝生产过程中,高压溶出后的矿浆(赤泥)需用沉降槽进行液固分离,赤泥沉降效果的好坏与进料料浆的固体含量有关,固体含量越低,料浆粘度越低,赤泥沉降效果越好。沉降槽进料料浆的固体含量受溶出后稀释矿浆浓度的制约,稀释浓度确定后,料浆的固体含量就随之确定。随着氧化铝工业的发展,提高溶出稀释浓度成了提高分解产出率、降低蒸发能耗的一个有力措施。但是,稀释浓度的提高,意味着赤泥一次洗液(稀释液)的浓度提高,稀释液的加入量减少,溶出料浆的固体含量也相应提高,这就使得沉降槽进料料浆的固体含量提高,粘度变大,赤泥的沉降性能变差,影响液固分离的效果。现有技术的沉降槽结构如图1所示,来自上一工段的高压溶出后的矿浆(赤泥)通过料浆进料井(2)进入沉降槽(1)进行液固分离,其溢流通过粗液溢流口(3)由粗液泵(4)送往下工序,其底流由沉降槽(1)下部的底流出料口(5)流出。由于高压溶出后矿浆(赤泥)的浓度高,其沉降性能差,液固分离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沉降槽料浆固体含量的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进入沉降槽料浆固体含量高、沉降性能差、液固分离效果差的不足。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了以下措施:在沉降槽的溢流口旁增加一个溢流口,该溢流口通过管道与新增加的循环泵连接,该循环泵连接管道进入料浆进料井中,这样就使部份溢流(粗液)通过该溢流口引出进入循环泵,由循环泵将该部分粗液送回到沉降槽的料浆进料井中,这部分粗液对沉降槽内的料浆进行稀释,从而使进料料浆的固体含量降低,改善了沉降效果。循环泵的流量根据所需要的进出料固含差,经计算需要加入的液体量来确定,例如料浆的进料固体含量为90g/l,需要将其降低到60g/l,若经计算需要加入的粗液量为60m3/h,则循环泵的流量就可定为60m3/h。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对于赤泥沉降性能较差,要求沉降槽内固体含量较低,而在-->沉降的上游工段(溶出稀释工段)料浆的固体含量已不可调整的情况下,增加一台循环泵及相应的管道,利用部分粗液进行循环,既能将沉降槽内料浆的固体含量降低到需要值,又能保证出料粗液的性质不发生改变,从而改善赤泥的沉降性能和液固分离效果,保证赤泥沉降工段生产的正常运行。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沉降槽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沉降槽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现有技术的沉降槽1上增加一个溢流口即第二溢流口6,在第二溢流口6上连接循环管7,将循环管7与循环泵8连接,循环泵8出口与管道9连接,管道9接入料浆进料井2。循环泵8采用变频调速,以便根据进料料浆固体含量的变化适时调整粗液的加入量。工作时,来自上一工段的高压溶出后的矿浆(赤泥)通过料浆进料井2进入沉降槽1进行液固分离,其溢流通过粗液溢流口3由粗液泵4送往下工序,其底流由沉降槽1下部的底流出料口5流出;同时有部分粗液通过第二溢流口6、循环泵8及管道7进入料浆进料井2,而后进入沉降槽1,即该部分粗液参与循环,对沉降槽1中料浆进行稀释,从而降低沉降槽1中料浆的固体含量,这样既能改善沉降效果,所增加的粗液循环流程也不影响正常流程的运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降低沉降槽料浆固体含量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流程:将来自上一工段的高压溶出后的矿浆通过料浆进料井(2)进入沉降槽(1)进行液固分离,其溢流通过粗液溢流口(3)由粗液泵(4)送往下工序,其底流由沉降槽(1)下部的底流出料口(5)流出;其特征在于:部分粗液通过第二溢流口(6)、循环泵(8)及管道(7)进入料浆进料井(2),而后进入沉降槽(1),对沉降槽(1)中料浆进行稀释。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降低沉降槽料浆固体含量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流程:将来自上一工段的高压溶出后的矿浆通过料浆进料井(2)进入沉降槽(1)进行液固分离,其溢流通过粗液溢流口(3)由粗液泵(4)送往下工序,其底流由沉降槽(1)下部的底流出料口(5)流出;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先庆金刚周正明杨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2[中国|贵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