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体用胎架内管的移动胎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26007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0 0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船体用胎架内管的移动胎架,所述移动胎架包括第一支架、支撑杆、第二支架、滚轮、气动扳手及气动扳手调整支架;支撑杆设置于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滚轮设置于支撑杆的一端上,气动扳手调整支架可移动地设置于支撑杆上,气动扳手设置于气动扳手调整支架上;第一支架用于承载船体用胎架内管,第二支架用于通过支撑杆支撑第一支架,气动扳手用于松开或拧紧船体用胎架内管的螺丝,气动扳手调整支架用于带动气动扳手进行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变了船体用胎架内管的搬运及维修方式,从而提高了搬运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且通过气动扳手有效地替代了手工拧螺丝的方式,从而提高了维修效率,减少浪费,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船体用胎架内管的移动胎架
技术介绍
在一艘船中,使用的船体用胎架内管的数量非常巨大,且一直以来船体用胎架内管的修理、装焊、油漆及上油等工作全部由人工完成。但对船体用胎架内管进行操作时存在以下问题:1、船体用胎架内管分检后进行矫正、换头、油漆及装托盘时基本上要搬运三到四次,因此重复劳动,搬运效率低;2、船体用胎架内管的头子(带有螺丝的部分)不管装新头还是旧头检修都需要拧开,待上好油后再拧进去,完全手工完成,因此维修效率低;3、生锈的船体用胎架内管的头子手工拧不开就直接报废,导致浪费严重;4、船体用胎架内管的搬运及拧开头子的工作完全人工完成,属于重体力劳动,因此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船体用胎架内管的搬运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且拧开船体用胎架内管的头子时的维修效率低,浪费严重的缺陷,提供一种船体用胎架内管的移动胎架。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船体用胎架内管的移动胎架,其特点在于,所述移动胎架包括第一支架、支撑杆、第二支架、滚轮、气动扳手及气动扳手调整支架;所述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所述滚轮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上,所述气动扳手调整支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上,
所述气动扳手设置于所述气动扳手调整支架上;所述第一支架用于承载船体用胎架内管,所述第二支架用于通过所述支撑杆支撑所述第一支架,所述气动扳手用于松开或拧紧所述船体用胎架内管的螺丝,所述气动扳手调整支架用于带动所述气动扳手进行移动。在本方案中,所述气动扳手可通过调整所述气动扳手调整支架进行上下移动,或以所述气动扳手调整支架为支点绕着所述支撑杆进行360度旋转。较佳地,所述第一支架及所述第二支架均为矩形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架的长度,且所述第一支架的宽度与所述第二支架的宽度相等。较佳地,所述移动胎架还包括若干个第一支撑条,部分第一支撑条沿着所述第一支架的宽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其余第一支撑条沿着所述第一支架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在本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撑条的设置可提高所述第一支架的结构稳定性,且提高了承载可靠性。较佳地,所述移动胎架还包括第二支撑条,所述第二支撑条沿着所述第二支架的宽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较佳地,所述支撑杆包括1个气动扳手支撑杆及4个支架支撑杆,所述气动扳手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条及一个第一支撑条之间,所述气动扳手调整支架设置于所述气动扳手支撑杆上,每一个支架支撑杆对应的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的一个边角及所述第一支架之间,且每一个支架支撑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支架外。在本方案中,所述第二支撑条的设置不仅可提高所述第二支架的结构稳定性,还可支撑所述气动扳手支撑杆。较佳地,所述滚轮的数量4个,每一个滚轮对应的设置于一个支架支撑杆的一端上。较佳地,所述移动胎架还包括万向支架,所述气动扳手通过所述万向支架设置于所述气动扳手调整支架上。在本方案中,所述气动扳手通过所述万向支架进行360度自身旋转。较佳地,所述移动胎架还包括气动扳手套筒,所述气动扳手套筒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气动扳手上,所述气动扳手套筒用于将所述气动扳手对准至所述船体用胎架内管的螺丝上。在本方案中,所述气动扳手套筒可根据不同的所述船体用胎架内管的螺丝进行调整及更换。较佳地,所述移动胎架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限位件用于将所述船体用胎架内管限定于所述第一支架内。在本方案中,通过所述限位件可在所述移动胎架的移动过程中防止所述船体用胎架内管的脱落。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技术各较佳实例。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改变了船体用胎架内管的搬运及维修方式,从而提高了搬运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且通过气动扳手有效地替代了手工拧螺丝的方式,从而提高了维修效率,减少浪费,节约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船体用胎架内管的移动胎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第一支架 1第一支撑条 2第二支架 3第二支撑条 4支架支撑杆 5气动扳手支撑杆 6限位件 7滚轮 8气动扳手调整支架 9气动扳手 10万向支架 11气动扳手套筒 1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船体用胎架内管的移动胎架包括第一支架1、4个第一支撑条2、第二支架3、第二支撑条4、支撑杆、4个限位件7、4个滚轮8、气动扳手调整支架9、气动扳手10、万向支架11及气动扳手套筒12,其中,所述支撑杆包括4个支架支撑杆5及1个气动扳手支撑杆6。其中,第一支架1及第二支架3均为矩形框体结构的支架,第一支架1的长度大于第二支架3的长度,且第一支架1的宽度与第二支架3的宽度相等,每一个支架支撑杆5对应的设置于第二支架3的一个边角处及第一支架1之间,且分别垂直于第一支架1及第二支架3,每一个支架支撑杆5的一端延伸至第二支架3外,且每一个支架支撑杆5的一端分别设置一个滚轮8,第一支架1用于承载船体用胎架内管,第二支架3用于通过支架支撑杆支撑第一支架1,滚轮8用于移动所述移动胎架。在4个第一支撑条2中,3个第一支撑条2的长度与第一支架1的宽度相对应,且其余1个第一支撑条2的长度与第一支架1的长度相对应,3个第一支撑条2沿着第一支架1的宽度方向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架1上,且3个第一支撑条2之间的间距约为第一支架1的长度的1/4,其余1个第一支撑条2沿着第一支架1的长度方向设置于第一支架1上,且设置于第一支架1的短侧边的中间位置处,4个第一支撑条2的设置可提高第一支架1的结构稳定性,且提高了承载可靠性。第二支撑条4沿着第二支架3的宽度方向设置于第二支架3上,且设置于第二支架3的长侧边的中间位置处,气动扳手支撑杆6设置于第二支撑条4与沿着第一支架1的宽度方向设置的一个第一支撑条2之间,且分别垂直于第二支撑条4及一个第一支撑条2,第二支撑条4的设置不仅可提高第二支架3的结构稳定性,还可支撑气动扳手支撑杆6。4个限位件7均为限位条,其中2个限位件7分别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一支架1的一个短侧边上,其余2个限位件7分别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一支架1的另一个短侧边上,且每一个限位件7的一端均突出于第一支架1的短侧边,从而在所述移动胎架的移动过程中将所述船体用胎架内管限定于第一支架1内。气动扳手调整支架9可移动地设置于气动扳手支撑杆6上,气动扳手10通过万向支架11设置于气动扳手调整支架9上,气动扳手套筒12可拆卸地设置于气动扳手10,气动扳手调整支架9用于带动气动扳手10进行移动,具体的,气动扳手10可通过调整气动扳手调整支架9进行上下移动,或以气动扳手调整支架9为支点绕着气动扳手支撑杆6进行360度旋转,万向支架11用于带动气动扳手10进行旋转,具体的,气动扳手10通过万向支架11进行360度自身旋转,气动扳手10用于松开或拧紧所述船体用胎架内管的螺丝,气动扳手套筒12用于将气动扳手10对准至所述船体用胎架内管的螺丝上,气动扳手套筒12可根据不同的所述船体用胎架内管的螺丝进行调整及更换。在使用所述移动胎架时,先将所述船体用胎架内管平整装载至第一支架1上,所述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船体用胎架内管的移动胎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船体用胎架内管的移动胎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胎架包括第一支架、支撑杆、第二支架、滚轮、气动扳手及气动扳手调整支架;所述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所述滚轮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上,所述气动扳手调整支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上,所述气动扳手设置于所述气动扳手调整支架上;所述第一支架用于承载船体用胎架内管,所述第二支架用于通过所述支撑杆支撑所述第一支架,所述气动扳手用于松开或拧紧所述船体用胎架内管的螺丝,所述气动扳手调整支架用于带动所述气动扳手进行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体用胎架内管的移动胎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胎架包括第一支架、支撑杆、第二支架、滚轮、气动扳手及气动扳手调整支架;所述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所述滚轮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上,所述气动扳手调整支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上,所述气动扳手设置于所述气动扳手调整支架上;所述第一支架用于承载船体用胎架内管,所述第二支架用于通过所述支撑杆支撑所述第一支架,所述气动扳手用于松开或拧紧所述船体用胎架内管的螺丝,所述气动扳手调整支架用于带动所述气动扳手进行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胎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及所述第二支架均为矩形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架的长度,且所述第一支架的宽度与所述第二支架的宽度相等。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胎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胎架还包括若干个第一支撑条,部分第一支撑条沿着所述第一支架的宽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其余第一支撑条沿着所述第一支架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胎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胎架还包括第二支撑条,所述第二支撑条沿着所述第二支架的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成姚晨辉张滨刘坤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