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组件和柜式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25222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0 0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组件和柜式空调器。其中,换热组件包括:壳体和安装在壳体上的换热器,壳体上开设有进风口,进风口处设有进风格栅,进风格栅包括多个横向筋;换热器正对进风口设置,换热器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换热管,每个横向筋分别与一换热管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换热组件,通过将进风格栅上的每个横向筋与换热器上的换热管对应设置,可以有效降低换热管对气流的阻力作用,从而有效提升进风风量,便于更多的外部空气与换热器上的翅片进行有效换热,提升了换热效率,从而提升了整体空调器的送风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
,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组件和包括该换热组件的柜式空调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柜式空调器,通常在风道后盖的进风口处安装有进风格栅,然而进风格栅的设计结构不合理,会对进风风量及空调器的换热效率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影响整体空调器的送风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组件。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换热组件的柜式空调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处设有进风格栅,所述进风格栅包括多个横向筋;和换热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并正对所述进风口设置,所述换热器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换热管,每个所述横向筋分别与一所述换热管对应设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组件,通过将进风格栅上的每个横向筋与换热器上的换热管对应设置,可以有效降低换热管对气流的阻力作用,从而有效提升进风风量,便于更多的外部空气与换热器上的翅片进行有效换热,提升了换热效率,从而提升了整体空调器的送风效果。另外,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组件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每个所述横向筋的横向中心线和与其对应的所述换热管的横向中心线之间的高度差h为:-3mm≤h≤3mm。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每个所述横向筋的横向中心线和与其对应的所述换热管的横向中心线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以使每个所述横向筋分别与一所述换热管正对设置。设置每个横向筋的横向中心线和与其对应的换热管的横向中心线之间的高度差在±3mm范围内,优选地,设置每个横向筋的横向中心线和与其对应的换热管的横向中心线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以使每个横向筋分别与一换热管正对设置,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换热管对气流的阻力作用,有效提升进风风量,便于更多的外部空气与换热器上的翅片进行有效换热,从而提升换热效率。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每个所述横向筋的宽度不大于所述换热管的外径。设置横向筋的宽度不大于换热管的外径,以避免横向筋的宽度过大而对风的阻力作用过大,进而影响进风风量的情况发生;优选地,在保证横向筋的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减小横向筋的宽度,以有效降低横向筋对风的阻力作用,从而便于更多的外部空气顺利经进风格栅进入壳体内进行换热。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由所述换热器的迎风侧到所述换热器的背风侧,多个所述换热管分为至少一列,每个所述横向筋分别与靠近所述迎风侧的一列所述换热管中的一所述换热管对应设置。设置每个横向筋分别与靠近迎风侧的一列换热管中的一换热管对应设置,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最外列换热管对风的阻力作用,从而使外部空气能够顺利吹过最外列换热管、并与靠近内侧的换热管或翅片进行进一步换热,从而在提升进风风量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换热效率。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由所述换热管的迎风侧到所述换热管的背风侧,多个所述换热管分为多列,相邻两列所述换热管中的多个所述换热管依次错开布置。设置相邻两列换热管中的多个换热管依次错开布置,以使得多列换热管在换热器上的分布更均匀,从而提升换热管与换热器上翅片的换热效果,进而提升外部空气吹过换热器时,与整个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并使得经换热器换热后
的空气温度更均匀,从而进一步提升了送风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横向筋之间的距离h1与靠近所述迎风侧的一列所述换热管中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管之间的距离h2之间的关系为:-2mm≤h1-h2≤2mm。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横向筋之间的距离h1与靠近所述迎风侧的一列所述换热管中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管之间的距离h2相等。设置相邻两个横向筋之间的距离h1与靠近迎风侧的一列换热管中相邻两个换热管之间的距离h2的差值在±2mm范围内,优选地,设置h1与h2相等,以使得将进风格栅安装在进风口处时,进风格栅上的多个横向筋能够与换热器上最外列的换热管保持基本平齐或正好平齐状态,从而进一步减小换热管对风的阻力作用,提升进风风量,并进一步提升多个横向筋及多个换热管在上下方向上布置的均匀性,提升进风的均匀性,进而提升换热的均匀性。需要说明的是,在保证进风格栅的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减少进风格栅上横向筋的数量,举例而言,可以设置相邻两个横向筋之间的距离h1为靠近迎风侧的一列换热管中相邻两个换热管之间距离h2的整数倍(如2倍、3倍或者更多倍),同样能够实现本技术的目的。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换热组件,还包括:上端板;和接水盘,所述上端板和所述接水盘均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上端板和所述接水盘之间。在换热器的上方安装上端板,并在换热器的下方安装接水盘,上端板和接水盘能够起到挡风作用,有效防止风从换热器的上部或下部未经换热而进入壳体内,从而有效提升了送风的均匀性。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柜式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组件,并具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组件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
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所述换热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示换热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所示换热组件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所示换热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B部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其中,图1至图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0壳体,101进风格栅,102横向筋,20换热器,201换热管,30上端板,40接水盘。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下面参照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换热组件和柜式空调器。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组件,包括:壳体10和安装在壳体10上的换热器20。其中,壳体10上开设有进风口,进风口处设有进风格栅101,进风格栅101包括多个横向筋102;换热器20正对进风口设置,换热器20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换热管201,每个横向筋102分别与一换热管201对应设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组件,通过将进风格栅101上的每个横向筋102与换热器20上的换热管201对应设置,可以有效降低换热管201对气流的阻力作用,从而有效提升进风风量,便于更多的外部空气与换热器20上的翅片进行有效换热,提升了换热效率,从而提升了整体空调器的送风效果。优选地,换热管201为铜管。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每个横向筋102的横向中心线和与其对应的换热管201的横向中心线之间的高度差h为:-3mm≤h≤3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换热组件和柜式空调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处安装有进风格栅,所述进风格栅包括多个横向筋;和换热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并正对所述进风口设置,所述换热器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换热管,每个所述横向筋分别与一所述换热管对应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处安装有进风格栅,所述进风格栅包括多个横向筋;和换热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并正对所述进风口设置,所述换热器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换热管,每个所述横向筋分别与一所述换热管对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横向筋的横向中心线和与其对应的所述换热管的横向中心线之间的高度差h为:-3mm≤h≤3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横向筋的横向中心线和与其对应的所述换热管的横向中心线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以使每个所述横向筋分别与一所述换热管正对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横向筋的宽度不大于所述换热管的外径。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由所述换热器的迎风侧到所述换热器的背风侧,多个所述换热管分为至少一列,每个所述横向筋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长林陈良锐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