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前支架的技术方案,该方案包括前支架本体,所述前支架本体包括发动机连接板和橡胶支撑连接板,所述发动机连接板和橡胶支撑连接板形成T型结构,所述发动机连接板和橡胶支撑连接板之间设置两个加强筋Ⅰ,所述加强筋设置在发动机连接板的两侧,所述加强筋之间设置有加强筋Ⅱ。使用本方案,在延长固定在整车橡胶减震块上的连接板时,通过在加强筋Ⅰ之间设置加强筋Ⅱ,降低支架所受到的最大应力,增加支架的支撑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附件,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前支架。
技术介绍
随着发动机和变速器质量不断增加,发动机扭矩和功率不断增大;另外,由于现有汽车车型布置的需要,使得发动机与车架间距变大,专利号为CN202123925U技术专利所涉及的发动机前支架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必须延长固定在整车橡胶减震块上的连接板。延长固定在整车橡胶减震块上的连接板后,若再用专利号为CN202123925U技术专利所涉及的发动机前支架,势必会增大零件所受到的最大应力,连接板支撑强度会大大减少,降低了连接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间距变大后所受最大应力不增加、支撑强度好的发动机前支架。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本技术的发动机前支架,包括前支架本体,所述前支架本体包括发动机连接板和橡胶支撑连接板,所述发动机连接板和橡胶支撑连接板形成T型结构,所述发动机连接板和橡胶支撑连接板之间设置两个加强筋Ⅰ,所述加强筋设置在发动机连接板的两侧,所述加强筋Ⅰ之间设置有加强筋Ⅱ。通过在加强筋Ⅰ之间设置加强筋Ⅱ,来降低支架所受到的最大应力,以便增加支架的支撑强度。本技术的发动机前支架,其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加强筋Ⅰ为三角形,该加强筋Ⅰ的一条边与橡胶支撑连接板平行。由于发动机连接板和橡胶支撑连接板形成T型结构,加强筋Ⅰ连接发动机连接板和橡胶支撑连接板,其一条边与橡胶支撑连接板平行,即使得加强筋Ⅰ呈直角三角形。本技术的发动机前支架,其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加强筋Ⅱ与橡胶支撑连接板平行。将加强筋Ⅱ设置成与橡胶支撑连接板平行的结构,形成“工”字结构,同时使加强筋Ⅱ分别与发动机连接板和加强筋Ⅰ连接,能够降低车架所受到在最大应力,同时能够对发动机连接板和加强筋Ⅰ都提供强度支撑。本技术的发动机前支架,其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加强筋Ⅱ远离发动机连接板的侧壁为斜面,该斜面的倾斜角度与加强筋Ⅰ倾斜边的倾斜角度相同。本技术的发动机前支架,其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加强筋Ⅱ位于发动机连接板1/3-1/3高度处。将加强筋Ⅱ设在发动机连接板1/3-1/3高度处,整体强度好。本技术的发动机前支架,其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加强筋Ⅱ位于发动机连接板1/2高度处。将加强筋Ⅱ设置在发动机连接板1/2高度处,支撑强度最优。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由于在该方案中,在加强筋Ⅰ之间设置加强筋Ⅱ,降低了支架所受到的最大应力,增加了支架的支撑强度。将加强筋Ⅱ设置成与橡胶支撑连接板平行的结构,形成“工”字结构,同时使加强筋Ⅱ分别与发动机连接板和加强筋Ⅰ连接,能够降低车架所受到在最大应力,同时能够对发动机连接板和加强筋Ⅰ都提供强度支撑。由此可见,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中,1-加强筋Ⅰ;2-发动机连接板;3-橡胶支撑连接板;4-加强筋Ⅱ。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技术的发动机前支架,包括前支架本体,所述前支架本体包括发动机连接板和橡胶支撑连接板,所述发动机连接板和橡胶支撑连接板形成T型结构,所述发动机连接板和橡胶支撑连接板之间设置两个加强筋Ⅰ,所述加强筋设置在发动机连接板的两侧,所述加强筋Ⅰ之间设置有加强筋Ⅱ。通过在加强筋Ⅰ之间设置加强筋Ⅱ,来降低支架所受到的最大应力,以便增加支架的支撑强度。所述加强筋Ⅰ为三角形,该加强筋Ⅰ的一条边与橡胶支撑连接板平行。由于发动机连接板和橡胶支撑连接板形成T型结构,加强筋Ⅰ连接发动机连接板和橡胶支撑连接板,其一条边与橡胶支撑连接板平行,即使得加强筋Ⅰ呈直角三角形。所述加强筋Ⅱ与橡胶支撑连接板平行。将加强筋Ⅱ设置成与橡胶支撑连接板平行的结构,形成“工”字结构,同时使加强筋Ⅱ分别与发动机连接板和加强筋Ⅰ连接,能够降低车架所受到在最大应力,同时能够对发动机连接板和加强筋Ⅰ都提供强度支撑。所述加强筋Ⅱ远离发动机连接板的侧壁为斜面,该斜面的倾斜角度与加强筋Ⅰ倾斜边的倾斜角度相同。所述加强筋Ⅱ位于发动机连接板1/3-1/3高度处。优选的,所述加强筋Ⅱ位于发动机连接板1/2高度处。将加强筋Ⅱ设置在发动机连接板1/2高度处,支撑强度最优。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由于在该方案中,在加强筋Ⅰ之间设置加强筋Ⅱ,降低了支架所受到的最大应力,增加了支架的支撑强度。将加强筋Ⅱ设置成与橡胶支撑连接板平行的结构,形成“工”字结构,同时使加强筋Ⅱ分别与发动机连接板和加强筋Ⅰ连接,能够降低车架所受到在最大应力,同时能够对发动机连接板和加强筋Ⅰ都提供强度支撑。由此可见,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本技术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前支架,包括前支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本体包括发动机连接板和橡胶支撑连接板,所述发动机连接板和橡胶支撑连接板形成T型结构,所述发动机连接板和橡胶支撑连接板之间设置两个加强筋Ⅰ,所述加强筋设置在发动机连接板的两侧,所述加强筋之间设置有加强筋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前支架,包括前支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本体包括发动机连接板和橡胶支撑连接板,所述发动机连接板和橡胶支撑连接板形成T型结构,所述发动机连接板和橡胶支撑连接板之间设置两个加强筋Ⅰ,所述加强筋设置在发动机连接板的两侧,所述加强筋之间设置有加强筋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Ⅰ为三角形,该加强筋Ⅰ的一条边与橡胶支撑连接板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惠蛟,丁彬,孙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