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备用电源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包括壳体和上盖,所述壳体的上方设有上盖,且上盖的底部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三个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的内壁上均设有蓄电容器,所述蓄电容器的顶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盖板,且盖板和蓄电容器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所述蓄电容器的内部设有位置传感器,所述蓄电容器的一侧内壁上设有第二正极连接片,所述第二正极连接片的顶部设有第一正极连接片,且第一正极连接片位于壳体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经济实用,且多个蓄电容器可以独立进行工作,使得备用电源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在其中一个蓄电容器损坏时,仍然可以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阀控式铅酸蓄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备用电源阀控式铅酸蓄电池。
技术介绍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是指带有(单向,安全)阀的密封蓄电池,在电池内气压超出预定值时允许气体逸出到电池外部,而不允许电池外部的气体等物进入电池内部。这种电池或电池组在正常情况下是不能向电池内部添加电解质的。目前,市场上的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板栅合金主要分为两种,其不同点为:一种是正板栅采用铅锑合金,负板栅采用铅钙合金制作;另一种是正板栅与负板栅均采用铅钙合金制作。现有的铅酸蓄电池大部分都是只有一个蓄电槽,当蓄电槽不能正常工作时,该铅酸蓄电池不能工作,使得铅酸蓄电池的工作效率低,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备用电源阀控式铅酸蓄电池。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备用电源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包括壳体和上盖,所述壳体的上方设有上盖,且上盖的底部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三个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的内壁上均设有蓄电容器,所述蓄电容器的顶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盖板,且盖板和蓄电容器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所述蓄电容器的内部设有位置传感器,所述蓄电容器的一侧内壁上设有第二正极连接片,所述第二正极连接片的顶部设有第一正极连接片,且第一正极连接片位于壳体的上方,所述第一正极连接片的一侧设有正极连接柱,且正极连接柱的顶部延伸至上盖的上方,所述蓄电容器的另一侧设有第二负极连接片,所述第二负极连接片的顶部设有第一负极连接片,且第一负极连接片位于壳体的上方,所述第一负极连接片的一侧设有负极接线柱,且负极接线柱的顶部延伸至上盖的上方,所述壳体的上方设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的底部设有酸液输出管,所述酸液输出管上设有第一电控阀门,且酸液输出管的底端延伸至蓄电容器内,所述输液管的顶部设有酸液输入管,所述酸液输入管的顶端设有安全阀门,且安全阀门位于上盖的上方。优选的,所述第一正极连接片、第一负极连接片和输液管均位于第二凹槽内,且第二正极连接片上设有第二电控阀门。优选的,所述上盖的顶部设有固定螺杆和指示灯,且上盖通过固定螺杆固定在壳体的顶部。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控阀门、第二电控阀门、指示灯和位置传感器均与控制器连接。本技术中,壳体内设有三个蓄电容器,使得备用电源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在其中一个蓄电容器毁坏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正常工作,极大的增加了备用电源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使用时间,且极大的降低了备用电源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使用成本,通过第一正极连接片、第二正极连接片、第一负极连接片和第二负极连接片,使得三个蓄电容器之间可以独立进行工作,通过输液管、酸液输出管和第一电控阀门,可以分别向三个蓄电容器中加入酸液,通过酸液输入管顶部的安全阀门,防止酸液从酸液输入管中流出,避免了酸液对备用电源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其它部件进行损坏,本技术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经济实用,且多个蓄电容器可以独立进行工作,使得备用电源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在其中一个蓄电容器损坏时,仍然可以正常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备用电源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盖、2酸液输入管、3正极接线柱、4第一正极连接片、5蓄电容器、6壳体、7负极接线柱、8第一负极连接片、9第二负极连接片、10输液管、11酸液输出管、12第二正极连接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一种备用电源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包括壳体6和上盖1,壳体6的上方设有上盖1,且上盖1的底部设有第二凹槽,壳体6的顶部设有三个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的内壁上均设有蓄电容器5,蓄电容器5的顶部设有开口,开口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盖板,且盖板和蓄电容器5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蓄电容器5的内部设有位置传感器,蓄电容器5的一侧内壁上设有第二正极连接片12,第二正极连接片12的顶部设有第一正极连接片4,且第一正极连接片4位于壳体6的上方,第一正极连接片4的一侧设有正极连接柱3,且正极连接柱3的顶部延伸至上盖1的上方,蓄电容器5的另一侧设有第二负极连接片9,第二负极连接片9的顶部设有第一负极连接片8,且第一负极连接片8位于壳体6的上方,第一负极连接片8的一侧设有负极接线柱7,且负极接线柱7的顶部延伸至上盖1的上方,壳体6的上方设有输液管10,输液管10的底部设有酸液输出管11,酸液输出管11上设有第一电控阀门,且酸液输出管11的底端延伸至蓄电容器5内,输液管10的顶部设有酸液输入管2,酸液输入管2的顶端设有安全阀门,且安全阀门位于上盖1的上方,本技术中,壳体6内设有三个蓄电容器5,使得备用电源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在其中一个蓄电容器5毁坏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正常工作,极大的增加了备用电源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使用时间,且极大的降低了备用电源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使用成本,通过第一正极连接片4、第二正极连接片12、第一负极连接片8和第二负极连接片9,使得三个蓄电容器5之间可以独立进行工作,通过输液管10、酸液输出管11和第一电控阀门,可以分别向三个蓄电容器5中加入酸液,通过酸液输入管2顶部的安全阀门,防止酸液从酸液输入管2中流出,避免了酸液对备用电源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其它部件进行损坏,本技术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经济实用,且多个蓄电容器5可以独立进行工作,使得备用电源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在其中一个蓄电容器5损坏时,仍然可以正常工作。本技术中,第一正极连接片4、第一负极连接片8和输液管10均位于第二凹槽内,且第二正极连接片12上设有第二电控阀门,上盖1的顶部设有固定螺杆和指示灯,且上盖1通过固定螺杆固定在壳体6的顶部,第一电控阀门、第二电控阀门、指示灯和位置传感器均与控制器连接,本技术中,壳体6内设有三个蓄电容器5,使得备用电源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在其中一个蓄电容器5毁坏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正常工作,极大的增加了备用电源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使用时间,且极大的降低了备用电源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使用成本,通过第一正极连接片4、第二正极连接片12、第一负极连接片8和第二负极连接片9,使得三个蓄电容器5之间可以独立进行工作,通过输液管10、酸液输出管11和第一电控阀门,可以分别向三个蓄电容器5中加入酸液,通过酸液输入管2顶部的安全阀门,防止酸液从酸液输入管2中流出,避免了酸液对备用电源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其它部件进行损坏,本技术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经济实用,且多个蓄电容器5可以独立进行工作,使得备用电源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在其中一个蓄电容器5损坏时,仍然可以正常工作。工作原理:备用电源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在进行放电的时候,控制器控制第二正极连接片12上的第二电控阀门,使得三个蓄电容器5依次进行放电,当三个蓄电池容器5中的一个或者两个被损坏时,且备用电源阀控式铅酸蓄电池仍然可以进行正常工作,便于人们应急使用,当蓄电容器5中的酸液低于位置传感器所设定的值,位置传感器通过控制器来打开位置传感器所对应的酸液输出管11上的第一电控阀门,且位置传感器通过控制器来控制指示灯进行闪烁,提示人们需要进行添加酸液,酸液通过酸液输入管2通入输液管10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备用电源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包括壳体(6)和上盖(1),所述壳体(6)的上方设有上盖(1),且上盖(1)的底部设有第二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6)的顶部设有三个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的内壁上均设有蓄电容器(5),所述蓄电容器(5)的顶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盖板,且盖板和蓄电容器(5)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所述蓄电容器(5)的内部设有位置传感器,所述蓄电容器(5)的一侧内壁上设有第二正极连接片(12),所述第二正极连接片(12)的顶部设有第一正极连接片(4),且第一正极连接片(4)位于壳体(6)的上方,所述第一正极连接片(4)的一侧设有正极连接柱(3),且正极连接柱(3)的顶部延伸至上盖(1)的上方,所述蓄电容器(5)的另一侧设有第二负极连接片(9),所述第二负极连接片(9)的顶部设有第一负极连接片(8),且第一负极连接片(8)位于壳体(6)的上方,所述第一负极连接片(8)的一侧设有负极接线柱(7),且负极接线柱(7)的顶部延伸至上盖(1)的上方,所述壳体(6)的上方设有输液管(10),所述输液管(10)的底部设有酸液输出管(11),所述酸液输出管(11)上设有第一电控阀门,且酸液输出管(11)的底端延伸至蓄电容器(5)内,所述输液管(10)的顶部设有酸液输入管(2),所述酸液输入管(2)的顶端设有安全阀门,且安全阀门位于上盖(1)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备用电源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包括壳体(6)和上盖(1),所述壳体(6)的上方设有上盖(1),且上盖(1)的底部设有第二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6)的顶部设有三个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的内壁上均设有蓄电容器(5),所述蓄电容器(5)的顶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盖板,且盖板和蓄电容器(5)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所述蓄电容器(5)的内部设有位置传感器,所述蓄电容器(5)的一侧内壁上设有第二正极连接片(12),所述第二正极连接片(12)的顶部设有第一正极连接片(4),且第一正极连接片(4)位于壳体(6)的上方,所述第一正极连接片(4)的一侧设有正极连接柱(3),且正极连接柱(3)的顶部延伸至上盖(1)的上方,所述蓄电容器(5)的另一侧设有第二负极连接片(9),所述第二负极连接片(9)的顶部设有第一负极连接片(8),且第一负极连接片(8)位于壳体(6)的上方,所述第一负极连接片(8)的一侧设有负极接线柱(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万忠,刘为胜,赵兴强,
申请(专利权)人:天能集团河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