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快速充气弹翼的便携式导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17582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9 04:52
一种采用快速充气弹翼的便携式导弹,包括弹体以及设置在弹体中部左右两侧的一对对称设置充气弹翼,所述弹体内设置有与充气弹翼连接的充气装置,所述充气弹翼为柔性充气弹翼,在导弹发射前折叠存放于弹体中部左右两侧,导弹发射后通过充气装置充气展开。充气弹翼发射前折叠存放以及设置弹翼保护罩,减小发射前导弹的最大截面尺寸,降低对发射平台口径尺寸的要求,简化了发射流程,缩短了发射时间,控制了设计成本,方便携带和转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柔性充气弹翼,发射前折叠存放,便于快速发射;发射后快速展开,提供较大升阻比;在打击目标时爆炸丢弃,提高战场灵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便携式导弹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充气弹翼的便携式导弹。
技术介绍
导弹,作为一种精确打击武器,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传统导弹体积庞大、结构复杂、发射准备时间长、滞空时间较短、使用成本较高。另一方面,体积较小的制导炮弹大多采用无尾翼设计,机动性能欠缺,突防能力差,难以执行多样化的军事任务。因此,可快速发射进入作战区域、具有较强突防能力和较长滞空时间的小型化便携式导弹成为未来导弹领域的发展趋势。公开号为103808212A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能快速利用大炮连续发射低成本高射程小型导弹的炮发小导弹。导弹推进火药为需加氧燃料,炮发导弹为无尾翼导弹,炮发导弹的发射大炮固定式安装。其利用大炮发射小型导弹,使导弹在发射时能获得较大的初速度,从而使导弹在飞行加速过程中携带较少的燃料能再次获得较大的加速,打出炮膛后导弹部分顺导弹部分中心轴做高速旋转前进,进而能大大地加大这种小型导弹的射程。但是,这种炮发小导弹具有以下缺陷:它为无尾翼设计,滞空时间短,机动性能欠缺,突防能力差;炮发导弹的发射大炮采用固定式安装,灵活性差,难以应付较为复杂的战场环境,整个系统体积庞大,不适宜携带或转移;飞行过程中导弹绕中心轴高速旋转,产生较大的惯性矩,增加系统控制难度。因此设计一种能够提高机动能力,延长滞空时间,增加导弹射程,方便携带和转移的导弹是必需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采用快速充气弹翼的便携式导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采用快速充气弹翼的便携式导弹,包括弹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弹体中部左右两侧的一对对称设置充气弹翼,所述弹体内设置有与充气弹翼连接的充气装置,所述充气弹翼为柔性充气弹翼,在导弹发射前折叠存放于弹体中部左右两侧,导弹发射后通过充气装置充气展开。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充气弹翼采用大展弦比设计。具体地,充气弹翼采用展弦比为7~10的大展弦比矩形翼,充气后完全展开的充气弹翼的翼型为平凸翼型,翼型相对厚度10%~11%。充气弹翼由PVC材料制成,整个充气弹翼分隔为10~16个相通的气室。充气弹翼的内部设置有隔板和柔性拉条用于分散内部压力产生的载荷,从而可以保持一定的翼型。进一步地,本技术还包括弹翼保护罩,弹翼保护罩通过保护罩锁止螺栓安装在弹体上,保护罩锁止螺栓启动后能够实现丢弃弹翼保护罩,所述充气弹翼采用“Z”形折叠方式折叠存放于弹体与弹翼保护罩之间的空腔。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弹体的尾部设置有尾舵,尾舵的发动机设置于弹体的尾部。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尾舵的尾翼为十字形尾翼。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充气装置包括高压气瓶,弹体内部安装有高压气瓶,高压气瓶的主气路通过三通接头分为两条支气路分别连接到左右两侧的充气弹翼的弹翼充气接头上。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高压气瓶的主气路上安装有可远程遥控开关的气阀,通过气阀的开关可控制充气过程的开始和结束。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弹体中部两侧安装充气弹翼的位置处设置有弹翼安装基座,充气弹翼的翼根固定在安装在安装基座上,弹翼安装基座通过爆炸螺栓与弹体连接,爆炸螺栓能够实现打击目标时爆炸丢弃充气弹翼。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安装基座与弹体之间设置有弹簧装置,弹簧装置能够实现在爆炸螺栓启动后充气弹翼快速与弹体分离。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采用了柔性充气弹翼,发射前折叠存放,便于快速发射;发射后快速展开,提供较大升阻比;在打击目标时爆炸丢弃,提高战场灵活性。与炮发小导弹相比,本技术采用了十字形尾翼以及具有较大升阻比和较大展长的充气弹翼,提高了导弹的机动能力,延长了滞空时间;本技术采用可爆炸丢弃的弹翼连接结构,在打击时丢弃尺寸较大的充气弹翼,使用尾部十字形布局尾舵仍可精确控制导弹姿态,提高了打击过程的灵活性;本技术通过充气弹翼“Z”形折叠以及设置弹翼保护罩,减小发射前导弹的最大截面尺寸,降低对发射平台口径尺寸的要求,简化了发射流程,缩短了发射时间,控制了设计成本,方便携带和转移;本技术可快速发现和攻击各种隐蔽目标,完成情报侦察、精确打击和目标毁伤评估等作战任务,可作为单兵作战装备配发各军兵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充气弹翼折叠状态)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充气弹翼展开状态)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充气弹翼与弹体分离)图4为本技术的工作状态时序图。图5为充气弹翼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充气弹翼;2、弹翼保护罩;3、保护罩锁止螺栓;4、气路;5、尾舵;6、发动机;7、发动机进气道;8、弹翼安装基座;9、爆炸螺栓;10、弹体;11、弹翼充气接头;12、弹簧装置;13、高压气瓶;14、气阀;15、三通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用快速充气弹翼的便携式导弹,包括弹体10、充气弹翼1、尾舵5、发动机6、弹翼保护罩2、充气装置。本技术中的充气弹翼1为柔性充气弹翼,左右对称设置的一对充气弹翼1分别安装在弹体10中部位置的左右两侧,所述弹体10内设置有与充气弹翼1连接的充气装置,充气弹翼1在导弹发射前折叠存放于弹体中部位置的左右两侧,导弹发射后通过充气装置充气展开。参照图1,图2和图3,弹体10的尾部设置有尾舵5,尾舵5的发动机6设置于弹体10的尾部,发动机进气道7设置在靠近弹体尾部位置的弹体下侧。本技术中尾舵的尾翼为十字形尾翼。整个尾舵为上下对称且左右对称的对称结构,尾舵与弹体同轴线设置。充气弹翼采用大展弦比设计,具有较大升阻比,内部设置隔板和柔性拉条分散内部压力产生的载荷,从而可以保持一定的翼型。采用具有较大升阻比和较大展长的充气弹翼,可为导弹飞行提供较大升力,提高导弹机动能力;参照图5,为充气弹翼充气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充气弹翼1采用展弦比为7~10的大展弦比矩形翼,充气后完全展开的充气弹翼的翼型为平凸翼型,翼型相对厚度10%~11%。充气弹翼由PVC材料制成,整个充气弹翼分隔为10~16个相通的气室。充气弹翼的内部设置有隔板和柔性拉条用于分散内部压力产生的载荷,从而可以保持一定的翼型。参照图1为本技术充气弹翼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弹体10中部两侧安装充气弹翼1的位置处设置有弹翼安装基座8,充气弹翼1的翼根固定在安装在弹翼安装基座8上,充气弹翼1与弹翼安装基座8连接位置处作密封处理,保证整个充气弹翼是密封的。弹翼安装基座8通过爆炸螺栓9与弹体1连接,爆炸螺栓9能够实现打击目标时爆炸丢弃已充气展开的充气弹翼。折叠状态的充气弹翼外侧还设置有弹翼保护罩2。弹翼保护罩2通过保护罩锁止螺栓3安装在弹体10上,保护罩锁止螺栓3启动后能够实现丢弃弹翼保护罩2。本实施例中,充气弹翼1采用“Z”形折叠方式折叠存放于弹体10与弹翼保护罩2之间的空腔。通过充气弹翼“Z”形折叠以及设置弹翼保护罩,减小发射前导弹的最大截面尺寸,降低对发射平台口径尺寸的要求,可应用筒式发射,方便携带和转移。本技术的弹翼折叠方式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采用快速充气弹翼的便携式导弹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用快速充气弹翼的便携式导弹,包括弹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弹体中部左右两侧的一对对称设置充气弹翼,所述弹体内设置有与充气弹翼连接的充气装置,所述充气弹翼为柔性充气弹翼,在导弹发射前折叠存放于弹体中部左右两侧,导弹发射后通过充气装置充气展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快速充气弹翼的便携式导弹,包括弹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弹体中部左右两侧的一对对称设置充气弹翼,所述弹体内设置有与充气弹翼连接的充气装置,所述充气弹翼为柔性充气弹翼,在导弹发射前折叠存放于弹体中部左右两侧,导弹发射后通过充气装置充气展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快速充气弹翼的便携式导弹,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弹翼采用展弦比为7~10的大展弦比矩形翼,充气后完全展开的充气弹翼的翼型为平凸翼型,翼型相对厚度10%~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快速充气弹翼的便携式导弹,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弹翼由PVC材料制成,整个充气弹翼分隔为10~16个相通的气室;充气弹翼的内部设置有隔板和柔性拉条用于分散内部压力产生的载荷。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采用快速充气弹翼的便携式导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翼保护罩,弹翼保护罩通过保护罩锁止螺栓安装在弹体上,保护罩锁止螺栓启动后能够实现丢弃弹翼保护罩,所述充气弹翼采用“Z”形折叠方式折叠存放于弹体与弹翼保护罩之间的空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快速充气弹翼的便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敏刘轩岑杨晓骞刘龙斌江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