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式回流双区静电除尘器,属于除尘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置于外管内且同轴心设置,所述内管上端连通进气管,所述内管轴心设有电晕线,所述外管上端连通排气管,所述外管底部连接有集灰斗,所述内管是包括中间的内管绝缘层、内管外壁导体层和内管内壁导体层三层结构,所述内管内壁导体层与外管接地,所述电晕线与内外壁导体层接高压直流电源,所述内管内壁导体层与电晕线在内管中形成线管式电场,所述内管外壁导体层与外管间形成板式电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一种极性电源,实现双区除尘,增加了收尘面积,且内管外壁与外管间的电场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除尘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管式回流双区静电除尘器。
技术介绍
静电除尘器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高效除尘器。静电除尘器有线管式和线板式两种。在上述两类静电除尘器中以线板式静电除尘器为常见,为提高静电除尘器的净化效率的方法之一是增加电场数量,形成双区、或多区静电场;另一种方法是改善电场的均匀程度。在双区静电除尘器中,第一电场为线板式电场,第二电场为平行板电场,两电场沿流向布置。这种配置方式中,存在:(1)第一线板式电场均匀性不佳;(2)第二电场为获得高场强,要么需配置不同于第一电场的高压电源,要么减少异性间距带来电源管理的复杂性和金属消耗量增加不可协调的矛盾;(3)由于(2)的矛盾存在,第一电场和第二电场需配置两组高压电源;(4)沿流向布置两电场,占地面积大等几点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管式回流双区静电除尘器。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置于外管内且同轴心设置,所述内管上端连通进气管,所述内管轴心设有电晕线,所述外管上端连通排气管,所述外管底部连接有集灰斗,所述内管包括中间的内管绝缘层、内管外壁导体层和内管内壁导体层三层结构,所述内管内壁导体层与外管接地,所述电晕线与内外壁导体层接高压直流电源,所述内管内壁导体层与电晕线在内管中形成线管式电场,所述内管外壁导体层与外管间形成板式电场。进一步优选的结构,在气流流动线路上,所述内管在进口端与外管封闭,在出口端与外管连通。上述方案中,所述进气管、排气管的布置,使气流按这样的流向流动,即含尘气流从内管的上端进入,经过内管电场到达内管底部后,向上折返经过内管外壁导体层与外管间的电场,由外管上部的排气管排出。上述方案中,所述内管与处于其轴线上的电晕线构成第一电场,其电场形式是线管式电场;所述内管外壁与外管构成第二电场,其电场形式是板式电场。进一步地板间距根据气流速度和场强确定。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集灰斗与外管底部边缘连接。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集灰斗为上宽下窄的锥形结构。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内管下端位于低于集灰斗与外管的连接线以下,并伸入集灰斗中。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内管底部外边缘与集灰斗内壁的水平距离小于内管外壁与外管内壁之间的距离。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内管下端位于低于集灰斗与外管的连接线以下5-10cm处。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内管外壁导体层和内管内壁导体层底部与内管绝缘层底部设有间距,所述内管外壁导体层顶部与内管绝缘层顶部设有间距。上述方案中,所述内管下端设有沿圆周分布的绝缘支撑结构与外管相连,对内管进行支撑,保持其稳定,同时,也具有捕尘体的作用。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电晕线采用螺线管形,螺线管的直径是内管直径的1/3-1/2。螺线管内有防变形支撑。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内管绝缘层的材料为树脂、石英、陶瓷、聚四氟乙烯、玻璃、橡胶、工程塑料其中的一种。本技术工作原理:电晕线置于内管轴线、内管上端与进气管相通,内管外壁导体层和内管内壁导体层间绝缘,内管内壁导体层与外管为接地,内管外壁导体层与电晕线接高压直流电源的同极性。内管上部把内外管间气流分开,内下端与外管连通。气流从进气管进入内管电场,含尘气流中的粉尘带电并在静电力的作用下被净化,气流到达内管底部后折返,经过内管外壁导体层与外管间的电场,含尘气流再次被净化,被净化的气流从排出。内外管被净化的粉尘都落入集灰斗中。本技术第一电场用线管式和第二电场(环形)用板式电场,极大地提高两个电场的电场均匀性,重要的是利用了同心圆断面面积与半径平方成比例(S=πr2)的关系,在维持第一电场和第二电场风速不变的条件下,第二电场的异性间距可以大幅减小,这样可以提高第二电场的场强,进而提高了除尘效率,同时第二电场为板式电场极大地提高电场的均匀性;不仅如此,由于在同一电除尘器内的气流回流,在两电场间增加惯性、拦截除尘机制,可以增加一次净化机会和粉尘碰撞锥体和绝缘支撑壁撞分离,又极大地减少内管清灰时的二次扬尘;再次是第二电场高电场,能提高微细粉尘的净化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内管三层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A-A向示意图;其中,1-进气管、2-排气管、3-电晕线、4-内管(4.1-内管外壁导体层、4.2-内管绝缘层、4.3-内管内壁导体层)、5-外管、6-集灰斗、7-进口高压绝缘器件、8-电晕线绝缘器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技术,但它们不对本技术构成限定。如图1—图3所示,包括内管4和外管5,所述内管4置于外管5内且同轴心设置,所述内管4上端连通进气管1,所述内管轴心设有电晕线3,所述外管5上端连通排气管2,所述外管5底部连接有集灰斗6,如图2所示,所述内管4包括中间的内管绝缘层4.2、内管外壁导体层4.1和内管内壁导体层4.3三层结构,所述内管内壁导体层4.3与外管5接地,所述电晕线3与内外壁导体层4.1接高压直流电源,所述内管内壁导体层4.3与电晕线3在内管4中形成线管式电场,所述内管外壁导体层4.1与外管5间形成板式电场。所述集灰斗6与外管5底部边缘连接。所述集灰斗6为上宽下窄的锥形结构。所述内管4下端位于低于集灰斗6与外管5的连接线以下5-10cm处。所述内管外壁导体层4.1和内管内壁导体层4.3底部与内管绝缘层4.2底部设有间距,所述内管外壁导体层4.1顶部与内管绝缘层4.2顶部设有间距。所述电晕线3采用螺线管形,螺线管的直径是内管直径的1/3-1/2。螺线管内有防变形支撑。所述内管绝缘层4.2的材料为树脂、石英、陶瓷、聚四氟乙烯、玻璃、橡胶、工程塑料其中的一种。如图1所示,图中a为含尘气流方向,b为清洁气流,含尘气流从进气管1进入内管线管式第一电场,气流中的粉尘首先荷电,然后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带不同电性的粉尘分别到达放电极和内管内壁导体层(收尘极)被收集。当含尘气流到达第一电场的另一端时,气流回转180°,在气流回转流动过程中,部分粉尘脱离气流被分离,同时由于内管底部外边缘与集灰斗内壁的水平距离小于内管外壁与外管内壁之间的距离,过流断面减小,加速含尘气流,能使粉尘与集灰斗6壁碰撞而分离的作用。还会有部分粉尘被内管下端绝缘支撑捕集,脱离气流被分离。含尘气流回转后,进入第二电场再一次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带不同极性的粉尘分别到达内管的外壁导体层和外管5的内壁被分离。最后到达排气管2被排出。本说明书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式回流双区静电除尘器,包括内管和外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置于外管内且同轴心设置,所述内管上端连通进气管,所述内管轴心设有电晕线,所述外管上端连通排气管,所述外管底部连接有集灰斗,所述内管包括中间的内管绝缘层、内管外壁导体层和内管内壁导体层三层结构,所述内管内壁导体层与外管接地,所述电晕线与内外壁导体层接高压直流电源,所述内管内壁导体层与电晕线在内管中形成线管式电场,所述内管外壁导体层与外管间形成板式电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式回流双区静电除尘器,包括内管和外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置于外管内且同轴心设置,所述内管上端连通进气管,所述内管轴心设有电晕线,所述外管上端连通排气管,所述外管底部连接有集灰斗,所述内管包括中间的内管绝缘层、内管外壁导体层和内管内壁导体层三层结构,所述内管内壁导体层与外管接地,所述电晕线与内外壁导体层接高压直流电源,所述内管内壁导体层与电晕线在内管中形成线管式电场,所述内管外壁导体层与外管间形成板式电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式回流双区静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在气流流动线路上,所述内管在进口端与外管封闭,在出口端与外管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式回流双区静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灰斗与外管底部边缘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管式回流双区静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灰斗为上宽下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零,余新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