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触控识别器,包括发射条和接收条,发射条和接收条组成方形框架,发射条和接收条在方形框架上对边上匹配设置,发射条和接收条分别是由两个以上的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拼接而成,形成方形框架,在方形框架的直线拼接位置设有连接卡扣,在方形框架的拐角拼接位置设有转角卡扣,在方形框架内安装防眩光软玻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拆卸与安装,并可以收纳较小体积的设备箱内,方便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触摸屏,尤其是一种便携式触控识别器。
技术介绍
红外触控识别器技术作为人机交互系统科技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显示设备窗口上,如液晶显示器、触控面板等。红外触控识别器是利用X,Y方向上密布的红外线矩阵来检测并定位用户的触摸,包括导光屏、电路板、外框、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等,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器交叉安装在高度集成的电路板上的两个相对的方向,形成一个不可见的红外线光栅,导光屏通过外框固定在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器上方。电路板上的控制电路持续地对二极管发出脉冲形成红外线偏震光束格栅,当用户在触摸导光屏时,手指就会挡住经过该位置的横竖两条红外线,阻断了光束,因而可以判断出触摸点在屏幕的位置。现有的识别器,一般情况下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设置在边框的相对的两条边上,从而在边框围住的触摸面板上形成交叉的红外矩阵,如专利申请号201210564125.8中公开的结构。用户在触摸红外触控识别器的触摸面板时,手指就会挡住经过该位置的横竖红外线,从而判断出触摸点在屏幕的位置。识别器的大小一般根据液晶屏大小做固定设计,不能随意变动,底层的钢化玻璃重且容易破碎,不便携带。市面上的红外触控识别器,一般是采用固定长度的红外发射管、红外接收管、光电转化集成电路、钢化玻璃等组成的矩形框状装置,装置只能与液晶屏或底板固定在一起使用。现在的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点及原因:1、大小由固定,不能随意变动因为红外触控识别器一般需要与显示屏或底板固定安装在一起,识别器的尺寸大小受显示面积决定,不能随便改动,一般是做成固定尺寸的框式装置;2、装置笨重,不便于携带,易破损装置一般在显示屏与识别器之间用钢化玻璃做隔离,造成识别器笨重,不便携带,且运输中途易破损;3、功能单一,只能做触控识别红外识别器一般只应用在触控显示设备上,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携式触控识别器,该识别器方便拆卸与安装,并可以收纳较小体积的设备箱内,方便携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触控识别器,包括发射条和接收条,所述的发射条和接收条组成方形框架,发射条和接收条在方形框架的对边上匹配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射条和接收条分别是由两个以上的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拼接而成,形成方形框架,在方形框架的直线拼接位置设有连接卡扣,在方形框架的拐角拼接位置设有转角卡扣,在方形框架内安装防眩光软玻璃。对上述结构作进一步限定,所述的连接卡扣包括圆筒形外壳,在外壳的内腔、两端口处设置锥形的弹簧片,弹簧片由端口向外壳内部的方向上逐渐收缩,在外壳的壳体两端开设有小孔,小孔内放置滚珠,滚珠直径大于小孔直径,滚珠与弹簧片接触,限制滚珠卡在小孔内。对上述结构作进一步限定,所述的转角卡扣的主体断面为U形结构,其中U形的凹腔内并列设置两个卡槽,其中一个放置防眩光软玻璃,另外一个放置液晶显示设备,其中靠近液晶显示设备的侧壁上设置调节螺栓,调节螺栓中部与U形凹腔的侧壁螺纹配合,调节螺栓的一端与液晶显示设备的表面接触,调节螺栓的另一端设有用于本身旋转的调节头。对上述结构作进一步限定,所述的发射单元横断面包括两个腔体和一个安装槽,其中外侧的腔体设置拼接用的连接卡槽,内侧腔体内设置红外发射器,红外线的指向的侧面为开口面,开口面处通过防尘滤光条封口,在安装槽内固定眩光软玻璃。对上述结构作进一步限定,所述的接收单元横断面包括两个腔体和一个安装槽,其中外侧的腔体设置拼接用的连接卡槽,内侧腔体内设置红外接收器,红外线的指向的侧面为开口面,开口面处通过防尘滤光条封口,在安装槽内固定眩光软玻璃。对上述结构作进一步限定,所述的防眩光软玻璃为PVC材质软玻璃,其表面铺设防眩光薄膜。对上述结构作进一步限定,所述的方形框架的长宽比为16:9、4:3或21:9。本技术采用标准长度的铝合金单元条设计,分成具有红外功能的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用户根据需求,采用连接卡扣或转角卡扣将单元条之间进行连接,自由组合成16:9、4:3或21:9等不同比例和尺寸大小的识别器装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1)易安装,可自由组合:本结构采用固定长度的单元条,用卡扣连接的设计,满足不同尺寸显示设备的显示面积需要,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自由组合和拼接,即装即用。(2)体积小,重量轻,方便携带:本技术采用组合式铝合金单元条设计,并且可卷曲折叠的防眩光软玻璃做底层,这套装置便于组装与拆卸,还可以收纳在体积很小的设备箱内,重量不大,方便携带。(3)多种用途:本专利技术除了用于笔迹识别外,还可以用于3D扫描建模,方面使用者快速采集目标的3D数据,是一种新型3D建模方法。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中发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接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连接卡扣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左视图;图7是本技术中连接卡槽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发射单元,2、接收单元,3、连接卡扣,4、转角卡扣,5、防眩光软玻璃,6、连接卡槽,7、红外发射器,8、防尘滤光条,9、红外接收器,10、滚珠,11、弹簧片,12、外壳,13、调节螺栓,14、液晶显示设备。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触控识别器,可以应用在自动化办公、商用显示、3D建模等领域。具体结构如附图1和2所示,包括发射单元1、接收单元2、连接卡扣3、转角卡扣4和防眩光软玻璃5,其中发射单元1和接收单元2利用连接卡扣3和转角卡扣4拼接成方形框架结构,发射单元1组成相邻的两个直角边,接收单元2组成另外两个直角边,在方形框架的直线拼接位置设有连接卡扣3,在方形框架的拐角拼接位置设有转角卡扣4,在方形框架内设置防眩光软玻璃5。本技术的改进之处在于,发射单元1和接收单元2为采用标准长度的铝合金单元条设计,用户根据需求,采用连接卡扣3或转角卡扣4将单元条之间进行连接,自由组合成16:9、4:3或21:9等不同比例和尺寸大小的识别器装置。在附图3和4分别为本技术的发射单元1和接收单元2的结构示意图,两种结构类似,其结构设计为压塑成型的框架结构,其中在断面图上包括两个腔体和一个安装槽,其中外侧的腔体设置拼接用的连接卡槽6,内侧腔体内设置红外发射器7或红外接收器9,红外线的指向的侧面为开口面,开口面处通过防尘滤光条8封口,安装槽设于背面,在安装槽内固定眩光软玻璃5。发射单元1内红外发射器7有红外灯管,可以发射红外光;连接卡槽6与连接卡扣3配合,实现相邻发射单元1之间无缝连接;接收单元2内是红外接收器9和电路板,可接收发射灯光传递过来的光信号,并转化为相应的电信号反馈给数据处理设备。附图5和6为连接卡扣3的结构图,其中连接卡扣3包括圆筒形外壳,在外壳的内腔、两端口处设置锥形的弹簧片11,弹簧片11的大端与外壳的端面配合,弹簧片11由端口向外壳内部的方向上逐渐收缩,在外壳的壳体两端开设有小孔,小孔内放置滚珠10,滚珠10直径大于小孔直径,滚珠10与弹簧片11接触,保证滚珠10卡在小孔内。连接卡扣3内的弹簧片11配合滚珠10,可以将两种单元进行连接固定,即利用滚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触控识别器,包括发射条和接收条,所述的发射条和接收条组成方形框架,发射条和接收条在方形框架的对边上匹配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射条和接收条分别是由两个以上的发射单元(1)和接收单元(2)拼接而成,形成方形框架,在方形框架的直线拼接位置设有连接卡扣(3),在方形框架的拐角拼接位置设有转角卡扣(4),在方形框架内安装防眩光软玻璃(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触控识别器,包括发射条和接收条,所述的发射条和接收条组成方形框架,发射条和接收条在方形框架的对边上匹配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射条和接收条分别是由两个以上的发射单元(1)和接收单元(2)拼接而成,形成方形框架,在方形框架的直线拼接位置设有连接卡扣(3),在方形框架的拐角拼接位置设有转角卡扣(4),在方形框架内安装防眩光软玻璃(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触控识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卡扣(3)包括圆筒形外壳,在外壳的内腔、两端口处设置锥形的弹簧片(11),弹簧片(11)由端口向外壳内部的方向上逐渐收缩,在外壳的壳体两端开设有小孔,小孔内放置滚珠(10),滚珠(10)直径大于小孔直径,滚珠(10)与弹簧片(11)接触,限制滚珠(10)卡在小孔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触控识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角卡扣(4)的主体断面为U形结构,其中U形的凹腔内并列设置两个卡槽,其中一个放置防眩光软玻璃(5),另外一个放置液晶显示设备(14),其中靠近液晶显示设备(14)的侧壁上设置调节螺栓(13),调节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君林,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兴视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