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块化建筑箱体面板铆接结构,连接任意两个相邻的面板: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所述第一面板需要铆接的一侧为第一铆接板,所述第二面板需要铆接的一侧为第二铆接板,所述第一铆接板与所述第二铆接板紧贴,并沿长度方向具有若干个铆接部位,所述第一铆接板在所述铆接部位处凹陷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二铆接板在所述铆接部位处凹陷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嵌入所述第二凹槽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模块化建筑箱体面板铆接结构,连接牢固可靠,操作简单,成本低;不损伤面板表面的保护层,因此不影响面板的防锈防氧化特性;不产生金属飞溅、有毒气体和噪音,有利于操作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
,具体地讲,是涉及一种模块化建筑箱体面板铆接结构。
技术介绍
模块化建筑是先把设计的建筑物划分成若干个尺寸适宜运输的空间模块,空间模块由一系列的二维平面构件构成。通过模块组装制造工厂的先进生产装配线以及严格的生产和质量监控系统把所有二维构件组装成一个个空间模块,然后完成每个空间模块的室内装饰,水电管线等服务设施以及家具、洗浴用具等的安装,最后将空间模块整体运至工程现场,并吊装、连接成为建筑整体。其中,二维平面构件如建筑墙体面板、地板之间组装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模块化建筑的成本高低及是否牢固可靠。现有技术中,模块化建筑墙体面板之间常通过复杂的焊接工艺进行连接,形成焊接结构,但是焊接过程中容易导致金属飞溅,当焊接工艺参数不匹配时金属飞溅更为严重;焊接的弧光具有较强的辐射作用,同时焊接过程中易产生有害气体,影响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焊接工艺采用的焊接设备昂贵,连接费用高,焊接气体如:氩气、氮气较贵,直接增加了模块化建筑的成本。同时,焊接连接破坏了模块化建筑墙体面板表面的镀层,易使墙体面板产生热变形,影响墙体的牢固性。模块化建筑墙体面板之间也有采用铆钉连接的铆接结构。但是铆钉连接的连接成本高,铆接的准备工作加上相应的输送成本及零配件成本大大提高了模块化建筑的成本。因此,设计一种模块化建筑箱体面板铆接结构,无需铆钉连接,连接牢固可靠,连接操作简单,成本低且连接过程中不产生金属飞溅,不影响操作人员身体健康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建筑箱体面板铆接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无需铆钉连接,连接牢固可靠,连接操作简单,成本低且连接过程中不产生金属飞溅,不影响操作人员身体健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块化建筑箱体面板铆接结构,用于连接任意两个相邻的面板: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所述第一面板需要铆接的一侧为第一铆接板,所述第二面板需要铆接的一侧为第二铆接板,所述第一铆接板与所述第二铆接板紧贴,并沿长度方向具有若干个铆接部位,所述第一铆接板在所述铆接部位处凹陷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二铆接板在所述铆接部位处凹陷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嵌入所述第二凹槽中;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的外侧具有向外凸起的凸台,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的内侧具有向内凹陷的圆形或方形凹槽,所述凸台嵌入所述圆形或方形凹槽内,从而实现所述第一铆接板与所述第二铆接板的铆接连接。所述第一铆接板和所述第二铆接板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分别比所述第一铆接板和所述第二铆接板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底部的总厚度h为所述第一铆接板和所述第二铆接板总厚度H的0.2-0.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为圆形凹槽。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为镀锌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的模块化建筑箱体面板铆接结构,能够牢固地连接相邻的两块面板;铆接操作简单,能耗低,无需辅助零件且占用场地小,维护简单,因此成本低;面板无需预处理,不损伤面板表面的保护层,因此不影响面板的防锈防氧化特性;铆接过程中不产生金属飞溅、有毒气体和噪音,有利于操作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铆接部位的剖视图。图3为第一铆接板的铆接部位剖视图。图4为第二铆接板的铆接部位剖视图。图5为无铆钉铆接机铆接前的状态示意图。图中:1-第一面板、2-第二面板、3-第一铆接板、4-第二铆接板、5-铆接部位、6-第一凹槽、7-第二凹槽、8-凸台、9-圆形或方形凹槽、10-上模、11-下模、12-凸模、13-凹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模块化建筑箱体面板铆接结构,用于连接两个相邻的面板:第一面板1和第二面板2,所述第一面板1需要铆接的一侧为第一铆接板3,所述第二面板2需要铆接的一侧为第二铆接板4,所述第一铆接板3与所述第二铆接板4紧贴,并沿长度方向上设有若干个铆接部位5,所述第一铆接板3在所述铆接部位5处凹陷形成第一凹槽6,所述第二铆接板4在所述铆接部位5处凹陷形成第二凹槽7,所述第一凹槽6嵌入所述第二凹槽7中。由图2至图4所示,所述第一凹槽6的底部的外侧具有向外凸起的凸台8,所述第二凹槽7的底部的内侧具有向内凹陷的圆形或方形凹槽9,所述凸台8嵌入所述圆形或方形凹槽9内,从而实现所述第一铆接板3与所述第二铆接板4的铆接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铆接板3和所述第二铆接板4的厚度相同。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6与所述第二凹槽7底部分别比所述第一铆接板3和所述第二铆接板4薄。由图2所示,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6与所述第二凹槽7底部的总厚度h为所述第一铆接板3和所述第二铆接板4的总厚度H的0.2-0.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6和所述第二凹槽7为圆形凹槽。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面板1和所述第二面板2为镀锌板。结合附图,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如下:如图5所示,本技术的模块化建筑箱体面板铆接结构,连接时先将需要连接的第一面板1和第二面板2水平放置,需要铆接的第一铆接板3和第二铆接板4紧贴,无铆钉铆接机的上模10位于第一铆接板3侧,下模11位于第二铆接板4侧,铆接部位5的中心对准上模10的凸模12和下模11的凹模13的中心。调整无铆钉铆接机,通过动力装置(如液压或气动装置)使凸模12移动,接触并挤压第一铆接板3,使第一铆接板3和第二铆接板4发生塑形变形,并向凹模13内凹陷,第一铆接板3和第二铆接板4的铆接部位5处分别形成第一凹槽6和第二凹槽7;凸模12继续挤压第一铆接板3,使第一铆接板3和第二铆接板4继续变形,第一凹槽6的底部被挤压变薄,多出的板材向外凸出形成凸台8,第二凹槽7的底部内侧因凸台8的挤压形成圆形或方形凹槽9;无铆钉铆接机继续在一定的压力下保持一定的时间,以防止回弹,保证铆接结构完全定形;然后,无铆钉铆接机控制凸模12上行,脱离铆接部位5,铆接结束。第一凹槽6和第二凹槽7的形状根据凸模12和凹模3的形状的不同而不同。采用上述铆接步骤,可在箱体面板四周需要铆接的任何位置进行牢固可靠的无铆钉铆接,从而实现模块化建筑箱面板的无铆接连接,连接好的箱体面板运送至安装现场后,吊装,竖直安装。因连接好的第一铆接板3和第二铆接板4上的保护层不受损坏,所以能够保持良好的防锈和防腐特性。本技术的模块化建筑箱体面板铆接结构,能够牢固地连接相邻的两块面板;铆接操作简单,能耗低,无需辅助零件且占用场地小,维护简单,因此成本低;面板无需预处理,不损伤面板表面的保护层,因此不影响面板的防锈防氧化特性;铆接过程中不产生金属飞溅、有毒气体和噪音,有利于操作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以上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作为范例,本技术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技术的范畴之中。因此,在本着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块化建筑箱体面板铆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于连接任意两个相邻的面板: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所述第一面板需要铆接的一侧为第一铆接板,所述第二面板需要铆接的一侧为第二铆接板,所述第一铆接板与所述第二铆接板紧贴,并沿长度方向具有若干个铆接部位,所述第一铆接板在所述铆接部位处凹陷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二铆接板在所述铆接部位处凹陷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嵌入所述第二凹槽中;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的外侧具有向外凸起的凸台,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的内侧具有向内凹陷的圆形或方形凹槽,所述凸台嵌入所述圆形或方形凹槽内,从而实现所述第一铆接板与所述第二铆接板的铆接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建筑箱体面板铆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于连接任意两个相邻的面板: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所述第一面板需要铆接的一侧为第一铆接板,所述第二面板需要铆接的一侧为第二铆接板,所述第一铆接板与所述第二铆接板紧贴,并沿长度方向具有若干个铆接部位,所述第一铆接板在所述铆接部位处凹陷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二铆接板在所述铆接部位处凹陷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嵌入所述第二凹槽中;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的外侧具有向外凸起的凸台,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的内侧具有向内凹陷的圆形或方形凹槽,所述凸台嵌入所述圆形或方形凹槽内,从而实现所述第一铆接板与所述第二铆接板的铆接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壮志,童伟,
申请(专利权)人:优必上海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