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气轮机火焰筒用进气漏斗安装结构,涉及燃气轮机技术领域。所述燃气轮机火焰筒用进气漏斗安装结构在火焰筒的主燃孔和掺混孔上均设置有进气漏斗,进气漏斗设置为圆筒型结构,包含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第一端面的法线与所述圆筒的轴线平行,第一端面上设置有连接耳,通过连接耳与火焰筒连接;第二端面端面法线与所述圆筒的轴线形成一夹角,进气漏斗的轴向长度较短的一侧为前面,轴向较长的一侧为后面;在进气漏斗的圆筒侧壁上设置有轴向开槽,所述开槽在圆筒的周向设置在进气漏斗的后面;进气漏斗的外圆表面与主燃孔及掺混孔之间设置有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在进气漏斗上形成冷却气膜,有利于进气漏斗的降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燃气轮机
,具体涉及一种燃气轮机火焰筒用进气漏斗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在燃气轮机主燃烧室火焰筒内外壁上一般会设有许多孔,分别为冷却小孔、主燃孔和掺混孔等。通常为加强气流的穿透深度,在主燃孔和掺混孔处可以采用的方式之一是在此处设置进气漏斗将火焰筒外的气流导入火焰筒内部。由于火焰筒内部燃气温度很高,在插入火焰筒部分的进气漏斗后端局部会有高温燃气驻留,这往往会导致进气漏斗被烧蚀或损坏,从而导致其功能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气轮机火焰筒用进气漏斗安装结构,以解决或至少减轻
技术介绍
中所存在的至少一处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燃气轮机火焰筒用进气漏斗安装结构,在火焰筒的主燃孔和掺混孔上均设置有进气漏斗,所述进气漏斗设置为圆筒型结构,包含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的法线与所述圆筒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一端面上设置有连接耳,通过所述连接耳与所述火焰筒连接;所述第二端面端面法线与所述圆筒的轴线形成一夹角,所述进气漏斗的轴向长度较短的一侧为前面,轴向较长的一侧为后面;在所述进气漏斗的圆筒侧壁上设置有轴向开槽,所述开槽在圆筒的周向设置在所述进气漏斗的后面;所述进气漏斗的外圆表面与所述主燃孔及掺混孔之间设置有间隙。优选地,所述开槽在进气漏斗周向的宽度为0.1R至0.3R,其中R为进气漏斗的内孔半径。优选地,所述进气漏斗的第二端面的法线与所述进气漏斗的轴线夹角为30度至60度。优选地,所述进气漏斗一端的连接耳在所述圆筒的周向对称设置,两个所述连接耳在所述圆筒的周向与所述开槽相隔90度。优选地,所述进气漏斗的外圆表面与所述主燃孔及掺混孔之间的间隙值为0.5mm~2mm。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燃气轮机火焰筒用进气漏斗安装结构中,进气漏斗的外圆表面与其安装孔之间设置有间隙,能够在进气漏斗上形成冷却气膜,有利于进气漏斗的降温。另外,进气漏斗的后面轴向设置有开槽,从而保证火焰筒外的冷却气能够顺利进气火焰筒内部,防止高温燃气在进气漏斗后面的驻留。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燃气轮机火焰筒用进气漏斗安装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燃气轮机火焰筒用进气漏斗安装结构中进气漏斗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进气漏斗的剖视图。其中,1-燃烧室,2-火焰筒,3-主燃孔/掺混孔,4-进气漏斗,41-第一端面,42-第二端面,43-连接耳,44-开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燃气轮机火焰筒用进气漏斗安装结构,在燃烧室1的内部,在火焰筒2的主燃孔和掺混孔3上均设置有进气漏斗4,进气漏斗4设置为圆筒型结构,包含第一端面41与第二端面42。第一端面41的法线与所述圆筒的轴线平行,第一端面41上设置有连接耳43,进气漏斗41通过连接耳43与火焰筒连接;第二端面42端面法线与所述圆筒的轴线形成一夹角,进气漏斗4的轴向长度较短的一侧为前面,轴向较长的一侧为后面;在进气漏斗4的圆筒侧壁上设置有轴向开槽44,所述开槽在圆筒的周向设置在进气漏斗4的后面;进气漏斗4的外圆表面与其安装孔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安装孔是指进气漏斗4安装的主燃孔或掺混孔3。本技术的燃气轮机火焰筒用进气漏斗安装结构中,进气漏斗4的外圆表面与其安装孔之间设置有间隙,能够在进气漏斗4上形成冷却气膜,有利于进气漏斗4的降温。另外,进气漏斗4的后面轴向设置有开槽44,从而保证火焰筒外的冷却气能够顺利进气火焰筒内部,防止高温燃气在进气漏斗4后面的驻留。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面41和第二端面42为进气漏斗4轴向两端的端面,连接耳43设置在第一端面上。可以理解的是,连接耳43还可以设置在圆筒的外圆表面,使第一端面41高出连接耳43的表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开槽44在进气漏斗4周向的宽度为0.1R至0.3R,其中R为进气漏斗的内孔半径。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开槽44在进气漏斗4的周向宽度可以在0.1R至0.3R之间任意设定,例如,在一个备选实施例中,所述开槽44在进气漏斗4的周向宽度为0.2R;在另一个备选实施例中,所述开槽44在进气漏斗4的周向宽度为0.25R。进气漏斗4的后面轴向设置有开槽44,从而保证火焰筒外的冷却气能够顺利进气火焰筒内部,防止高温燃气在进气漏斗4后面的驻留。在本实施例中,开槽44在进气漏斗4的轴向与进气漏斗4的轴线平行。在本实施例中,进气漏斗4的第二端面42的法线与进气漏斗4的轴线夹角为30度至60度。可以理解的是,进气漏斗4的第二端面42的法线与进气漏斗4的轴线夹角可以在30度至60度之间任意设定,例如,在一个备选实施例中,进气漏斗4的第二端面42的法线与进气漏斗4的轴线夹角为40度;在另一个备选实施例中,进气漏斗4的第二端面42的法线与进气漏斗4的轴线夹角为45度。其优点在于,有利于冷气对进气漏斗4的冷却。在本实施例中红,进气漏斗4一端的连接耳43在所述圆筒的周向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耳43在所述圆筒的周向与所述开槽44相隔90度。在本实施例中,进气漏斗4的外圆表面与所述主燃孔及掺混孔之间的间隙值为0.5mm~2mm。可以理解的是,进气漏斗4的外圆表面与所述主燃孔及掺混孔之间的间隙值可以在0.5mm至2mm之间任意设定。例如,在一个备选实施例中,进气漏斗4安装在主燃孔上,进气漏斗4的外圆表面与主燃孔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为1mm,进气漏斗4安装在掺混孔上,进气漏斗4的外圆表面与掺混孔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为1毫米;在另一个备选实施例中,进气漏斗4安装在主燃孔上,进气漏斗4的外圆表面与主燃孔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为1.5mm,进气漏斗4安装在掺混孔上,进气漏斗4的外圆表面与掺混孔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为1.5毫米。可以理解的是,设定进气漏斗4的外圆表面与主燃孔内壁之间的间隙为第一间隙,设定进气漏斗4的外圆表面与掺混孔内壁之间的间隙为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与第二间隙的值并不一定相等。例如,在一个备选实施例中,第一间隙设为0.8mm,第二间隙设为1.2mm。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气轮机火焰筒用进气漏斗安装结构,在火焰筒的主燃孔和掺混孔上均设置有进气漏斗(4),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漏斗(4)设置为圆筒型结构,包含第一端面(41)与第二端面(42),所述第一端面(41)的法线与所述圆筒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一端面(41)上设置有连接耳(43),通过所述连接耳(43)与所述火焰筒连接;所述第二端面(42)端面法线与所述圆筒的轴线形成一夹角,所述进气漏斗(4)的轴向长度较短的一侧为前面,轴向较长的一侧为后面;在所述进气漏斗(4)的圆筒侧壁上设置有轴向开槽(44),所述开槽(44)在圆筒的周向设置在所述进气漏斗(4)的后面;所述进气漏斗(4)的外圆表面与所述主燃孔及掺混孔之间设置有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气轮机火焰筒用进气漏斗安装结构,在火焰筒的主燃孔和掺混孔上均设置有进气漏斗(4),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漏斗(4)设置为圆筒型结构,包含第一端面(41)与第二端面(42),所述第一端面(41)的法线与所述圆筒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一端面(41)上设置有连接耳(43),通过所述连接耳(43)与所述火焰筒连接;所述第二端面(42)端面法线与所述圆筒的轴线形成一夹角,所述进气漏斗(4)的轴向长度较短的一侧为前面,轴向较长的一侧为后面;在所述进气漏斗(4)的圆筒侧壁上设置有轴向开槽(44),所述开槽(44)在圆筒的周向设置在所述进气漏斗(4)的后面;所述进气漏斗(4)的外圆表面与所述主燃孔及掺混孔之间设置有间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成凯,程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