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贵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山区稻田养鱼水位调控方法及田间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14191429 阅读:10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5 0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山区稻田养鱼水位调控方法及田间结构,该田间结构包括外田埂,在外田埂的内侧设置有一圈内田埂,在内田埂之内设置有水稻种植区,在外田埂与内田埂之间开挖有稻田深水区,在外田埂的外侧设置有排水沟,在稻田深水区内安装有与排水沟或者相邻低平面稻田连接的水位调控管道,在稻田深水区的对角处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山区稻田的特点,在稻田的外田埂的内侧增设一圈内田埂,在内田埂之内设置有水稻种植区,在外田埂与内田埂之间开挖有稻田深水区,这样便可在水稻种植区内种植水稻,同时在稻田深水区内养鱼,而且鱼类可在水稻种植区以及稻田深水区内活动,达到稻鱼共生的养殖目的。

Rice field fish culture water level regulating method and field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ountain rice fish water regulation method and field structure, the field structure comprises an outer ridge, the ridge is arranged at the inner side of the outer circle of a ridge, ridge is arranged within the rice planting area, between the outer and inner ridge ridge excavation deepwater rice, in the lateral ridge setting the drainage ditch, paddy field in the deep water area is installed in the control and drainage ditch or adjacent low plane connection pipe in paddy water, deep water area in paddy fields corner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water inlet and a water outle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untain paddy fields, adding a circle at the inner side of the outer ridge ridge ridge, rice, rice planting area is arranged within, between the outer and inner ridge ridge excavation deepwater fields, so that we can grow rice in the rice planting area,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field of rice deep water area and fish. Fish in the rice planting area and deep water area in paddy field, rice fish farming to achie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山区稻田养鱼水位调控方法及田间结构,属于生态水产养殖

技术介绍
稻田养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淡水鱼养殖的主要方式之一。稻田养鱼是通过利用稻田浅水环境,在种植水稻的同时,也养殖鱼、虾等水产品,它投资少、见效快、无公害、效益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稻田养鱼以水稻种植为主,养殖水产品为辅,以稻田养鱼鱼养稻,稻谷增产鱼丰收为指导思想,充分利用稻田,鱼稻并作,不仅能坐收渔利,还能使水稻增产,是典型的绿色无公害、低碳农业。利用人工新建的稻鱼共生关系,将原有的稻田生态向更加有利的方向转化,在无农药、无或少化肥前提下,提高水稻品质,同时养殖的鱼、虾等水产品也能带来经济价值,成为人民致富重要道路之一,因此,近年来受到了人们的强烈关注。在贵州山区环境条件下,稻田田块面积小,田面高低不一,无法将稻田整体化或平整化,存在稻田水位控制难度大,排水不方便,耗时耗力等问题,最终导致劳动力增加,操作难度增大,养殖成本增加,这些问题严重的制约着该产业的发展,因此,在山区稻田养殖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这一难题。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山区稻田养鱼的水位控制及排水方法,以降低养殖成本及简化养殖环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山区稻鱼共生养殖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山区稻田养鱼水位调控方法及田间结构,从而提高了稻田养鱼水位控制可操作性,提高了山区不同平面稻田养鱼的整体性,提高了排水的简便性及彻底性,同时便于收鱼与换注新水,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山区稻田养鱼水位调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水稻种植区的构建:在离稻田边缘田埂2~3m处构建水稻种植区,隔离出来的水稻种植区四周修筑内田埂,内田埂高10~20cm,宽5~10cm,该水稻种植区的内田埂由松软稻田土构成,高度低于稻田边缘田埂30~40cm;(2)水稻种植区外深水区建造:在上述水稻种植区外至稻田边缘田埂之间建造稻田深水区,所述稻田深水区底部宽0.5~1.5m,两侧侧面成45度角向上倾斜延伸形成坡度;(3)排水沟修建:在稻田边缘田埂外围修建排水沟,排水沟低于稻田深水区的底部,其宽20~30cm,高10~20cm,用于排水;(4)山区不同平面稻田水位调控管道安装:在稻田深水区安装水位调控管道,管径根据稻田面积大小而定,1亩稻田采用10~15cm管径即可,水位调控管道一端屹立在稻田深水区的低洼处,用于调控稻田水位高低,另一端通向排水沟或者其他低平面稻田,通过水位调控管道可将不同平面的稻田串联起来,形成养殖微流水,水位调控管道屹立端可以通过套管自主升高或降低。(5)日常管理:每日根据水稻长势情况、鱼大小、气温变化以及肥水消毒等情况,通过水位调控管道合理调节水位,即在水稻生长初期,使水稻种植区内的水位保持3~5cm,让水稻尽早返青;在水稻生长中后期,水位保持在12~15cm,使鱼类在水稻种植区以及稻田深水区内活动,达到稻鱼共生的养殖目的。上述方法中,所述的稻田边缘田埂上设置有防逃网。上述方法中,所述的水位调控管道是采用聚乙烯管制作而成的直角形弯管,在其屹立端设置有可以滑动的套管,用于调节水位调控管道的水平高度,从而达到水位调节的目的。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田间结构,包括外田埂,在外田埂的内侧设置有一圈内田埂,在内田埂之内设置有水稻种植区,在外田埂与内田埂之间开挖有稻田深水区,在外田埂的外侧设置有排水沟,在稻田深水区内安装有与排水沟或者相邻低平面稻田连接的水位调控管道,在稻田深水区的对角处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上述田间结构中,所述的外田埂比内田埂高10~20cm。上述田间结构中,所述内田埂的周边设置有一个以上的进鱼通道,且进鱼通道的底部与水稻种植区的底部平齐。上述田间结构中,所述的水位调控管道的屹立端设置有可以滑动的套管,套管通过支撑架固定安装在稻田深水区内,在套管的外壁上设置有锁紧螺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根据山区稻田的特点,在稻田的外田埂的内侧增设一圈内田埂,在内田埂之内设置有水稻种植区,在外田埂与内田埂之间开挖有稻田深水区,这样便可在水稻种植区内种植水稻,同时在稻田深水区内养鱼,而且鱼类可在水稻种植区以及稻田深水区内活动,达到稻鱼共生的养殖目的。同时,本专利技术通过水位调控管道来调节稻田内的水位,并可将不同平面的稻田串联起来,形成养殖微流水,以满足不同水稻生长期的稻鱼共生养殖,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稻鱼共生养殖方法操作简单、实施方便,稻田深水区开挖、稻米收割都可采用机械完成,有利于大规模的进行推广,对于山区来说可节约很大的成本。同时,本专利技术充分利用稻鱼共生养殖中的能量流动关系,即鱼利用田中的杂草、害虫等为食,鱼产生的粪便可以作为水稻的肥料,节约肥料、农药、除草等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专利技术中田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稻田边缘田埂,2-内田埂,3-稻田深水区,4-排水沟,5-水位调控管道,6-进水口,7-出水口,8-进鱼通道,9-水稻种植区,10-套管,11-支撑架,12-锁紧螺钉。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山区稻田养鱼水位调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水稻种植区的构建:在离稻田边缘田埂1的2m处构建水稻种植区9,隔离出来的水稻种植区9四周修筑内田埂2,内田埂2高10cm,宽5cm,该水稻种植区9的内田埂2由松软稻田土构成,比稻田边缘田埂1低40cm;(2)水稻种植区外深水区建造:在上述水稻种植区9外至稻田边缘田埂1之间建造稻田深水区3,所述稻田深水区3底部宽0.5~1.5m,两侧侧面成45度角向上倾斜延伸形成坡度,并在稻田边缘田埂1上设置有防逃网,防止养殖的鱼类或虾跑出;(3)排水沟修建:在稻田边缘田埂1外围修建排水沟4,排水沟4低于稻田深水区3的底部,其宽20~30cm,高10~20cm,用于排水;(4)山区不同平面稻田水位调控管道安装:在稻田深水区3安装水位调控管道5,管径根据稻田面积大小而定,1亩稻田采用10~15cm管径即可,水位调控管道5一端屹立在稻田深水区3的低洼处,用于调控稻田水位高低,另一端通向排水沟4或者其他低平面稻田,通过水位调控管道5可将不同平面的稻田串联起来,形成养殖微流水;所述的水位调控管道5是采用聚乙烯管制作而成的直角形弯管,在其屹立端设置有可以滑动的套管10,可以使水位调控管道5自主升高或降低,从而达到水位调节的目的。(5)日常管理:每日根据水稻长势情况、鱼大小、气温变化以及肥水消毒等情况,通过水位调控管道5合理调节水位,即在水稻生长初期,使水稻种植区9内的水位保持3cm,让水稻尽早返青;在水稻生长中后期,水位保持在12cm,使鱼类在水稻种植区9以及稻田深水区3内活动,达到稻鱼共生的养殖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稻鱼共生养殖方法操作简单、实施方便,稻田深水区3开挖、稻米收割都可采用机械完成,有利于大规模的进行推广,对于山区来说可节约很大的成本。同时,本专利技术充分利用稻鱼共生养殖中的能量流动关系,即鱼利用田中的杂草、害虫等为食,鱼产生的粪便可以作为水稻的肥料,节约肥料、农药、除草等成本。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田间结构,包括外田埂1,在外田埂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山区稻田养鱼水位调控方法及田间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山区稻田养鱼水位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水稻种植区的构建:在离稻田边缘田埂2~3m处构建水稻种植区,隔离出来的水稻种植区四周修筑内田埂,内田埂高10~20cm,宽5~10cm,该水稻种植区的内田埂由松软稻田土构成,高度低于稻田边缘田埂30~40cm;(2)水稻种植区外深水区建造:在上述水稻种植区外至稻田边缘田埂之间建造稻田深水区,所述稻田深水区底部宽0.5~1.5m,两侧侧面成45度角向上倾斜延伸形成坡度;(3)排水沟修建:在稻田边缘田埂外围修建排水沟,排水沟低于稻田深水区的底部,其宽20~30cm,高10~20cm,用于排水;(4)山区不同平面稻田水位调控管道安装:在稻田深水区安装水位调控管道,管径根据稻田面积大小而定,1亩稻田采用10~15cm管径即可,水位调控管道一端屹立在稻田深水区的低洼处,用于调控稻田水位高低,另一端通向排水沟或者其他低平面稻田,通过水位调控管道可将不同平面的稻田串联起来,形成养殖微流水,水位调控管道屹立端可以通过套管自主升高或降低。(5)日常管理:每日根据水稻长势情况、鱼大小、气温变化以及肥水消毒等情况,通过水位调控管道合理调节水位,即在水稻生长初期,使水稻种植区内的水位保持3~5cm,让水稻尽早返青;在水稻生长中后期,水位保持在12~15cm,使鱼类在水稻种植区以及稻田深水区内活动,达到稻鱼共生的养殖目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区稻田养鱼水位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水稻种植区的构建:在离稻田边缘田埂2~3m处构建水稻种植区,隔离出来的水稻种植区四周修筑内田埂,内田埂高10~20cm,宽5~10cm,该水稻种植区的内田埂由松软稻田土构成,高度低于稻田边缘田埂30~40cm;(2)水稻种植区外深水区建造:在上述水稻种植区外至稻田边缘田埂之间建造稻田深水区,所述稻田深水区底部宽0.5~1.5m,两侧侧面成45度角向上倾斜延伸形成坡度;(3)排水沟修建:在稻田边缘田埂外围修建排水沟,排水沟低于稻田深水区的底部,其宽20~30cm,高10~20cm,用于排水;(4)山区不同平面稻田水位调控管道安装:在稻田深水区安装水位调控管道,管径根据稻田面积大小而定,1亩稻田采用10~15cm管径即可,水位调控管道一端屹立在稻田深水区的低洼处,用于调控稻田水位高低,另一端通向排水沟或者其他低平面稻田,通过水位调控管道可将不同平面的稻田串联起来,形成养殖微流水,水位调控管道屹立端可以通过套管自主升高或降低。(5)日常管理:每日根据水稻长势情况、鱼大小、气温变化以及肥水消毒等情况,通过水位调控管道合理调节水位,即在水稻生长初期,使水稻种植区内的水位保持3~5cm,让水稻尽早返青;在水稻生长中后期,水位保持在12~15cm,使鱼类在水稻种植区以及稻田深水区内活动,达到稻鱼共生的养殖目的。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俊杰宋娇朱忠胜吴俣学熊伟秦国兵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