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频水冷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7354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臭氧发生单元,尤其是中频水冷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单元。包括安装在放电室筒体上的特种玻璃管和安装在特种玻璃管内的内电极,内电极的两端固定连接支撑板,支撑板上带有通气孔。特种玻璃管与放电室筒体之间套装有密封圈,密封圈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直角边紧贴特种玻璃管的外壁,另一直角边紧贴压板的内侧壁,斜边支撑在放电室筒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玻璃管与内电极的同心度更容易掌握,同时放电室筒体与玻璃管之间的密封效果更好,可适用于大产量、高浓度、低电耗的中频水冷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单元。(*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臭氧发生单元,尤其是中频水冷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单元
技术介绍
现有臭氧发生单元的内电极安装在玻璃管中,其同心度不容易掌握,造成放电间隙不均匀,影响放电效果。另外,由于玻璃管与放电室筒体之间采用刚性连接,密封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放电间隙均匀、密封效果好的大产量、高浓度、低电耗的中频水冷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单元。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中频水冷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单元包括安装在放电室筒体上的特种玻璃管和安装在特种玻璃管内的内电极,其特征在于:内电极的两端固定连接支撑板,支撑板上带有通气孔。上述特种玻璃管与放电室筒体之间套装有密封圈,密封圈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直角边紧贴特种玻璃管的外壁,另一直角边紧贴压板的内侧壁,斜边支撑在放电室筒体上。所述内电极包括不锈钢筒和安装在不锈钢筒两端的铝制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玻璃管与内电极的同心度更容易掌握,同时放电室筒体与玻璃管之间的密封效果更好,可适用于大产量、高浓度、低电耗的中频水冷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单元。附图说明附图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中频水冷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单元包括安装在放电室筒体1上的特种玻璃管5和安装在特种玻璃管5内的内电极4。-->内电极4包括不锈钢筒41和安装在不锈钢筒41两端的铝制件42。内电极4的两端固定连接支撑板6,支撑板6上带有通气孔。支撑板6与特种玻璃管5之间通过过盈配合,内电极4的不锈钢筒41与特种玻璃管5的内壁之间存在均匀的放电间隙。具体生产时,只要控制好支撑板6上的中心孔的位置即可以很好地控制内电极4的同心度,确保放电间隙均匀一致。另外,在特种玻璃管5与放电室筒体1之间套装有密封圈3,密封圈3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直角边紧贴特种玻璃管5的外壁,另一直角边紧贴压板2的内侧壁,斜边支撑在放电室筒体1上。该密封圈3具有一定的调节余量和支托作用,用压板2固定后,实现了特种玻璃管5与放电室筒体1的软连接,使密封更加严密牢固。本技术用玻璃管做介质管,并通过冷却水充做接地电极。冷却水直接冷却介质管,可保证臭氧发生系统的工作温度达到最佳冷却效果,避免因温度过高造成臭氧产量下降和介质管易被击穿的现象。同时放电系统产生的紫外线可穿透玻璃管,避免了在接地电极外壁上产生藻类的现象。用不锈钢和铝制件组合而成的整体金属内电极,可以保证内电极的同心度,保持高精度的放电间隙,从而保证设备长期稳定的运转。该结构能充分发挥中频电源的效率,可实现臭氧发生器的大产量、高浓度、低电耗,完全适用于制造大型臭氧发生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中频水冷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单元,包括安装在放电室筒体(1)上的特种玻璃管(5)和安装在特种玻璃管(5)内的内电极(4),其特征在于:内电极(4)的两端固定连接支撑板(6),支撑板(6)上带有通气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中频水冷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单元,包括安装在放电室筒体(1)上的特种玻璃管(5)和安装在特种玻璃管(5)内的内电极(4),其特征在于:内电极(4)的两端固定连接支撑板(6),支撑板(6)上带有通气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频水冷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单元,其特征在于:特种玻璃管(5)与放电室筒体(1)之间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冷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安丘奥宗麦克斯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